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地區

歐美地區

歐洲全稱為“歐羅巴洲”。古代米特人將西方日落處叫“歐羅巴",在傳播過程中略有發展,他們逐步把居住地的東部地區叫“亞細亞”、西部地區叫“歐羅巴”。歐、亞兩洲緊緊連在一起,兩洲的劃分是根據兩地不同的自然條件來決定的。

基本介紹

人口分布,地理環境,自然資源,經濟,地理區域,美洲地域,地域,自然資源,歐美國家劃分,國家劃分,西方國家釋義,

人口分布

歐洲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一個洲。城市人口約占全洲人口的64%,在各洲中次於大洋洲北美洲,居第三位。歐洲的人口分布以西部最密,萊茵河中游谷地、巴黎盆地比利時東部和泰晤士河下游每平方千米均在200人以上,歐洲絕大部分居民是白種人(歐羅巴人種)。
居民分屬下列語系:印歐語系,屬此語系的居民占全洲總人口的95%,包括斯拉夫日爾曼拉丁阿爾巴尼亞希臘凱爾特語族的民族;烏拉爾語系,包括芬蘭、烏戈爾、薩莫耶語族的民族。居民多信天主教基督教新教和東正教等。位於義大利首都羅馬市西北角的城中之國梵蒂岡,是世界天主教中心。

地理環境

兩洲以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高加索山脈黑海博斯普魯斯海峽達達尼爾海峽作為其分界線歐洲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最早的一個洲。十九世紀中葉,歐洲不少國家已進入資本主義高度發達的帝國主義階段。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和鬥爭一直表現得很劇烈,兩次世界大戰都是在歐洲發生的。歐洲位於東半球的西北部,北臨北冰洋,西瀕大西洋,南濱大西洋的屬海地中海和黑海。
大陸東至極地烏拉爾山脈(東經66度10分,北緯67度46分),南至馬羅基角(西經5度36分,北緯36度) ,西至羅卡角(西經9度31分,北緯38度47分),北至諾爾辰角(東經27度42分,北緯71度08分)。東部以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高加索山脈、博斯普魯斯海峽、馬爾馬拉海、達達尼爾海峽同亞洲分界;南隔地中海非洲相望;西北隔格陵蘭海、丹麥海峽與北美洲相對。面積1016萬平方千米(包括島嶼),約占世界陸地總面積的6. 8%,僅大於大洋洲,是世界第六大洲。
歐洲大陸亞歐大陸伸入大西洋中的一個大半島,其面積占亞歐大陸的1/5。大陸海岸線長37900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線最曲折複雜的一個洲,切割最為厲害。多半島、島嶼、港灣和深入大陸的內海。歐洲地形總的特點是冰川地形分布較廣,高山峻岭匯集南部。海拔200米以上的高原、丘陵和山地約占全洲面積的40%,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約占全洲面積的60%。全洲平均海拔300米,是平均海拔最低的一洲。
阿爾卑斯山脈橫亘南部,是歐洲最高大的山脈,平均海拔在3000米左右,山勢雄偉,許多高峰終年白雪皚皚,山谷冰川發育,主峰勃朗海拔4807米。阿爾卑斯山脈的主幹向東伸展為喀爾巴阡山脈,向東南延伸為韋萊比特山、特納拉山脈,向南延伸為亞平寧山脈,向西南延伸為庇里牛斯山脈。東部歐、亞兩洲交界處有烏拉爾山脈。東南部高加索山脈的主峰厄爾布魯士山,海拔5642米,為歐洲最高峰。歐洲北部有斯堪的納維亞山脈。平原和丘陵主要分布在歐洲東部和中部,主要有東歐平原(又稱俄羅斯平原,面積約占全洲的一半)、波德平原(也叫中歐平原)和西歐平原。裏海北部沿岸低地在海平面以下28米,為全洲最低點。南歐和北歐的冰島多火山,地震頻繁。
河流湖泊
在世界各洲中,歐洲的河流,分布很均勻,河網稠密,水量也較充足,多短小而水量充沛的河流。河流大多發源於歐洲中部,分別流入大西洋北冰洋裏海黑海地中海。歐洲最長的河流是伏爾加河,長3690千米。多瑙河為第二大河,長2850千米。歐洲是一個多小湖群的大陸,湖泊多為冰川作用形成,如芬蘭素有“千湖之國”的稱號,全境大小湖泊有6萬個以上,內陸水域面積占全國總面積9%多。阿爾卑斯山麓地帶分布著許多較大的冰磧湖和構造湖,山地河流多流經湖泊,湖泊地區如日內瓦湖區成為著名的遊覽地。
氣候
歐洲大部分地區地處北溫帶,多為溫帶海洋性氣候,氣候溫和濕潤。
西部大西洋沿岸夏季涼爽,冬季溫和雨霧,是典型的海洋性溫帶闊葉林氣候
東部因遠離海洋,屬大陸性溫帶闊葉林氣候。
東歐平原北部屬溫帶針葉林氣候
北冰洋沿岸地區冬季嚴寒,夏季涼爽而短促,屬寒帶苔原氣候
南部地中海海沿岸地區冬暖多雨,夏熱乾燥,屬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

自然資源

歐洲的礦物資源以煤、石油、鐵比較豐富。煤主要分布在烏克蘭的頓巴斯、波蘭的西里西亞、德國的魯爾和薩爾、法國的洛林和北部、英國的英格蘭中部等地,這些地方均有世界著名的大煤田。石油主要分布在喀爾巴阡山脈山麓地區、北海及其沿岸地區。其它比較重要的還有天然氣、鉀鹽、銅、鉻、褐煤、鉛、鋅、汞和硫磺等。阿爾巴尼亞的天然瀝青世界著名。歐洲的森林面積約占全洲總面積的39%(包括俄羅斯全部)。占世界總面積的23%。西部沿海為世界著名漁場,主要有挪威海北海巴倫支海波羅的海、比斯開灣等漁場。

經濟

歐洲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最早的一洲,工業生產水平和農業機械化程度均較高。生產總值在世界各洲中居首位,其中工業生產總值占的比重很大。大多數國家糧食自給不足。西歐工業發展程度較高的國家主要為德國、法國、英國,其次為比利時、荷蘭和瑞士等。德國、法國和英國的工業生產在世界工業生產中均居前列

地理區域

指阿爾卑斯山脈以南的巴爾幹半島、亞平寧半島、伊比利亞半島和附近島嶼。南面和東面臨大西洋的屬海地中海和黑海,西瀕大西洋。包括斯洛維尼亞、克羅地亞、南斯拉夫、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馬其頓、羅馬尼亞、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希臘、土耳其的一部分、義大利、梵蒂岡、聖馬利諾、馬爾他、西班牙、安道爾和葡萄牙。面積166萬多平方千米。南歐三大半島多山,平原面積甚小。地處大西洋- 地中海-印度洋沿岸火山帶,多火山,地震頻繁。大部分地區屬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河流短小,大多注入地中海。主要礦物有石油、天然瀝青、煤、鉻、汞、鉛、鋅、銅等。南歐是油橄欖、葡萄、茴香、歐洲栓皮櫟等栽培植物原產地。農作物以小麥、玉米、菸草為主。盛產柑橘、葡萄、油橄欖、檸檬和栓皮等。牧羊業較發達,西班牙是世界著名的細毛綿羊美利奴羊的原產地。
狹義上指歐洲西部瀕臨大西洋的地區和附近島嶼,包括英國、愛爾蘭、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和摩納哥。面積93萬多平方千米。通常也把歐洲資本主義國家叫西歐。狹義上的西歐地形主要為平原和高原,山地面積較小。地處西風帶內,絕大部分地區屬海洋性溫帶闊葉林氣候,雨量豐沛、穩定,多霧。河流多注入大西洋。主要礦物有煤、鐵、石油、天然氣、鉀鹽等。農作物以小麥、大麥、燕麥、馬鈴薯、甜菜為主。盛產葡萄和蘋果。漁業和養畜業均較發達。比利時和法國所產阿爾登馬,英國所產巴克夏豬、約克夏豬、大白豬、愛爾夏牛、純血種馬,荷蘭所產荷蘭牛等優良畜種世界聞名。
指波羅的海以南,阿爾卑斯山脈以北的歐洲中部地區。中歐所包括的國家有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德國、奧地利、瑞士、列支敦斯登。面積101萬多平方千米。南部為高大的阿爾卑斯山脈及其支脈喀爾巴阡山脈等所盤踞,山地中多陷落盆地;北部為平原,受第四紀冰川作用,多冰川地形和湖泊。地處海洋性溫帶闊葉林氣候向大陸性溫帶闊葉林氣候過渡的地帶。除歐洲第二大河多瑙河向東流經南部山區注入黑海外,大部分河流向北流入波羅的海和北海。主要礦物有褐煤、硬煤、鉀鹽、鉛、鋅、銅、鈾、菱鎂礦、鋁土礦和硫磺等。農作物以小麥、大麥、黑麥、馬鈴薯和甜菜為主,還產溫帶水果。養畜業較發達,瑞士西門塔爾牛、薩能山羊、吐根堡山羊等優良畜種世界聞名。
日德蘭半島、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一帶。包括冰島、法羅群島(丹)、丹麥、挪威、瑞典和芬蘭。面積132萬多平方千米。境內多高原、丘陵、湖泊,第四紀冰川期全為冰川覆蓋,故多冰川地形和峽灣海岸。斯堪的納維亞半島面積約80萬平方千米,挪威海岸陡峭曲折,多島嶼和峽灣。斯堪的納維亞山脈縱貫半島,長約1500千米,寬約400-600千米,西坡陡峭,東坡平緩,為一古老的台狀山地,個別地區有冰川覆蓋,挪威境內格利特峰海拔2470米,為半島的最高點。冰島上多火山和溫泉。北歐絕大部分地區屬溫帶針葉林氣候;僅大西洋沿岸地區因受北大西洋暖流影響,氣候較溫和,屬溫帶闊葉林氣候。河短流急,水力資源豐富。主要礦物有鐵、鉛、鋅、銅等。森林廣布。農作物以小麥、黑麥、燕麥、馬鈴薯、甜菜為主。養畜業較發達。魚產豐富,西面沿海是世界三大漁場之一。捕魚量約占世界捕魚總量的9%左右。
法國 巴黎凱旋門法國 巴黎凱旋門
指歐洲東部地區,在地理上指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白俄羅斯、烏克蘭、摩爾多瓦和俄羅斯歐洲部分,地形以平均海拔170米的東歐平原為主體。東部邊緣有烏拉爾山脈,平原上多丘陵和冰川地形,北部湖泊眾多,東南部草原和沙漠面積較廣。北部沿海地區屬寒帶苔原氣候,往南過渡到溫帶草原氣候,東南部屬溫帶沙漠氣候。歐洲第一大河伏爾加河向東南注入裏海。主要礦物有石油、煤、鐵、錳、磷酸鹽等。盛產小麥、馬鈴薯、甜菜、向日葵。養畜業較發達,蘇維埃重挽馬、奧爾洛夫快步馬、頓河馬均為馬的優良品種。

美洲地域

地域

美洲是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合稱,也是“亞美利加洲”的簡稱,又稱新大陸。從公元1492年開始,義大利航海家哥倫布三次西航。他到達了美洲的巴哈馬群島,自己以為到了印度,就把自己發現的島嶼稱為西印度群島,並把那裡的土著居民叫印第安,意即印度人。“亞美利加”是由一位探險者的名字演變而來的。公元1499年至1504年間,義大利探險家亞美利哥到美洲探險,到達了南美洲北部地區。他證明1492年哥倫布發現的這塊地方只是歐洲人所不知道的“新大陸”,而不是印度。後來義大利歷史學家彼得·馬爾太爾在他的著作中首先用新大陸稱呼美洲。德國地理學家華爾西穆勒在他的著作中以亞美利加的名字稱這塊大陸為亞美利加洲,並一直沿用到今天。
格陵蘭島格陵蘭島
位於西半球的北部。東濱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瀕北冰洋,南以巴拿馬運河為界,同南美洲分開。大陸東至聖查爾斯角(西經55度40分,北緯52度13分) ,南至馬里亞托角(西經81度05 分,北緯7度12分)西至威爾斯王子角(西經168度05分,北緯65度37分),北至默奇森角(西經94度26分,北緯71度59分)。全洲面積為2422. 8萬平方千米,約占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6.2%。居民:全洲人口分布很不平衡,絕大部分人口分布在東南部地區。這裡居住著美國4/5、加拿大2/3的人口,其中以美國的紐約附近和美國與加拿大之間的伊利湖周圍人口密度最大。西印度群島中的波多黎各、馬提尼克島等處,也是人口密度大的地區。面積廣大的北部地區和美國西部內陸地區人口稀少,有的地方甚至無人居住。居民主要為英、法等歐洲國家移民的後裔。其次是黑人、印第安人、混血種人,還有少數的格陵蘭人、波多黎各人、狄太人、日本人和華僑。主要信基督教和天主教。通用英語和西班牙語。
北美洲大陸北寬南窄,略呈倒置梯形。西部的北段和北部、東部海岸比較曲折,多島嶼和海灣。島嶼多分布在北部和南部,總面積大約為400萬平方千米,為島嶼面積最大的洲。格陵蘭島面積217.56萬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一大島。北美洲大陸部分地形可分為三個明顯不同的南北縱列帶:
一、東部山地和高原。聖勞倫斯河谷以北為拉布拉多高原,以南是阿巴拉契亞山脈。地勢南高北低,北部一般海拔300-600米,南部海拔一般在1000—1500米之間。主峰米切爾山海拔2037米。阿巴拉契亞山脈東側沿大西洋有一條狹窄的海岸平原,西側逐漸下降,與中部平原相接。
二、中部平原,位於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亞山脈與落基山脈之間,北起哈得孫灣,南至墨西哥灣,縱貫大陸中部,平原北半部是多湖泊和急流的地區,南半部屬密西西比河平原,平原西部為世界著名的大草原。
三、西部山地和高原,屬科迪勒拉山系的北段,從阿拉斯加一直伸展到墨西哥以南。主要包括三條平行山地:東帶為海拔2000-3000米以上的落基山脈,南北延伸5000千米,是北美洲氣候上的重要分界線;西帶南起美國的海岸山嶺,向北入海,形成加拿大西部沿海島嶼,海拔一般為1000-1500米;中帶包括北部的阿拉斯加山脈、加拿大的海岸山脈、美國的內華達山脈和喀斯喀特嶺等等。阿拉斯加的麥金利山海拔6193米,為北美洲最高峰。
東帶和中帶之間為高原和盆地。盆地底部海拔1300-1800來。盆地南部的死谷低于海平面85米,為西半球陸地的最低點。北美洲的大河,除聖勞倫斯河外,均發源於落基山脈。落基山脈以東的河流分別流入大西洋和北冰洋,以西的河流注入太平詳。按河流長度依次為密西西比河、馬更些河、育空河、聖勞倫斯河、格蘭德河、納爾遜河等。北美洲是多湖的大陸,淡水湖面積之廣居各洲的首位,中部高平原區的五大湖,是世界最大的談水湖群,有“北美地中海”之稱,其中以蘇必利爾湖面積最大,其次為休倫湖、密西根湖、伊利湖、安大略湖。北美洲地跨熱帶、溫帶、寒帶,氣候覆雜多樣,北部在北極圈內,為冰雪世界,南部加勒比海受赤道暖流之益,但有熱帶颶風侵襲。
北美祖先—印第安人北美祖先—印第安人
大陸中部廣大地區位於北溫帶,由於西部山地阻擋,來自大平洋的濕潤西風不能深入內地,所以大部分地區的降水來自東南方的大西洋,空氣濕潤,降水量從東南向西北逐漸減少,東南部大部分地區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平原的西北部和落基山脈以西在500毫米以下,太平洋沿岸迎西風的地區降水量劇增,有的地方年平均降水量約在2000毫米以上。加拿大的北部和阿拉斯加北部邊緣屬寒帶苔原氣候,加拿大和阿拉斯加南部地區多屬溫帶針葉林氣候。美國的落基山脈以東地區屬溫帶闊葉林氣候和亞熱帶森林氣候。西部內陸高原多屬溫帶草原氣候。太平洋沿岸的南部屬亞熱帶地中海式氣侯。西印度群島、中美洲東部沿海地區屬熱帶雨林氣候

自然資源

北美洲礦物資源豐富,主要有:石油天然氣、煤、硫磺、鐵、銅、、鋅等。森林資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地,盛產黃杉、紅杉、巨杉、鐵杉籌,南部出產紅木等優質木材。加勒比海、紐芬蘭附近海域是世界著名漁場。經濟:北美洲是世界工業發達的地區之一。農業生產的專門化、商品化和機械化程度很高。採礦業規模較大,主要開採煤、原油、天然氣、鐵、銅、鉛、鋅、硫磺等,而錫、錳、鈷、鋁、金剛石、鉭、鈮等重要戰略原料幾乎全部或大部靠進口。北美洲中部平原是世界著名的農業區之一,農作物以玉米、小麥、稻子、棉花、大豆、菸草為主,大豆、玉米、小麥產量在世界農業中占重要地位。中美和西印度群島諸國主要產甘蔗、香蕉、咖啡、可可等熱帶作物。
義大利 比薩斜塔義大利 比薩斜塔
地理區域:分為東部地區、中部地區、西部地區、阿拉斯加、加拿大北極群島、格陵蘭島、墨西哥、中美洲和西印度群島九區。
東部地區
東瀕大西洋,海岸曲折,多港灣,北美洲大部分港口集中在這一地區,聖勞倫斯河谷以北為拉布拉多高原,海拔300-600米,多冰川湖,有湖泊高原之稱;以南為阿巴拉契亞山脈,一般海拔1000-1500米,山脈西側為阿巴拉契亞高原,山脈與大西洋問有狹窄的山麓高原和沿海平原。眾多短小湍急的河流經山麓硬、軟岩層的交接處,形成瀑布,因而從紐約向西南至哥倫布一線有“瀑布線”之稱。本區是北美洲工業和農業發展最早的地區,也是重要的工商業和金融中心。
中部地區
位於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亞山脈與落基山脈之間,北起邱吉爾河上游,南達墨西哥灣,長約3000千米,寬約2000多千米的地區。是北美洲小麥、玉米、大豆、棉花最集中的產區及肉用畜牧業最發達的地區。西部地區:由高大的山脈和高原組成,屬美洲科迪勒拉山系的北段,落基山脈是本區地形的骨架。多火山、溫泉,地震頻繁。內地氣候乾旱,以畜牧業為主,太平洋沿岸地區種植亞熱帶果品的園藝業十分發達,本區採礦業占重要地位,製造工業以飛機、造船等為重要。
希臘 巴特農神廟希臘 巴特農神廟
阿拉斯加
位於北美洲西北部。大陸部分,山脈分列南北,中部為育空高原,太平洋沿岸地區多火山,地震頻繁。礦物主要有石油、金、錫、銅、煤等。經濟以採礦業、漁業和皮毛業為主。阿留申群島是阿拉斯加西南的一群火山島,地震頻繁。有皮毛獸的馴養和漁業。
加拿大北極群島:是北美大陸以北,格陵蘭島以西眾多島嶼的總稱。面積約160萬平方千米。人口稀少,主要居民是因紐特人。各島之間有許多海峽,其中巴芬島與拉布拉多半島之間的哈得孫海峽,是哈得孫灣通大西洋的海上交通要道。各島堅岩裸露,多為海拔500-1000多米的山地,長期受冰川作用,多冰川地形和冰川作用形成的湖泊。沿海平原狹窄,海岸曲折多峽灣。氣候嚴寒,年平均降水量不足300毫米。居民以捕魚和捕海獸為生。墨西哥:位於北美洲的南部。是劍麻、銀膠菊等栽培植物的原產地。
歐洲人祖先-日耳曼人歐洲人祖先-日耳曼人
中美洲
中亞美利加洲的筒稱。指墨西哥以南、哥倫比亞以北的美洲大陸中部地區。東臨加勒比海,西瀕太平洋,是連線南、北美洲的橋樑。包括瓜地馬拉、宏都拉斯、貝里斯、薩爾瓦多、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和巴拿馬。面積約52萬平方千米。人口約2984萬。全區以高原和山地為主。山地緊靠太平洋岸,屬美洲科迪勒拉山系的中段,最高處海拔達4000米以上,多火山,有活火山40餘座,地震頻繁。中美洲是甘薯的原產地。
西印度群島
位於大西洋及其屬海加勒比海、墨西哥灣之間。15世紀末,哥倫布到此,誤認為這裡是印度附近的島嶼因位於印度以西的西半球,便稱為西印度群島,沿用至今。包括巴哈馬國、古巴、牙買加、海地、多米尼加共和國、安提瓜和巴布達、多米尼克國、聖露西亞、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巴貝多、格瑞那達、特立尼達和多巴哥、聖基茨和尼維斯等,此外還包括美國、英國、法國和荷蘭的十多個屬地。面積約2 4 萬平方千米。這些群島分為三大組:一、巴哈馬群島,由14個較大的島嶼、700個小島和暗礁以及2400個環礁組成。島上主要居住黑種人。各島海拔最高不到60米。屬熱帶雨林氣候。二、大安的列斯群島,包括古巴、海地、牙買加、波多黎各諸島及其附屬島嶼。一半以上為山地。海地島和波多黎各島地震頻繁。各島北部屬熱帶雨林氣候,南部屬熱帶草原氣候。三、小安的列斯群島,包括背風群島、向風群島和委內瑞拉北面海上許多島嶼。多為火山島,地震頻繁。屬熱帶雨林氣候。
格陵蘭(丹):位於北美洲東北,介於北冰洋與大西洋之間。面積約217 5600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一大島。常被稱為格陵蘭次大陸。人口8 0 %是格陵蘭人。全島約4/5的地區處於北極圈內,面積8 4 %為冰雪所覆蓋。中部偏東最高海拔3300米,邊緣地區海拔1000—2000米。氣候嚴寒。礦物有冰晶石、鐵、鋅、鉛、鋯、褐煤等,在南部發現鉬、鈾、釷等礦物。著名的動物有麝牛、馴鹿、北極熊等,居民以漁業為主,南部地區有少量牧羊業、魚類加工、採礦業尤以南端冰晶石的開採最重要。首府戈特霍布。南美洲
英國 英鎊硬幣英國 英鎊硬幣
南美洲是南亞美利加洲的簡稱,位於西半球的南部。東臨大西洋,西瀕太平洋,北濱加勒比海,南隔德雷克海峽與南極洲相望,一般以巴拿馬運河為界,同北美洲分開。大陸東至布蘭庫角(西經34度46分,南緯7度09分),南至弗羅厄德角(西經71度18分,南緯53度54分),西至帕里尼亞斯角(西經81度20分,南緯4度41分),北至加伊納斯角(西經71度40分,北緯12度28分)。面積約1797萬平方千米(包括附近島嶼),約占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2%。在政治地理上,也有把南美洲及其以並的墨西哥、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西印度群島),亦即美國以南的美洲地區稱為拉丁美洲。拉丁美洲的面積為2070多萬平方千米(包括附近島嶼),占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3. 8%。
居民:人口分布不平衡,西北部和東部沿海一帶人口較稠密,廣大的亞馬孫平原每平方千米不到一人,是世界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區之一。居民中白人最多,約占一半,其次是印歐混血人和印第安人,黑人最少。絕大部分居民信天主教,少數信基督教。印第安人用印第安語,巴西的官方語言為葡萄牙語,法屬蓋亞那的官方語言為法語,蓋亞那的官方語言為英語,蘇利南官主語言為荷蘭語,其它國家均以西班牙語為國語。
自然環境:南美洲大陸地形分為三個南北向縱列帶:西部為狹長的安第斯山,東部為波狀起伏的高原,中部為廣闊平坦的平原低地。安第斯山脈屬入迪勒拉山系的南半段,為一毓高峻的褶皺山,南北延伸,緊逼太平洋海岸,沿海平原甚窄。安第斯山脈由幾務平行山嶺組成,以綿亘於秘魯、智利、玻利維亞境內的一段山體寬度最大,東西寬約400千米。安第斯山全工約9000千米,是世界上最長的山脈,也是世界最高大的山系之一,大部分海拔3000米以上,不少高峰海拔6000米以上,其中阿根廷境內的阿空加瓜山海拔為6960米,是南美洲最高峰。
安第斯山一帶是太平洋東岸火山地震帶的一部分,中段的尤耶亞入火山海拔6723米,是世界上最高的活火山。南美洲東部有寬廣的巴西高原、蓋亞那高原,其中巴西高原,面積500多萬平方千米,為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高原。南美洲西部山地與東部高原之間的平原地帶,自北而南有奧里諾入平原。亞馬孫平原和拉普拉塔平原。其中亞馬孫平原,面積約560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沖積平原,地形坦蕩,海拔多在200以下。南美洲的水系以入迪勒拉山系的安第斯山為分水嶺,東西分屬於大西洋水系和太平洋水系。由於山系偏居大陸西部,故太平洋水系源短流急,且多獨流入海。
大西洋水系的河流大都源遠流長,支流眾多,水量豐富。其中亞馬孫河,以烏卡亞利河為源,全長為6480千米,是世界著名長河之一。亞馬孫河流域面積705萬平方千米,河口年平均流量每秒12萬立方米,是世界上流域面積最廣、流量最大的河流,也是次於尼羅河的世界第二長河。其支流超過1000千米的有20多條。內流區域主要分布於南美洲西部的普納(荒漠高原)和阿根廷和西北部。南美洲除最南部外,主終年不凍。巴塔哥尼亞高原河流的水源主要靠雪水供給,以10- 12 月徑流量最大;智利南部河流的水源主要靠冰川融水供給,以夏季徑流量最大;智利中部河流的水源主要靠雨水供給,以冬季徑流量最大;智利北部和秘魯南部沿海河流的水源主要靠地下水供給,以1-3月徑流量較大;其餘地區河流的水源幾乎全靠雨水供給,以暖季徑流量最大。
幾乎所有大河在雨季時汛期長3—6個月。南美洲湖泊較少,但多瀑布。安赫爾瀑布落差達979米,為世界落差最大的瀑布。南美洲中部安斯山區的普納(荒漠高原)地區多構造湖,如的的喀喀湖、波波湖等;南部巴塔哥尼亞高原區多冰川湖;內流區多內陸鹽沼。南美西北端的馬拉開波湖為南美洲最大的湖泊。
南美洲介於北緯13度和南緯57度之間,赤道橫貫北部,大部分地區屬熱帶雨林和熱帶草原氣候。北部亞馬孫平原一帶,由於緯度低,受海風影響,各月平均氣溫都在攝氏26度左右,屬熱帶雨林氣候。亞馬孫平原南北兩側的馬西高原和蓋亞那高原,夏季高溫多雨,冬季除沿海地區外,氣候乾燥,屬熱帶草原氣候。智利中部沿海地區屬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南美洲是一個以濕潤著稱的大陸,暖季多雨,且沙漠面積較其它各洲為小的一洲。由於來自大西洋東北信風、東南信風、熱帶颶風以及西南部位於西風帶內等原因,故南美北部、西南部沿海以及向風坡降雨較多。
奧里諾入河流域、亞馬孫河幹流以南和安第斯山脈中段以東的廣大地區,屬暖季降水區,其中巴西高原東北一角,年平均降水量僅500毫米左右,其它地區則為1000—3000毫米;哥倫比亞西北部、厄瓜多、秘魯北部、亞馬孫平原西北部和蓋亞那高原屬全個多雨的熱帶降水區,年平均降水量為2000—3000毫米;巴拉那高原、潘帕斯(草原)屬各月降水比較均勻、鉭以夏季稍多的亞熱帶降水區,年平均降水量500—2000毫米左右;智利南部沿海地區屬全各月降水比較均勻、但以冬季稍多的溫帶降水區,年平均降水量2000—5000毫米,為世界上降水量最多的地區之一;上塔哥尼亞高原屬溫帶秋季降水區,由於山脈阻擋西面的濕潤和受嘏塔哥尼亞強風的影響,年平均降水量不到250毫米;智利中部沿海地區屬地中海式冬季降水區,年平均降水量500-1000毫米左右;智利北部和秘魯南部沿海地區,由於地處背風坡和秘魯寒流的影響,年平均降水量不到50毫米。
自然資源:南美洲礦物資源豐富,現代工業中所需的20多種最重要的礦物原料絕大部分都有。有石油、鐵、各種鐵合金元素、有色金屬、貴重金屬,以及硝石、工業用的天然水晶、片雲母等。其中尤以委內瑞拉的石油和天然氣,巴西高原的鐵、錳、天然水晶,蓋亞那高原東北部蘇利南的鋁土礦安第斯山區的銅、硝石等最具重要意義。鉍、銻、銀、鈹、硫磺、錫、汞、鉑、鋰、鈾、釩、鋯、釷、金剛石等礦物儲量也很豐富。此外還有豐富的森林資源,森林面積約占全洲面積515。亞馬孫平原和赤道附近的安第斯山低坡地帶有世界最廣闊的熱帶雨林,盛產各種珍貴的熱帶林木、如紅木、檀香木、鐵樹、木棉樹、巴西木、香膏木、花梨木等。南美洲沿海水產資源極為豐富,其中智利北部沿海以及成本東南沿海盛產鮪魚,秘魯沿海盛產魚。智利沿海盛產沙丁魚、鱈和鯨。巴西、阿根廷沿海盛產鱸、鯔、、鰈、鯖、鱈等魚類。秘魯沿海、巴西沿海為南美洲兩大漁場。
經濟概況:南美洲各國經濟發展水平和經濟實力相差懸殊。巴西和阿根廷為經濟最為發達的國家,加之委內瑞拉、哥倫比亞、智利和秘魯,六國國內生產總值占全洲的90%以上。各國現代代經濟都高度集中在少數大城市或沿海地區,山區和邊遠地區經濟落後。採礦業是南美洲的傳統工業部門。金、銀、銅、錫等貴重金屬和有色金屬開採歷史悠久。不少礦物開採量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智利的銅和硝石、玻利維亞的錫和銻、巴西的鐵和錳、委內瑞拉的原油產量,大多居世界前列或占重要地位。製造業是南美經濟中發展最快的部門,鋼鐵、汽車、化工、橡膠、電器、金屬製品、機械設備等部門已具相當實力。巴西的鋼產量和汽車生產量已進入世界產量大國的行列。輕工業是南產多數國家製造業的主體,以肉類加工、製糖、飲料、皮革、紡織、服裝、製鞋較為發達。
歐洲 阿爾卑斯山脈歐洲 阿爾卑斯山脈
南美洲土地遼闊,水熱條件優裕,農業生產的潛力很大。盛產甘蔗、香蕉、咖啡、可可、橡膠、金雞納霜、劍麻、木薯等熱帶、亞熱帶農林特產,產量均居世界前列。其中,巴西的咖啡、香蕉和木薯產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巴西的可可產量居世界第三位,巴西劍麻的產量也占重要地位。秘魯的捕魚量、魚粉、魚油穡產量,阿根廷的肉類產量均居世界前列。

歐美國家劃分

國家劃分

"歐美"包含的地理範圍歐美一詞包括歐洲45個國家和地區以及北美的2個國家,共47個國家和地區. 他們分別是:
阿爾巴尼亞 Albania 安道爾 Andorra 奧地利 Austria
白俄羅斯 Belarus比利時Belgium波赫Bosnia & Herzegovina
保加利亞 Bulgaria 克羅地亞 Croatia賽普勒斯Cyprus
捷克 Czech Rep. 丹麥 Denmark 愛沙尼亞 Estonia
法羅群島[丹] Faroe Is. (Den.) 冰島 Iceland 芬蘭 Finland
法國 France 德國 Germany 希臘 Greece
匈牙利 Hungary 愛爾蘭 Ireland 義大利 Italy
拉脫維亞 Latvia 列支敦斯登 Liechtenstein 立陶宛 Lithuania
盧森堡 Luxembourg 馬其頓 Macedonia 馬爾他 Malta
摩爾多瓦 Moldova 摩納哥 Monaco 荷蘭 The Netherlands
挪威 Norway 波蘭 Poland 葡萄牙 Portugal
羅馬尼亞 Romania 俄羅斯 Russia 聖馬利諾 San Marino
塞蒙 Serbia & Montenegro 斯洛伐克 Slovakia 斯洛維尼亞 Slovenia
西班牙 Spain 瑞典 Sweden 瑞士 Switzerland
烏克蘭 Ukraine 英國 United Kingdom 梵蒂岡 Vatican City
美國USA 加拿大Canada

西方國家釋義

即“西方國家”。本義歐美是一個方向的概念。歐美是太陽落下的方位,與東方相對,在西式地圖上通常用左側來表示。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歐美的守護神是白虎。中國古代用八卦兌代表歐美,也常用右表示歐美,中國的傳統地圖常以右為西。
由此導出的歐美泛指歐美國家,或稱歐美國家、歐美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主要指歐美基督教國家,二戰後更加狹義地指歐美的資本主義國家和已發展國家。在這個意義下歐美成為一個文化圈的代寫。與歐美文化圈(拉丁文化圈)相對的有東亞文化圈和中東的伊斯蘭文化圈(兩者有時都被稱為東方文化圈)。俄羅斯地區的文化有時也會被稱作東方。
在冷戰時期歐美和東方也是資本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國家的代意詞。
在這個意義中歐美是否包括日本和拉丁美洲國家不是非常明確。雖然大多數拉丁美洲國家使用資本主義制度,而且是基督教國家,但它們往往被視為第三世界國家,因此是與歐美國家“對立”的。從制度上日本一般被算做歐美世界(而且日本屬已發展國家),從文化圈上日本一般被算做東亞漢文化圈。
位處東方的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因制度、宗教、語言、文化和種族基本上源自英國和歐洲大陸,加上屬已發展國家,所以也被視為歐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