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山區生態文化與居民健康促進湖南省重點實驗室是湖南省科學技術廳主管的科研平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武陵山區生態文化與居民健康促進湖南省重點實驗室
- 主管部門:湖南省科學技術廳
- 類別:科研平台
- 級別:省級
武陵山區生態文化與居民健康促進湖南省重點實驗室是湖南省科學技術廳主管的科研平台。
武陵山區生態文化與居民健康促進湖南省重點實驗室是湖南省科學技術廳主管的科研平台。主管部門湖南省科學技術廳所屬地區湖南省1...
武陵山區生態文化與居民健康營造重點實驗室依託吉首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一:居民健康與武陵山區生態環境關係研究 武陵山區地處自然地理、生態類型和民族文化三重過渡地段,生活在其間的各族居民在空間分布上不可避免的會感受到上述三重過渡性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並因此而產生各種身心健康問題。此前,由於學科...
武陵山區(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作為國家批准設立的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是湖南省第一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有其特殊價值。該協同創新中心是在新形勢下確保武陵山區資源多樣性存在,推進傳統生態產品的升級換代與市場開發,創新資源多樣性的利用機制,促進武陵山區的生態文化產業發展的需要。(6...
武陵山區(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保護區,是文化和旅遊部於2019年12月批准設立的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位於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對湘西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整體性保護。簡介 湘西,歷史文化厚重,民族風情濃郁,山水風光壯美,名人英才輩出。這裡,有湖南省唯一世界文化遺產老司城,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鳳凰等...
武陵山區(黔東)文化生態保護區 武陵山區(黔東)文化生態保護區,是2022年12月28日由貴州省人民政府批覆同意設立的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位於貴州省。發展歷史 2022年12月28日,貴州省人民政府同意設立“武陵山區(黔東)文化生態保護區”為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
《武陵山區野生觀賞植物及其生態文化》是2020年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世彪、王本忠。圖書簡介 本書是作者三年來走遍武陵山區各地,基於大量實地調研和民族文獻采輯而形成的一部學術著作。該著作調查了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為代表的武陵山區野生觀賞植物,實地拍攝600餘幅彩色照片,精選出250種具有獨特...
武陵山—烏江流域生態文化旅遊協同發展區,是《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規劃》提出構建的 協同發展區 。2022年5月,《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規劃》發布,該規劃提出,構建“雙核、三帶、七區、多線”空間格局,其中,“七區”包括 武陵山—烏江流域生態文化旅遊協同發展區 。2022年6月29日,共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重大活動...
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快武陵山區(渝東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的意見重要意義 編輯 語音 渝東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系文化部批准的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涵蓋我市黔江區、武隆縣、石柱縣、秀山縣、酉陽縣、彭水縣6個以土家族、苗族為主的...
加強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科學觀測研究站等科技創新平台建設,加強技術研發推廣,提高管理科學化水平。引導企業與科研機構合作,推動環保技術研發、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和推廣套用。加強環境宣傳教育能力。提升環境宣傳水平,創新表達方式和傳播手段,豐富生態文化作品,提升“常德生態環境”雙微等政務新媒體的內容質量和運行...
二是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推動官、產、學、研、金聯動,資本、產業、技術融合,完善企業技術中心布局,新增國家和省級(工程)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個,加快技術成果轉化。三是支持重點產業發展,出台實施支持10大重點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培育3D列印、工業機器人、兩型住宅、北斗套用等新產業。四是實施產業園區...
完善國家和省認定企業技術中心布局,爭取國家在智慧型製造、軌道交通等領域繼續布局一批創新平台,爭取一批國家地方聯合創新平台,認定一批省級工程研究中心(實驗室)...(4)切實加強44個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市、武陵山片區和湘江源頭縣市生態治理,研究謀劃洞庭湖國家公園建設。(5)做好耒陽等5個資源枯竭型城市績效考核...
強化中聯重科等優勢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鼓勵行業骨幹企業依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聯合高校院所開展產學研協同創新,重點在新能源汽車、3D列印裝備、重金屬污染防治、資源循環利用等領域,培育一批國家級企業技術創新平台,推動各類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平台的建設和共享;建設省產業技術協同創新研究院。加快科技...
鞏固生活性消費,發展養老、健康、文化、培訓等服務業,推進電子商務可信交易保障試點,擴大“湘”字號消費品牌影響。落實服務業用水、用電與工業同價等政策。依法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產品、價格欺詐等不法行為。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積極依託重點(工程)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協同創新中心...
加強科技資源的整合,依託重點園區、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加快建設國家和省部級實驗室、企業研發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博士後工作站,加快構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建設一批科研成果轉化和產業培育基地、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力實施重大科技專項,集中優勢力量實施重大攻關項目,篩選一批需求迫切、帶動明顯、基礎較好的科技...
支持與大灣區共建產學研合作示範基地、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和科技企業孵化器,共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及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技術創新研發平台,開展重大技術聯合攻關,共同培育建設若干技術轉移中心。加快推進湖南粵港澳科創園、大數據產業園等創新平台建設。加強中醫藥領域...
進一步擴大“湘贛紅”區域公用品牌影響力,推進湘贛紅色文化旅遊與鄉村振興融合發展。支持建設湖南(沙洲)紅色文旅特色產業園。推動洞庭湖生態經濟區綠色發展。積極引導湖區產業轉型升級,加快岳陽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範區建設,支持常德打造全國綜合交通樞紐和現代化物流樞紐,支持益陽打造全國大湖流域生態文明建設實驗區。推動...
2023年湖南省政府工作報告是2023年1月發布的工作報告。全文 政府工作報告 ——2023年1月14日在湖南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毛偉明 各位代表:現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提出意見。一、過去一年和五年工作回顧2022年,極其難忘、歷歷在目。面對風高浪急的...
2014年9月,湖北省恩施州和長陽、五峰土家族自治縣聯合設立的“武陵山區(鄂西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正式被文化部批准為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成為湖北省第一個,全國第16個同類實驗區。該實驗區總面積29863平方公里,這一區域在土家族、苗族人民長期發展中,形成了獨特的生產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和...
武陵山區(渝東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是文化部於2014年8月批准的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涵蓋重慶市黔江區、武隆縣、石柱縣、秀山縣、酉陽縣、彭水縣6個以土家族、苗族為主的多民族聚居區,是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和重要生物多樣性保護區,也是文化資源十分富集的區域。保護區對對土家族、苗族及其他...
二是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推動官、產、學、研、金聯動,資本、產業、技術融合,完善企業技術中心布局,新增國家和省級(工程)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個,加快技術成果轉化。三是支持重點產業發展,出台實施支持10大重點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培育3D列印、工業機器人、兩型住宅、北斗套用等新產業。四是...
羅康隆還是湖南省重點社會科學研究基地—民族學研究基地首席專家,湖南省優勢特色重點學科民族學學科帶頭人,湖南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武陵山區生態研究中心”負責人,湖南省 “武陵山區生態文化與居民促進” 重點實驗室負責人。主要講授課程 文化人類學理論與方法,生態環境人類學、經濟人類學與區域發展;田野調查與社區營造...
和“中華民族共同體研究基地”,“湖南省民族學重點研究基地”、“湖南省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基地”,湖南省科技廳重點實驗室 “武陵山區生態文化與居民健康促進實驗室”,湖南省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畫“武陵山區民族生態文化研究協同創新中心”,湖南省民宗委“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和“民族歷史文化研究...
主要從事生態人類學和經濟人類學研究。現任吉首大學歷史與文化學院院長,吉首大學人類學與民族學研究所所長。湖南省重點社會科學研究基地—民族學研究基地首席專家,湖南省優勢特色重點學科民族學學科帶頭人,湖南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武陵山區生態研究中心”負責人,湖南省 “武陵山區生態文化與居民促進” 重點實驗室負責人...
研判高技術產業及產業技術發展趨勢,會同有關部門擬訂相關戰略、規劃和政策,統籌高新技術發展規劃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的銜接平衡;負責高技術產業化相關工作,申報並組織實施高技術產業化重大專項和示範工程、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研製開發、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技術創新工程、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認定企業技術中心和高...
安江校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面積261畝,安江實驗山地面積近300畝。學院現有科研平台兩個:一是”國家雜交水稻工程研究中心懷化分中心“(湖南安江雜交水稻研究所),中心現有科研人員14名;二是“懷化市武陵山區優質水果種質資源庫及核心母本采穗圃”,資源庫位於安江校區,用於保存、收集武陵山區特有及適應該區推廣...
系統的促進婁底市未來五年的綜合交通運輸發展,提高人民對交通的滿意度,婁底市交通運輸局成立了“十四五”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的技術小組,組織編制《婁底市“十四五”交通運輸發展規劃》,以明確“十四五”時期婁底市交通運輸的發展思路、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為婁底市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有力...
到2007年底,西部地區410個攻堅縣中,已經有368個實現了“兩基”目標,其餘42個達到了“普六”標準。農村中國小現代遠程教育工程覆蓋西部地區80%的農村中國小。西部地區重點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國家工程實驗室和企業技術中心等建設步伐加快。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進入全面推進階段。創新和開放 積極探索投資體制改革,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