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歸
- 外文名:return; return to, revert to
- 拼音:guī
- 部首:彐
- 筆畫:3
- 外筆畫:2
- 總筆畫:5
- 筆順:23511
- 五筆86&98:JVG
- 鄭碼:KDXB
- 倉頡:LLSM
- 四角:27070
- 統一碼:U+5F52
- 繁體:歸
詞語解釋
詳細字義
文字演變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康熙字典
又還所取之物亦曰歸。《春秋·定十年》齊人來歸鄆、讙、龜隂田。
又《禮·祭義》父母全而生之,予全而歸之。《孟子》久假而不歸。皆還復之義。
又《春秋·隱元年》歸惠公仲子之賵。《杜注》歸者,不反之辭。《桓七年》突歸於鄭。《穀梁傳》歸,易辭也。
又依歸也。《詩·曹風》於我歸處。《毛傳》歸,依歸也。
又歸附也。《穀梁傳·莊二年》王者,民之所歸往也。《詩·大雅》豈弟君子,民之攸歸。
又《說文》女嫁也。《詩·周南》之子于歸。《禮·禮運》男有分,女有歸。
又《穀梁傳·隱二年》婦人謂嫁曰歸,反曰來歸。《注》嫁而曰歸,明外屬也。反曰來歸,明從外至也。《左傳·莊二十七年》凡諸侯之女歸寧曰來,出曰來歸。夫人歸寧曰如某,出曰歸於某。
又投也,委也。《左傳·襄三年》請歸死於司敗。
又《前漢·申屠嘉傳》鼂錯恐自歸景帝。《注》師古曰:自首於天子。
又與也,許也。《論語》天下歸仁焉。
又合也。《禮·緇衣》私惠不歸德。《注》謂不合於德義。
又終也。《左傳·宣十一年》以討召諸侯,而以貪歸之。
又歸妹,卦名。
又三歸,台名。《史記注》三歸,取三姓女也。
又指趨曰歸。《易·繫辭》殊途而同歸。《史記·李斯傳》覩指而識歸。
又道家有八歸。《參同契》九還、七返、八歸、六居。《注》八歸者,天三生木,地八成汞,戊己一合,木汞之眞,歸煉鼎中,故曰八歸。
又《謝察微·算經》有歸法,歸已入之數也。
又歸藏,黃帝《易》名。一曰殷《易》。《周禮·春官》大卜掌三《易》之灋,二曰歸藏。《注》歸藏者,萬物莫不歸而藏之於中。此《易》以純坤為首,故名。
又《爾雅·釋親》女子謂晜弟之子為侄,謂侄之子為歸孫。
又饋也。《論語》歸孔子豚。《晉語》不腆敝邑之禮,敢歸諸下執政。
又山名。《山海經》太行之山,其首曰歸山,其上有金玉,其下有碧。
又州名。《廣韻》本春秋夔子國,武德初,割夔州之秭歸巴東二縣,置州,取歸國為名也。《廣輿記》今屬荊州府。
又姓。
又歸邪,星氣名。《前漢·天文志》如星非星,如雲非雲,名曰歸邪。歸邪出,必有歸國者,邪音虵。
又忘歸,矢名,見《公孫子》。
又姊歸,鳥名。當歸,藥名。
又《集韻》求位切,音匱。同饋。《說文》餉也。亦讀如字。義見上。 籀省作㱕。漢𥓓作歸。
相關成語
不如歸去 杜鵑鳥的叫聲很象“不如歸去”。舊時常用以作思歸或催人歸去之辭。也表示消極求退。
歸真反璞 歸:返回;真:天然,自然;璞:蘊藏有玉的石頭,也指未雕琢的玉。去掉外飾,還其本質。比喻回復原來的自然...
生寄死歸 寄:暫居。生似暫寓,死如歸去。指不把生死當作一回事。
天命有歸 天命:上天的意志;歸:歸宿。上天所安排的歸宿。
賓來如歸 賓客來此如歸其家。形容招待客人熱情周到。
虛往實歸 無所知而往,有所得而歸。
人心歸向 向:歸向,嚮往。指人民民眾所擁護的,嚮往的。
同歸殊途 歸:歸宿;殊:不同;途:道路。通過不同的途徑,到達同一個目的地。比喻採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結果。
反樸歸真 反:通“返”,回;朴:質樸;歸:返回;真:天然,自然。去掉外飾,還其本質。比喻回復原來的自然狀態。
自拔來歸 拔:擺脫,離開。自覺離開惡劣環境,歸向光明。指敵方人員投奔過來。
返樸歸真 同“反樸歸真”。
認祖歸宗 ①尋認祖先,並歸還本宗。②喻指回歸故土。
矯邪歸正 矯邪:糾正邪惡、邪念。歸正:歸於正路。改正錯誤,走上正道。
賓入如歸 賓客來此如歸其家。形容招待客人熱情周到。
白首同歸 歸:歸向、歸宿。一直到頭髮白了,志趣依然相投。形容友誼長久,始終不渝。後用以表示都是老人而同時去世。
歸真反樸 比喻回復原來的自然狀態。同“歸真反璞”。
休牛歸馬 放歸軍用的牛馬,表示停止戰事。
歸正邱首 指死後歸葬於故鄉。同“歸正首丘”。
歸正首邱 指死後歸葬於故鄉。同“歸正首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