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永康陵
- 地理位置:陝西省鹹陽城東北 55 公里處三原縣
- 景點級別: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相關人物:唐高祖李淵的祖父李虎
簡介,唐朝陵墓特點,現在永康陵,相關文物,與光業寺,石雕,關於李虎,相關詞條,
簡介
永康陵
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唐高祖李淵的祖父李虎的陵墓,位於鹹陽城東北 55 公里處三原縣陵前鄉侯家堡。李虎曾助北周伐東魏有功,封為柱國,死後追封為唐國公。李淵建立唐王朝後,於武德元年 (618) 追尊李虎為太祖景皇帝,增修陵園,稱永康陵。陵墓高7米,底部周長430米。墓南尚存刻字華表、石獅、石人、石天鹿等具有初唐風格的石刻。永康陵前神道的石獅(現存西安碑林博物館),胸部壯碩,淺刻紋飾,與隋代造型相近。永康陵神道西側僅存的天鹿, 完全不同於東漢南朝的駭人猛獸,而是取近於鹿的蹄類動物形象,性格顯得溫馴.它們的設定職能是為了驅除邪祟,象徵祥瑞。其形象模擬真實的鹿形,多了裝飾趣味的翼狀線刻。
李淵建立唐王朝後,於武德元年(618)追尊李虎為太祖景皇帝,增修陵園,稱永康陵。陵墓高7米,底部周長430米。墓南尚存刻字華表、石人、石馬等具有初唐風格的石刻。現為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今甘肅境內的清水縣白沙鄉也有李虎墓之說,還出土有李虎墓碑。
唐朝陵墓特點
唐代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從李淵建立唐王朝到滅亡,前後經歷了三百年的歷史。在這期間,包括武則天在內共有二十一個皇帝。這二十一個皇陵中有大部分都建造在陝西省的關中盆地、黃土原和北山嶺的頂部。這種依山背原、兩翼展開、面臨平原、並且隔渭河與都城長安相望的布局,體現了唐王朝的博大氣勢。尤其是那些倚山而建的帝王陵墓,氣勢更是雄壯異常。 宏偉孤聳回絕的陵園主峰,廣闊浩大的陵園區域,龐大的皇親勛臣陪葬墓,威武雄壯的神道石刻,使唐代皇陵和大唐盛世一樣,在中國皇陵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可以稱它為中國皇陵繼秦漢以後的第二次發展。
永康陵神道西側僅存的天鹿, 完全不同於東漢南朝的駭人猛獸,而是取近於鹿的蹄類動物形象,性格顯得溫馴.它們的設定職能是為了驅除邪祟,象徵祥瑞。其形象模擬真實的鹿形,多了裝飾趣味的翼狀線刻。
現在永康陵
永康陵已經荒蕪不堪,大部分被農田掩蓋了,僅有幾件殘損的石雕,神道西側的天鹿是永康陵僅存的一件比較完好的石雕,這座初唐時期的天鹿完全不同於東漢南朝的驚人神獸,而是溫馴的鹿的形象,它的作用的與那些前代的天祿和辟邪一樣,都是為了驅除邪祟,象徵祥瑞。天鹿的一隻後腿已經缺損,看似要撲倒。看著永康陵殘敗不堪的景象,實在另人擔憂,歲月流逝,風吹雨打,這些石雕還能存在多久?
相關文物
2005年8月9日,陵前派出所接到周西村民眾舉報,反映該村村民李興凱將其居住地附近的唐永康陵珍貴石刻文物賣給他人。三原警方隨即展開調查,並向縣文物局文物稽查大隊反映。經過訊問發現,李興凱以2600元的價格將其門前的一尊獨角獸石刻倒賣給了該縣一職工蘆某。 唐永康陵是唐高祖李淵祖父李虎的陵墓,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蘆某從李興凱手中購得的獨角獸(石獅)石刻與現存於西安碑林博物館的國家一級文物唐永康陵石獅屬同一時期同一風格的珍貴文物。 三原縣公安機關隨同縣文物稽查大隊對該文物的購買人蘆某的住宅進行調查,結果發現了蘆某從李興凱手中購買的獨角獸(石獅),公安機關和文物執法部門隨即要求,對包括該文物在內的七件屬唐陵珍貴石刻不能動,並口頭通知蘆某8月15日到縣文物稽查大隊接受處理。就在相關部門給其處理時限的前一天,蘆某竟私自將七件涉案文物捐獻給了西安市小雁塔文物保管所。
對於該石刻文物,孔正一說,由於此獨角獸體積不大,高度只有一米左右,如果說是從唐永康陵內掘出來的,它的高度和大小尺寸都顯得不足,按理說陵內的獅子等雕刻工藝品個頭都比較大,至少高度應該在2米開外,所以該石刻獨角獸是否出自唐永康陵尚有待於商榷。
與光業寺
光業寺,坐落於唐陵東邊500米處(現趙孟村西),與唐陵遙遙相對。其寺名為御賜,寺內曾建有寶塔、珠台、前湖、仙館、佛星宮宇、靈帝觀樓、銀函藏經以及塑像和壁畫等。據《光業寺碑》記載,光業寺內供奉阿育王素像一尊,景皇帝玉石真容一鋪,供養在大佛堂。景皇帝就是李淵的爺爺李虎。李虎死後葬在三原縣的永康陵,既然不能回歸故里,只好讓他的雕像供養在佛堂,於冥冥之中陪伴李熙父子了。
光業寺,這所大唐皇陵的附屬寺院,隨著歲月的流逝漸漸衰敗,在走過一千多年之後,終於支撐不住,消失在人們的視野里。據王尹村上年紀的老人說,1945年之前,光業寺輪廓尚在,其山門在正南,門前有白塔一座,寺內中軸線上有三殿,前、中殿早廢,後殿尚存,壁畫精美,佛像眾多。原有銅像一尊,被日本侵略者掠去。傳說殿內座下原有地道,通向西北,正好與唐陵墓室成一直線。“文化大革命”中,造像全部被砸毀埋掉,現在寺院遺址已成耕地,無任何遺蹟。皇陵的西側,相傳有姑子庵,負責招待唐皇室和地方官員的女眷,但姑子庵比光業寺消失的更早,在上歲數的老年人記憶里,那裡早就是一片磚瓦廢墟。
光業寺碑,原名為“大唐帝陵光業寺大佛堂之碑”,記載李唐祖先李熙父子的生平業績和追封、建陵、建寺經過,現存於隆堯縣碑刻館,是唐祖陵光業寺留給後人的一份難得的實物佐證,對研究唐文化和唐皇室的歷史有重大意義。
石雕
永康陵的蹲獅,尚存北朝石獅的樸拙格調;唐高祖獻陵的石虎與石犀,以巨大的體量與溫馴優美的造型,體現了陵墓雕刻所追求的莊嚴肅穆氣氛。唐太宗李世民是初唐最有作為的政治家,他開創因山造陵制度,選禮泉縣高聳突兀的九嵕山營建昭陵,派將作大匠兼著名畫家閻立德和閻立本兄弟負責設計營造,從貞觀十年動工至貞觀二十三年竣工(636~649)。現存昭陵石刻遺址,有陵園北門內的浮雕六駿石屏和祭壇兩旁的14國君長石像。 唐昭陵六駿是為唐太宗陷軍破陣立下卓著戰功的 6匹駿馬的寫照,是一組紀念性高浮雕巨製。其中特勒驃、青騅、什伐赤、白蹄烏等4塊,現藏陝西省博物館;最精美的颯露紫、拳毛兩塊於1914年被掠運出國,現藏美國費城賓夕法尼亞大學美術館。作者以高度寫實的技巧,刻劃了六駿勁健的雄姿與非凡的氣質,代表唐代雕刻藝術的峰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