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場館

體育場館是進行運動訓練、運動競賽及身體鍛鍊的專業性 場所。它是為了滿足運動訓練、運動競賽及大眾體育消費需要而專門修建的各類運動場所的總稱。體育場館主要包括對社會公眾開放並提供各類服務的體育場、體育館、游泳館體育教學訓練所需的田徑棚、風雨操場、運動場及其他各類室內外場地、民眾體育健身娛樂休閒活動所需的體育俱樂部、健身房、體操房和其他簡易的健身娛樂場地等。

主要分為在室外進行比賽訓練的體育場和在室內進行比賽訓練的體育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體育場館
  • 外文名:Stadium
  • 類型:室外進行體育鍛鍊和比賽的場地
  • 屬性:綜合性運動場
體育場,體育館,注意事項,交通疏散,平面布置,設計方案,屋頂結構,我國現狀,發展前景,

體育場

體育場(Stadium)是在室外進行體育鍛鍊和比賽的場地、大型體育場為綜合性運動場,一般建有一個標準田徑場,在田徑場內設定一個標準足球場(或橄欖球場)。場地四周設有看台,與其它配套設施一起可進行多種體育項目的訓練和比賽。一般的體育場多為開展單項比賽的場地,建有田徑場,亦可設看台。均配有專職或兼職管理人員和教練員,負責訓練和比賽工作。體育場按看台容納觀眾人數分為:甲級25000人以上、乙級15000~25000人、丙級5000~15000人、丁級5000人以下。

體育館

體育館(Gymnasium)是室內進行體育運動的場所。體育館按使用性質可分為比賽館和練習館兩類;按體育項目可分為籃球館、冰球館、田徑館等;按體規模可分為大、中、小型,一般按觀眾席位多少劃分,甲級6000人以上、乙級4000~6000人、丙級2000~4000人、丁級2000人以下。中國現把觀眾席超過8000個的稱為大型體育館,少於3000個的稱為小型體育館,介於兩者之間的稱為中型體育館。
體育館的地面、空間高度、光照度、溫度、通風、音響等.均應符合該項比賽競賽規則的要求。四周設定梯形看台。配有專門管理人員和教練員,負責比賽業務和訓練工作。基層體育館一般按籃球比賽場地要求建築,也可進行其它項目的訓練或比賽,四周也可設看台。學校還可以修建具有體育館、電影場、會場等多種功能的綜合館。

注意事項

交通疏散

體育場館基地的規劃布點要合理,大型體育場館的設計中應考慮人流和車流同城市交通之間的矛盾,包括在城市交通高峰負荷時的矛盾和與急救車輛行車路線之間的矛盾。一方面要保證體育館的大量觀眾的安全疏散(在4~5分鐘內能全部疏散到建築物以外),另一方面要避免體育館使用時大量人流和車流堵塞城市交通。體育場館應有大面積停車場地,並靠近交通幹道和公共運輸車站

平面布置

體育館平面布置應嚴格按照各項國際標準,如網球、排球賽場淨高不低於12米。一般適應國際比賽的體育館室內高度不低於15米。觀眾席要安排在最佳視覺範圍內。比賽場地的長軸方向不應設天然採光窗。比賽場地和練習場地應聯繫方便。主席台位置應按比賽儀式要求選擇地位適中、視線最佳的地段。主席台人員、觀眾和運動員的進出路線和房間應分開。運動員入口宜設在主席台對面。裁判席、記分牌、計時裝置、廣播、電視和電氣控制室的位置均應合理安排,以使比賽順利進行。

設計方案

觀眾席看台的剖面設計直接影響觀賞質量。看台多設計成階梯形,坡度一般不超過30度,台階高度一般不大於45厘米。在剖面設計中,對於場地高程的確定,應根據交通疏散、機械運輸、建築造價綜合考慮。一般體育場館場地高程宜接近天然地坪和場外地坪。

屋頂結構

體育場館跨度大,屋頂結構在整個建築設計中占重要地位,對建築造型起決定性的作用。體育館的興建促進了大跨度結構建築的發展。可供採用的有空間網架結構、懸索結構、充氣結構、張力結構等。

我國現狀

第五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數據顯示,截止到2003年12月31日,我國共有符合第五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要求的各類體育場地850080個,其中標準體育場地547178個,非標準體育場地302902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為1.03平方米。

發展前景

在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居民收入不斷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穩步提升,居民生活娛樂消費升級的巨觀背景下,體育產業迎來了“全民體育”時代。作為體育產業發展重心的體育場館業也順勢得以快速發展,並普遍被認為是發展潛力巨大的朝陽產業。
2008年全國體育場館業增加值為30億元,吸納就業人數為2.62萬人。體育場館業以數量較少的從業機構吸納了大量的從業人員,而且從人均產值來看,2008年體育場館業人均增加值為11.45萬元。但從體育場館業對體育產業的貢獻來看,2008年體育場館業的增加值僅占當年全國體育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總額的1.93%,較之其他行業,體育場館業對體育產業的貢獻相對較小,體育場館業存在較大發展空間。
國內現有的大量體育場館存量資產的盤活工作也需要體育場館業的進一步努力探索實踐,實現體育場館資源的充分利用。
同時,結合城市的規劃與發展,大型場館建設的同時更充分地考慮賽後利用,更加注重突出民族文化特色與高科技產品的套用,我國體育場館業正快步朝著產業化的方向發展。
體育場地是指有固定設施、器材,可用於開展體育健身、教學、訓練和比賽的特殊用地,包括向社會開放的公共體育場所和單位內部使用的非公共體育場所。
體育場地的發展規模和水平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水平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之一,體育設施是體育事業發展的物質基礎,是普及民眾體育運動,提高競技體育水平的關鍵因素之一。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急速轉型,人們正步入休閒時代,閒暇時間正在迅速增加,人們價值觀念的深刻轉變,人們對體育文化、體育休閒、體育健身的需求大大增強。
隨著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綜合國力的提升,體育場地的投資主體多元化趨勢也越來越明顯,民間資本和外資逐步增多,長期以來主要由國家投資興建體育場地的局面得到一定改觀;由於全民健身運動的蓬勃發展,民眾的健身活動意識逐漸增強,體育場地的開放程度逐漸增加;體育場館的經營狀況有了較大改善,自我生存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增強,體育場地設施的數量和規模也相應有所擴大。
根據《全民健身計畫(2011-2015年)》,到2015年,全國各類體育場地將達到120萬個以上,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1.5平方米以上體育場地設施也將不斷增加。據第五次體育場地普查結果顯示,與第四次體育場地普查相比較,我國的體育場地在總數、體育場地面積、每10萬人擁有體育場地數和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分別將增長38.07%、69.87%、32.00%和58.46%。
我國體育場地的絕對數量比較豐富,但是相對數量不足,尤其區域體育場地的分布具有更大的差異。比較各區域體育場地的規模可以發現,在體育場地數量、體育場地總面積和人均體育場地面積方面,東部高於西部,中部最少,主要是東部地區經濟發達,體育場地的基礎雄厚;而10萬人擁有體育場地數,西部最高,中部最低,主要是西部地區地域廣闊,人口稀少。可見,我國區域體育場地數量規模分布呈現出不平衡的狀態。由此可見,尚待開發的中西部地區體育場地建設業具有較大的投資開發潛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