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論與工夫》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李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氣論與工夫
- 作者:李彬
- 出版時間:2024年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ISBN:9787577300559
- 定價:79 元
《氣論與工夫》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李彬。
《氣論與工夫》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李彬。內容簡介《氣論與工夫——朱子哲學新論》以天人關係為基本視域,以氣論與工夫的互動為主導線索,立足於對朱子文本的分疏解讀,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基礎上,對朱子哲學從氣論...
《儒學的氣論與工夫論》是2008年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楊儒賓、祝平次、黃俊傑。內容簡介 講述了氣與力:“唯氣論”新詮;何謂“兼體無累”的工夫——論牟宗三與創造性的問題化;宋明清氣本論研究的若干問題;日本研究理學工夫論之概況等。《儒學的氣論與功夫論》共收論文十三篇,其中十二篇原是...
《本體與工夫:劉蕺山理學思想研究》是一本2023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龍。內容簡介 劉蕺山之學是在堅持陽明學“心即理”的心學立場的基礎上,進一步融攝明初以來所流行的氣一元論思想,而形成的新的理學形態。“本體與工夫”是蕺山之學的基本架構。蕺山的性體論主要涉及理氣合一論、性情合一...
該書考察了朱子晚年對心性論的進一步完善與涵養工夫的修正和完善的過程,朱子重視氣稟對心性結構的影響,強調成德的艱難,所以重視下學對成德的作用。朱子重新詮釋了“克己復禮”,對持敬與克己的關係,提出二者相資相成、各有優劣的觀點;對持敬與主靜的關係,不以主靜言敬,將靜坐限制在持敬之下;對誠與敬...
第二節 喜怒哀悲之氣, 性也 ……… (174)第三節 治氣養心之術 ……… (177)參考文獻 ……… (185)附錄一 荀子禮治的精神及其儒學史意義 ………(198)附錄二 以天合天: 工夫論視域下的莊子的 “德冶 ……… (210)後記 ……… (229)
《張九成哲學研究》是2024年1月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春穎。內容簡介 本書以道學範圍從南宋初期到朱熹掌握道學話語權的轉變趨勢為思想背景,從氣論、天人關係、心性論、工夫論、經學、儒佛關係等方面,系統研究張九成哲學思想的邏輯構架和特點:同時注重思想史脈絡的梳理,分析張九成對洛學的繼承和發展,以及...
—近世東亞的反理學思潮》《從五經到新五經》《儒門內的莊子》《五行原論——先秦思想的太初存有論》《道家與古之道術》;編著有《中國古代思想中的氣論及身體觀》《儒學的氣論與工夫論》《東亞的靜坐傳統》《自然概念史論》《中國哲學研究的身體維度》等書;譯有《東洋冥想的心理學——從到禪》《孔子的樂論...
《江門學派·明代心學重鎮》是2023年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本書是《嶺南學術思想叢書》的一種,以陳獻章、湛若水為中心進行考察,兼及學派其他思想人物,勾勒出江門學派的思想宗旨與工夫踐履,呈現其學派發展的精神圖景。全書以“氣”作為線索貫穿始終,揭示江門心學之思想特質;並以修身工夫作為視角,以...
1. 〈儒家傳統的身心修煉及其治療意義——以古希臘羅馬哲學為參照〉,楊儒賓、祝平次編:《儒學的氣論與工夫論》,台灣大學出版中心,2005,頁1-45。2. 〈陽明學者的「實學」考辨〉,收入澳門中國哲學會編:《21世紀中國實學》,北京:社科文獻出版社,2005年2月,頁190-198。3. 〈化解全球化過程中宗教衝突的...
、《從《五經》到《新五經》》、《1949禮讚》、《儒門內的莊子》、《五行原論:先秦思想的太初存有論》; 編著有《中國古代思想中的氣論及身體觀》、《儒學的氣論與工夫論》、《東亞的靜坐傳統》、《自然概念史論》、《中國哲學研究的身體維度》等書; 譯有《東洋冥想的心理學:從易經到禪》、《孔子的樂論》、...
《異議的意義——近世東亞的反理學思潮》《從〈五經〉到〈新五經〉》《儒門內的莊子》《五行原論——先秦思想的太初存有論》《道家與古之道術》《原儒——從帝堯到孔子》;編著有《中國古代思想中的氣論及身體觀》《儒學的氣論與工夫論》《自然概念史論》《中國哲學研究的身體維度》等書;譯有《孔子的樂論》...
《中國哲學原論·原教篇(唐君毅著作選)》是2008年1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唐君毅。內容簡介 本書為唐君毅先生繼《原道篇》後,論中國哲學史之作。蓋明道之後,必然成教;用哲學話語來說,也就是本體論之後,須用工夫論,唐先生即依此意,定本書為《原教篇》。在內容上,本書是從北宋儒學寫...
第一節“生”:一“氣”運化69 第二節“道”:運化燮和80 第三節“心”:“知覺”下的主體93 第四節“性”:“生”之淵藪104 第五節“生”:物我渾一境界的達成122 第三章“生生”發明:甘泉工夫論143 第一節“隨處體認天理”143 第二節體證次第:即體認即涵養159 第三節勿忘勿助:“隨處體認天理”...
第一節 傳統儒家的生成論 第二節 氣論 第三節 化生論 第四節 《易》道與生成論 第五節 生成論的價值向度 第三章 本體論 第一節 太極 第二節 “此物”第三節 性體、心體與仁體 第四節 體用觀 第四章 人性論 第一節 性善一元論 第二節 道心與人心 第三節 對三種人性論的批判 第五章 工夫論 ...
哲學的東西身體觀── 中國哲學普遍認為,人能用身心以實踐修行和體驗知識,其中以「工夫論」為核心學說;西方哲學則是由過去身心二元對立,不重視身體感受,後來轉向身心互為滲透的「知性形上學」發展,在在顯示中西文化匯通的可能性,例如中國的「心、氣、形、性、天人合一」以及西方的「聖神三位一體」觀念,其...
第八章“其神凝”:《莊子解》的工夫論 第一節凝虛守純 第二節集“善氣”,息“害氣”第九章“帝王之道,止於無傷”:《莊子解》的政治思想 第一節“物之自治者,天之道”第二節“因其常然,則仁可也,義可也”附錄一《船山全書》涉莊老文獻輯錄 《周易內傳》《周易內傳發例》《周易大象解》《周易...
《中國哲學方法論》是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杜保瑞 內容簡介 本書深入地總結二十世紀當代中國哲學家們對中國哲學研究的方法論觀念,提出一套改良的系統,以「宇宙論、本體論、工夫論、境界論」的四方架構,作為中國哲學的「解釋體系」,解消了當代中國哲學界對「中國有沒有哲學?」以及「中國...
(二) 性氣一本 (三) 養氣工夫 二、 王廷相與呂柟、何瑭及吳廷翰的氣論關係 (一) 儒者視界 (二) 造化之道 (三) 天道性命 三、 明代中後期氣論思潮的儒學譜系 (一) “盈天地間皆氣”:明代中後期儒學的共識 (二) “盈天地間皆X”:明代中後期儒學的衍化 第二節 明清之際氣論與西學的...
該書在儒學特別是宋代理學的發展脈絡中對朱熹心性論思想的形成、發展和基本特徵進行了巨觀審視和細緻梳理。作者認為,理學的興起始於儒家價值本體的重建。自二程之後,基於儒家價值本體之上的工夫論逐漸分化,形成了以道南學派與湖湘學派為代表的兩大派別,分別主張“體驗未發”和“察識端倪”兩種不同的工夫路向。朱熹...
二性與氣 三性與病 四性與命 第四章徹悟本原默識敬存一工夫論之原則、系統及其他 一徹悟本原主於未發 二默識本體敬以存之 三始悟後修始修後悟 第五章幾微故幽 研幾默識——塘南工夫論中的研幾思想 一幾、研幾之歷史淵源 二生幾論之前身:本心真機 三生幾論之 提出:無聲臭而非斷滅 四生幾論之本質...
第三節“意蘊於心”與“知藏於意”——劉宗周論意知 第五章從良知說到童心說 第一節童心說:天理的剔除與個體性原則的突出 第二節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 第三節性情不可以一律求 第六章王學的終結 第一節從以心為體到心為氣之靈處 第二節工夫與本體關係的再思考 第三節從心體的歷史展開到學脈的歷史...
這個道德認識論的工夫,也就是格物窮理的工夫,它是道德修養的認識論前提。格物 對於道德修養的過程,朱子十分強調《大學》中“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次序,而在為學宗旨上又都重視對於儒家倫理的認知,故而“格物致知”的理論在其體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按朱子的看法,《大學》...
所以“為人之學”積極的意義是把好的道理宣講出來;但消極的一面,有時也可能流於只是說得頭頭是道,或只做表面工夫而已。“為己之學”是一種內省的工夫,不只把那些理所當然的道理當做知識,而把它導致進入主體的生命中。“為人之學”進到“為己之學”是從客觀上能講出一些應當如何的道理,進到主體的生命...
二是在容貌辭氣上做工夫,此為實學,慎獨為其要。他認為,致其恭敬,則心肅然自存。端莊整肅,嚴威儼格,是敬之人頭處。三是收斂警醒。能收斂警醒,則氣便清,心自明;才惰慢,便昏。提撕喚醒,是敬之接續處。胡氏之敬,兼內外動靜,他說:“敬該動靜,靜坐端嚴,敬也;隨事檢點致謹,亦敬也。敬兼內外...
1.2.1 辨志與立志論 1.2.2 工夫論 1.2.3 境界論 1.2.4 本體論 1.3 龍溪之學的歸屬 2 四重悟境 2.1 陽明之良知的層次 2.2 龍溪之四層悟境 2.2.1 《悟說》中所揭示的四層悟境 2.2.2 禪宗三關 2.2.3 論陽明成學次第 2.2.4 論萬思默之成學次第 2.2.5 論修證諸關 2.3 江右...
一、《周易》與天人合一的本體論構造 二、合《中庸》於《周易》而論“性” 三、經典的融匯與希聖工夫 第六章 程學的經典與天理的體貼(上) 一、時代話題與經典語境 二、二程之前天理與理的概念 (一)二程之前的天理 (二)二程之前的理 三、體貼天理的靈感 (一)“窮理盡性以至於命”...
《朱子論“曾點氣象”研究》為作者的博士論文。作者從朱子圍繞“曾點氣象”問題的討論契入,集中討論朱子對於成聖問題的關注及其實踐,並對理學中的有無虛實之辨和儒學與佛老之辨問題做了深入探討,旁及歷史上“曾點氣象”問題的相關討論及其發展脈絡,進而引出傳統中國哲學中關於境界論、本體與工夫問題的諸多討論...
第二節 “太虛即氣”與“天道神化”第三節 “見聞之知”與“大心體物”第四節 “中正”“至當”“民胞物與”第五節 張載哲學的理論貢獻與歷史地位 第七章 程顥與道學 第一節 “天理”與“性”第二節 “識仁”與“以天地萬物為一體”第八章 程頤的心性論與工夫論 第一節 程頤的生平與學問志向...
三、整庵理氣論之涵義 四、栗谷與整庵思想之比較 五、結語 第七章 尹明齋的性理學及懷尼之爭的工夫論涵義 一、致知與格物,物格與知至之關係 二、論人心道心 三、懷尼之爭的工夫論涵義 四、結語 第八章 韓儒“人性物性異同論”及其哲學意義 一、韓南塘的人性物性相異論 二、李柬的人性、物性俱同論 三、...
平旦未與物接,無好惡可見,而何以曰與人相近?只是其氣清明,無所好惡,便是相近。捨生取義,以生與義並論,是不得已喚醒常人語。若在賢者,則真是生順死安,論義理不論生死,豈有身與義對者乎?放者意也,非心也;求之者心也,致知之事也,故曰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以心使心,非矣。盡性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