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淵源
和林格爾民間剪紙藝術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古代生活在這裡的北方馬背民族,在他們的生活中開啟了剪紙藝術的先河。
早在北魏時期,以遊牧為生的鮮卑族就表現出了剪紙藝術的鏤空透雕意識。這一點可以從北魏鮮卑墓出土的金銀箔透雕飾品以及同期蒙古族人民製作的氈繡、鞍韉、箭筒、弓衣、革囊及其他手工飾物上得到佐證。在這一時期,在鮮卑貴族拓跋氏民族融合政策的指引下,大批內地漢族勞動人民遷至和林格爾地區。各民族之間在生產、生活方式上出現了深度融合的現象。在這一過程中,民間剪紙藝術也得到了充分的交流。通過歷代和林格爾能工巧匠的傳承,和林格爾剪紙藝術逐漸走向成熟和規範。
文化特徵
表現內容
和林格爾剪紙在總的大方向上反映出來了勞動人民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所以在剪紙的內容和表現上面也是十分豐富的。在剪紙的體現上主要運用了羊、馬、牛、駱駝、雞、鵝、兔等形象,有象徵吉祥意蘊的符號紋樣,有象徵吉祥意蘊的花草動植物等紋樣,有些圖案還象徵了自由農耕遊牧的場景,用簡單淳樸的手法來抒發自己的理想感情,體現了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藝術風格
和林格爾剪紙的技藝在和林格爾縣是十分普及的,全縣人民無論男女老少,在談及剪紙藝術上都有自己的觀點,而且基本上都會剪出漂亮的剪紙作品,這種剪紙藝術的傳承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在傳統文化的傳承中,逐漸形成了一個地區的文化理念和特色,讓這裡的村民都能剪善刻,對剪紙藝術情有獨鐘。和林格爾剪紙的因其地形和位置的特殊性,所以在剪紙的造型上風格上是總體粗曠、深沉濃厚,但是在細節上又有較大的不同。東南山區的剪紙風格是裝飾性強、粗曠、簡約,雖然不修邊幅,但是卻耐人尋味,線條變化豐富,茁壯健美。北半部分的山區在古代是敕勒川的一部分,在清朝時期,這個地區的蒙古族和漢族相互交流和融合,並且通婚,許多蒙古族放棄了遊牧,過上了比較穩定的農耕生活,因此,這個地區的剪紙帶有少許的遊牧民族特色,風格比山區顯得更為精緻細膩,這也是因為山區生活比較富足的緣由。經過數代人的不斷積累和發展,和林格爾在剪紙的內容和造型上也有所創新,比如在對事物的造型表現上,善於抓住事物的本身內容,不添加過多的繁瑣細節,重大方向、大輪廓的形象,並且把典型的傳統剪紙飾樣發揮到了較好,但是這些大輪廓的造型或者紋樣的裝飾表現技法都是為了表達被刻畫描寫人物的傳神,並不是為了簡單的裝飾而去裝飾的,通過這些酣暢淋漓的效果,需要手工藝人的的工藝和對生活感悟的日益積累,並不是一兩天就可以練成的,這些手工藝人才是生活中真正的藝術家。
文化寓意
過大年用祝福、祈盼、吉祥如意、幸福美滿、豐收、致富等窗花、頂棚花、鬥神等花花綠綠的剪紙,把農家院落裝點得五彩繽紛;正月十五,各樣燈籠上的剪紙,更是千姿百態;五月端陽節,剪出各種造型的大公雞,寓意是免受“五毒之害”;結婚喜慶、洞房的布置,也都用剪出的喜花、雙喜字與喜鵲,特別是“麒麟送子”“團圓富貴”“鴛鴦松鶴”“蓮生貴子”“龍鳳吉祥”,扣碗、石榴、葫蘆、鹿、金魚、蓮花等剪紙作品,都有幸福美好,早生、多生貴子的寓意;小孩生病,要剪出拉手娃娃,寓意招魂、去邪。也有歌頌美好生活、反映農耕牧場的,如牛、馬、羊、豬、草原雄鷹、農耕場景、蒙漢團結、套馬、擠牛奶、草豐畜壯。還有表現戲曲、故事的內容豐富多彩。
藝術特點
然而,看似簡單的民間剪紙,卻有著較深的藝術哲理,有著較強的藝術表現力。和林格爾剪紙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從民俗文化的角度觀之,和林格爾剪紙展現出如下的一些藝術特點。
首先,和林格爾剪紙藝術是平面二維的造型藝術,具有平面化的造型特點,是吸收漢代畫像磚和原始先民陰山岩畫的造型風格,以影繪造型為基本方法,粗獷而不失精巧,概括而不失生動。剪紙造型打破了時空觀念,把所有圖形都作平面化的處理。它不同於西洋畫中講究明暗關係,而是只在長和寬的二維平面中創造空間、情境。我們在婚宴慶典中看到的龍鳳、雙喜字,都是典型的平面圖形,只把紅紙剔去虛形,留下的實形便是需要的圖紋。
其次,和林格爾剪紙在造型上的概括性與誇張性特點十分突出。在和林格爾剪紙作品中,不管任何形象、紋樣都不是面面俱到的,而是抽取形象圖紋具有代表性的特點加以誇張,讓人一目了然,是老鼠絕看不成貓。如在人物的肩部和胯部剪出四個圓形代表四輪車的四個車輪,只是手部剪成駕駛的動作,儼然是一個開四輪車的人。誇張、概括而生動,右側的四輪車也採用了誇張和高度概括的手法。讓人驚嘆其藝術表現力。
再次,和林格爾剪紙還具有圖案化的藝術特點。剪紙藝術中可以把人物、花鳥、山水等都變為圖案。這裡既可以把人物、花卉、動物等組合成一個適合的單獨圖案,也可以把某一種形象進行變形組成圖案,如右上圖的剪紙,就有圖案化的藝術特點。
而且,和林格爾剪紙的造型圖案,可依需要隨意變形(人格化)、綜合及相互轉化。筆者採訪不少和林格爾民間剪紙藝人都表示,剪花(剪紙)沒有規矩,不用正經畫樣子,好看就行。這些農民的話語,通俗地說明了民間剪紙藝術的隨意性和可變性,說它圖案化,其實也是可以變的。在作品中作者可隨不同的內容、形式需要,把人物、花鳥、動物等隨意變形、轉化,互相填充畫面空白,以達到藝術效果。
技法特點
經過數代剪紙藝人,尤其是勞動婦女的不斷積累和傳承,和林格爾剪紙在內容和形式上不斷有所創新和突破。如對物象的造型表現上,善於抓住事物的本質特性,不追求過多的瑣碎細節,而重物象的大輪廓。這種輪廓的表述傳神、有味。在大輪廓定勢後,才開始在內部進行必要的裝飾和隨心所欲的理想美化。他們會恰到好處地運用鋸齒紋、月牙紋、雨點紋,把一些傳統剪紙裝飾紋樣發揮到非常飽和的狀態。有時為了豐富藝術表現效果,但又不失整體,他們把鋸齒紋做了變體,即不留鋸齒紋常有的間隙,凡剪刀過處冗密而生動,不落俗套,較好地服務於主題。又如表現馬的不同質感,他們採用不同的運剪方式,或裁、或剪、或錐、或擠、挫、壓,一剪多用,充分拓展了剪紙藝術表現的空間,大大增強了剪紙特有的藝術魅力和欣賞趣味。值得注意的是,所有這些“大輪廓”造型或裝飾紋樣的體質表現技法都是為了展現被表現物象和作品本質的傳神,而並非單純的為裝飾而裝飾。
製作工序
由於剪紙產生於民間,不可能有很優越的創作條件。人們只是在勞動之餘拿起一塊現有的紅紙或其他紙張,把自己的感受用剪刀剪出來。這種紙的大小、形狀、質地都無定式,可依形把人物紋樣或其他紋樣按照紙的大小、形狀剪成精美畫面。
和林格爾剪紙剪刻方法有陰陽剪刻、鏤空技法和勾連技法。
陰陽剪刻
“陰陽”可代表事物的正反兩面。“陰”是指背向太陽,陽光照不到的地方;“陽”是指向陽,陽光能夠照得到的地方。凸出為陽,凹陷為陰;外和表為陽,內和里為陰。西方哲學中的矛盾也屬陰陽學說,原始先民思想觀念中的正負相生、虛實互補、始即是終等都是陰陽哲學的基礎,也是民間剪紙工藝與技法形成的源頭。陰陽觀念與民間生活習俗聯繫緊密。在剪紙中,花樣的紙型為陽,掏空的地方為陰。 “黑白剪紙”也稱為“單色剪紙”,其造型有“陰刻”、“陽刻”和“陰陽結合”等三種方法。“陰刻”是刻去表示形象的輪廓線,在大塊面上表現線條,效果厚重、結實,有強烈的黑白對比感,北方剪紙創作多採用此法;“陽刻”又名“鏤刻”,與“陰刻”相反,是刻去空白部分而保留輪廓線,效果流暢清新、玲瓏細緻,江浙剪紙多採用此法;“陰陽結合”是指在同一幅作品中出現了陰、陽刻兩種方法。其中陰形與陽形互相契合。
鏤空技法
鏤空效果使剪紙藝術區別於其他藝術形式,如繪畫。當然它是以“剪”為前提。原始剪紙基本以外輪廓塑造形象,後來剪紙鏤空技法形成的作品均以點、線、面的方法表現形體結構。鏤空技法的誕生使民間剪紙由粗放的風格向精細過度,形成了剪紙新的造型觀與審美。
勾連技法
整體的連線性是勾連技藝的重點,剪完後要“提得起,貼的上”,線與線的交織是一個整體,剪去的陰線部分是互相隔斷的。因而作者在構圖時必須要讓所有對象都勾連以形成整體感。
題材作品
民間剪紙藝術題材的選擇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反映了剪紙藝人的創作動機,創作者所形成的主觀直覺,受到了強烈的主觀意識、認知思維和表達方式的控制,於是將淳樸的審美理想與靈活多變的表現形式相結合,升華為富於激情的剪紙創作。剪紙藝術的題材多與創作者的生活環境、民族習慣、哲學觀念、情感狀態、審美思維等因素有關聯,剪紙作品可以直觀的反映出作者的思維形態和所要表達的內涵,通過作品本身的形式語言,我們就可以直觀的體會到作品本身所反映的內涵。 和林格爾剪紙藝術,有著其獨特的生活環境,其處於農耕文明與遊牧文化相互交界的地帶,不可能只受一種文化思維的影響,故而,和林格爾的剪紙藝術,富於多種民族特性,可以說,和林格爾剪紙藝術是少數民族遊牧文化、草原文化與中原農耕文化相互融合的產物。其蘊含的民族習慣、生活方式、哲學觀念、情感狀態等,都有著較複雜的、多元化的特性。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和林格爾民間剪紙遍布和林格爾的鄉鎮、農村,上至白髮老人,下至兒童少年都對剪紙情有獨鐘。和林格爾人,特別是和林格爾的農村婦女,能剪善刻,她們結合當地的民俗特點,在節慶、婚喪嫁娶、祝壽、生日、刺銹底樣、窗花、牆圃、房屋裝飾、禮品與包裝、會場布置等時節和場合,都充分發揮了剪紙的特點,使其成為和林格爾民俗生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和林格爾剪紙是草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被譽為“民族歷史文化的活化石”,具有較高的歷史和文化價值。
傳承狀況
和林格爾剪紙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迅速轉變,和林格爾剪紙的生存環境急劇惡化,傳承乏人,急需加強保護。
傳承人物
段建珺,男,1973年6月,內蒙古和林格爾人。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項目名稱為剪紙(和林格爾剪紙),申報地區為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
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和林格爾剪紙學會獲得“剪紙(和林格爾剪紙)”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剪紙(和林格爾剪紙)項目保護單位和林格爾剪紙學會評估合格。
社會影響
社會活動
2017年6月8日,由呼和浩特市文化新聞出版廣電局、和林格爾縣人民政府主辦,呼和浩特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和林格爾縣文化體育廣電局、和林格爾縣教育局、內蒙古師範大學文化產業發展研究中心、內蒙古剪紙學會、和林格爾剪紙學會等部門承辦的呼和浩特2017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展示系列活動之“草原兒女心向黨,千人剪紙頌盛世”主題活動,活動上展出了和林格爾剪紙技藝。
2018年9月28日,一場內蒙古非遺文化展示活動正在斐濟共和國首都蘇瓦舉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被譽為“草原之花”的和林格爾剪紙作為本次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當地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