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經歷
生涯數據
1984年 在第23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女排比賽中獲金牌
1988年 在第24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女排比賽中獲銅牌
獲獎記錄
1984年獲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
相關信息
場外生活
1988年退役後,她先是參加了世界明星隊,而後在1990年加盟德國的伏爾巴赫隊,三次奪得全國冠軍,並被評為德國聯賽最優秀的運動員。後留在該隊任教練,一乾就是3年。其後她進大學研讀貿易管理,畢業之後接受到目前這家公司所贊助的球隊邀請,兼職做了教練,而後為照顧女兒,而暫時放棄了教練之職並正式進入公司。
為奧運出力
楊曉君回來了,作為德國EBM派特公司
亞洲區進出口貿易的主管人之一,回到北京參加本月15日至17日開辦的北京國際體育休閒用品及場館設施展覽會。楊曉君,熟悉老女排的
球迷應該都記得當年那個留著短髮、活躍在副攻位置的北京姑娘。在老女排贏得兩連冠後,楊曉君加入其中,以主力身份經歷了
洛杉磯奧運會、1985年女排世界盃賽以及1986年女排世錦賽三連冠的輝煌。
漢城奧運會後楊曉君宣告退役,1990年她離開中國加盟德國甲級女子排球俱樂部隊,從此一頭扎進了一個全新的天地———在德國打球、
執教、
上學、成家立業。剛到德國,楊曉君一邊打球一邊在語言學校攻讀了兩年的
德語,之後又到德國某大學主修經濟貿易管理專業,此間她完成了從
職業運動員向俱樂部
教練員的角色轉化。1998年她應邀執教由EBM公司贊助的一家德甲女排俱樂部,白天到
公司上班,晚上到俱樂部教學,直到有了女兒後才終止了教練工作,由此也步步高升為公司亞洲區進出口貿易的主要負責人,她的客戶源主要來自中國、
日本、
韓國等亞洲國家,因此她不僅要說中文,還要說好英文。現在楊曉君與9歲的女兒住在德國一個人口只有2000多人的小城裡,距離
威爾斯堡30多公里,她很喜歡那裡環境的安靜、舒適。楊曉君說,上班之餘的重心就是寶貝女兒塔比亞·晨楊,她經常帶著
女兒打網球、排球或者爬山、游泳,教女兒說中文,她希望女兒長大後再多學幾門外語。10多年的國外生活使得楊曉君“洋化”了,回答記者提問第一句話前也習慣說“well”、“yeah”。現在的生活很安逸、富足,但是楊曉君說她不會就此停滯不前,她說:“中國有句俗話,‘活到老,學到老’,現在我仍在充電、學習,了解公司研發的新產品的性能等等,更好的完成我的工作。”
奧運冠軍
“你在他鄉還好嗎?”為製作《奧運冠軍特輯》節目,至今我們已經採訪了87個奧運冠軍的絕大部分。在國內,他們中有的已經是大領導、大老闆,可謂是名聲顯赫。在國外,我們也看到了這些老冠軍們,既有至今仍紅透義大利的
郎平,也結識了如
吳小旋、楊曉君、姜英、
楊錫蘭、
陸莉等等在國外過著不願人知曉,也不為人所知曉的普通人生活。他們不僅遠離了往日的
輝煌、
榮耀,也拋棄了他們本可以在國內得到的舒適待遇和地位。在海外,他們從底層、從頭做起,同當地人一樣,享受著普通人的苦與樂。楊曉君:北京生人,原北京隊隊員,國家隊副攻手。以比賽作風頑強,攔網、快攻、一傳出色。是84年奧運會、85年世界盃(世界盃新聞,世界盃說吧)和86年
世界錦標賽女排冠軍成員。楊曉君89年退役後,來到德國。最早曾在德國排球(排球新聞,排球說吧)甲級隊伏爾巴赫隊打球,當時的楊曉君
膝蓋有傷,憑藉過硬的
基本功,仍然被評為整個德國女排聯賽中五項技術指標最優秀的
運動員。她所在的伏爾巴赫隊三次獲得
德國甲級聯賽冠軍,1991年與德國男排隊員結婚。2003年,我們來到德國尋訪她時,方知她剛剛在兩個
星期前搬到了
斯圖加特以北100公里,一個地圖上都找不到名字的小鎮沃爾斯根。在這個不到4000居民小鎮上,我們見到僅有的兩個中國人,前女排隊員楊曉君和她的女兒
楊晨。沃爾斯根小鎮很是寧靜,風光優美,綠樹成林。這裡與楊曉君上班的公司很近,映入我們眼帘的是楊曉君的居室,到處都還堆積著很多
雜物和箱子,房間裡顯得凌亂。楊曉君和她的女兒楊晨正在想辦法把冰櫃挪到
廚房,我們的到來竟成了她們的得力幫手。女兒指著冰櫃底部支撐說是爪,媽媽說是軲轆。這究竟是軲轆,還是爪。女兒和媽媽一會中文一會德文爭執著,結果是誰也說服不了誰。楊晨的德文名字叫塔比婭,今年剛上國小二年級,但身材格外高挑、活潑好動。考慮到她爸爸是義大利男排運動員,媽媽是
中國女排(中國女排
新聞,中國女排說吧)運動員。筆者不是
伯樂,但根據遺傳規律,小塔比婭應該是潛力極大的體育苗子,寄希望有朝一日,能回到姥姥家為中國女排爭光。小塔比婭對我們的到來很是高興,在攝像機前轉來轉去。但直到我們離開,她也沒有明白這些人打老遠來,拿著電視攝像機為什麼拍攝自己的媽媽。
在楊曉君新家的柜子上,我們看到了有從北京帶來的恰恰瓜子,書架上有德語語法,商務課程教材,還有讓我們眼睛一亮的幾本版本很老的關於女排的書。楊曉君很高興的拿起《走向世界》說:這是介紹中國女子排球隊故事的書。《我的執教之路》是袁指導送給我們老女排的,每人一本。我們看到在書的封里清晰寫著,楊曉君同志存,
袁偉民1987年11月15日。楊曉君工作的公司與她的家只有五分鐘
車程,門口的雕塑告訴我們這家公司的產品是風扇、鼓風機。
由於我們
中國記者的到來,這裡掛上了中國
國旗,會客廳的電子牆上打上了歡迎我們記者的名字。按中國的說法楊曉君在這裡的職務是銷售經理,她的頂頭上司邁克
保爾先生熱情的接待了我們,言語之中他盛讚楊曉君的工作能力和為人,但從未把她與奧運會牽扯上。只是談到在公司的沙灘排球比賽上,說她乾的很棒。2004年初,楊曉君帶
女兒楊晨回到北京,在
北京後海的一家茶樓里,她和當年女排的老隊友陳昭弟、
候玉珠見了面。老朋友見面好是興奮,現在的楊曉君是一位地道的商人,丈夫幾年前也與她分了手。她說:“現在我已經完全離開排球了,融進了德國
生活圈。我現在有一個可愛的小女兒,生活也很好,我要做的就是走出自己的一片天空,遇到再大的困難也有信心克服,因為排球教會了我頑強地生活。”蘇惠娟:
河北省石家莊生人,原河北隊隊員,1982至1992年任
國家隊二傳手,在國家隊風風雨雨整十年。是所有女排國手當中,唯一參加過三屆奧運會的人。在與德國接壤的
瑞士沙夫豪森市,我們尋訪到了蘇惠娟。沙夫豪森在德語中的意思就是小船之城,的確,由於
萊茵河穿過這座城市,所以水是這座城市的象徵,而
萊茵河瀑布更是沙夫豪森市的一大景觀,它是
歐洲最壯觀的瀑布,也是萊茵河最浪漫的景致之一。蘇惠娟一家就生活在這座
城市。我們來到這裡的最大發現就是今年已經39歲蘇惠娟,現在仍然是沙夫豪森市的一家排球俱樂部的二傳手,仍舊作為隊員在球場上拼搏。這也是她成為乃至女排奧運冠軍中唯一還在打球的人。蘇惠娟的家在沙夫豪森在的
布希沙特南路3號,我們來到蘇惠娟家的時候,她正準備去接要放學女兒青青。蘇惠娟第一年來到瑞士打球時,一家瑞士報紙的
標題是《一個世界冠軍來了》,這件事在當地引起了轟動,而蘇惠娟第一年就為球隊拿了瑞士杯的冠軍,並獲得最佳二傳,最佳運動員稱號。 蘇惠娟的家中,客廳中還擺滿了大大小小的紀念品,其中最讓蘇惠娟感動的是一個木刻的龍。是蘇惠娟來瑞士打球時一個瑞士球迷送的。龍是
中國的
象徵,龍也是蘇惠娟的屬相,而那一年正好也是
龍年。到現在蘇惠娟都不知道,這個球迷是怎么知道這箇中國人的秘密的。或許是遺傳基因,在瑞士長大的女兒,吃意大利麵條時卻喜歡用中國的筷子吃,這讓蘇惠娟也搞不明白。隨著
年齡的增長,蘇惠娟在瑞士的訓練,是根據身體狀況自我調節訓練內容,主要是練體能。這樣才能不斷地提高身體各部位的能力,才可以減少傷病的出現,延長運動
壽命。作為洛杉磯奧運會女排冠軍隊中唯一還在打球的蘇惠娟,既見證了在洛杉磯奪冠的歷史時刻,也有在漢城奧運會被
前蘇聯隊打了個15比零的慘痛
經歷,最終是在
巴塞隆納,那一連串的尷尬失敗之後,以奧運第七名的身份退出國家隊。如今,排球對於蘇惠娟來說,和當年已經完全不同了。當年是為國出力,如今是一份職業,為了生活,簡單但很充實。其實,蘇惠娟來瑞士打球可以算是一樁意外,當年是瑞士俱樂部向中國排協要求派一名二傳手加盟,中國排協先是推薦了一名北京籍的選手,打過幾場球後,俱樂部不是很滿意,再次向中國排協要人。中國排協這才想到正準備退役,但經驗豐富的蘇惠娟。
蘇惠娟的到來使俱樂部非常高興,他們知道蘇惠娟是一名
奧運金牌獲得者,而蘇惠娟也用成績回報了俱樂部。蘇惠娟說:是排球改變了我的生活,改變了我人生的道路。如果沒排球,我不知道我現在是個什麼樣子?因為從打了排球,以後這一步步的,先到了國家隊,打了世界冠軍,我覺得這個過程對我來說也是挺幸運的。我付出了,我也得到了。我希望通過咱們這個節目,向以前老女排的大姐們,教練包括周圍熟悉我們這批的老姐妹們,道一聲你們好。希望她們生活的
幸福快樂。
姜英:
遼寧生人,遼寧省隊隊員。81年選入國家隊,是老女排四連冠的成員,1988年退役。1989年與丈夫
趙旭一同來到
澳大利亞的海濱城市
阿德萊德。我們的記者來到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市,已經在那裡生活了10多年的姜英,給我們第一個印象是發福了,從她的衣著膚色言談舉止上,完全是一個已經融入當地
社會的人。姜英向我們介紹,當年她剛到這裡,應南澳大利亞體育學院的邀請,擔任這裡的女排主教練,在這裡一乾就是13年。這期間,她率領這裡的女排連續六年獲得澳大利亞女排聯賽的第一名。經同意,我們來到這所學校,在美麗的校園裡,我們看到姜英的辦公室掛滿了
照片和
獎盃,姜英一一給我們指點由她所培養出來的優秀運動員照片和她所率隊獲得的聯賽冠軍獎盃。在阿德萊德市銀行的保險柜里,我們看到姜英當年隨中國女排獲得的奧運會、世界錦標賽、世界盃的四塊金牌,為了安全,姜英把
金牌全部存放在了銀行,領著我們姜英來看金牌的姜英說:我也是很多年沒有見到他們了。這四面金牌是姜英的無價之寶。2003年9月姜英因各種原因從學校辭職,專門在家相夫教子。丈夫趙旭在
阿德萊德大學獲得了工商管理
碩士,工作穩定,有一份不錯的收入,是他們家庭現在的主要經濟支柱。這個情形與當年恰恰相反,是靠姜英的收入支撐全家的生活。幾天的
澳大利亞生活,讓我們的記者感受到了姜英夫婦的
愛情甜蜜,眼睛裡放射出的是嫉妒。姜英說:因為每個人有不同的幸福,我覺得我是世界上最
幸福的人。因為我的家庭很美滿,我有兩個孩子,非常可愛、天真活潑、而且健康的孩子,再加上一個好老公。隨同
姜英夫婦出海釣魚,是我們行程中最爽意的安排。姜英說:我們的釣魚興趣,還是鄧若增指導培養起來的。我們乘著姜英他們自己購買的遊艇,在海上游弋。晚上,
海灘、
晚霞和堆積在遊艇里的收穫品都映照在所有人的臉上。姜英還喜歡做飯,還在當地的電視台客串過中文節目的
主持人,這個節目是向小孩子介紹簡單的
電腦動畫知識,我們不知道多少年後,姜英會以什麼樣的面目出現在我們面前。老女排的新故事就都說完了。因種種原因,留下遺憾的是,女排主力二傳楊錫蘭大家只能聽到錄音採訪,而主力副攻手
周曉蘭直到現在仍然沒有聯繫上。
回歸奧運
24年前,楊曉君作為主力隊員在
洛杉磯奧運會賽場上拼搏。明年的
北京奧運會上,楊曉君將以什麼身份出現,她自己目前也還沒有最後拿定主意。據悉,德國奧委會目前正在與楊曉君聯繫,不排除明年的北京奧運會上,楊曉君將作為德國體育代表團一員回到
北京的可能。“我現在還不知道明年會以什麼身份回北京,
德國奧委會正在跟我聯繫,德國排協也在跟我談這件事。另外,中央電視台也跟我談了一些想法。最後選擇哪種方式出現在北京我還不知道,但是,我想我肯定會回北京的,我不能錯過這個機會。”17日,楊曉君向記者詳細透露了最新的
進展,“當然,作為我們這些身在海外的老女排隊員,最希望得到的還是一份來自北京奧組委或者
中國奧委會發出的邀請信。”楊曉君目前就職的物流公司老闆,對於楊曉君參與北京奧運會的心情也極為
理解。而對楊曉君來說,她最期待的當然還是老女排能夠再次聚首,北京奧運會無疑是最好的機會。聖誕即將到來,目前定居於瑞士的楊錫蘭邀請楊曉君和
鄭美珠一起共度
假日,由於楊曉君要趕回北京看望病重的母親,鄭美珠也有其他安排,老女排歐洲這三姐妹的聚會不得不被推遲。“我們當年分手後,就再也沒有一塊聚過。雖然在北京我也跟
張蓉芳和孫晉芳,以及在
福建也跟侯玉珠聚過,但12個隊員一起團聚還從沒有過。大家都有這個心愿,不知道能否如願。”已經融入德國社會的楊曉君在生活和工作上都有清晰的目標,工作上的目標就是為公司業務再上一層樓努力,而生活上的一個目標就是能在北京跟當年的老隊友重逢敘舊。
排球緣
近日,在德國生活工作十餘年的楊曉君回來了,與以往
回家探親不同的是,她這一次是作為德國依必安特風機亞洲銷售部經理來京參加
體育場館設施展的。排球牽緣成就事業:楊曉君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其實自己這么多年始終沒有和排球分開過!如其所言,1988年
退役後,她先是參加了世界明星隊,而後在1990年加盟德國的伏爾巴赫隊,三次奪得全國冠軍,並被評為德國聯賽最優秀的運動員。後留在該隊任教練,一乾就是3年。其後她進
大學研讀貿易管理,畢業之後接受到目前這家公司所贊助的球隊邀請,兼職做了教練,而後為照顧女兒,而暫時放棄了教練之職並正式進入公司。她笑著說:“通過打排球,我在德國有了不小的名氣,連
德國國家隊都曾邀請我出任主教練。同樣也是通過排球這個跳板,我才進入公司的,而且一乾就是7年!”對於楊曉君的工作能力和為人,她的上司麥柯·鮑爾稱,她是我們了解中國的一個紐帶。盡己所能做點
貢獻:雖然目前從事的事業與排球相去甚遠,但楊曉君依然關注中國女排的動向,在談到中國女排近來接連輸球的情況時,她表示,目前這支中國女排在
身高、
力量等方麵條件非常出色,潛力很大,雖然現在輸了幾場球,但沒什麼,相信她們在北京奧運會上會有出色的表現。對於這一次回國參加展覽,楊曉君表示,就是想把德國最好的產品帶到中國。“作為北京人,我想盡己所能,為北京奧運做點貢獻。”楊曉君笑著說。楊曉君目前和女兒住在距離斯圖加特100多公里的小鎮上,這個小鎮只有2000多人口。楊曉君笑稱,在這個鎮上只有一個半
中國人———我和我女兒!
球探
楊曉君從德國趕到瑞士觀看女排精英賽,除了看望中國女排及與楊錫相聚外,還有一個使命就是觀察球員,目前在工作業餘兼任一家德國俱樂部主教練的楊曉君,希望能通過這個小世界盃找到幾個合適的球員。楊曉君到
德國後,最初幾年在俱樂部打球,完全退役後,楊曉君去一家學院攻讀了經濟學文憑,最近幾年,楊曉君就職於法蘭克福一家物流公司,雖然手裡握有一張A級
教練執照,但是基本上放在抽屜里,還沒有使用過。去年底,
威斯巴登的排球俱樂部主動上門邀請楊曉君出山擔任主教練,經過再三的猶豫,楊曉君還是未能放棄自己對排球的熱愛,答應了俱樂部的請求,出任該俱樂部主教練,但是楊曉君並不想放棄自己的工作,因此,她白天在公司上班,晚上去俱樂部帶隊
訓練,周末去各地比賽。一個人乾兩份工作,而且是主教練,對楊曉君來說是一份挑戰,但是憑藉自己對排球的執著感情,楊曉君並不畏縮。 由於剛剛接手這份工作,如果想取得好成績,必須要有一些好
球員。因此,瑞士精英賽是一個很好的挑選球員的機會,俱樂部
楊曉君
主席親自開車帶著楊曉君來到了
蒙特勒。“我現在真的有點忙了,這次帶著主席來看比賽,希望能找到幾個好球員,當然,我們也付不起太高的
轉會費,所以,太好的球員我們也買不起,最好是一些有潛力的
年輕球員。”每天三場比賽,楊曉君都拿著
筆記本坐在看台上認真地記錄著,當問她是否挖掘到合適的對象時,楊曉君表示已有幾個不錯的候選球員。“我們看上了
塞爾維亞的兩個年輕球員,但是能否把她們挖過來現在還不知道,還要進行下一步的接觸。塞爾維亞的年輕球員比較合適,她們也想出來。如果順利的話,也許能成功。”除了看上
塞爾維亞隊的幾位隊員之外,楊曉君與
古巴教練安東尼奧聊天時,也跟這位老朋友開起了玩笑,希望能從古巴球隊里得到一名球員,古巴隊教練笑了笑答道,“也許吧,如果我能幫忙的話,我很樂意。”作為主教練的楊曉君現在扮演了一個球探的角色,之後再正式執教威斯巴登隊。對於這樣一份全新的
工作,楊曉君自己充滿了自信。“打了這么多年排球,以我對排球的認識,我還是有信心當好一名教練。而且這個工作還是非常有意思。”
瑞士女排精英賽結束後,重操舊業的楊曉君將和俱樂部主席一起前往
奧地利考察訓練基地和合作
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