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蔭杭

楊蔭杭

楊蔭杭(1878年—1945年),補塘,中國近代史上的進步學者、法學家。民國時女教育家楊蔭榆是他的妹妹,錢鐘書的夫人楊絳是他的女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蔭杭
  • 別名:虎頭、補塘、老圃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江蘇無錫
  • 出生日期:清光緒四年(1878年)
  • 逝世日期:1945年
  • 職業:翻譯家、文學家
  • 畢業院校:早稻田大學 賓夕法尼亞大學
  • 代表作品:《譯書彙編》、《老圃遺文輯》
  • 女兒楊絳
  • 妹妹:楊蔭榆
人物履歷,個人生活,人物經歷,主要作品,譯載作品,創辦雜誌,

人物履歷

楊蔭杭,出身於無錫書香門第,自幼就受到祖父和父親的嚴格教育。
1895年入讀天津中西學堂。
1897年考入南洋公學讀書。
1899年被學校送往日本早稻田大學留學。
1902年日本東京專門學校(今早稻田大學)本科畢業。
1905年加入中國同盟會。
1907年7月在早稻田大學獲法學學士學位。後赴美留學。
1910年在賓夕法尼亞大學獲得法學碩士學位。1910年在北京家法政學校授課。
1911年辛亥革命後,經張謇推薦,任江蘇省高等審判廳長。
1916年被任命為京師高等檢察廳長。楊蔭杭主張司法獨立,1917年5月調查津浦鐵路管理局租車購車舞弊案時,曾傳訊交通總長許世英,轟動一時。
1919年辭職回無錫老家。
1920年移居上海,任《申報》副總編兼主筆。
1923年遷居蘇州,任開業律師和自由評論家。
1937年遷居上海法租界,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學院、上海私立大同大學教書。
1945年在蘇州中風去世。

個人生活

楊蔭杭出身江蘇無錫的一戶貧寒的書香門第。他的兄弟姊妹共六人,他排行第三。大姐出嫁不久即因患肺病去世。大哥在武備學校學習,因試炮失事而死。最小的弟弟楊蔭樾留美回國後也因肺病去世。二妹楊蔭枌、三妹楊蔭榆都比楊蔭杭小,出嫁後都與娘家斷絕了關係。

人物經歷

楊蔭杭青年時考入北洋大學(天津中西學堂,現天津大學),當時北洋大學由外國人把持,部分學生因對一伙食不滿掀起學潮,外國人開除了一名帶頭鬧事者。楊蔭杭並未參與,但他看到許多學生懾於外人淫威,噤若寒蟬,憤而挺身說:“還有我!”遂亦遭開除。1897年考入南洋公學交通大學前身),翌年因成績優秀而獲留學日本早稻田大學之資格,在那裡受到革命思想的影響。
1901年,楊蔭杭利用暑假回錫探親的機會,在無錫鼓動一批進步青年組織勵志學會,入會者有40餘人,公推裘廷梁為會長,秦鼎臣、俞仲還為副會長。他們在埃實學堂以講授新知識為名,宣傳反清革命。
1902年,楊蔭杭在日本學校畢業,回國後在上海《時事新報》擔任編輯,同時在、澄衷學校、務本女校教課,並經常在《大陸月刊》等報刊上發表文章,宣傳革命。他還到無錫與留日同學蔡文森等人組織理化研究會,聘請另一位日本教師教授自然科學。他讓他的兩個妹妹楊蔭榆等人參加研究會學習,這對當時的封建禮教無異是一種挑戰。加上他不拜祖宗,不敬鬼神,因而被封建士紳視為大逆不道。經過楊蔭杭在家鄉無錫的兩次活動,播下了一批反清革命火種。後來一些勵志學會會員和理化研究會會員加入了同盟會,參加了辛亥革命的無錫光復活動。
楊蔭杭的革命活動受到了清廷的注意,準備將他緝捕入獄。他不得不在1906年再度出國,到美國法律學校學習法律。這時,他對西方的民主法治有了比較系統的研究,也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幻想。幻想用西方的民主法治來改良腐朽透頂的專制制度,挽救貧窮落後的中國。他在法律學校時,努力學習,畢業時所作的碩士論文《日本商法》,受到了導師的讚賞,被收入這所大學的法學叢書。
楊蔭杭抱著以法治國的幻想於辛亥革命前夕回—到了祖國,經清末狀元張謇的推薦在北京一所法政學校教書。不久他就辭職南歸,在上海中報館擔任編輯並從事律師事務,發起創立了上海律師公會。
辛亥革命成功後,楊蔭杭再經張謇推薦,就任江蘇省高等審判廳長兼司法籌備處處長之職。在任職期間他秉公執法,不阿不諛。當時,有一個權勢顯赫的軍閥到了上海,一些官員和士紳聯名在報紙上刊登歡迎詞,他們事先並未徵得楊蔭杭的同意,就將他的名字列入其中。他見報後很生氣,立即在報上發表聲明,他並沒有對這個軍閥有歡迎之意。當時有人笑他不識時務。他說: “名與器不可以假人。”
楊蔭杭擔任江蘇省高等審判廳廳長不久,北洋政府有“本省人不能擔任本省官職”的決定,因而他被調到浙江省,仍任高等審判廳長之職。到浙江後,他不畏權貴,不徇私情,嚴於執法。當時浙江有一個惡霸,自恃與該省督軍有裙帶關係,在鄉里魚肉百姓,無惡不作,甚至行兇殺人。被害人家屬抗訴,地方法院審理後呈報省廳,楊蔭杭提筆判處這一惡霸死刑,浙江省省長屈映光出面說情,要求楊蔭抗予以減刑,楊回答: “殺人償命,不能寬宥。”屈映光以勢相壓,楊聲稱司法獨立,不予理睬。屈映光便向當時任大總統袁世凱告狀,幸虧當時任袁世凱機要秘書的張一麐與楊蔭杭是同窗好友,從中說項,袁世凱才親筆批了“此是好人” 並於1915年將楊蔭杭調到北京了事。不久,袁世凱倒台,黎元洪執政,楊蔭杭被任命為京師高等檢察廳長。 這時,他已經看透了當時軍閥政府的專制、腐朽與橫暴,認識到所謂憲法不過是一紙空文,但他仍然剛正不阿。後來,有人揭發總長許世英貪污受賄,楊蔭杭派人查實後,下令將許扣押。一時在北京掀起軒然大波,政府要人紛紛向楊說情,要求特許保釋。楊認為,任何人犯法均需追究,絕不能象封建時代那樣“刑不上大夫”。北洋政府出面干預,他仍堅定立場,毫不讓步。從而被北洋政府停職審查。楊蔭抗憤而離京南下,回到家鄉無錫,因憂憤交加,重病一場。病癒後被上海申報報社聘任為副編輯長,並重操律師舊業,他曾憤激地說,如今世界上只有兩種職業可做,一是醫生,二是律師。他做律師時專門為人鳴不平,申訴冤情,面對於那些違法犯罪分子,則無論其職位多高,權勢多大,酬金多厚,一律不予受理。1929年中,一家銀行保險庫內巨款失竊,明明是銀行經理監守自盜,卻誣告兩位管庫職工所為。楊蔭杭知道後十分氣憤,義務為這兩位職工出庭辯護。有一個駐外領事高瑛私販鴉片,案情敗露,他想請楊蔭杭為他辯護,派秘書陳某再三上門要求,並許以重金相酬,楊堅決不予受理。
舊政府的法務部門與所有官府一樣,黑暗腐敗,貪污受賄成風。有一個法官在開庭時總要帶著一把裝滿了酒的茶壺,喝酒審案。楊蔭抗十分氣憤,他同另一位有正義感的律師陸棣成,聯名向司法總長寫了一個呈文,要求撤換這個酒醉糊塗的法官。後來,上海地方法院調來一個院長,經了解,這人曾在美國因為偽造支票而被判過徒刑。於是楊蔭杭更加看透舊政府的腐朽;所謂法律,不過是統治階級用以捆綁人民民眾的繩索而已。他那以法治國的幻想也就徹底破滅了。於是,他在處理律師事務之暇,除繼續為報刊撰寫一些文章外,乃寄情於研究音韻學古錢幣以及印度、緬甸等鄰國的文字。
抗日戰爭爆發後,楊蔭杭不再做律師,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學院教授《詩經》,他仇視日本侵略者,痛恨認賊作父的漢奸,有一次,他在路上遇到一個已經投降日寇的朋友,蔑視地走了開去,那個漢奸後來對人說,楊蔭杭目中無人。
上海淪陷期間,楊蔭杭除教書外,潛心研究音韻學。他認為《詩經》一書,可算是古代的一部音韻譜,有著很美的節奏。於是他將《詩經》逐字逐句地加注音韻。接著,他又將屈原的《離騷》加注音韻,後來還將兩本音韻注文合成一書,題名《詩騷體韻》。可惜,這本被人稱之為“絕學”的著作,在他生前未能出版,在他逝世後連手稿也散佚了。
1945中抗戰勝利前夕,楊蔭杭因腦溢血逝世, 終年67歲。

主要作品

譯載作品

他譯載了盧梭的《民約論》、孟德斯鳩的《萬法精理》、穆勒的《自由原論》、《代議政府》等資產階級啟蒙著作,介紹了西方的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編譯發行了《波蘭衰亡戰史》等,出版了《明治歷史》、《日本維新活動歷史》, 《最近俄羅斯政治史》、《美國獨立史》以及《近世政治史》、《近世外交史》等資產階級革命資本主義發展等方面的譯書。對於啟發中國青年反對封建專制制度、提醒人們警惕資本主義列強的侵略,宣傳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起了一定作用。
其作品被輯為《老圃遺文輯》。

創辦雜誌

他在日本時受到孫中山、黃興等人的革命影響,於1900年春和一批留日學生成立了勵志會,從事反清活動。同年,與勵志會會員楊廷棟、雷奮等人創辦期刊《譯書彙編》月刊。這是留學生創辦最早的雜誌,大量銷往上海蘇州等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