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庵區(淮南田家庵)

田家庵區

淮南田家庵一般指本詞條

田家庵區隸屬於安徽省淮南市,位於淮南市東部,東接大通區,南連謝家集區,西和八公山區毗連,北靠潘集區,是淮南市的主城區和經濟、文化、教育、科技中心。行政區劃面積255.7平方公里。

截至2020年5月,全區轄5個鄉鎮(三和鎮整體託管至淮南市高新技術開發區)、9個街道,86個社區、28個行政村。2019年末,全區戶籍人口58.9萬人,常住人口63.1萬人。

2019年,田家庵區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319.8億元,比2018年增長7.6%(可比價格),人均GDP為54676元。

田家庵區著名景點有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一龍湖公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田家庵區
  • 行政區類別:市轄區
  • 所屬地區安徽省淮南市
  • 下轄地區:4個鎮1個鄉9個街道 
  • 政府駐地:國慶街道
  • 電話區號:(+86)0554
  • 郵政區碼:232000
  • 地理位置:安徽省中北部,淮河中游
  • 面積:255.7平方公里
  • 人口:63.1萬(2019年常住人口)
  • 方言:江淮官話洪巢片、中原官話信蚌片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龍湖公園
  • 火車站:淮南站、淮南南站
  • 車牌代碼:皖D
  • 行政代碼:340403
  • 區委書記:文見寶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水文,氣候,自然資源,電力資源,礦產資源,動物,植物,人口民族,人口,民族,經濟狀況,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社會保障,交通,旅遊,著名人物,所獲榮譽,

歷史沿革

夏商時期,田家庵區區境屬“淮夷”之地。西周時期,田家庵區區境為州來國所轄;春秋末期,諸侯紛爭。周景王十六年(公元前529年)吳滅州來,田家庵區區境屬吳。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六國,田家庵區區境屬九江郡(郡治壽春。
漢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劉邦封英布為淮南王,首置淮南國,都六(今六安),轄九江、廬江、衡山、豫章4郡。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英布獲罪伏誅,改封劉長為淮南王,都壽春(今壽縣)。
東漢時期,田家庵區區境屬九江郡所轄。
北魏、北齊、北周、隋時,田家庵區區境復為淮南郡所轄。
唐置淮南道,田家庵區區境屬淮南道壽州所轄。
北宋置淮南路,田家庵區區境屬淮南路壽州所轄。
元代,田家庵區區境屬河南江北行中書省安豐路。
明代,田家庵區區境屬南京鳳陽府轄地。
清初,田家庵區區境屬江南行省鳳陽府。
晚清時期,境域隸屬懷遠縣十都十一圖。
1929年,田家庵建鄉、設鄉董辦事處。
1932年廢鄉,實行保甲制。
1945年,國民黨重新立政,市鎮設4個保。
1949年1月18日解放,成立田家庵治安委員會。
1949年2月5日,從懷遠縣劃歸淮南煤礦特別行政區管轄,成立田家庵鎮人民政府。
1949年11月24日撤鎮,建置田家庵市,隸屬淮南礦區行政辦事處。
1950年9月22日,撤銷田家庵市,成立淮南市人民政府(縣級),恢復田家庵鎮建制。
1953年5月22日,撤鎮建區(科級)。
1955年1月5日,升格為縣級區。
1966年8月25日,改名為向陽區。
1972年8月19日,恢復田家庵區原名。
1980年9月27日,撤銷區革命委員會,改設田家庵區人民政府。
2004年6月,長豐縣7個鄉鎮劃歸淮南市管轄,其中三和鄉、曹庵鎮、史院鄉劃歸田家庵區管轄。
2013年,三鄉鎮由謝家集區託管。
2015年,曹庵鎮、史院鄉取消託管,三和鎮由淮南市高新技術開發區託管。

行政區劃

截至2019年10月,田家庵區轄4個鎮:安成鎮舜耕鎮曹庵鎮三和鎮(託管至淮南市高新技術開發區),1個鄉:史院鄉,9個街道:洞山街道泉山街道淮濱街道新淮街道公園街道田東街道國慶街道龍泉街道、朝陽街道,下設28個村民委員會、86個社區居民委員會(不含三和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田家庵區位於北緯32°32′45″~32°41′09″與東經116°54′12″~117°03′02″之間。地處淮南市東南部,淮河中游南岸、舜耕山中段南北,東與大通區毗鄰,東南與合肥市長豐縣接壤,南與壽縣隔瓦埠湖相望,西與謝家集區為鄰,北瀕淮河與潘集區划水為界。區域東西寬14公里,南北長32.55公里,總面積256平方公里。是淮南市的主城區和經濟、文化、教育、科技中心。
田家庵區

地形地貌

田家庵區境內有山丘、崗地、灣地三類地形,分為丘陵、河谷平原兩大單元。田家庵區丘陵屬於江淮丘陵的一部分,東至西隆起不連續的低山丘陵,環山為一斜坡地帶,寬約500米~1500米,坡度10°左右,海拔40米~75米;斜坡地帶以下交錯銜接洪沖積二級階地,寬500米~2500米,海拔30米~40米,坡度2°左右;舜耕山以北二級階地以下是淮河沖積一級階地,寬2500米~3000米,海拔25米以下,坡度平緩;一級階地以下是淮河高位漫灘,寬2000米~3000米,海拔17米~20米,漫灘以下是淮河濱河淺灘。

水文

田家庵區有老眼水庫、泉山水庫、滾莊水庫、十澗湖,北部抵千里淮河。十澗湖,位於田家庵區與謝家集區之間,匯聚舜耕山系西端諸山來水,與謝二礦採煤塌陷區成湖相連通,下與淮河以耿石涵相溝通。石澗湖匯水面積36.13平方公里,控制水位汛期17.3~17.5米,相應水面2.25平方公里;非汛期17.8~18米,相應水面2.62平方公里。

氣候

田家庵區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暖溫帶季風氣候的過渡地帶,主要氣候特徵是:春溫多變,夏雨集中,秋高氣爽,冬季乾冷,季風顯著,四季分明。
田家庵區田家庵區
春季(3~5月)。冷空氣勢力逐漸減弱,暖空氣勢力不斷增強。氣溫回升快,雨水增多。一般4~6天有一次冷空氣過程,所以天氣冷暖多變,時陰時晴。往往有春寒、大風、冰雹、寒潮降溫和晚霜凍等災害性天氣的發生。春雨偏多的年份午季作物易被水漬成災。
夏季(6~8月)。高溫多雨,易旱易澇,盛行東南風。6月中旬前後進入雨季,降水集中,量大勢猛。一般7月上、中旬雨季結束,轉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天氣晴熱,常有伏旱發生。雨季來得早的年份,對午收造成嚴重威脅;雨季結束早的年份,又會出現持續的高溫乾旱;有些年份旱澇兼備、先澇後旱。
秋季(9~11月)。副熱帶高壓勢力減退,北方冷高壓逐漸增強。隨著冷空氣的一次次入侵,氣溫迅速降低,雨水減少。秋高氣爽的天氣較多,但有時也會發生秋雨綿綿的現象。
冬季(12~2月)。受蒙古冷高壓控制,以東北到北風為主。氣溫低,降水少,晴天多。偶有暴雪。

自然資源

電力資源

田家庵發電廠原名淮南電廠,始建於1941年10月,其前身為下窯發電所,為開採淮南煤炭資源所建。淮南田家庵發電廠有2台300MW熱電聯產機組,總裝機容量為600MW,所產電力供應華東電網。

礦產資源

田家庵區的石灰岩分布比較廣,而且質量好。礦石中的主要有益成分氧化鈣(CaO)的含量一般都在50%左右,有害成分氧化鎂(MgO)的含量一般都小於3%。礦體主要分布在田家庵區的洞山到金家嶺西側。礦體呈層狀產出,地表露頭呈帶狀展布。含礦地層大都為隆起山地,有相當一部分順山裸露。礦床的剝采比小,排水方便,大都適宜於露天開採。淮南地區的石灰岩,礦床的地質工作程度較低,大多為普查,有的僅為踏勘。

動物

野生哺乳類:狼、野豬、野兔、狐狸、刺蝟、獾、黃鼬、田鼠、家鼠、黑線鼠、狸貓、貂、蝙蝠。
水天一色(來源田家庵區檢察院網站)水天一色(來源田家庵區檢察院網站)
野生鳥類:喜鵲灰喜鵲斑鳩、貓頭鷹、伯勞、鷹、綠頭鴨、鴛鴦、天鵝、雁、鵪鶉、雉、獐雞、家燕、金腰燕、百靈、雲雀、畫眉、山雀、麻雀、黃鸝、翠鳥、白鷺、鸛、鶴等。
野生魚類:鯉、鰱、鯿、青魚、烏魚、草魚、鯰、鯽、汪魚、黃尖、馬浪、柳條魚、鱖魚、黃鱔、河鰻、泥鰍、刀鰍、銀魚等40餘種。
爬行類:龜、、水蛇、土斑蛇、花斑蛇、蜥蜴、壁虎等。
兩棲類:青蛙、蟾蜍、蠑螈等。
無脊椎動物:節肢類有:草蝦、螃蟹、小龍蝦、蜘蛛、蜈蚣、蚰、蠍等,其中昆蟲種類較多,常見的有蝴蝶、蜻蜓、螳螂、蟬、蜜蜂、黃蜂、蝗蟲、蟋蟀、螢火蟲、螞蟻、螻蛄、蟑螂、蚱蜢、金龜子、地鱉蟲等。軟體類有:河蚌、田螺、蝸牛。其它常見的還有蚯蚓、水蛭等。

植物

田家庵區區境植被屬亞熱帶至暖溫帶過渡類型,以落葉闊葉林為主。
闊葉樹種:麻櫟、栓皮櫟、黃連木、山槐、刺槐、楓楊、青桐、泡桐、臭椿、苦楝、榆樹、柳樹、桑樹、梓樹、懸鈴木、中槐、皂角、香椿、女貞、銀杏等。
針葉樹種:黑松、側柏、馬尾松、雪松、水杉等。
果木樹:、梨、柿、李、杏、海棠、櫻桃、棗、石榴、蘋果、山楂、葡萄等。
灌木類:酸棗、胡枝子、枸杞、棠梨、荊條、柘樹、紫穗槐等。
草本植物:白茅、藎草、野古草、索索草、扒根草、薊、鹼蓬、鹼蒿、灰灰菜、棱草、牛毛毯、野萍等。

人口民族

人口

2019年末,全區戶籍人口58.9萬人,其中:城鎮人口49.9萬人,鄉村人口9.0萬人。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為84.8%。全年出生人口5756人,出生率為9.8‰;死亡人口1408人,死亡率為2.4‰;人口自然增長率為7.4‰。根據抽樣調查,2019年末全區常住人口為63.1萬人。

民族

田家庵區區境為漢族和少數民族共同居住,其中漢族占總人口的99%左右。1953年全國第一次人口普查時,有回族、滿族、苗族等少數民族。1964年全國第二次人口普查時,有少數民族11個,分別為回、滿、蒙古、朝鮮、侗、哈薩克、維吾爾、苗、白、土家、塔吉克族。此後,鐵四局第三工程處,中建四局六公司等單位由西南進駐淮南,所屬人員少數民族成分較多。
太平秋色(來源田家庵區檢察院網站)太平秋色(來源田家庵區檢察院網站)
少數民族人口中最多的是回族。回族人口除居住在城鎮外,主要聚居在淮河沿岸的村莊,比較集中居住在潘集、謝家集、八公山的回族村,其他少數民族如布依、滿、苗、壯族等人數較少,絕大多數是建國後因工作調動,畢業分配、單位搬遷、婚嫁原因先後遷入。

經濟狀況

綜述

2019年,田家庵區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319.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7.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3億元,增長0.8%;第二產業增加值84.4億元,增長15.7%;第三產業增加值230.1億元,增長4.6%。三次產業比例為1.7:26.4:72.0。按戶籍人口計算,全區人均GDP為54676元(按2019年底匯率基準價計算約合7797美元)。
2019年,田家庵區全年累計完成財政收入17.8億元,比2018年增長2.0%,其中:增值稅完成9.0億元,比2018年減少11.8%。完成區級財政收入完成10.1億元,比2018年增長10.4%。全年財政支出12.6億元。重點支出項目中:教育支出4.8億元,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2.5億元,醫療衛生支出0.9億元。

第一產業

2019年,田家庵區全年糧食產量86812噸,下降9.3%。其中,夏糧25537噸,下降0.1%;秋糧60323噸,下降7.4%。油料產量2936噸,增長25.2%。棉花產量110噸,下降42.9%。
淮河岸邊(來源田家庵區檢察院網站)淮河岸邊(來源田家庵區檢察院網站)
2019年末,生豬存欄12121頭,下降9.4%;全年生豬出欄18543頭,下降19.0%。年末大牲畜存欄1185頭,增長89.3%;全年大牲畜出欄662頭,增長31.9%。年末山羊存欄5297頭,增長142.1%;全年山羊出欄6041頭,下降29.3%。全年肉類總產量5500噸,下降4.4%;水產品產量1253噸,下降11.6%。
2019年,全年農用化肥施用量(折純)8233噸,增長0.3%;農村用電量8558萬千瓦時,下降4.9%;農用塑膠薄膜使用量639噸,增長171%;地膜覆蓋面積1267公頃,增長69.8%。

第二產業

2019年,田家庵區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4.3%,其中:輕工業增加值增長10.2%;重工業增加值增長14.6%。其中,國有企業增長2.7%,集體企業下降12.7%,股份合作制企業增長2.4%,股份制企業增長18.2%,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資企業下降2.7%,其他企業下降40.7%。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產品銷售率為99.4%,比上年下降0.2個百分點。
田家庵區田家庵區
分門類看,化學原料和化工製品製造業增長163.6%,橡膠和塑膠製品業增長40.9%,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增長38.9%,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增長29.1%,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增長15.9%,醫藥製造業增長15.0%,金屬製品業增長10.4%,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增長7.6%,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4.2%。
2019年,全區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不含礦業集團總部)實現營業收入79.5億元,增長15.6%;實現利稅總額2.6億元,增長5295.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成本99.0元,與上年持平;每百元資產實現營業收入76.8元,比上年增加7.3元;年末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8.2%,比上年上升2.1個百分點。全年建築業增加值28.4億元,增長19.2%。資質等級以上建築業企業完成建築業總產值44.6億元,增長24.7%。其中,建築工程產值38.3億元,增長27.7%;安裝工程產值2.9億元,下降2.3%。全年房屋施工面積330.5萬平方米,增長52.3%;竣工面積129.9萬平方米,增長54.4%。全年資質等級以上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27.0億元,下降59.3%;實現利潤總額0.6億元,下降82.3%。

第三產業

2019年,田家庵區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9.5%,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18.4%。在全部固定資產投資中,技術改造投資下降16.6%,基礎設施投資下降6.5%,民間投資增長3.7%。
龍湖公園龍湖公園
2019年,田家庵區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0.7億元,增長9.3%。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額106.4億元,增長6.8%。其中:電子出版物及音像製品類類增長94.7%,石油及製品類增長16.8%,煤炭及製品類增長14.8%,通訊器材類增長5.7%,金銀珠寶類增長1.1%,糧油、食品類下降8.3%,汽車類下降8.6%。

社會

科技

田家庵區田家庵區
截至2019年10月,全區現有國家級實驗室1家、市級重點實驗室1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家、市級11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2家、省級7家、市級8家。主要科技指標連年穩居全市之首,科技進步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到52%,近五年累計申請專利1.26萬件、授權7234件,均占全市70%以上,連續六年躋身全省市轄區“雙十強”。
2019年,田家庵區全年共申請專利2824件,其中發明專利1405件;授權專利964件,其中發明專利259件。年末有效發明專利1510件,每萬人擁有發明專利24件。全年獲得國家和省市級科技項目30項,取得省級以上科技成果61項。新增高新技術企業3家,“50·科技之星”團隊3家。年末共有眾創平台3家。

教育

田家庵區田家庵區
截至2019年末,田家庵區共有各類學校157所,在校學生200192人,招生61074人,畢業55368人,專任教師10025人。其中:幼稚園65所,在校學生18089人,畢業生5975人,招生6428人,專職教師1070人;國小46所,在校學生53089人,畢業生8282人,招生9489人,專職教師2452人;中學31所,在校學生37508人,畢業生12249人,招生13089人,專職教師2890人;中等職業學校10所,在校學生16947人,畢業生7363人,招生4918人,專職教師569人;普通高校5所,在校學生74559人,招收學生27150人,畢業生21499人,專職教師3044人。國小學齡兒童入學率為97.9%,國小畢業升學率100.0%。

文化

2012年,田家庵區成功舉辦了第24屆少兒藝術節、第22屆老年藝術節、第7屆社區文化節和“幸福田家庵、激情紅五月”民眾文化活動月活動;創辦發行了《今日田家庵》(半月刊);開工建設占地95畝的史院鄉中心文化廣場,建成4個街道文化中心、45個社區書屋、6個電子閱覽室;投入43萬元,建成100個城鄉閱報欄;出台了《田家庵區全民健身實施計畫(2011-2015)》,設立全民健身專項資金500萬元;建成6個農民體育健身工程。
田家庵區田家庵區
2019年,田家庵區全年舉辦“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主題展演等文化惠民活動503場,新建電子圖書館17個、全民健身路徑35套、社區晨晚練點68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4個,公共文化場館服務民眾19萬人次。成功舉辦“安徽省少兒舞蹈獲獎作品暨田家庵區少兒舞蹈精品展演”等大型活動,獲評國家級少兒藝術優秀作品3個。

衛生

截至2019年末,田家庵區共有醫療機構219個,其中醫院26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184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9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衛生院5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9個,村衛生室42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中,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個,專科疾病防治院(所、站)2個,婦幼保健院(所、站)3個,衛生監督所(中心)2個。全區共有衛生技術人員7132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2069人,註冊護士3716人。醫療衛生機構床位6243張,其中:醫院、衛生院床位6243張。全區兒童預防接種率98.1%,入院分娩率100%,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3.2‰。
截至2019年10月,全區共有三級甲等醫院1家,二級以上醫院共16家,一級綜合醫院11家。

社會保障

2012年,田家庵區全區新增就業人數11122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8816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1377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1%以內,轉移農村勞動力14278人;完成就業技能培訓819人,失地農民就業培訓514人。
2019年末,全區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加人數2.4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加人數25.6萬人。集體辦敬老院4個,床位408張。全年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分別發放保障金4137萬元和1443萬元,民政部門直接救助各類困難人員9.3萬人次。

交通

淮河水運四季通航,淮南火車站位於田家庵區區境,可溝通京滬、隴海、京九鐵路;206國道、合徐高速公路、合淮阜高速公路、滬阜鐵路穿境而過,即將開通的合淮蚌高鐵、淮蚌高速更添暢順之勢,合肥駱崗機場近在咫尺。

旅遊

龍湖公園位於田家庵區,水面開闊,設施齊全,景點較多,園中有園,是淮南市開放最早、設施完備的公園,也是安徽省較大的綜合性公園之一。有安靜休息區、水上活動區、動植物園區、遊樂活動區和美食休閒區5大功能區。2010年,龍湖公園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龍湖公園龍湖公園

著名人物

劉安(公元前179~前122),漢高祖劉邦之孫,淮南厲王劉長之子。文帝八年(公元前172年),劉長被廢王位,在流放途中絕食而死。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文帝把原來的淮南國一分為三分封給劉安兄弟三人,劉安以長子身份襲封為淮南王,時年16歲。
方簡(1711~1785),字汗青,號敬思,方家樓村人。自幼好讀經史,雍正年間舉人,乾隆五年(1740年),殿試中二甲,賜進士,後入翰林院學習3年,授翰林院庶吉士,任國史編修。

所獲榮譽

2020年6月,被授予“第三屆安徽省文明城區”稱號。
2020年6月30日,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