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非所著的本書是“江南三部曲”的收官之作,主要人物雖然銜接前兩部《人面桃花》與《山河入夢》,聚焦點卻是當下中國人的精神現實。小說主體故事的時間跨度只有一年,敘述所覆蓋的時間幅度卻長達二十年。上世紀八十年代末,譚功達之子、詩人譚端午自我放逐到鶴浦,面對群體參與變動的時代,試圖從《新五代史》找到解釋;最初崇拜詩人的李秀蓉在社會劇變的潮流中成為律師,她改名換姓,以龐家玉的幹練潑辣現身,最後卻在虛浮而折磨人的現實中走向了絕望……圍繞譚端午和龐家玉這對漸入中年的夫妻及周邊一群人近二十年的人生際遇和精神衍變,小說廣泛透視了個體人生在社會劇變中所面臨的現實問題和精神困境。
基本介紹
- 書名:江南三部曲3:春盡江南
- 出版社:上海文藝出版社
- 頁數:376頁
- 開本:16
- 品牌: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作者:格非
- 出版日期:2012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2144174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二章葫蘆案
第三章人的分類
第四章夜與霧
序言
台灣在出版前兩部作品時,曾冠以“烏托邦三部曲”的名目。“烏托邦”這個概念,在最近的一二十年間,其含義經過多重商業演化,已經變成了對它自身的諷刺,當然不宜再用。網路上也有讀者給它取了不少名字,比如“桃源”、“尋找桃花源”、“花家舍”等等。如果一定要給這三部書一個統一的名稱,我個人傾向於將它稱為“江南三部曲”。書中的人物和故事都取材於江南腹地,同時,對我而言,“江南”不僅僅是一個地理名稱,也是一個歷史和文化概念。另外,我全部的童年生活,都在長江南岸的一個小村莊裡度過。它是我記憶的樞紐和棲息地。記得小時候跟著母親過江北上,去外婆家過年,外婆家的茅屋前、竹林邊總有江北人駐足遙望並奔走相告:江南來人了!語調中的那份喜悅和清新,至今讓我魂牽夢繞。
《人面桃花》剛一出版,就有讀者和朋友指出了書中的不少脫漏和舛誤,《山河入夢》的情況也相仿佛。這兩本書在大陸和台灣雖有諸多版本行世,但書中的錯漏一仍其舊。《人面桃花》在英、法、德、韓等多種語文的翻譯過程中,僅法譯本(伽里瑪出版社今年4月將於巴黎出版)作了文字上的修訂。在《春盡江南》出版五個月之後,上海文藝出版社計畫將三部曲重新編輯,成套出版,我也終於有機會來訂正三部作品中的文字錯誤,並對部分文句進行了調整和修改。在此,我謹向多年來所有關心此書寫作的讀者和朋友們,致以誠摯的謝意。
格 非
2012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