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之間:朱子心性論研究

心理之間:朱子心性論研究

《心理之間:朱子心性論研究》是楊俊峰創作的哲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14年12月。

該書對朱熹心性論思想做出新詮釋,也對朱陸異同問題進行了再探討。作者通過大量查考和引證文獻資料,對朱熹思想中心與理統一的問題給出了自己細緻而獨特的說明。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心理之間:朱子心性論研究
  • 作者:楊俊峰
  • 首版時間:2014年12月
  • 字數:364千字
  • 類別:哲學著作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對朱子心性論的研究主要包括心論、理論與性論三大部分,通過對傳統詮釋模式的自覺超越與創新,試圖揭示朱子心性論的內在理路與本來面目,並進而對朱子心性論的歷史地位及朱陸異同等重要思想史問題作出新探索。

作品目錄

導論 問題與方法
第一章 朱子心性論之形成
第二章 心論
第一節 心性論之範疇
第二節 朱子心性論研究現狀綜述
第三節 朱子心性論之中心問題與研究方法
第一節 北宋理學心性論之產生與演進
第二節 朱子早期思想
第三節 從中和舊說到中和新說
第一節 心之主體義
第二節 心之工夫義
第三章 理論
第四章 性論
第五章 朱子心性論與陸王心學
第一節 理之本體義
第二節 理之工夫義
第一節 性與理
第二節 性與心
第三節 涵養與致知
第一節 心學述要
第二節 心性論辨異
結語/參考文獻/後記

創作背景

生活於12世紀的朱熹,作為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其思想學說一直是此後封建王朝正統意識形態,對中國近古社會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20世紀以降,儒學不再是中國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但朱熹思想仍受到學界的重視,特別是現代新儒家中的“道問學”與“尊德性”兩系,都把朱子哲學當作重要的學術資源,力圖在現代語境下對它進行新的詮釋與解讀。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家也從總結理論思維經驗教訓的角度,重視朱熹這個研究對象。綜觀20世紀的朱子學研究,雖然不乏精心剖析之作,但也存在著兩個較為普遍的問題:一是受西方哲學研究範式影響,忽視朱熹哲學在本質上並非理性思辨的產物,而是建立在道德修養實踐和自身生命體驗基礎之上的特點,對於作為其思想之核心的心性論並未充分重視,往往重視其理氣論、認識論更甚於心性論;二是由於儒學內部存在著不同派別的門戶之見,有些研究者實際上是站在心學的立場來解讀和研究朱子哲學,因而不是批評它“析心與理為二”,就是在“同情理解”的姿態下把它心學化,不能對其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楊俊峰以“朱子心性論研究”為博士論文選題,是在認真研讀朱熹哲學原著和充分了解有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上述兩個問題有深切感受和清醒認識,才確定了自己思想探索和理論突破的方向。其博士論文經過專家評審,被推薦到“中國社會科學博士論文文庫”出版。

作品思想

該書在儒學特別是宋代理學的發展脈絡中對朱熹心性論思想的形成、發展和基本特徵進行了巨觀審視和細緻梳理。作者認為,理學的興起始於儒家價值本體的重建。自二程之後,基於儒家價值本體之上的工夫論逐漸分化,形成了以道南學派與湖湘學派為代表的兩大派別,分別主張“體驗未發”和“察識端倪”兩種不同的工夫路向。朱熹本人則深受這兩大思想流派的影響,通過對“中和”問題的苦思,在自身工夫實踐和總結北宋以來理學發展成果的基礎上,超越道南與湖湘的“動靜之爭”,創立了以“中和新說”為標誌的心性論學說。朱熹哲學思想體系宏大而繁雜,學界對於這一思想體系的梳理,通常區分為理氣論(或本體論)、心性論和工夫論(或認識論)。在該書中,作者明確肯定了心性論在朱熹哲學思想中的核心地位,而心與理的關係則是朱熹心性論的中心問題。“心”是道德修養的現實主體,“理”是道德修養的價值本體,兩者以“性”為中介而達到統一。與此相應,該書對朱熹心性論的研究主要包括“心論”“理論”和“性論”三部分。在這三部分中,“性論”是對心與理統一關係的直接探討,居於樞要地位,而“心論”和“理論”則是“性論”的準備和前提。
由於採用了心、性、理的詮釋框架,該書對朱熹心性論的分析與研究,多有自己的獨到見解。比如,認為心是先驗性與經驗性並存的現實主體概念,具有“為主而不為客”的絕對主體性;提出理在朱熹思想中存在著角度與意義的兩重性分化問題;認為性既有客觀意義又有主觀意義,既是價值本體,又是現實主體的主導與構成因素,具有超自覺的呈現性;認為主敬涵養具有呈現價值本體的意義,而格物致知則是主敬涵養的延伸與完善,兩種工夫在實踐中可以統一;提出朱熹的工夫論具有“主知”的特色,是一種以超自覺、超道德為最終目的的工夫論體系。這些詮釋和論述在思路和術語上都具有個人的獨創性。通過這些新的探索與分析,作者明確認為,朱熹思想不存在“析心與理為二”的問題。心與理在朱熹思想中具有理論和實踐上的統一性:在現實意義上兩者具有偶然的統一性,在本然和應然的意義上則完全統一。這種統一既是現實的,又是未完成的,朱熹所倡導的工夫論就是由現實的心與理之偶然統一上升到心與理之完全統一的過程。在思想史上,朱熹心性論歷來受到“析心與理為二”的質疑和批評,雖然有些學者不同意這種批評,但對於心與理在朱熹思想中如何統一的問題,並未有思路清晰和邏輯一貫的說明,有的學者在解釋這個問題時甚至又不自覺地滑向了陸王“心即理”的模式。在該書中,楊俊峰通過大量查考和引證文獻資料,對朱熹思想中心與理統一的問題給出了自己細緻而獨特的說明。他既始終肯定心與理對於朱熹而言不是“二”,同時也堅決拒斥心學因素在這個問題上的干擾,強調“與心學思想的這種近似而又不同之處,正是朱子心性論之根本精神與特色所在”。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心理之間:朱子心性論研究》
2014年12月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978-7-5161-5141-9

作者簡介

楊俊峰,男,1979年7月生,漢族,山東惠民人,共產黨員,中國哲學專業博士,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傳統文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