江萬里

江萬里

江萬里(1198年11月16日—1275年3月19日),初名臨,字子遠,號古心,南康軍都昌(今江西都昌)人。南宋愛國丞相、教育家。

自幼神雋穎異,年輕有文名,宋理宗寶慶二年(1226)進士,為官40餘年,歷官91任,也曾坐事閒廢12年。宋度宗即位,官至左丞相兼樞密使。秉性峭直,力主抗元。鹹淳九年(1273年)予祠。元兵至,為游騎所執,後伺機脫歸。德祐元年(1275年)二月,元兵破饒州,江萬里率子江鎬等投水殉國。著有《宣政雜錄》。

江萬里是都昌縣宋代的傑出人物,也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的民族英雄。

基本介紹

  • 本名:江萬里
  • 別稱:江臨
  • 字號:字子遠
    號古心
  • 所處時代南宋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南康軍都昌
  • 出生時間:1198年11月16日
  • 去世時間:1275年3月19日
  • 主要作品:《詠荷》、《勸農詩》、《萬里家訓》等
  • 主要成就:創辦白鷺洲書院
  • 官職:左丞相、樞密使、觀文殿大學士
  • 追贈:太傅
  • 爵位:益國公
人物生平,興辦教育,家族成員,突出事跡,後世評價,紀念活動,

人物生平

宋寧宗慶元四年(1198年)十月十六日,江萬里生於今江西省都昌縣陽峰鄉府前江村,名臨,字子遠,號古心,萬里是其出仕後的用名。與弟江萬載江萬頃因為先後科舉高中,且又都登仕宋庭高官,最後又先後殉國,被時人和後世雅稱為江氏“三古”或江氏“三昆玉”。南宋著名愛國丞相,民族英雄,是南宋末年仕林和文壇領袖,中國十三世紀著名的政治家和教育家。一人獨自創立三所高等學府,為古今中外之第一人,尤其是其所創辦的白鷺洲書院,延續千年,在中國科舉時代共培養出文天祥等十七位狀元,2700多名進士,書院所在的江西吉安科舉中選人數幾近此後中國千年科舉的一半,被稱為千年“文章節義之邦”為中國古代書院之最。江萬里為官清廉,敢言直諫,無論朝官還是放任地方府省均政績斐然,為官府和百姓所稱道;一生雖屢受權奸排擠,屢遭罷貶,而始終不畏權奸,不泯憂國愛民之心;在南宋末民族矛盾激化,國家危難之際,始則“手培國本,力濟時艱”,“但見拳拳於國事,未嘗汲汲於身謀”,“極力破權門之死黨,奮身生善類之齊盟,精白一心,創切百奏,風彩聳聞於列辟,霜棱愈棱於內台,其序升橫榻之班,以增重本朝之勢”,“以淳心正學,輔國視政,起賢遠識,為時奇艾,若朝廷之典章,軍國之機務,生民之休戚,政治之得失,皆常履而知矣”當其窮盡一生,年老體弱,無力補天之時,則“從容坐守,以為民望”“死不離城”繼而“去生就死,義節忠肝”恨“生面被執,為國之恥”,“憤國家雲之亡,恥腥膻之移,雖神林故鄉可以終其天年,旦不肯為,而況於屈身事虜者哉!”最終“左右攜孫,自為紛紛,父忠子孝,兄貞弟烈,天義婦順,笑赴止水”“從之者同知君,積屍如疊,不審其偕老之媛,而婢僕亦爭以盡”。在國破家亡之際,江萬里與其子江鎬,毅然率180多家人投止水池殉國,希望以自己及家人之死喚醒“天下忠義節烈之士聞風而起,聚集萬千眾人之力,保江山社稷不移腥膻,道德文章不墮宇內”,其一生堪稱古今之完人,千古道德風範之楷模。

興辦教育

嘉定十五年(1222年),江萬里貢入大學,太子趙昀(宋理宗)極為賞識,曾書“江萬里”三字於幾硯之間。寶慶二年(1226年)以舍選登進士第,所作策論,《郭子儀單騎見虎》文中表露對郭子儀的膽識和愛國情操仰慕之情,主考官閱卷為之動情,欣然批道:“立意新而措詞妙,高古文也。”寶慶六年,以舍選出身,任池州教授。後召館試,歷任著作佐郎,權尚左郎官兼樞密院檢詳文字。嘉熙四年(1240年)出知吉州軍,其所作《勸農詩》云:“父老前來吾語爾,官民相近古遺風。欲知太守樂其樂,樂在田家歡笑中。”從政之餘,特別熱心教育。淳祜元年(1241年)于吉州州治廬陵縣城東贛江之心,創建白鷺州書院,廣泛收藏圖書,收授門徒。奏聞朝廷,理宗御書賜匾額“白鷺州書院”。當時書院沒有另任山長,他自主其事,自為諸生講授,忘其為大府。後人為他立碑,表彰他的辦學功道:江萬里創白鷺書院,使“縉紳(即官宦代稱)德之,吏民憐之,悍卒(勇猛之人)化之”。第二年,遷直秘閣,知隆興府,又在隆興府建宗濂精舍,廣聚生徒,講學其中。奏聞朝廷,理宗又親賜書御書匾額。這期間,他還囑告南安知軍林壽公在其軍治大庾縣源三先生祠(祀周敦頤程頤程顥)擴建為周程書院。因辦學成績卓著,於淳祜三年遷考功郎官,兼直秘閣,主管健康府崇禧觀。不久,改任紹興府千秋鳴禧觀,後又以駕部郎官召,遷尚右兼侍講。五年(1245年)三月,與理宗談論諸事得失,曾說:“君子只知有事非,不知有利害。”他秉性耿直,剛正不阿,十一月上書彈劾林光遷等依權附勢之徒。十二月不顧主降派反對,勸說理宗啟用趙葵主持兵事,陳韋單主持財政,使主戰派一度得以執掌朝政,為此屢遭主降派攻擊。六年,他升遷監察御史兼侍講,未幾,又升殿中侍御史。這時的江萬里,“器望清峻,論議風采,傾動於時。”但忤者嫉妒,謗言興起,言其母病未能及時到家送終,使其遭受酷罰,坐廢十二年。
寶祐三年(1255年),由於陸德興為江萬里辨白而得以啟用,任福建轉運使。開慶元年(1259年)正月,投入京湖宣撫大使賈似道幕下 任參謀官。十月賈似道入相,萬里同時入朝兼國子監祭灑,侍讀景定元年(1260年)入對。遷刑部侍郎。不久,升吏部尚書。次年(1261年)。進遷端明殿學士,同簽書樞密院院事兼太子賓客。這年,萬里已年逾六十,是賈似道府中之任職最久者。他開始雖府仰默客,為賈似道所用,但他秉性耿直,臨事不能無言。賈似道惡(討厭)其輕發(輕率,說話不夠慎重),經常觸怒賈似道,故第每次都不能久在其位。這年。又因言論而被解職,只以端明殿學士提臨安府洞霄宮。至景定四年,才以原職出任福州知州兼福建安撫使。
景定四年十一月,宋度宗即位,詔求直言善諫之士,召江萬里回行都臨安鹹淳元年(1265年)二月,任萬里同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又與賈似道同朝。賈似道擅政後,位極人臣,極力推行賣國張,使疆土日削,國勢日危,萬里不能耐何,便於同年七月,奏請歸田,未允。十二月,賈似道辭職要挾度宗,宋度宗涕泣,欲拜留,萬里當即以身掖帝云:“自古無此君臣禮,陛下不可拜。”又一次觸怒了賈。帝在講筵,每問經史及古人姓名,賈不能對,萬里常從旁代答,使賈積怒而謀逐出萬里。江萬里與賈似道每每相忤,不得已四次上書求退,於鹹淳三年出知太平洋州兼江東特運吏,後又轉湖南任安撫吏,鹹淳五年,又自湖南召拜參知政事,封南康郡公,剛到任,又拜左丞相樞密使。六年,蒙古軍圍攻襄陽,萬里屢請派援軍救護,賈似道不許,於是萬里又因此被委以觀文殿大學士出知福州兼福建安撫吏,萬里堅持,依舊職提舉洞霄宮。
江萬里
鹹淳十年(1274),元兵大舉渡江,江萬里聞之,泰然處之,不走不逃。憤而怒曰:“大勢不可支,余雖不在位,當與國共存亡。”德祐元年(1275),饒州城破之日,正是江萬里率子侄多人投止水自盡殉國之時。朝野上下為之震動,國人志士無不致哀,文天祥更是哭曰:“星抒台衡地,斯文去矣休。湖光與天遠,屈注滄江流。”後張世傑收復饒州,宋恭帝為之輟朝哀悼,詔贈太傅、益國公。後加贈太師,諡號文忠。江萬里之門人後學,或追隨文天祥起兵,或與義軍轉戰南北,或為嶽麓書院諸生保衛潭州,或隱匿山林屢征不出,或就教書院終老林泉。
3、《宋史·江萬里傳》:
江萬里,字子遠,都昌人。自其父燁始業儒。大父璘,鄉稱善人,其鄰史知縣者夸其能杖嘩健士,璘俯首不答,歸語燁曰:“史祖父故寒士,今居官以杖士人自憙,於我心有不釋然。審爾,史氏且不昌,汝其戒之。”是夕燁妻陳夢一貴人入其家,曰:“以汝家長有善言,故來。”已而有娠,生萬里。少神雋,有鋒穎,連舉於鄉。入太學,有文聲。理宗在潛邸,嘗書其姓名幾研間。以舍選出身,歷池州教授沿江制置準備差遣,兩浙安撫司幹辦公事召試館職,累遷著作佐郎、權尚左郎官兼樞密院檢詳文字。知吉州,創白鷺洲書院,兼提舉江西常平茶鹽。召為屯田郎官,未行,遷直秘閣、江西轉運判官兼權知隆興府。創宗濂書院。遷考功郎官,命旋寢。久之,以駕部郎官召,遷尚右兼侍講
史嵩之罷相,拜監察御史,仍兼侍講。未幾,遷右正言殿中侍御史,又遷侍御史,未及拜。萬里器望清峻,論議風采傾動一時,帝眷注尤厚。嘗丐祠、省母疾,不許。屬弟萬頃奉母歸南康,旋以母病聞,萬里不俟報馳歸,至祁門得訃。而議者謂萬里母死,秘不奔喪,反挾妾媵自隨,於是側目萬里者,相與騰謗。萬里無以自解,坐是閒廢者十有二年。後陸德輿嘗辨其非辜於帝前。
賈似道宣撫兩浙,辟參謀官。及似道同知樞密院,為京湖宣撫大使,以萬裡帶行寶章閣待制,為參謀官。大元兵圍鄂,似道以右丞樞密使移軍漢陽,萬里遷刑部侍郎。似道入相,萬里兼國子祭酒侍讀。入對,遷權吏部尚書,又拜端明殿學士、同簽書樞密院事太子賓客。隨以言者去官。後以原職知建寧府兼權福建轉運使。已而,加資政殿學士,依舊職,知福州兼福建安撫使。
度宗即位,召同知樞密院事,又兼權參知政事,遷參知政事。萬里始雖俯仰容默,為似道用,然性峭直,臨事不能無言。似道常惡其輕發,故每人不能久在位。似道以去要君,帝初即位,呼為師相,至涕泣拜留之。萬里以身掖帝云:“自古無此君臣禮,陛下不可拜,似道不可復言去。”似道不知所為,下殿舉笏謝萬里曰:“微公,似道幾為千古罪人。”然以此益忌之。
帝在講筵,每問經史疑義及古人姓名,似道不能對,萬里常從旁代對。時王夫人頗知書,帝語夫人以為笑。似道聞之,積慚怒,謀逐之。萬里四丐祠,不候報出關。加資政殿大學士、知慶元府兼沿海制置使,不拜,予祠。後二年,知太平州兼提領江淮茶鹽兼江東轉運使召拜參知政事,進封南康郡公,既至,拜左丞相樞密使。丐祠,加觀文殿大學士知福州,辭,依舊職,提舉洞霄宮。又授知潭州、湖南安撫大使,加特進,尋予祠。時鹹淳九年,萬里年七十有六矣。
次年,大元兵渡江,萬里隱草野間,為游騎所執,大詬,欲自戕,既而脫歸。先是,萬里聞襄樊失守,鑿池芝山後圃,扁其亭曰“止水”,人莫諭其意,及聞警,執門人陳偉器手,曰:“大勢不可支,余雖不在位,當與國為存亡。”及饒州城破,軍士執萬頃,索金銀不得,支解之。萬里竟赴止水死。左右及子鎬相繼投沼中,積屍如疊。翼日,萬里屍獨浮出水上,從者草斂之。萬里無子,以蜀人王橚子為後,即鎬也。事聞,贈太傅、益國公,後加贈太師,諡文忠。萬頃歷守大郡,為提舉江西常平茶鹽,官至正郎。城破時,郴州守趙崇榞寓居城中,亦死之。
4、有關江萬里其母的質疑:
萬里家世:祖父江轔,一生隱居,教授鄉里。父江燁,宋理宗時登進士第,曾任教授、都尉、知縣、江南東路提舉常平司、西路提舉茶鹽公事、大理司帥參等職,一生專治程朱理學。雖在“慶元黨案”蒙難之時,亦仍暗中堅持傳授程朱學說,母陳氏,理學名儒陳大猷之女,陳灝之姊,萬里家學淵源,幼年在祖父所建的書館內讀書,神雋鐸穎,連舉於鄉,後從父教,學《易》經,稍長,赴白鹿洞書院深造,後又遊學於隆興府東湖書院,朱熹弟子林夔孫為師問學。
江萬里的母親不是陳大猷之女。
網路上關於南宋丞相江萬里的介紹文字,有些地方有錯誤,需要考證,有些地方不準確,需要商榷。不能以訛傳訛,貽誤他人。文中提到的“母陳氏,理學名儒陳大猷之女,陳灝之姊”,這簡單的十幾個字,至少有兩處錯誤:第一,江萬里公的母親不可能是陳大猷之女。因為,陳大猷(1198—1250)與江萬里(1198—1275)是同一年出生的。他們之間若有親戚關係,極有可能是表兄弟。如果說江萬里的母親是陳大猷的姑母,至少在時間、年齡上是沒有矛盾的。江萬里寶慶二年(1222)考上進士,陳大猷紹定二年(1229)才考上進士,比江萬里晚了七年。第二,“陳灝”應作“陳澔”,陳澔(1261—1341)不僅不是江萬里的舅舅,而且應該是江萬里或陳大猷的晚輩,至少是孫輩,陳澔絕非陳大猷的兒子(陳大猷比陳澔大63歲)。第三,陳澔是宋末元初的儒家學者,不是我們常說的宋代大儒“程顥(1032年——1085)”,不能混淆。陳澔字可大,號雲住,又號北山叟,“不求聞達,博學好古,淹貫經史,注《禮記集說》行於世”。 華容 江良發

家族成員

“兄宰相,弟尚書,聯璧文章天下少;父成仁,子取義,滿門忠孝世間稀。”這是後人評價和形容江萬里家族的一副對聯,很客觀真實地反映了萬里家人前赴後繼,捨生取義,滿門忠烈的情況。除江萬里已率180多人(其中除江萬里及其子江鎬、孫江澄留下姓名外,其餘均因家族匆匆外遷,時間久遠而忘記名諱)投止水殉國外,萬里二弟也先後以身殉國,江萬里家族成年子孫中,有七、八人在其後的反抗外族入侵,維護民族尊嚴的鬥爭中為國捐軀,戰死沙場,的確是世間少有,名符其實的忠烈之家。
江萬里之曾祖江瑛(1134-1198),“質實而去華,倜儻而危義。門有蒯緱之客,倒履起迎;室無擔石之儲,輝金未已。居里著躬行之譽,傳家留手澤之書。”
江瑛子江璘(1150-1214),字師心,號儲山,隱居鄉間教書。“姿俊質純,以詩書抗門戶,後進多從之者。嚴訓諸子,並擢高科。”生子六人,江燁行三。
江萬里之父江燁(1176-?),號韋齋,執教書堂,“戶履常滿”。弟子”經其指授,多所成達。”後以薦辟入仕,先後任州學教授,縣尉、縣令,江東、江西提舉常平茶鹽司、大理司直等。生子五人:萬九、萬里、萬頃、萬金、萬合。
江萬頃(1211-1275),行三,字子洪,號古崖,自小嗜學,得父兄真傳,歷官縣尉,屯田郎官,幹辦公事,知縣、知軍、提舉市舶司、知府、江西提舉常平、戶部尚書等。江萬頃在任上嚴於律已,清儉廉潔,“清節愈勵”,杜絕貪污受賄,“延見吏民,靡不歡欣。”又關心文教,講學書院。德祐元年(1275),萬頃赴饒州探望兄長,圖謀報國,不幸城陷被俘。元兵勒索金銀,萬頃無以滿足,復罵賊不絕,竟被肢解而死。萬里與子鎬、萬頃與子鐸均同日殉國,氣壯山河。
江璆(1225——1283),名璆,字宗寶,號玉齋,到十六、七歲成年時,遇其父江萬里創白鷺洲書院,宣揚周程理學,塑“六君子”像於書院,故又為其取字用周,號六峰,江氏十二齋之首,江萬里長子。成年後,回鄉以江右漕闈入仕,歷仕懷安、潮陽兩任知縣,兩任南安、衡州通判資序等職,關升提刑、將作少丞。後又補將作郎,遏選迪功,轉承直,改通直、奉議鹹淳元年改秩右朝請郎,除大理寺丞,宋度宗鹹淳元年(1265)四月改差知德慶府,加銜兵部侍郎。宋度宗鹹淳元年(1265)閏五月,以右朝請郎晉兵右侍郎(二品官銜)差遣嶺南德慶府知軍州事(正五品官銜),公元1266年,又被封為兵部尚書(正二品官銜),兼提舉廣南東路常平茶鹽公事;鹹淳五年(1270)二任知州屆滿致仕。從其叔萬載公之命,奉母鄧氏並攜兒孫落戶粵西山區,安家於兩廣軍事要衝之地——德慶金林鄉二都欽仁里雙朵村(今官圩鎮江村)。
江鎬(1229——1275)名鎬,字國禹,號義齋,江氏十二齋之一,江萬里次子。一生隨侍其父江萬里,生前曾被朝庭授事郎將,1275年二月蒙元兵破饒州時,抱子江澄(是幾十江氏未成年子孫中留下姓名的)攜妻隨父江萬里投止水殉國。後裔不詳。
江萬里

突出事跡

投水殉國
鹹淳九年,江萬里以七十六歲的高齡奉旨再度出任荊湖南路安撫使兼知潭州。此時,其再傳弟子文天祥任湖南提刑。同年夏,天祥去潭州會見萬里,師徒兩人,感情深厚,天祥敬佩仰慕江萬里的學問道德,風度氣概,常比之為范仲淹司馬光。萬里亦素知天祥氣節。語及國事萬里慨然說道:“吾老矣,觀天時人事當有變。吾閱人多矣,世道之責,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天祥感動不已,流涕再拜而去。鹹淳十年正月,江萬里以年老多病辭去湖南職,依舊以大學士提舉洞霄宮。是年,元軍大舉侵宋,而權臣賈似道輩不理朝政,江萬里見大勢巳去,補天無力,以疾退居饒州芝山,鑿池芝山後圃,名其亭曰“止水”,借物明志,表示將於此以身許國。德祐元年(1275年)二月,饒州被元軍攻破,江萬里從容坐守以為民望,及元軍將至其第,萬里執門人陳書器手與之訣別,流著淚說:“大勢不可支,吾雖不在位,當與國家共存亡。”言畢,偕子江鎬及左右相繼從容投水死,一時屍積如疊。後來,張世傑(南宋抗元將領)收復饒州,得悉其事,奏報朝廷,朝野聞知,為之震動。“余朝大夫其所識與不識者,聞之莫不傷心流淚”。文天祥有祭文云:“星摺檯衡地,斯文去矣休。湖光與天遠,屈注滄江流。”恭帝也輟朝誌哀,並詔贈太傅、益國公,後加贈太師,諡文忠。
江萬里
朱熹家訓:
父之所貴者慈也,子之所貴者孝也;君之所貴者義也,臣之所貴者忠也;兄之所貴者愛也,弟之所重者敬也;夫之所貴者和也,婦之所重者柔也。
事師長貴乎禮也,交朋友貴乎信也。見長者敬之,見幼者愛之。有德者,年雖下於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雖高於我,我必遠之。仇將以義解之,怨者以直報之。人有惡則掩之,人有善則揚之。人有小過含而容忍之,人有大過以理而責之。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處公無私仇,治家無私法。勿損人而利己,勿妒賢而嫉能。見非義之財則勿取,遇合義之事則從。詩書不可不學,禮義不可不知。子孫不可不教,奴僕不可不恤。守我之分者禮也,聽我之命天也。
人能如是,天必相知。此乃日用常行之道,若衣服之於身體,飲食之於口腹,不可一日無也,可不謹哉,可不慎哉!

後世評價

江萬里一生歷兩朝,宦海幾度沉浮,先後任過吉州、隆興知府、駕御郎官、尚右兼侍讀監察御史右正言殿中待御史、左丞相樞密使,但他無論是位高權重還是貶謫期間,始終不忘愛國,正所謂“屆廟堂之高,則憂其君;處江湖之遠,則憂其民”。南宋理宗時,江萬里任待御史,其母病危,江萬里因公務繁忙不能脫身,只是派其弟回家探望,當他親自返家裡,其母已病故。這時,朝中有人誹議說他“不忠不孝”,這在當時可是不小的罪狀,江萬里因此在家賦閒12年。宋度宗即位,度宗念江萬里之遠見卓識,任命他擔任同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逢權臣賈似道得寵,與賈曲阿逢迎不同,江萬里因剛直不阿而為賈不容,江萬里被再次罷官。南宋將亡,宋度宗再次想起曾被自己譽為“國之柱石”的江萬里,遂任命江萬里為左丞相兼樞密院使。江萬里一身領兩府,加上時局維艱,公務更為繁忙。因湖北襄陽被元兵圍困,臨安危在旦夕(軍事家有“襄陽破,南宋亡”之說),江萬里力主抗元,提出襄陽解圍良策,與賈似道相牴觸被再度罷官。罷官賦閒後的江萬里對前來探望的學生文天祥執手相看淚眼,囑予國事並寄予殷切的希望。
作為著名學者,史書稱江萬里“問學德望,優於諸臣”,“議論風采,傾動一時”,是歷史公認的與歐陽修、司馬光齊名的歷史文化名人,文天祥稱江萬里“都范(范仲俺)、馬(司馬光)之望於一身”。文天祥曾在《賀江左丞相除湖南安撫使判潭洲》一文中對江萬里的學問名節有過精彩的評述:“……修名偉節,以日月為明,泰山為高;奧學精言,為天地立心,生民立命……”江萬里壯烈殉國後,門生劉辰翁(著名愛國詩人)在《江文忠公祠堂記》中說:“自斯文一變而至歐公,再變而至先生……其好士似歐公”論諫似歐公,變文體似歐公,而又得謚似歐公”。
作為書院教育家,江萬里依然成就斐然。他先後創辦了白鷺洲書院、道源書院、宗濂精舍等三所書院,就是在被貶期間還被邀請到安徽黟縣石鼓寺講學。江萬里一生獎掖人才,培養出了一批以文天祥為代表的傑出人士,另外還有劉南圃、劉辰翁、歐陽守道鄧光薦等都是他的學生。
兄宰相,弟尚書,聯璧文章天下少;
父成仁,子取義,一門忠孝世間稀。
後人把這樣一副楹聯鐫刻在都昌江萬里老家古心堂的門楣上,正是對一代名相最客觀、真實的評價,也體現了後人對他的無限崇敬和懷念之情。
圖為江萬里紀念碑,位於都昌縣南山風景區。詳情參考,中國都昌網
江萬里

紀念活動

1996年4月22日,數千隻鴻雁在都昌縣陽峰鄉前江村上空近二、三里的範圍內盤旋、起舞近半小時且久久不願離去,村里八、九旬的老人們都說從未見過這種奇異景象,他們認為這是一種祥瑞吉兆。這天是村里為紀念他們的先祖——南宋愛國丞相江萬里而建造的古心堂落成的日子,兩年後,都昌縣將舉辦各種盛大活動隆重紀念一代名相江萬里誕辰八百周年,在此之前,都昌縣已經成立了江萬里研究學會,與福建、浙江、廣東、台灣等地研究學會形成波瀾壯闊之勢,他們並於1995年舉辦了空前規模的活動紀念江萬里殉國720周年。
跨越時空隧道,讓我們再次走近這位足以讓後人萬世景仰的一代名相。 江萬里,字子遠,號古心,江西都昌人,自小“神雋有鋒穎”,為官後成為一代諍臣,曾官至左丞相樞密使,1275年退隱後,以78歲高齡與其弟江萬頃(授翰林院中書)在饒州(今江西鄱陽)與元軍血戰,寡不敵眾,率子江鎬及家人投水自盡,其弟江萬頃被捕後,大義凜然,至死不降,遭肢解遇難。萬里公弟萬載公後代繁盛,今潛山、桐城、東至江氏(柏蔭堂,濟陽堂之分支)已傳至第134代孫,兩廣江西四川湖廣福建台灣也均有後裔存世。萬里公所在江姓濟陽堂江氏, 與婺源蕭江一脈、六桂堂翁江不同,希江氏後人不至混淆。詳情參考,中國都昌網
福建福州江文忠公祠堂福建福州江文忠公祠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