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大眼

楊大眼(生卒年不詳),原名不詳,氐族 。南北朝時期北魏孝文帝宣武帝時名將。武都(今甘肅武都東南)的仇池首領楊難當之孫,為側室所生。驍勇,尤以行走迅捷著稱。

北魏太和年間,被選為軍主,旋遷統軍。身先士卒,衝突堅陣,雄猛異常。從孝文帝南伐,所經戰陣,攻勢凌厲,屢建軍功。景明初年,南齊大將裴叔業壽春(今安徽壽縣)降魏,楊大眼與諸將率部接應,搶先入城。以功封安成縣開國子,拜直閣將軍等職。後遷征虜將軍、東荊州刺史。正始三年(506年)四月,梁江州刺史王茂領兵數萬攻魏荊州(今河南魯山東),誘魏邊民及蠻族民眾另立宛州,遣其所署宛州刺史雷豹狼等襲取魏河南城(今新野北)。時楊大眼任平南將軍,奉命督諸軍反擊,大破之,斬梁輔國將軍王花、龍驤將軍申天化等2000餘人;收復河南城。乘勝追擊王茂等至漢水,又拔其5城。次年正月,與中山王元英等率眾數十萬圍攻梁之鐘離(今安徽鳳陽東北),連戰不克,於三月被梁軍擊敗,右臂中箭,燒營退走。同年八月,免官徙往營州(今遼寧朝陽)為兵。

永平年間,被重新起用為試守中山內史,繼任太尉長史、假平南將軍、東征別將,隸屬都督元遙,遏御淮、肥(今安徽中部淮河、東肥河)。延昌四年(515年)三月,奉詔督諸軍鎮荊山(今懷遠西南)。後出任荊州刺史,以武力威懾蠻眾,安定地方,在州二年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大眼
  • 國籍:北魏
  • 民族:氐族
  • 職業:將領
  • 主要成就:平定樊季安,大破王茂
  • 世居:仇池(今甘肅西和縣西南)
  • 官職:直閣將軍,輔國將軍、游擊將軍
  • 爵位:安戎縣開國子
人物生平,生於逆境,毛遂自薦,戰功赫赫,大破王茂,鐘離之戰,再次啟用,死後餘波,性格特徵,軼事典故,歷史評價,後世紀念,家庭成員,祖父,妻子,兒子,

人物生平

生於逆境

楊大眼,武都氐人楊難當的孫子。楊大眼少年即有膽識力氣,跳躍行走如飛。然而,因他為偏房所生,不被其宗族親人所注目重視,經常有饑寒交迫之苦。北魏太和中期,其父奉命到北魏朝廷作官,遂舉家遷居北魏都城洛陽

毛遂自薦

當時正值北魏孝文帝準備南伐,令尚書李沖負責選拔將官,楊大眼便前去自薦。由於楊大眼無甚名氣,李沖很是看不起他,並予以拒絕。
楊大眼說:“尚書大人不了解我,讓我為您獻上一技。”便拿出三丈長的繩子系在髮髻上面,快步奔走,繩子被扯得直如箭矢,賓士的馬匹都趕不上他的速度,在場的人無不驚嘆。李沖說:“自從遠古以來,從未有過誰有如此超群的才幹。”於是任命他為軍主。楊大眼環顧同僚們說:“我的今天,正是所謂蛟龍入水之秋,就此一舉使得我以後再難與諸君處同一行列了。”沒多久,升遷為統軍。跟隨高祖征討於宛、葉、穰、鄧、九江鐘離之間,所經歷的戰鬥,無不勇冠六軍。世宗初年,裴叔業壽春歸服朝廷,楊大眼與奚康生等率軍馬先入壽春接管,因此功被朝廷封為安成縣開國子爵位,食邑三百戶。升任直閣將軍,很快又加輔國將軍、游擊將軍。
太和二十二年(498年)三月,楊大眼與鎮南將軍王肅、大將軍奚康生等率步騎十萬救渦陽(治所在今安徽蒙城),逼迫齊將裴叔業退保渦口(今安徽懷遠),渦陽得救。

戰功赫赫

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南齊明帝蕭鸞駕崩,其子蕭寶卷即位。蕭寶卷昏暴荒淫,政局動盪,社會混亂,又濫殺功臣,致使群臣人人自危。時任齊南兗州刺史的齊國名將裴叔業,亦恐被禍,舉壽陽(今安徽壽縣)降魏。
景明元年(500年),北魏朝廷派彭城王元勰、車騎將軍王肅等率步騎十萬赴壽陽接應裴叔業。同時為防意外,二月間,魏宣武帝又派楊大眼與大將軍李醜等率領騎兵二千人先行入壽陽協防,再派統軍奚康生率羽林軍千人南下增援。在此次軍事行動中,楊大眼統軍有方,設防有據,因功封安成縣(今廣西賓陽東)開國子爵位),食邑三百戶,並擢任直閣將軍,不久,又加輔國將軍游擊將軍。之後,出任東荊州刺史。適逢蠻人首領樊秀安等起兵反抗北魏,宣武帝詔令楊大眼隨督都李崇征討,
景明五年(504年)正月丙辰(初九),楊大眼攻擊反叛的蠻人樊季安等人,大獲全勝。

大破王茂

正始三年(506年)四月,梁江州刺史王茂率軍數萬人,進攻北魏荊州(今河南鄧州東南),同時挑唆引誘北魏邊民及各蠻族別建宛州,以替代北魏建立的荊州,對北魏進行事實上的國土分割,以配合其軍事行動。接著,派遣梁任命的宛州刺史雷豹狼、軍主曹仲宗等領眾二萬,偷襲北魏河南城(今河南新野東北)。魏宣武帝以楊大眼為武衛將軍、假平南將軍、持節,都督統軍曹敬、邴虬、樊魯等諸軍抗擊,大敗王茂,斬梁輔國將軍王花和龍驤將軍申天化,梁軍傷亡七千餘人。
緊接著,楊大眼乘勝追擊,攻入河南城,迫使王茂回逃江州。楊大眼一路窮追不放,直至漢水(今湖北境內),連陷五城。
在此前的正始二年(505年)十月,梁帝蕭衍便以其弟蕭宏為統帥,興師進攻北魏。
正始三年(506年)四月,北魏以中山王元英征南將軍,都督揚、徐二州諸軍事,率軍十萬迎擊梁軍。五月,南梁太守右衛率張惠紹徐州(治彭城,今屬江蘇),進抵宿預(今江蘇宿遷東南),昌義之攻克梁(今安徽淮南田家庵附近)。魏宣武帝假楊大眼為平東將軍,與都督邢巒共同反擊梁軍。八月,邢巒奪回孤山(今山東省滕州市東南)、固城,於睢口(今江蘇宿遷南)擊敗梁將藍懷恭,進圍宿預。藍懷恭退清水(即泗水,此處指下游,循今廢黃河清江西南入淮河)以南設壘,繼續抗擊魏軍的進攻。九月十一日,楊大眼、邢巒聯兵進攻,攻破城堡,擊斬藍懷恭,俘斬梁軍以萬計。
梁軍統帥蕭宏又探知魏中山王元英亦將提師來會,共同攻梁,甚為恐懼,即召開軍事會議,決議撤軍。奚康生聞後,急派楊大眼至元英處求戰,說:“梁人自從攻克梁城以後,久久不進軍,他們的氣勢由此可見,一定是害怕我們。大王如果進據洛水,對方自然崩潰敗逃。”但元英卻說:“蕭臨川雖愚笨,但他的麾下有良將韋、裴等人,不能夠輕視也。應當暫時觀察形勢,切勿和梁軍交鋒。”不久,蕭宏領數騎落荒而逃,梁軍大敗。

鐘離之戰

此役獲勝,魏宣武帝便以為滅梁時機成熟,遂命元英率軍南攻。魏軍攻克位於鐘離(今安徽懷遠南)以西的馬頭,將城中糧食盡數北運。梁武帝蕭衍為抵禦魏軍,派徐州刺史昌義之領兵進屯鐘離。十月,元英與鎮東將軍蕭寶寅率眾圍攻鐘離,十一月,蕭衍詔令右衛將軍曹景宗都督諸軍二十萬救鐘離,屯道人洲(今安徽鳳陽東北淮河中),欲待眾軍齊集並進。歷史上有名的鐘離之戰拉開了帷幕。
正始四年(507年)正月,元英與平東將軍楊大眼率數十萬大軍攻鐘離,並在邵陽洲(位於道人洲西)兩岸架橋、樹柵,作跨淮通道。元英據南岸攻城,楊大眼據北岸接應,以通糧道。時鐘離城中僅有三千守軍,由昌義之督率奮力抵抗。鐘離城塹水深,魏軍或車載,或人負,運土填塹,設飛樓衝車撞擊城牆。梁軍便用泥土補修撞壞之處。魏軍輪番衝擊,晝夜苦攻,一日之內竟戰數十合,但被梁軍殺傷者以萬計,仍未能克。二月,魏宣武帝認為彼土蒸濕,久攻力疲,不宜再戰,詔元英還師。但求勝心切的元英卻要求再寬限時日,以獲取鐘離決戰之最終勝利。宣武帝遂遣步兵校尉范紹至元英營,共商攻取事宜。而恰在此時,梁武帝命豫州刺史韋睿自合肥(今屬安徽)領兵增援鐘離,受曹景宗節度。曹、韋兩軍進屯邵陽洲。夜間,韋睿率眾在營地前二十里處掘長塹,樹鹿角,截洲為城,距魏軍城堡僅百餘步。同時,曹景宗又派人潛水入城送信,昌義之知援軍到達,勇氣銳增。而此時,楊大眼率萬餘騎出戰,攻勢甚猛。韋睿結車為陣,楊大眼聚騎圍之,韋睿以強弩二千同時發射,魏軍死傷甚眾,楊大眼亦右臂中箭,被迫撤退。之後,元英率眾出戰,亦一日數合,入夜復攻,均被梁軍擊退。梁軍方面,曹景宗另募勇士千餘人,於楊大眼營南數里築壘,並擊退了魏軍的進攻。雙方進入相峙。始終把握戰爭全局的梁武帝,此時卻另有高明,一是令曹景宗預裝與魏軍浮橋同高的“高艦”,以備火攻;再是命曹景宗和韋睿率兵,分別攻邵陽洲的北橋和南橋。時值三月,淮水暴漲六七尺,韋睿乘機派水軍乘鬥艦襲擊洲上魏軍,另以水船載乾草,灌以油,趁風縱火,以焚其橋,又以敢死之士拔柵砍橋。時水大流急,倏忽之間橋柵俱盡。梁軍奮勇衝殺,魏軍大潰,爭相投水,被溺死和斬殺者,各逾十萬。元英僥倖脫身,統軍劉神符、公孫祉兩軍夜中爭橋奔退,楊大眼不能制止,只好燒營而去。梁軍趁勝追擊,又俘五萬餘人。至此,鐘離之戰以梁軍的全勝和魏軍的失敗而告結束。
鐘離之戰是北魏建國以來第一次重大的軍事失利,宣武帝大為震怒。八月,將主帥元英貶為庶民,楊大眼貶為營州士兵。

再次啟用

永平中期,宣武帝思念楊大眼的功勞,重新啟用其為試守中山內史。當時高肇征討蜀地,宣武帝考慮蕭衍侵犯徐州、揚州,便徵召楊大眼為太尉長史、持節、假平南將軍、征東別將,隸屬於都督元遙,在淮水、肥水那裡阻擋蕭衍攻勢。楊大眼到了京師,當時人們思念他的雄氣勇力,高興他又被起用,台省閭巷之中,觀者如市。楊大眼領軍駐紮譙州南面,世宗恰在此時駕崩。這時蕭衍派遣將領康絢在浮山築堤阻擋淮水,圖謀淹灌壽春。朝廷下詔加楊大眼為光祿大夫,率領諸路軍馬鎮守荊山,朝廷又恢復其封邑。後來,楊大眼與蕭寶夤一起征伐淮堰,不能克復。於是就在堰上決開流鑿渠,放水沖敵,軍隊還朝之後,又加封為平東將軍。
後來,楊大眼又以本將軍出任荊州刺史。在任上,經常用蒿草綑紮成草人,給它穿上青布,張弓射擊。又召來許多蠻人,指著草人對他們說:“你們假如膽敢叛亂投敵,我的辦法就是這樣射殺掉。”又北淯郡曾經有老虎出沒為害,楊大眼與之搏鬥並擒獲了它,割下老虎的腦袋掛在鬧市上。從此,荊地蠻人互相轉告說:“楊公是個惡人,經常以蒿草扎我們形狀然後射殺。連深山老虎都難免噩運。”於是他們再也不敢為寇作盜了。楊大眼任州官兩年,在任上去世。
楊大眼自己雖不看書,經常要人給他讀書,自己坐在那裡聽書,聽過之後,全都能記住。上面要他寫告示,他都以口授之,所以終於認不得幾個字。楊大眼有三個兒子,長子甑生、次子領軍、小兒子征南,都是潘氏所生,氣度才幹都有其父氣象。

死後餘波

當初,大眼流落營州,潘氏在洛陽,行為很是不端。等到大眼為官中山,大眼側室所生女兒的丈夫趙延寶跟他說了這件事,大眼憤怒萬分,幽閉潘氏,然後把她殺了。後來楊大眼又娶繼室元氏。楊大眼死後,甑生等人詢問印綬在哪裡,當時元氏剛剛懷孕,指著腹部對甑生等人說:“爵祿當由我兒繼承,你們這些人,不要指望!”
甑生等人咬牙切齒。等到楊大眼喪棺將要回京師,在離城七里的城東面,營車露宿。夜裡二更時分,趙延寶等人打開大眼棺材尋找印綬,征南射死了他。元氏很害怕,奔逃入水,征南又張弓射之。甑生說:“天下怎能有殺害自己母親的人。”征南作罷。於是他們取楊大眼屍體,騎在馬上抱住他,左右隨從簇擁他們叛離朝廷。荊地人畏懼甑生等人驍勇善戰,不敢苦追。甑生等人奔往襄陽,歸順蕭衍。

性格特徵

楊大眼擅長騎馬,穿著戎裝,雄偉挺拔,穿上盔甲,騰挪跳躍,靈活自如,被世人稱道。巡撫士兵,稱呼如子,看到士兵傷病,時常為之落淚傷心。身為將帥,經常身先士卒,衝突堅固陣地,出入英勇無畏,敵兵碰上他的刀刃者,無不立即身亡。南方敵人前後所派遣的督軍將帥,聽說對手是楊大眼,軍隊未渡長江,個個都害怕不已。甚至傳聞,淮泗、荊沔一帶民間有孩子啼哭的,父母一說“楊大眼來了”,全都嚇得不敢哭泣了。
王肅侄子王秉歸國之初,對楊大眼說:“在南邊時聽見您的名字,我以為你真的是眼睛如車輪大小。今天一見,原來與常人差不多。”楊大眼說:“兩軍旗鼓相對,我楊某怒目圓睜,足以使您目不敢視,何必要眼大如車輪。”當時的人推許楊大眼的驍勇果敢,普遍認為即使關羽張飛也不能超過他。然而征淮堰一戰,楊大眼喜怒無常,過分嚴酷地鞭打士兵,士兵們很是有些議論。有識之士認為這是楊大眼性情轉移所導致的結果。

軼事典故

楊大眼的妻子潘氏,長於騎射,自個兒來到軍中看望大眼。等到攻陣遊獵的時候,楊大眼讓妻子潘氏披掛戎裝,與他或是一起鏖戰沙場,或是齊驅林壑之間。戰完回營,一起坐於大帳之下,面對大眼眾多幕僚牙將,談笑自如。當時有人指著她對別人說:“這便是潘將軍。”

歷史評價

《魏書》:“當世推其驍果,皆以為關張弗之過也。”
宣武靈皇后:“卿等志尚雄猛,皆國之名將,比平峽石,公私慶快,此乃卿等之功也。”
魏收:“人主聞鞞鼓之響,則思將帥之臣。何則?夷難平暴,折衝禦侮,為國之所系也。康生等俱以熊虎之姿,奮征伐之氣,亦一時之驍猛,壯士之功名也。”
李延壽:“奚康生等俱以熊虎之姿,奮征伐之氣,亦一時之驍猛,壯士之功名乎。”

後世紀念

龍門四品之一《楊大眼造像記》刻於北魏景明正始年間(500年-508年),楷書,位於洛陽龍門古陽洞,高126厘米,寬42厘米,所刻文字歌頌楊大眼軍功顯赫的一生。

家庭成員

祖父

楊難當仇池國君主。

妻子

潘氏,生子楊甑生、楊領軍、楊征南
元氏

兒子

長子:楊甑生
次子:楊領軍
三子:楊征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