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情境與文化空間》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周憲,從叢
基本介紹
- 作者:周憲、從叢
-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 出版時間:2015年6月1日
- 頁數:429 頁
- 定價:79.00 元
- 裝幀:平裝
- ISBN:9787108053299
《歷史情境與文化空間》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周憲,從叢
《歷史情境與文化空間》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周憲,從叢內容簡介本書是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級研究院2012-2013年間舉辦的學術演講精選集,分為五個專題:全球話與跨文化研究、視覺文化、文史研究、中...
本書將晚清北京視為一個“文化空間”,探討其間各個社群在各種場合運用多樣表達方式的共生關係,帶著鮮明的問題意識,充分利用報刊、檔案等原始材料,力圖深入晚清的歷史情境,研究具體的文化人物、事件、機構和相關的文學文本,力圖交織呈現晚清北京這一特殊歷史橫斷面的文化生態和城市性格。作者簡介 夏曉虹,原北京大學...
第一節 古道通衢:族群流動情境下的廟坪禁風空間 一 廟坪村地理空間與禁風節 二 瑤民、漢商:廟坪村落空間形態的形成與演化 第二節 災難與歷史敘述中的“禁風”由來 一 “漂洋過海”:禁風的歷史淵源 二 自然崇拜:禁風的宗教原因 三 風災記憶:禁風的現實根源 第三節...
本書致力於在漢唐藝術“模擬形似史”的大背景下,運用風格學方法,以北涼至盛唐敦煌壁畫之“空間表現”問題為契入點,把漢民族特有的空間表現方式與外來佛教題材的融合過程進行系統考察。將考古藝術品、傳世作品和文獻三者有機結合起來,並把風格史的演變置於其所在的歷史文化情境中,從觀念史、社會史和文化史的巨觀...
非物質文化遺產館是集中展示區域歷史文化積澱所形成的形態各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實體空間,是彰顯人民民眾智慧創造、反映人民民眾美好生活嚮往的公共平台。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一直走在全國前列,截至2023年8月,浙江省有9項非遺項目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項被列入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近年來跨學科之專題式科際整合研究愈來愈受到學界重視,「空間移動」是個值得研究的切入點,可從文學、歷史、哲學、人類學、宗教和地理等面向,對華人文化進行深思。華人歷史文化中豐富而多樣的空間移動現象,諸如移民、殖民、流亡、貶謫、旅行、探險、仙遊、商賈、征戍、出使等,在後現代情境中亟需進行跨學科的反思,...
本書旨在研究文徵明《拙政園三十一景圖》的繪畫語言、藝術構成及文化內蘊,從社會史的角度觀察這套園林景圖的藝術構成與精神內涵之間的關係,以期對這套園林圖冊作出新的闡釋。*章主要將王獻臣、拙政園、文徵明及其《拙政園三十一景圖》等置於歷史情境中概述它們的基本狀況。第二章對明中期園林繪畫在社會交往和生活中...
在這個文化空間里,它的文化節日、集市貿易、婚喪嫁娶、民居民宅、表演遊戲、影舞彈唱、玩具器物等各種有形與無形文化、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都是其文化的一部分,藉以吸引外來遊客,發展一地的旅遊經濟。20世紀60年代以後,法國等國家又興起了生態博物館運動,將歷史、文化、自然博物館的靜態保護理念推廣到一個著名文化社區...
延安文藝既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個重要的文學現象,也是20世紀中國革命文化的一次重要實踐,它是在特定歷史條件下文學、文化、政治等-系列因素互動作用的產物。 其教學難點,一是學生難以跨越時空界限進入歷史情境,導致對於政治、革命與文學之間關係的理解流於概念化和表面化;二是涵蓋文學思潮史、駱思駐義文論、藝術...
展覽名為“熱帶房間”,主題實則超越“熱帶”單純作為地理區域,以及“房間”作為物理空間的表面解讀。陳丹笛子把語義複雜的文化符號融入了本次展覽中虛構的熱帶後殖民日常空間,裡面包含了熱帶地區殖民歷史遺留下來的種種痕跡,尤其是在濕潤的、邊緣的自然中,經帝國中心滲透後的風景與景觀。陳丹笛子延續以往的創作方式,邊...
“第三空間”概念的直接來源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列菲弗爾(H. Lefebvre)。這位終身漂泊的知識分子對人類存在的空間性、歷史性和社會性具有先知般的領悟,並創造了一套貫通現代世界複雜情境的研究方法,在跨學科立場上把握日常生活和空間生產的辯證法。他力圖衝決絕對二元對立邏輯的束縛,提出空間性、社會性和歷史性三元...
無視知識情境的聯盟在現實中屢見不鮮,並成為導致聯盟高失敗率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現為:一是成員未將企業戰略、企業文化等因素引入結盟可行性分析。企業往往只認識到雙方知識資源在內容上、數量上有差異,於是片面認為存在知識共享或互補的空間,卻沒有意識到各自的知識情境範圍無“交集”,即缺乏知識共享的基礎,導致...
個體在社會化後,生活於這種原型所對應的文化情境之中,很自然地表現出一種文化上的連續性。即使這種連續性出現斷裂,人也可以通過“集體無意識”的支配和已化為行為舉止一部分的符號而對之加以認同。其三是文化認同與族群認同、血緣認同等是重疊的。一個具有歷史連續性的文化共同體同時也是一個地緣、血緣共同體,...
其主要獎勵兩種表現形式:1. 一種定期發生的文化表現形式,如音樂或戲劇表演,宗教儀式或各類節慶儀式;2. 一個文化空間,定義為一個集中舉行流行和傳統文化活動的場所,也可定義為一段通常定期舉行特定活動的時間。這一時間和自然空間是因空間中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的存在而存在的。2003年通過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
課例八:分析歷史事物發展的內在聯繫——工業革命(節選)課例九:著眼於遷移能力的培養——洋務運動(節選)第3章 情感與態度:歷史教學設計的人本追求 引語 課例一:奠定激發情感的認知基礎——甲午中日戰爭 課例二:創設情感體驗的歷史情境——唐都長安(節選)課例三:提供審美體驗的空間——中國青銅器探秘 課例四...
從這個意義上說,在空間上聚集在一起的任一群體並不一定都是實踐共同體。它強調要有共同的任務,使用工具、利用資源並通過實踐活動完成任務,有共同的歷史、知識基礎與假設,以及各自擔負的責任(Driscoll ,2000) 。一個實踐共同體有“共同的文化傳統”、“相互依賴的系統”和“再生產循環”等重要特點。共同的文化歷史...
《中國美術教育研究(1912-1949)》是2017年8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姜殿坤。內容簡介 《中國美術教育研究(1912-1949)》對1912—1949年中國美術教育的現代化過程展開研究,試圖還原該時期美術教育的歷史圖卷、社會情境和文化語境,並從中抽絲剝繭,闡發經驗教訓,總結歷史規律,為當今美術教育提供鏡鑒。在...
黑龍江省由於大分散、小聚居的生活環境,特別是與漢族的雜居,導致了生活方式、文化空間的改變。而傳統禮俗的變異,社會權力、生產方式、人神關係、道德禮儀的歷史變遷,直接導致其赫哲族嫁令闊的傳承與變遷。傳承人物 李萃琳,赫哲族嫁令闊市級傳承人,先後承擔了赫哲族音樂國家級、省級、廳級課題9項,發表相關學術論文,並...
(一)充滿創意的物理空間 1.初心學院 2.紅心隊室 3.其他紅色空間 (二)充滿智慧的虛擬空間 1.智慧型與情境:全景技術運用 2.開放與共享:線上資源融合 3.互動與創造:線上遠距聯動 (三)充滿活力的文化空間 1.打造文化空間:地域文化 2.打造文化空間:理念文化 3.打造...
和林格爾剪紙是草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被譽為“民族歷史文化的活化石”,具有較高的歷史和文化價值。傳承狀況 和林格爾剪紙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迅速轉變,和林格爾剪紙的生存環境急劇惡化,傳承乏人,急需加強保護。傳承人物 段建珺,男,1973年6月,內蒙古和林格爾人。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展館分為城市歷史、歷版總規編修沿革、戰略定位和戰略目標、總規模型、城市設計等展區,主要展示成都4500年城市文明史;建國後成都城市規劃演變和新一輪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概要;以及成都重要區域、重要地段和重點項目的城市設計等;參與開展成都城市形象、城市文化和國土空間規劃知識宣傳,助推公園城市形象彰顯、對外經濟貿易與...
在歷史領域中,伽達默爾強調了認識真理的兩個關鍵概念:一個是“偏見”,即我們對世界敞開的傾向性,他強調我們生活在傳統之中,傳統是我們的一部分,由於時間空間與記憶的相互作用,我們總對存在的傳統(歷史性)產生著偏見,偏見構成了我們全部的體驗。而理解活動是把自身置於傳統的進程中並使過去和如今不斷融合,...
電影《英雄》(2002)中漢字的運用就起到了突出民族色彩和文化蘊涵的作用。人物造型是作品能否成功塑造角色形象的首要因素。美術師在構思人物造型時要將人物置於影片的總體藝術構想和空間造型設計當中。人物造型設計必須合乎藝術真實與生活真實,合乎作品的歷史情境和人物的個性特徵,在製作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要達到與空間環境...
金陽,1984年出生,安徽蕪湖人,2011年浙江工業大學設計藝術學碩士研究生畢業,後任職浙江工業大學教師,杭州初舍文化藝術有限公司執行董事,2019年“建行杯”第五屆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紅旅賽道銀獎。論文與課題 1、瓜洲“詩”渡——基於傳統園林藝術的歷史空間的情境活化研究《建築與文化》2019年05期。2...
85新空間及其藝術家 張培力 廈門達達 黃永砯 谷文達 吳山專 徐冰 歷史情境與“大靈魂” “中國現代藝術展” 盲流藝術家與圓明園藝術村 第七章新文人畫與實驗水墨 新文人畫 實驗水墨 第八章當代藝術與藝術家 背景 新學院藝術與展覽 新生代和新生代畫家 劉小東 “玩世現實主義”...
將不同時代、不同風格、不相融的“文本”形象,以強烈的感受性和廣闊的想像性,一種神秘主義的智慧,不拘中外歷史的、當今的、時尚的,零散的文化碎片,通過解構、置換、挪用、錯位、拼接、重組等手法構築起超現實,超越時間和空間的後現代式畫面,創造出一幅幅朴朔迷離、時空交錯、人獸共體,善惡交戰的神奇畫面,...
敘事空間的探索由非經驗的抽象漸變為與特定的語境相適應。因而,先鋒文學90年代以後的轉型緣於社會生活、審美對象和審美感受已經發生了變化,新的調整勢出必然,先鋒文學的轉型或者說精神流變既是文學創作個人化的結果又是歷史的要求。從這一時期起,隨著探索的逐步深入,先鋒作家們力圖走出自己為自己設定的困境,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