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山區(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保護區

武陵山區(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保護區

武陵山區(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保護區,是文化和旅遊部於2019年12月批准設立的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位於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對湘西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整體性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武陵山區(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保護區
  • 保護區級別:國家級
  • 地理位置: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批覆時間:2019年12月 
  • 保護內容:湘西州非物質文化遺產
  • 保護方式:整體性保護
簡介,歷史沿革,保護情況,

簡介

湘西,歷史文化厚重,民族風情濃郁,山水風光壯美,名人英才輩出。這裡,有湖南省唯一世界文化遺產老司城,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鳳凰等1517處歷史文化古蹟,172箇中國傳統村落和18箇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有土家族、苗族獨特的語言、習俗、服飾、建築、音樂、舞蹈等。這裡,山脈奔騰、峽谷深切、長河洶湧、瀑布飛瀉、古樹參天、草木豐茂。這裡,有4.5億年前海底世界紅石林,原始次森林小溪等數百處自然景觀綻放光彩。還有沈從文、黃永玉等一批名人英才璀璨世界。在這塊人文自然如此豐富的土地上,實施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任重道遠,必須全力以赴。

歷史沿革

2010年11月,武陵山區(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掛牌。
2019年12月,武陵山區(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保護區獲批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

保護情況

在國家文化和旅遊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省文化和旅遊廳直接指導下,湘西州文化生態保護納入了全省文化發展重要戰略,作為全省非遺保護和非遺項目數位化採集示範地區,給予政策、資金等傾斜支持。
  • 文化生態建設納入重大戰略
州委、州政府把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列入了湘西州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政府績效目標管理、精準扶貧“十項工程”、“美麗湘西”建設等重大戰略部署,紮實推進。
實施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有高規格的組織機構作保證。湖南省成立了由省政府分管副省長任組長,州政府州長、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任副組長的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領導小組。同時,湘西州成立了以州長任組長的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設立文化生態保護區專家委員會,聘請國家級非遺保護專家擔任顧問。全州8縣市均成立非遺保護中心,協會和社團組織積極參與生態保護區項目申報、評審,課題調研和文化活動,有效調動社會力量參與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
實施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有各級的經費投入作保障。自2013年以來,生態區共爭取國家文化和旅遊部文化生態保護區專項資金7637萬元;省文化和旅遊廳支持生態區開展文物保護、公共文化、非遺項目資金逾5000萬元。在國家和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資金的引領下,近5年州財政對文化支出達4.2億元,平均增長28.5%。包括每年文化產業引導資金500萬元、文化事業專項資金500萬元、生態區建設專項經費500萬元,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傳習補助經費300餘萬元。各縣市區財政預算每年至少安排非遺保護專項經費20萬元左右。有各級經費投入作保障,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得以順利實施。
實施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有完善的政策法規作後盾。湘西州先後出台了《湘西自治州民族民間文化遺產保護條例》《湘西自治州土家族醫藥苗醫藥條例》等7部地方性法規,強化文化生態保護區制度建設。2019年9月,出台了《湘西自治州歷史文化保護利用五年行動計畫(2020年—2024年)》,進一步明確了歷史文化保護利用的總體思路、工作目標、主要任務、保障措施和責任分工,明確了州級財政預算歷史文化保護利用和文化生態保護專項資金1000萬元。州人大常委會3次開展針對文化遺產保護的專門執法檢查。同時,各縣市制訂了《保護規劃》,為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提供遵循。2019年,湘西州啟動了《武陵山區(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保護區“十四五”建設規劃》編制工作。完善的政策法規成為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的堅強後盾。
  • 文化生態傳習基地覆蓋城鄉
打造州級標誌性非遺展示基地,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邁上新台階。湘西州非遺館、博物館(文化生態區展示館)作為60周年州慶重點項目,投入3.5億元,總面積3.8萬平方米,成為湘西州文化新地標。自2017年9月開放以來,觀眾絡繹不絕。館內非遺大師工作室集中展示15個項目,25位大師的精品力作。同時,不定期開設非遺公開課,讓觀眾沉浸式體驗非遺項目製作過程,使非遺走入生活,走入尋常百姓家。該館承載著湘西州非遺保護和傳承的夢想和使命。為湘西州保護歷史、保存文物、傳承文化、樹立形象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對進一步豐富民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湘西的文化競爭力和影響力具有重要意義。
建立縣市綜合傳習中心,搭建通往不同領域的文化保護橋樑。現在,湘西州已建成縣市綜合傳習中心8個。縣市綜合傳習中心由於地處城鄉之間,以及非遺項目集中地與傳承核心區。對吸收社會各界的、民間的,以及廣大鄉村的文化生態信息更及時、更靈敏,對文化生態保護作用更直接、更快速,是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不可缺少的環節。同時,縣市綜合傳習中心承載著多個非遺項目保護傳承任務,有專人管理,定期開展傳承活動。對廣大民眾認識、支持文化生態保護工作,具有強大的合力。
建設鄉村綜合文化廣場和傳習所,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深耕基層。湘西州已先後完成吉首坪朗村苗族鼓舞傳習所、保靖呂洞山村苗族文化傳習所、龍山土家族梯瑪歌傳習所、永順雙鳳村土家族毛古斯傳習所、花垣十八洞苗繡培訓基地等鄉村傳習所建設。在村級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試點建設中,將文化活動廣場、文化活動室、簡易舞台納入建設內容,滿足基層文化傳承需要。全州完成1567個村級文化服務中心建設。2019年底,全州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將實現全覆蓋。建設鄉村綜合文化廣場和傳習所,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這棵大樹,就有了深厚的土壤和充分的水分,才能長得更高大、更健碩。
紮實推進非遺示範性學校建設,生態保護區建設著眼長遠。湘西州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工作的通知》,全州授牌非遺進校園示範學校14所,2所全國傳承人群研修計畫院校,9所學校評為首批省級非遺傳承學校和實踐基地,掛牌民族文化傳承實驗學校15所,民間美術“蒲公英行動”實驗學校培訓基地22所,吉首大學成為全省非遺保護培訓基地。大力推行雙語雙文教學,全州編寫土家族苗族校本教材164種(套),將非遺保護相關知識做為教師繼續教育必修課,舉辦了全州非遺進校園成果展。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推進非遺示範性學校建設,是湘西州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的一個點睛之筆。
建立非遺大師工作室,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支持創作、鼓勵創新。非遺大師的創作、創新,對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具有帶動效應。為此,湘西州著力支持非遺傳承人建立大師工作室,依託工作室,組建專業團隊,深入研發非遺項目及產品,創立民間文化“沙龍”,搭建交流平台。並根據《武陵人才計畫》,將對國家級、省級非遺大師工作室給予50萬元、30萬元補助。進一步激發非遺大師創作、創新的積極性,使之產生更多的精品力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