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堯唐祖陵:位於隆堯縣魏莊鎮王尹村北,為唐高祖李淵第四代祖宣皇帝李熙的“建初陵”和第三代祖光皇帝李天賜的“啟運陵”,兩陵共塋,合稱“大唐帝陵”,簡稱唐陵或唐祖陵。唐陵石刻具有非常高的藝術價值,特別是石蹲獅堪與陝西乾陵、順陵、橋陵石獅並稱唐代帝陵一流作品。在陵區東偏南500米處原有唐陵附屬建築光業寺,現僅存的“大唐帝陵光業寺大佛堂之碑”已搬遷到隆堯縣文保所。隆堯唐祖陵及“大唐帝陵光業寺大佛堂之碑”證明李唐祖籍就在今天的隆堯縣,即史學家所稱的“趙郡李”。這就是啟運陵的由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啟運陵
- 位置:隆堯縣魏莊鎮王尹村北
- 墓主人:李熙和李天賜
- 建成時間:公元646年
- 加蓋時間:未知
- 詳細資訊:參看正文
簡介,歷史記載,暫時狀況,大唐帝陵,發現經過,相關文獻,《唐會要》,《吊唐祖陵》,
簡介
啟運陵(隆堯)--大唐光皇帝李天賜
1982年7月23日公布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9月公布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陵東500米的光業寺為唐陵附屬建築,已廢,僅存立刻於唐開元十三年的《大唐帝陵光業寺大佛堂之碑》(簡稱光業寺碑),修復後置於隆堯碑刻館內。
現存陵區南北長250米,東西寬40米。自南向北依次為神道、獻殿等建築遺址區、墓室區。神道兩側現保存有石柱、翼馬、鞍馬、石人等唐代石刻,多數殘毀。在神道兩側原有蹲獅一對,現已遷至隆堯縣文保所院內。
歷史記載
關於宣、光二帝生平,史載甚略,《舊唐書》卷一·高祖紀云:熙在北魏為“金門鎮將,領豪傑,鎮武川,因家焉,儀鳳中追尊宣皇帝”,“熙生天賜,仕魏為幢主,大統中贈司空,儀鳳中追尊光皇帝”。《新唐書》卷七十“宗室世系表”云:“獻祖宣皇帝熙,字孟良,後魏金門鎮將,生懿祖光皇帝諱天賜,字德真”。《光業寺碑》記載:“宣皇帝始以宣簡公任瀛州刺史”。又載:“貞觀二十年,累遣使臣左驍尉府長史長孫尊師與邢州刺史李寬、趙州刺史杜敖等檢謁塋域,畫圖進上。麟德元年敕;宣簡公、懿王陵墓,並在趙州,各宜配守衛戶三十人,仍令所管縣令專知檢校刺史歲別一巡”,儀鳳二年(公元677年)追尊李熙為宣皇帝,夫人張氏為宣莊皇后;李天賜為光皇帝,夫人賈氏為光懿皇后,定陵名為“建昌”、“延光”陵,開元二十八年詔改為“建初”、“啟運”陵。《元和郡縣誌》載,當時二陵封土各高四丈,周回一百五十六步。終唐一代,陵區保護完好。
暫時狀況
在河北省隆堯縣魏家莊鎮王尹村北,有一座古老的陵墓——唐陵。墓主人是唐王朝開國皇帝李淵的第四代祖李熙和第三代祖李天賜。據史載,唐陵始建於公元646年即唐太宗貞觀二十年,建成為664年即唐高宗麟德元年,工期長達十八年。667年即儀鳳二年五月一日,唐高宗追封李熙、李天賜二墓分別為建昌陵和延光陵。後來唐玄宗又詔改二陵為建初陵和啟運陵。唐陵規模宏大,氣勢雄偉,與陵墓同時修建的還有陵東的唐陵光業寺,頗顯皇家氣派。唐陵由數十人守衛,每年州郡縣官吏都要到唐陵祭祀。明清以來,時過境遷,久經滄桑的唐陵已荒蕪殘破,光業寺毀,石刻倒地。解放後,僅存的墓地、石獅及光業寺碑,作為省級重點文物予以保護,石獅和光業寺碑收藏於隆堯縣文物保管所保存,供人觀賞,在那裡無聲地向人們講述著李唐先祖不尋常的往事。
大唐帝陵
啟運陵是歸在大唐帝陵的陵園,下面是大唐帝陵來簡單的介紹。
唐陵經歷了1300多年的滄桑之變,如今不僅封土已平,而且整個陵區由於長期用土,形成一片低於周圍1—2米的窪地。直到1984年,在地表下1.5米處發現大型磚墓室券形墓頂,方知陵墓位置。
唐陵所處地勢為東、西、北三面較高,南面較低。盛唐石雕均在中間窪地。墓葬於北面高地,呈南北向。墓前,四翁仲兩邊分列。其南,兩旁墩立欲吼石獅。再南,六匹石馬兩廂並列,每馬左側站有馬夫一人。最南,二石華表東西相對。遙望唐陵遺址,昔日氣勢雄偉、巍巍壯觀之氣勢猶存。
發現經過
說到啟運陵的歷史,李唐就的它的代表,闡述下李唐為何建造啟運陵。
啟運陵的建造已知歷史記載是在李唐的身世上面發現的,關於李唐的身世,《舊唐書·高祖本紀》《新唐書·高祖本紀》,《冊府元龜·帝王部·帝系門》都有明確記載,是隴西李氏。(新唐書記載為隴西成紀,舊唐書記載為隴西狄道)西涼李暠之嫡裔,這些都是具有權威性的正史,沒有確鑿證據,是難以推翻的。其次,陳寅恪先生,在《李唐氏族之推測》《李唐氏族之推測後記》以及《唐代政治史述論稿》中,提出的李唐出自趙郡李氏的推斷,其主要論據是是《唐光業寺碑》,全稱《大唐帝陵光業寺大佛堂之碑》,以及《畿輔通志》《隆平縣誌》等方誌關於此碑刻的拓文。此碑為唐光業寺的建築之一。唐高宗(李治)總章年間(668~670年),唐宗室為保護高祖(李淵)第四代祖宣皇帝李熙和第三代祖光皇帝李天賜之陵(即建初陵、啟運陵,二陵共塋,全稱“大唐帝陵”),在陵墓正東修建光業寺。唐玄宗(李隆基)開元十三年(725年)又擴建整修,並增建大佛堂,竣工後立此碑以示紀念。
相關文獻
《唐會要》
在歷史上面的古書《唐會要》中,也有相關的記載。
獻祖宣皇帝諱熙。涼武昭王暠曾孫。嗣涼王歆孫。宏農太守重耳之子也。武德元年六月二十二日。追尊為宣簡公。鹹亨五年八月十五日。追尊宣皇帝。廟號獻祖。葬建初陵。在趙州昭慶縣界。儀鳳二年五月一日追封為建昌陵。開元二十八年七月十八日。詔改為建初陵。 懿祖光皇帝諱天賜。宣皇帝長子。武德元年六月二十二日。追尊懿王。鹹亨五年八月十五日。追尊光皇帝。廟號懿祖。葬啟運陵。在趙州昭慶縣界。儀鳳二年三月一日。追封為延光陵。開元二十八年七月十八日。詔改為啟運陵。
太祖景皇帝諱虎。光皇帝第二子。武德元年六月二十二日。追尊景皇帝。廟號太祖。葬永康陵。在京兆府三原縣界。
《吊唐祖陵》
吊唐祖陵
開元盛事入平蕪,剩有殘碑記建初。
八代靈光開帝業,五雲神異護遺墟。
墓門久已埋秋草,石馬愁看臥斷渠。
千載興亡憑弔意,至今收拾付樵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