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朝,漢語辭彙。
拼音:lín cháo
釋義:1、臨御朝廷。2、特指太后攝政稱制。
古時後宮是不能上廳堂的,所以后妃要掌權就要“臨朝”。從秦始皇開始皇帝的命令專稱“制”、布告公文稱“誥”;后妃掌權之後其命令自然也要上升到皇帝的級別,於是就叫“稱制”。臨朝稱制由中國西漢時的呂后所開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臨朝
- 定義:皇室女性親臨朝廷處理政事
- 特徵:后妃要掌權就要“臨朝”
- 別稱:“稱制”
詞目,拼音,引證解釋,臨朝的定義,中國的臨朝,外國的臨朝,日本,朝鮮,
詞目
臨朝
拼音
lín cháo
引證解釋
1、臨御朝廷(處理政事)。
《史記·魯周公世家》:“ 成王 長,能聽政。於是 周公 乃還政於 成王 , 成王 臨朝。”
漢 應劭 《風俗通·正失·孝文帝》:“上曰:‘吾於臨朝統政施號令何如?’”
2、特指太后攝政稱制。
宋 葉適 《高公墓志銘》:“ 宣仁後 臨朝九年,尤抑遠外家,不私以官。”
臨朝的定義
按傳統儒學和大男子主義觀點,身為女性的后妃只能待在內宮中,而不能上外朝,即所謂“男主外、女主內”,所以后妃要掌握國家最高權力當然就要“臨朝”,即“當朝處理國政”之意;從秦始皇開始皇帝的命令專稱“制”、“詔”,布告公文稱“誥”,后妃掌權後代理皇帝職責,其命令自然上升到皇帝的級別,所以叫“稱制”,即“行使皇帝權力”之意;兩者合稱,即臨朝稱制,該詞在正史中最早出現於班固的《漢書·高后紀》:“惠帝崩,太子立為皇帝,年幼,太后臨朝稱制,大赦天下。”
所謂的"稱制",應該不只是行使皇帝權力之意。雖然女主臨朝、親裁政事,但在發布命令的時候,並不是直接使用懿旨,而仍是以幼帝的名義,用制書的形式頒行天下。 這么做的用意有兩點,第一:即使皇帝年幼,仍然不能剝奪其在位的事實。所以太后只能代表幼主的意志,代行職權,而不能取代他而逕自下達命令。第二:為避免將來皇帝成年親政後,太后會以懿旨干預政務。所以太后只能以皇帝的名義發布詔書,以杜絕將來產生皇權二元化的流弊。 女主"臨朝",卻以幼帝名義"稱制"的原則,一直到清末的慈禧太后依然遵行不替。 若是皇后代夫行政,也只是皇帝本身的特許與縱容。不管皇后的權力有多大(例如武則天),其身份也不過是皇帝的助手或秘書,不能算是取代皇帝執政,所以詔書仍算是皇帝本人意志的體現。因此,皇后即使"臨朝",也不能算是"稱制"。
中國的臨朝
【西漢】
高祖呂皇后
孝景王皇后
孝昭上官皇后
孝元王皇后
【東漢】
章德竇皇后
和熹鄧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