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梗概
故事發生在1952年至1962年間的江南農村。小說開頭寫了女主人公姚佩佩遭遇家庭變故從上海來到梅城,在浴室賣澡票,偶遇梅城縣縣長譚功達,並成為他的秘書。譚功達雖然喜歡她,但卻擔心年齡等差距,只是發乎情,止乎禮。對姚佩佩心有所想的譚功達,卻與舞蹈演員白小嫻建立戀愛關係。但後來一場變故讓他們的戀情終止。此時,姚佩佩在摯友誘騙下,被人強姦,她一怒之下殺死了對方踏上逃亡之路。而譚功達對梅城的規劃理想也屢遭挫折,在一次意外後被免職。受到排擠下放到花家舍後,他驚奇地發現,自己夢寐以求的“桃花源”已經在這裡實現了。在花家舍譚功達也終於看清內心深處對姚佩佩的。結局譚功達就在決心去找姚佩佩的同一天,姚佩佩遭捕並終被槍決,而他也因為包庇罪和反革命罪在梅城監獄死去。
書中的兩個主人公———譚功達與姚佩佩的背景完全不同,譚功達是革命先驅陸秀米的兒子,母親“桃源大同”的理想或多或少都無形地在他腦海里植下根子,且他自己也參加革命活動,受到社會主義共產思想的影響,作為縣長他一直在不斷努力將梅城建設成為一個現實中真正存在的“烏托邦”。姚佩佩原名姚佩菊,從書中的細節可以看出她的父親在1950年以反革命罪被逮捕,隨後被槍決,母親隨之上吊,此後姚佩佩成了一個孤兒,寄宿在姑姑家。她並沒有參加革命活動也沒有接受共產思想的教育,但也萌生了“逃到一個荒無人煙的小島上,隱居起來”這樣類似於“烏托邦”的願想。
作品目錄
第一章:縣長的婚事
第二章:桃夭李也穠
第三章:菊殘霜枝
第四章:陽光下的紫雲英
創作歷程
作者在寫《山河入夢》時《紅樓夢》對他的影響功不可沒。小說人物形象、敘事特點、禪佛思想以及出現的詩詞文句等方面都有《
紅樓夢》的影子。在《紅樓夢》中尋找自己創作上的突破口。《山河入夢》的故事發生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為了能令書中人物的語言以及細節描寫更有說服力,作者在動筆前重讀了一些五六十年代的小說,也翻閱了書中所寫地區的方誌。作者平均每天寫兩千字,歷時七八個月完成了這篇小說。
主要人物
譚功達(男主人公)
譚功達是革命先驅陸秀米的兒子,梅城縣的縣長。譚功達偶遇姚佩佩後並讓姚佩佩成為了他的秘書。譚功達雖然喜歡姚佩佩,但卻擔心年齡等差距,只是發乎情,止乎禮。後來姚佩佩被金玉強姦之後,姚佩佩將金玉殺死了,並開始了逃亡。
譚功達在官場上從梅城縣長到被撤職到花家舍,但他一直在不斷的努力建設著理想化的社會。他一方面對當時轟轟烈烈開展的農業合作化運動理解不深透;另一方面,他又想學習蘇聯的電氣化,妄想實現自己心中的“烏托邦”。他在擔任縣長期間,修建水庫發電,號召開挖運河,實驗製造沼氣,甚至還構想修一條連線每家每戶的風雨長廊。這些想法和作法,初衷並沒有錯,只是太超前,太不符合梅城縣當時積貧積弱又加上遇到自然災害的現實。再加上,梅城機關內部政治鬥爭激烈,基層幹部陽奉陰違,社會民眾不擁護不願出力,結果導致修建了幾年的水庫大壩經不住一場大暴雨的衝擊,造成壩潰人亡;譚功達又被機關內部的反對勢力落井下石,終遭撤職,注定以失敗告終。譚功達因此被撤職前往了花家舍人民公社。
最後姚佩佩被槍決,而譚功達也因包庇罪被送進監獄。譚功達臨死之前,迴光返照,與冥冥之中的姚佩佩有一段對話,明確修正了他先前的“烏托邦”理想國圖景應該是,沒有死刑、沒有監獄、沒有恐懼、沒有貪污腐敗,遍地都是紫雲英的花朵,它們永不凋謝。他的遺書是誰也看不懂的多次修改過的“梅城行政規劃設計圖”。與其說他是貧病交加,鬱郁不得志而亡,不如說是他那一根筋的理想,至少在百十年內難以實現含恨而死。
姚佩佩(女主人公)
姚佩佩原名叫姚佩菊,她出生在上海一個資本家家庭。她有一個很美好的童年,但是她父親突然就被槍斃了,她母親也自殺了,之後姚佩佩成了一個孤兒,寄宿在姑姑家。姚佩佩在浴室賣澡票,偶遇梅城縣縣長譚功達,並成為他的秘書。譚功達雖然喜歡她,但卻擔心年齡等差距,只是發乎情,止乎禮。後來姚佩佩遭高官強姦後,一怒之下殺死了對方,並開始了逃亡。她並沒有參加革命活動也沒有接受共產思想的教育,卻也萌生了“逃到一個荒無人煙的小島上,隱居起來”這樣類似於“烏托邦”的願想。追求理想主義的她在情感上容忍不了金玉對她的玷污,所以將其殺害了,最後姚佩佩被逮捕並處以槍決。
姚佩佩作為小說中最重要的女性角色,她的身上承載了很多東西。姚佩佩性格比較特別,不懂隨波逐流,也沒有世俗官場中的圓滑。但她在情感上十分純潔,像一個世俗之外的人,敢愛敢恨,敢做敢當;且在她的心靈深處有種不可避免的悲劇性,是宿命性的悲劇。姚佩佩一出場就和自己的命運邂逅了。姚佩佩與譚功達一起從普濟水庫回來後,他們就遇到了搜尋案犯的警察,當時清白的她看著這些警察卻莫名的淚流滿面。因為姚佩佩感知到了自己的命運,總是逃脫不了悲慘的結局,所以“烏托邦”的社會理想在姚佩佩心中一直存在。姚佩佩在河山間逃亡,終生在尋找那個荒無人煙的烏托邦似的小島。
姚佩佩是小說中唯一能理解譚功達的人,正是她對譚功達的感情,給予譚功達繼續堅持的信念。姚佩佩在精神上追尋著“烏托邦”,她把人心想像的太簡單了,所以她在複雜的官場沒有辦法生存。在姚佩佩被金玉強姦後,姚佩佩將金玉殺死了,她承載著被捕的內心恐懼開始流亡,但終究逃不出被捕的命運。她只是圍著梅城繞了一個大圈子,最後她在梅城譚功達母親家的閣樓里被捕了。
作品鑑賞
作品主題
小說的主題是烏托邦式的理想天堂,表達了作者對自己所處的現實環境和文化制度的一種批判和對歷史的一份領悟與思考,同時也寄託作者對超越現實的無限憧憬。小說中的烏托邦敘事,並不是想對這種烏托邦精神和人類的這種欲望的否定與諷刺。作者只是想在展現這種烏托邦夢想能力所呈現出的美好或者劣性中來思考國家整個民族和國家民族文化的出路,也是作者對當下浮躁社會反抗的個人方式。烏托邦它有好的一面,不好的一面在於有一個人有了烏托邦的想法,比如搞一個世界大同的東西,但是突然有人掌握了權力就來做,就會血流成河。但是如果完全沒有烏托邦的東西,沒有一個人對未來社會對自己的命運有任何想像性的東西,那就非常可怕,完全把它技術化,那么就會成為悲劇。
在小說中能看出人們在深層次對“烏托邦”理想主義的反思和思考。格非曾說:“姚佩佩的悲劇是具有時代的原因也有她的個性因素;她所處的時代並不提倡自我意識,她本可以投身團隊精神,放逐自我,跟社會融合,但是她並沒有那么做。隨著她越來越清醒,更加不願那么做。”雖然譚功達的對梅城建設的作法和想法,前提是好的,是為人民更好生活著想,但是只是想法太超前,不符合當時社會和自然的實際情況,對自然災害、積貧積弱視而不見。因為只是一心懷揣著烏托邦理想國的美好藍圖,並沒有辦法採取實際行動,所以也不會實現。
小說寫到譚功達被撤職前往花家舍人民公社。花家舍,這個地方有最完備的制度,衣食豐足,井然有序,人人都是這裡的主人,既享受著制度帶來的優越性,也為這裡的發展盡心盡力。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令人嚮往的“烏托邦”,空氣中充滿的不是平和、幸福的味道,而是壓抑得令人窒息的氣息。恐怖的檢查、舉報制度,讓所有人都隨時處在被監視的環境中,人和人之間,表面上看來是友善的,其實卻相互妒恨。在這裡,人人都是沒有隱私的透明人,透明到失去自己的思考,只能和別人保持絕對的一致。“花家舍”是一個現實中的“烏托邦”,郭從年是這個“烏托邦”的製造者。看得出,這個人物一方面懷有強烈的造福百姓的美好願望,是無私的利他主義者。另一方面,他用強權,建立一個心靈的“集中營”,試圖讓所有人按照自己的意願一直變成完全一樣的機器人,從而扼殺了許多純真的靈魂。作家通過描寫“花家舍”這樣一個地方的狀況,告訴讀者譚功達心中的“烏托邦”在現實中真正實行其實是失敗的。
藝術手法
首尾呼應
小說在開頭寫了,姚佩佩遇到搜尋案犯的警察時看著這些警察卻莫名的淚流滿面,最終自己淪為被警察追捕的案犯。姚佩佩注定要流亡的命運是一開始就固定下來的,儘管她對自己的命運掙扎過,但就像作者所說的“那片陰影永遠不會移走”,這是固定的宿命。書中有幾次寫到算命的情節,姚佩佩要在紫雲英的陰影下算命,譚功達在撤職後有算命的人主動上門。作者通過一次次主人公對自己命運窺探的欲望的敘述,越發堅定人的宿命是怎樣早已注定的理念,該來的躲不過,所以姚佩佩和譚功達並沒有掙扎,只是逆來順受,聽天由命。
重複結構
從小說表面上看,《山河入夢》分為四章,每一章節之間僅僅是線性的排列和延續,前兩章講述縣長的婚事和抱負,第三章開始形勢急轉直下,最後一章節奏和氛圍則顯得輕快但又隱約透出不安和焦躁,整個敘事結構似乎被一種循環的力量左右,即使小說結束但是讀者心中仍有一種慣性慾罷不能,其實奧秘就在於格非結構的重複使然。
小說的這種結構的重複,既頗具匠心,又具有深意。重複結構的目的其實是為了“強調”結構。格非對故事間差異性的把握、結構重複性的半遮半掩還是很巧妙的,即顯示了自己的匠心又不顯生硬做作。另一方面,通過強調這種結構,結構的重複固然受內在規律的支配,但這種調整並非與現實無關,它並不是自我封閉的。每一章結尾出現的希望在下一章中又都歸於破滅,比如譚功達與白小嫻和姚佩佩的愛情以及花家舍的灰飛煙滅。雖然結尾譚功達好似實現了事業和愛情的雙重“烏托邦”,但那顯然是一個夢,而且這個夢還沒有終結還要繼續重複循環下去。小說以希望終結,但人生未必,顯然格非想要表達的是一個無限重複的人生模式是:失望——希望——再失望——再希望……。結構的重複使空間相對於時間具備了更大的獨立性,空間甚至還頻頻背叛時間的支配,從而附著其上的對存在的隱喻被激發,結構顯示出象徵意義。
神秘
在小說開篇第一章,格非就來了個“下馬威”,通過省公安機關抓捕逃犯引出了“界牌”這一神秘符號,並經由佩佩之口使人懷疑這一經歷的真實性。之後“界牌”在譚功達相親時再度被提及,似乎是增加了這一存在的真實性,但其實是使這一事件的發生變得更加隱晦不清。“左”與“右”也是一對反覆出現的神秘元素,一場大雨後一個道士模樣的算命先生來到了譚功達的避難所,指著天空的彩虹說左面是吉兆右面難說,並提及了姚佩佩內心並不為外人知道的紫雲英意像。緊接著譚功達去花家舍當巡視員的時候,賣涼茶的婦人告訴他上船時走左面的船板,右面的船板會帶來霉運,這種“左”“右”之說決非巧合。之後的神秘氣息更濃,小島之主郭從年從未現身,譚功達與姚佩佩作了一模一樣的夢,姚佩佩的逃亡路線竟繞著高郵湖形成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圓圈,從原點又回到原點……是巧合還是天意?在格非的種種暗示中,讀者能得到的唯一答案就是個體對人生及命運的不確知性,這個世界是神秘的,因為人的認識的有限性。
荒謬
格非曾坦言,寫《山河入夢》的目的之一就是表現存在的荒謬感受。荒謬是理解存在的一把重要的鑰匙,對荒謬的表現也一直是格非作品的重要方面。在格非的小說中,歷史、現實和人的存在犬牙交錯,在這樣的視角交織中,格非展示了歷史的荒謬和人性的荒謬,這種荒謬絕非只是來自於敘述話語的基調和氛圍,還來自於現實本身對人的擠迫以及人物自身的不幸命運。在《山河入夢》里,荒謬正來自於堅硬的現實對浪漫想像的一再否定,但最終《山河入夢》又不是浪漫的,它甚至是很不浪漫的,除了開篇通過大片的麥田和遼遠的地平線展示給讀者的開闊外,讀者很難再聽到溫柔的聲音和朦朧的表達。山河入“夢”,依賴一種遙遠的可能性,“夢”苟延殘喘,卻已無力拖延“存在”顯露荒謬面目的腳步。
在小說中荒謬感糾結在每一個角落,而理想的事物或世界總是在遙不可及的彼岸,真實述說著的都是荒謬的感受與孤獨的情緒。黯淡的如“菊殘霜枝”、宿命的輪迴以及人性的兇殘,即使明亮有如陽光下的紫雲英也時時散發著神秘的恐懼,讓人木然面對世界的不定形和無法掌握,以及在此表面遮掩下深藏的更大的對存在自身的不定形和無法掌握。從而,譚功達、姚佩佩、郭從年或者其他的某人不再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作為個體的意義已經人為缺失,他們被當作一種範疇而導入了這個世界的整體思考之中,或得不到世界的回應,或逃避至虛無的小島,或在表面的完美制度下成為僵硬的機械者,而所有這些,最終的指向只有一個——荒謬。譚功達修建水壩,試驗沼氣,甚至還想滿大街安電話,他從不分析這個社會,他的獨斷專行、不切實際到了荒誕的程度,雖然他的所作所為都是積極的“入世”之舉,但最後卻給人“局外人”之感,甚至連他身邊最近的人姚佩佩都對他在這一方面頗有微辭,一再地通過寫信來點醒他。
作品評價
這是一部繼承了《紅樓夢》的小說,書中主人公譚功達就是現實的賈寶玉。
格非以《山河入夢》的力量平衡了一個時代,在愛情都變成脫衣舞的世界裡,夜夜夜宴,黃金金金,小說卻以感人至深的夢想為我們最深處的絕望拉上了帷幕。
這不是一部嚴格的寫實性小說,雖然作品中體現的是現實主義精神,但敘述方式不是寫實主義。
作者簡介
格非,原名劉勇,中國當代實力派作家,
清華大學教授,中國作家協會會員。1964年生於江蘇丹徒;1981年考入
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後留校任教;2000年獲文學博士學位,並於同年調入清華大學中文系。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迷舟》、《青黃》、《戒指花》,中篇小說《相遇》、《傻瓜的詩篇》、《不過是垃圾》,長篇小說《邊緣》、《欲望的旗幟》、《人面桃花》、《山河入夢》、《春盡江南》等。論著有《文學的邀約》、《小說敘事研究》、《卡夫卡的鐘擺》等。《人面桃花》獲華語傳媒傑出成就獎、鼎鈞雙年文學獎等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