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該書研究內容有五個方面:一是以時間為線索,對朱子關於涵養的主要觀點及其在工夫論中的地位分階段進行了考察,完善了朱子涵養工夫的脈絡化研究,最終梳理出朱子在不同階段涵養工夫的內容、詮釋和特點。二是對朱子關於涵養與省察、格致的關係也進行了脈絡化分析,說明了朱子涵養工夫在工夫論中的地位及在不同階段的變化,證明了涵養工夫是成德的第一義。三是對涵養工夫中持敬與克己、立志、誠、靜坐等其他工夫的關係也進行了系統性和脈絡化的考察,說明了朱子主敬涵養的地位。四是將工夫論和心性論相結合進行考察,從朱子涵養工夫的確立、修正、完善的過程說明朱子心性論的建構、補充和完善的過程,體現出工夫不離本體的理學特點。五是探討了朱子與湖湘學派、浙東學派、陸學、程門後學的思想交流和論辯對涵養工夫思想變化的影響和作用,在分析中融入了同時代其他思想家的創見、異見、批評、討論甚至爭辯。
作品目錄
第一章 48歲前心性論的構建與涵養工夫的確立 | 第二章 中年涵養工夫的落實與架構 | 第三章 中晚年涵養工夫的落實和修正 | 第四章 晚年涵養工夫的修正和完善 |
---|
第一節 已發未發的界定 第二節 心貫性情 第三節 心主性情 第四節 心、性、情的辨析 第五節 《集注》對心性論的完善 | 第一節 涵養工夫的落實 第二節 敬的解釋與辨析 第三節 未發前的涵養工夫 第四節 平日涵養無間斷 第五節 涵養工夫之間的關係 第六節 涵養工夫的地位 | 第一節 涵養工夫的落實 第二節 涵養工夫之間的關係 第三節 涵養工夫的地位 | 第一節 心性論的補充和完善 第二節 涵養工夫的落實 第三節 涵養工夫之間的關係 第四節 涵養工夫的地位 |
作品思想
涵養與致知是朱子兩大基本工夫論架構,被稱為“鳥之雙翼,車之兩輪”。該書以朱子的涵養工夫為中心,通過對朱子涵養工夫的中年、中晚年、晚年三個階段進行考察,最終對朱子涵養工夫的發展脈絡和工夫地位有比較全面的了解。該書對朱子48歲前心性論的建構及涵養工夫確立的過程進行了考察,可知工夫觀點的提出與心性論的建構呈現一致性。該書考察了朱子中年階段對未發前涵養工夫地位、平日涵養無間斷、涵養須用敬、主一即敬、敬為徹上徹下的基本觀點的提出,確立了“主敬”在涵養工夫中的地位;探討了持敬與主靜、持敬與克己、誠與敬的關係,朱子依次提出“敬則無己可克”“克己就是持敬”“持敬與克己並舉”的觀點。朱子提出“以敬代誠”,說明了主敬是涵養工夫的第一義。在中年時期,朱子以與湖湘學派論辯為核心,在涵養與致知、省察的關係中皆強調涵養為本、為先的地位,但也強調二者不能偏廢。在此階段,朱子知先行後、知易行難的基本成德路徑形成。
該書考察了中晚年時期朱子在對中年時期基本觀點的堅持之上,對涵養工夫做了修正和補充。朱子開始慎言“主靜”,以敬消解靜坐的地位;對持敬與克己,提出“敬以克己”“敬與克己須俱到”;對誠敬關係,提出不能專以敬為誠,將誠落到誠意上解釋;開始注意到立志的作用;對於涵養工夫的地位,涵養與致知的關係是重點,一方面在朱陸之辯中批評陸學不重窮理,另一方面批評浙中學者有支離的問題,不重視持敬涵養,同時也自我檢查;在涵養與省察的關係中,仍是以持敬為主,省察為助,開始重視省察對持敬的意義;在成德路徑上提出致知後要省察,主張以致知為先,力行為重。
該書考察了朱子晚年對心性論的進一步完善與涵養工夫的修正和完善的過程,朱子重視氣稟對心性結構的影響,強調成德的艱難,所以重視下學對成德的作用。朱子重新詮釋了“克己復禮”,對持敬與克己的關係,提出二者相資相成、各有優劣的觀點;對持敬與主靜的關係,不以主靜言敬,將靜坐限制在持敬之下;對誠與敬的關係,提出二者不分先後,逐項做工夫;重視持敬與立志的關係,提出二者各有優劣,相互補充;持敬與窮理仍然是考察涵養工夫地位的重點,一方面批評陸學不知氣稟之雜,不重窮理,又辨學者言識心之非,辟門人“先見天理源頭”;另一方面批評浙中學者欠缺涵養工夫;對於涵養與省察的關係,提出無時不涵養無時不省察,體現出對省察的重視;在成德的路徑上提出下學而上達、博學而反約、積累至貫通等觀點,體現了朱子晚年對“四書”的貫通。
作品影響
榮譽表彰
《朱子涵養工夫研究》原型為陳雙珠的博士論文,該論文獲2020年國家社科基金優秀博士論文出版項目立項。
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
陳雙珠,1987年生,女,福建龍巖人,復旦大學哲學博士,現任職於同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主要研究方向為宋明理學、朱子學和傳統道德修養理論,在《中國哲學史》《東南學術》《哲學門》等刊物發表多篇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