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舉義立功
東昏侯永元(499年-501年)初年,張惠紹因為母親去世而離職,扶其靈柩歸葬鄉里。不久後,在家鄉的張惠紹聽聞荊、雍二州建立西朝,起兵南下,反對東昏侯的統治,於是弛歸雍州刺史
蕭衍(即後來的梁武帝),被
板授為
中兵參軍,加
寧朔將軍、
軍主。
永元三年(501年)二月,蕭衍率大軍抵達漢口(今湖北武漢
漢口),派張惠紹與
軍主朱思遠統領水師游遏
長江之中,切斷郢、魯二城的糧運及通信通道。三月,
郢城方面派軍主沈難當率領由數十艘
輕舸、數千士兵組成的水師橫渡挑戰,被張惠紹迎頭擊敗,沈難當被殺(《
資治通鑑》作“擊擒之”),軍械全部被西軍繳獲。至此年十月間,西軍一路沿江而下,直抵南齊都城
建康(今江蘇南京)附近的新林、
朱雀航,張惠紹隨軍征伐,屢立戰功。
建康城被攻克後,張惠紹調任
輔國將軍、前軍,兼領直閣、左
細仗主。
力戰群盜
天監元年(502年),蕭衍稱帝,建立
南梁政權。張惠紹根據之前的戰功,被封為石陽
縣侯,
食邑五百戶。之後調任
驍騎將軍,仍領直閣、左細仗。
五月,原東昏侯寵臣孫文明等舉兵數百人造反,潛入建康南、北
掖門,殺害衛尉
張弘策,放火燒
神虎門等處,張惠紹與
領軍將軍王茂聞變後,率部前往東掖門。張惠紹率領所部迎戰叛軍,斬首數十級,叛黨回身逃竄,最終被捕殺。事後,他因功得以增加食邑二百戶,並轉任
太子右衛率。
北征徐州
天監三年(504年),
北魏任城王
元澄進攻
鐘離(今安徽鳳陽東北)。二月,蕭衍命時任
冠軍將軍的張惠紹率兵五千運糧至鐘離,元澄派遣平遠將軍
劉思祖等前往阻截。同月二十日,雙方在
邵陽交戰,梁軍全軍覆沒,張惠紹等十位將領被魏軍俘虜。不久後,張惠紹被蕭衍贖回。
天監四年(505年),臨川王
蕭宏受命統領大軍北伐,進駐洛口(今
安徽懷遠境)。
天監五年(506年)五月,張惠紹與冠軍將軍長史胡辛生、寧朔將軍張豹子先行進攻北魏的宿預(今江蘇宿遷東南),擒獲宿預城主馬成龍。又命部將藍懷恭駐於睢口(今江蘇宿遷南),與宿預梁軍形成
掎角之勢。
張惠紹號令嚴明,所到之處多能取勝。進軍至下邳時,有許多下邳的百姓想要投降,張惠紹勸諭道:“我如果攻下城池,你們都是國人(意指梁朝的王民)。如果不能攻克,白白地使各位喪失家園,這不是朝廷撫慰百姓的本意呀。現在你們且安居復業,不要妄自辛苦。”想要投降的人聞言,都心悅誠服。
六月,張惠紹與假徐州刺史宋黑水陸並進,直抵彭城,圍攻高冢戍。北魏
武衛將軍奚康生統兵救援,張惠紹作戰失利,宋黑陣亡。八月,邢巒擊敗藍懷恭,進圍宿預。藍懷恭退至
清水(即泗水,此處指其下游,循今廢黃河至清江西南入淮河)以南筑工事,繼續抗擊魏軍的進攻。九月,邢巒與北魏平南將軍
楊大眼聯兵擊斬藍懷恭,俘斬萬計。張惠紹孤軍難守,連夜放棄宿預,撤回淮陰。
鐘離大捷
天監五年(506年)十月,北魏中山王
元英進攻
北徐州,圍困北徐州刺史
昌義之於鐘離。魏軍號稱百萬,駐紮迤邐四十多座城池。十一月,
右衛將軍曹景宗督軍二十萬援救鐘離,張惠紹亦在軍中。在豫州刺史
韋睿率部抵達後,梁軍開始進據
邵陽洲(
位於曹景宗屯駐的道人洲西),修造
高艦,準備火攻。
天監六年(507年)三月,
淮水暴漲六七尺,張惠紹與
南梁郡太守
馮道根、廬江郡太守
裴邃、
秦郡太守李文釗等乘
鬥艦襲擊邵陽洲上魏軍。另以水船載草,灌膏油,趁風縱火,用來焚毀浮橋。同時,派敢死之士拔柵砍橋。當時大水湍急,頃刻之間,魏軍在邵陽洲兩側修築的橋、柵都被沖毀。張惠紹等都親身搏鬥廝殺,梁軍奮勇衝殺,無不以一當百。魏軍大潰,溺死、被斬殺的各有十餘萬,沿淮河百餘里屍骸相藉,淮水為之不流。梁軍又俘虜魏軍五萬人,收其軍糧器械,堆積如山,牛、馬、驢、騾等不可勝計。
戰後,張惠紹憑藉戰功再增食邑三百戶,併入朝任
左驍騎將軍。
連鎮二州
之後,張惠紹外鎮
司州,任持節、都督司州諸軍事、信威將軍、司州刺史,兼領
安陸郡太守。他在司州為政和洽得當,受到官民的親信及愛戴。
宿衛及逝世
天監十八年(519年),張惠紹逝世,享年六十三歲。蕭衍下詔哀悼,賜
鼓吹一部、布百匹、蠟二百斤,追贈
護軍將軍,
諡號為“忠”。
主要成就
張惠紹自寒微出身,征戰十餘年,為
南梁的建立立下功勳,並在之後長期與
北魏交戰,互有勝負。
襄舉義兵:張惠紹在
南齊末年參與
雍州刺史
蕭衍的西軍,在漢口(今湖北武漢
漢口)擊破
東昏侯水師,斬其
軍主沈難當。後隨軍南下,“次新林、朱雀”,直抵齊都
建康(今江蘇南京),屢戰立功。
平群盜亂:天監元年(502年),東昏侯餘黨數百人潛入建康城內,引發騷亂。張惠紹與
領軍將軍王茂奮戰平亂,使局勢穩定。
北征勝負:天監三年(504年),張惠紹率兵五千運糧至
鐘離(今安徽鳳陽東北),為北魏平遠將軍
劉思祖所擒,全軍陷沒。天監五年(506年)五月,北征徐州,克宿預(今江蘇宿遷東南),擒獲城主馬成龍。六月,與假徐州刺史宋黑水陸並進,直抵彭城,為北魏
武衛將軍奚康生所敗。至九月,因孤軍難守,遂棄宿預而撤回淮陰。次年三月,參與
鐘離之戰,以
鬥艦大敗魏軍,斬俘各十餘萬。任
北兗州刺史時,招撫北魏宿預、
淮陽(今江蘇泗陽境)二城有功。
人物評價
蕭衍:張惠紹志略開濟,乾用貞果。誠勤義始,績聞累任。爰居禁旅,盡心朝夕。(
《贈謚張惠紹詔》)
姚察:張惠紹、
馮道根、
康絢、
昌義之,初起從上,其功則輕。及群盜焚門,而惠紹以力戰顯;合肥、邵陽之逼,而道根、義之功多;浮山之役起,而康絢典其事。互有厥勞,寵進宜矣。(
《梁書》)
李延壽:張惠紹、馮道根、康絢、昌義之攀附之始,其功則末。及群盜焚門,張以力戰自著。鐘離、邵陽之逼,馮、昌勞效居多。浮山之役,而康絢實典其事。互有厥勞,寵進宜矣。(
《南史》)
親屬成員
史料記載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四十五·梁紀一》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四十六·梁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