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書以“四庫全書”中的《東坡易傳》為底本,參照其它多種刻本進行校勘整理,並在每一篇章前寫了簡要評介,以便於讀者閱讀和理解。
基本介紹
- 書名:東坡易傳
- 又名:毗陵易傳
- 作者:蘇軾
- 類別:文學
-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2年12月
- 作者年代:宋代
- 書號:9787806267967
- 發行地區:大陸
- 語言: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蘇軾簡介,目錄,四庫提要,
內容簡介
舉世皆知蘇東坡為一代文豪,卻很少有人知道他是一個“易學大師”,曾經寫過一本《東坡易傳》。蘇軾幼時便隨眉山道士張易簡讀書學《易》,少年時欲入山林當道士,終生與道士高人交往頻繁,深曉《周易》占卜和“胎息”養生之術,並自稱“鐵冠道人”。其父蘇洵精通《太玄》,晚年欲作《易傳》未成,遺命蘇軾繼作此書。蘇軾於45歲左右被貶官於黃州時開始撰寫《易傳》,此後不斷修改,直到生命垂危之時才修改完畢。他的認知方法、執政思想深受《易經》影響,詩詞文賦也因此而愈加高深玄妙,後人不解《易》理,常常只識皮毛。然而蘇軾去世之後,他的著作遭到蔡京等人劈版禁毀,這本《易傳》便被改頭換面,以《毗陵易傳》(“毗陵”為蘇軾去世之地常州別名)悄然印行於世,因此罕為人知。《東坡易傳》作者認為“離開《東坡易傳》,蘇軾思想及其詩文詞賦無從談起。
蘇軾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今屬四川)人。蘇洵子。嘉祐二年(1057)與弟轍同登進士。授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熙寧二年(1069),父喪守制期滿還朝 ,為判官告院。與王安石政見不合,反對推行新法,自請外任,出為杭州通判。遷知密州(今山東諸城),移知徐州。元豐二年(1079),罹“烏台詩案”,責授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本州安置。哲宗立,高太后臨朝,被復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東蓬);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遷中書舍人,又遷翰林學士知制誥,知禮部貢舉。元祐四年(1089)出知杭州,後改知潁州,知揚州、定州。元祐八年(1093)哲宗親政,被遠貶惠州(今廣東惠陽),再貶儋州(今海南儋縣)。徽宗即位,遇赦北歸,建中靖國元年(1101)卒於常州(今屬江蘇),年六十五,葬於汝州郟城縣(今河南郟州)。高宗朝,贈太師,諡文忠。《宋史》、《東都事略》有 傳。詩、詞、文、書、畫均卓然大家,著有《東坡全 集》一百十五卷 、《東坡樂府》三卷。與父蘇洵、兄蘇轍並列“唐宋八大家”。在詞學上,為北宋詞壇豪放派主要作家之一。
目錄
出版說明
整理說明
卷一
乾卦(第一)
坤卦(第二)
屯卦(第三)
蒙卦(第四)
需卦(第五)
訟卦(第六)
師卦(第七)
比卦(第八)
小畜卦(第九)
履卦(第十)
卷二
泰卦(第十一)
否卦(第十二)
同人卦(第十三)
大有卦(第十四)
謙卦(第十五)
豫卦(第十六)
隨卦(第十七)
蠱卦(第十八)
臨卦(第十九)
觀卦(第二十)
卷三
噬嗑卦(第二十一)
賁卦(第二十二)
剝卦(第二十三)
復卦(第二十四)
無妄卦(第二十五)
大畜卦(第二十六)
頤卦(第二十七)
大過卦(第二十八)
坎卦(第二十九)
離卦(第三十)
卷四
鹹卦(第三十一)
恆卦(第三十二)
遁卦(第三十三)
大壯卦(第三十四)
晉卦(第三十五)
明夷卦(第三十六)
家人卦(第三十七)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附錄
四庫提要
《東坡易傳》·九卷(副都御史黃登賢家藏本)
宋蘇軾撰。是書一名《毗陵易傳》。陸游《老學庵筆記》謂其書初遭元祐黨禁,不敢顯題軾名,故稱“毗陵先生”,以軾終於常州故也。蘇籀《欒城遺言》,記蘇洵作《易傳》未成而卒,屬二子述其志。軾書先成,轍乃送所解於軾。今《蒙卦》猶是轍解。則此書實蘇氏父子兄弟合力為之,題曰軾撰,要其成耳。籀又稱洵晚歲讀《易》,玩其爻象,因得其剛柔遠近喜怒逆順之情。故朱子謂其惟發明愛惡相攻、情偽相感之義,而議其粗疏。胡一桂記晁說之之言,謂軾作《易傳》,自恨不知數學,而其學又雜以禪,故朱子作《雜學辨》,以軾是書為首。
然朱子所駁不過一十九條,其中辨文義者四條,又一條謂蘇說無病,然有未盡其說者。則朱子所不取者僅十四條,未足以為是書病。況《朱子語類》又嘗謂其於物理上亦有看得著處,則亦未嘗竟廢之矣。今觀其書,如解《乾卦·彖傳》性命之理諸條,誠不免杳冥恍惚,淪於異學。至其他推闡理勢,言簡意明,往往足以達難顯之情,而深得曲譬之旨。蓋大體近於王弼,而弼之說惟暢玄風,軾之說多切人事。其文辭博辨,足資啟發,又烏可一概屏斥耶?李衡作《周易義海撮要》,丁易東作《周易象義》,董真卿作《周易會通》,皆採錄其說,非徒然也。明焦竑初得舊本刻之。烏程閔齊伋以朱墨板重刻,頗為工致,而無所校正。毛晉又刻入《津逮秘書》中。三本之中,毛本最舛。如《漸卦》上九並《經》文皆改為“鴻漸於逵”,則他可知矣。今以焦本為主,猶不甚失其真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