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嶄露頭角
嘉靖十八年(1539年),大學士
翟鑾奉命巡視
九邊(
遼東、
薊州、
宣府、
大同、
太原、
延綏、
寧夏、
固原、
甘肅等)的守備部署時,以楊博隨行。楊博對途中所經過的山川地勢,民情風俗,駐軍人數和戰鬥力強弱,都作了詳細的記錄。抵達甘肅時,臣屬的少數民族部眾幾百人阻塞道路請求封賞。翟鑾顧慮前來求賞的人會更多,自己無法遍賞。楊博便請求翟鑾召集衛士備齊儀仗後,將少數民族民眾召集到
轅門外,訓斥他們沒有全體遠迎天子宰相,準備將他們綁送有關官員。眾人環列跪拜請罪,翟鑾便對先來的人稍示賞賜,其餘的人都因畏懼而不敢再來。
嘉靖十九年(1540年)正月,翟鑾返回京師後,舉薦楊博,認為他可以擔當大任。
吉囊、
俺答在年關時騷擾邊關,兵部尚書
張瓚一概倚仗楊博經辦。有時世宗半夜傳下手諭,楊博依事條分縷析,都合乎嘉靖心意。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
毛伯溫接替張瓚任職後,楊博本該調走,毛伯溫卻特意上奏挽留他。不久,調任山東
提學副使,轉任督糧參政。
肅清州境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朝廷破格升任楊博為
右僉都御史,巡撫
甘肅。楊博到任後,楊博大興屯田,請求朝廷招募民眾墾田,永不徵收用租。又利用農閒季節,修築肅州、
榆樹泉、甘州和
平川境外的大蘆泉等地的
墩台,開鑿龍首等地的水渠。當初,罕東屬人為了避免土魯番人的擾亂,遷徙至肅州境內,經常與當地居民發生械鬥。楊博為其修築金
白城等七座屯堡,並召集罕東屬人的首長率領部屬遷至堡內居住,於是肅州境內秩序井然。不久,楊博因指揮部下守邊有功,升右
副都御史。後因母喪歸鄉。
疏劾仇鸞
鹹寧侯
仇鸞鎮守甘肅時多有劣跡,被陝西三關總督
曾銑彈劾,楊博也揭露其三十多件貪贓枉法之事。仇鸞升任平虜大將軍後,多次在世宗面前詆毀楊博,世宗都未聽從。
嘉靖三十一年(1551年),仇鸞被
陸炳揭其私及不軌之事,遭革職憂懼而死,死後被嘉靖以“叛逆”的罪名開棺戮屍。同年,楊博服喪結束。
嘉靖三十二年(1552年),楊博在家中被任命為兵部右侍郎,不久又轉為兵部左侍郎,還兼任
僉都御史,經略薊州和
保定的軍務。
屢立功勳
當初,俺答迫近京師,從潮河川入關,諫者紛紛請求做好防備。因水流湍急,不能修築城牆。楊博依照水勢修建石墩,安排戍卒守衛,自己返京督守京城九門。當時因為敵寇警報,便分派兵士守衛城垛。楊博告誡:“敵寇來了,必須鎮靜,怎么能事先自擾!”罷免了縣令。不久調任薊、遼、保定總督負責軍務。楊博認為薊州近臨京都,護衛京都地區和
皇陵為大,便分遣眾將,劃地設防。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
蒙古首領
把都兒和打來孫率領十多萬騎兵劫掠薊鎮並猛攻邊牆。楊博身不解甲,在
古北口關上枕戈面宿,並督促總兵官
周益昌等全力抗敵。世宗得知後,賞賜給楊博徘豸衣,並用重金鎬勞官兵。蒙古人在古北口攻打四晝夜不能破關,便改攻他處。楊博又招募敢死之士,利用夜暗,舉火驚擾敵營,蒙古人被迫退走,楊博因功升
右都御史,兒子受封
錦衣千戶。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打來孫又率部劫掠益昌,被楊博擊退,楊博因功升
兵部尚書,錄
防秋之功,加授
太子少保。當時,
嚴嵩父子招攬權力,
諸司職權時常受到干擾,楊博恪守職責,一切不允通融,嚴嵩頗為惱恨。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楊博因父喪而辭官。不久,接替他的兵部尚書
許論被罷官,世宗重新起用楊博。楊博因
終喪期未滿,上疏推辭。但當時大同右衛被圍長達六個月,城中缺糧,形勢危急,世宗命楊博總督宣府、大同和山西軍務,楊博身著
孝服急速出關赴任。至關時,圍城敵軍已被侍郎
江東等所部明軍擊退,楊博便慰問守城官兵,醫傷悼死,恤死難者的家屬,並上奏朝廷,提出十條處理善後的事宜。事後,朝廷留楊博鎮撫邊城。
楊博奏請免除被敵寇占領的地方的租稅,於是招募其中的壯丁做
義勇,分別隸屬各將官。楊博根據邊駐守軍不習車戰,無法阻擋敵騎馳突的狀況,奏請建造偏箱一百輛,分左、右衛車,禦敵時可互相聲援。大同邊牆年久失修,罅漏甚多,楊博即組織軍民,急速修繕,改善守備設施。為保障紫荊關和明朝歷代皇帝陵寢的安全,楊博一面派兵嚴守銀釵、馬驛各山嶺,一面加強居庸關
南山的守備。為了堵絕蒙古人進入山西的通路,又修繕
陽神等地的邊牆和壕塹。在大同
牛心山等地,築成城堡九座、墩台九十二座,連線大同
左衛的高山站,直抵大同鎮城。同時疏浚了兩條各長十八里的大壕、六十四條小壕。耗費五十天時間完工,受到朝廷嘉獎賞賜。
世宗幾度想將楊博召回,又顧慮邊境,便詢問嚴嵩。嚴嵩一向不喜歡楊博,奏請命江東暫署兵部事務,等待防秋完畢後再慢慢計議,於是不召楊博。防秋完畢後,加封為
太子太保,依然留任鎮守。哱素把伶和叛人了都記等幾度擁輕騎襲擾邊關,楊博先後設計將其擒獲。並幾次派出騎兵襲擊敵軍,敵軍稍稍遷移營帳。楊博倡議修築前總督
翁萬達所創設的邊牆,招回被敵軍劫掠的百姓一千六百多人。又奏請疏通宣府、大同荒田的水利設施,少征租稅,朝廷準奏。又改任
薊遼總督。防秋再次完畢後,朝廷打算召回楊博,吏部尚書
吳鵬不贊成。
鄭曉當時署理兵部事務,爭辯道:“楊博在薊、遼則薊、遼安定,在兵部則九邊都得平安。”楊博於是被召回,加封
少保。
世宗倚重
世宗曾對
內閣大臣說:“自從楊博入朝,朕常常憂慮邊關,與楊博議論讓他預先謀劃。”楊博進言:“當今九邊,薊鎮最重要。臣奏請陛下敕令邊臣驅逐大同的敵軍,使他們不能接近薊,宣、大諸位將領從獨石偵察情況,在黃花、古北諸要害預先設防,不使一騎入關,便是首功。”世宗稱是。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十月,敵軍擁眾窺視薊州,聲稱要進犯遼陽。薊遼總督楊選率師東進,楊博傳檄制止。又親自給他寫了三封信,楊選最終未聽從意見。楊博撫摩著
案幾嘆息:“敗了啊!”緊急徵兵增援,敵軍已擊潰牆子嶺守軍,進犯通州。世宗嘆息道:“庚戌年(即1550年的
庚戌之變)的事情又重現了。”幾路兵馬先後趕到。任命宣、大總督
江東統帥文武大臣分路駐守皇城、京城,鎮遠侯
顧寰把京營兵分布在城內外。敵軍受阻後向東而去,蹂躪順義、
三河,大肆劫掠之後退去。援兵不發一箭,沿途擊斃零散的敵騎或傷殘之敵報稱首功。世宗怏怏不樂,告訴楊博說:“敵賊飽掠而去,以後怎么懲戒?”便誅殺了楊選。楊博擔憂自己,而
徐階全力保護。世宗念及楊博之前的功績,沒有治罪。此後很久,楊博改任
吏部尚書。
仕途浮沉
隆慶元年(1567年),
明穆宗根據世宗的遺詔,錄用曾因勸諫而被治罪的大臣們,死者都受贈賜撫恤。當時統計眾吏,山西人沒有一人被罷免。
給事中胡慶嘉彈劾楊博庇護同鄉,楊博接連上疏請求退休。朝廷撫慰挽留,而且對輿論進行了駁斥。在一品官任上三次
滿考後,楊博升為
少傅兼
太子太傅。
穆宗打算巡遊
南海子,楊博率領同僚勸諫;御史
詹仰庇因直言被罷免,楊博進行爭辯;屯鹽部御史
龐尚鵬遭議論,楊博提議挽留他,因此違背穆宗之意,便稱病歸鄉。尚書
劉體乾等上奏求留楊博未果。大學士
高拱執掌吏部時,舉薦楊博堪為將才。穆宗下詔令他任吏部尚書兼理兵部事務。楊博陳述薊、昌戰守的方針策略,稱:“言官認為居守城牆是膽怯,這話可以聽聽,其實沒有什麼效果。在牆外迎擊,害占七成利為三成;在牆內格鬥,利占一成害為九成。憑藉城牆據守,稱為先抵戰場等待敵人。名義稱守,實際上是戰。臣任部督,曾抗拒打來孫的十萬之餘,認為應當毫無疑慮地據守城牆。”因此陳述明確呼應與援、申明駐守、安排京營、曉諭少數部族、修正內治等事,穆宗全都聽從他的意見。
隆慶六年(1572年),高拱罷官,於是改派楊博負責吏部,晉升
少師兼
太子太師,因功錄一子為
國子生,賞賜甚多。
回鄉病逝
萬曆元年(1573年)八月,楊博在
夕月壇分祭夜明之神和天上諸星宿時突然發病,回府後便請求致仕歸里,幾次堅持後才獲
明神宗準許,朝廷派其子
楊俊民、楊俊卿同行侍奉。
萬曆二年(1574年)八月二十三日,楊博在家鄉逝世,享年六十六歲。神宗聽聞後為其
輟朝一日,贈
太傅,
諡號襄毅,任命楊博子一人為
中書舍人。死後徐階為其撰神道碑銘。
主要成就
自嘉靖十九年(1540年)起,楊博協理
兵部事務,後任兵部左侍郎、兵部尚書等職,深受
明世宗倚重。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楊博以
右僉都御史巡撫甘肅,興屯田、修水渠、築屯堡,使百姓安居樂業,境內肅然。又指揮部下在永昌、鎮番、山丹等地接連破敵,斬首一百四十餘級。
經略薊州、
保定軍務,於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兩次擊退
蒙古首領
把都兒和打來孫的進攻。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受命總督宣府、大同和山西軍務,造偏箱、修守備,屢受嘉獎。
個人作品
楊博著有《虞坡集》十卷、《
奏議》七十卷、雜著四卷。《
皇明經世文編》卷273—278收錄有《楊襄毅公奏疏》與《楊襄毅公集》。
人物評價
總評
楊博魁梧豐壯,遇事能安閒處置,有膽識、有度量。出入朝廷四十多年,始終以兵事著稱。
嚴世蕃認為“天下才、惟己與
陸炳、楊博為三。”
明世宗很擔憂邊關,楊博每每事先部署好防務,世宗倚重他如左右手。
歷代評價
徐階:而其時出入將相,文經武緯,天下倚以安者,則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楊公實第一。
《楊博墓表》:嗟夫!天祐皇家,則必遺以碩德之臣,遭險而愈彰,履盛而不溢。若楊公者,殆將其人與。結髮立朝,歷官四十餘年,而親戎事者十之七。虜東則以公東,虜北則以公北。凡所責成,皆他人所巳敗,則虜亦展轉相避,折衝之功,駿矣偉矣,近世能有兩哉。及其據上卿,宰天官,贊兩朝維新之治,則拔忠賢,抑浮競,勛名又赫赫振於前業,益有光也。人之言曰“權盛者摧,功高者隳”。此以語常人可耳,若公者,寧可以此槩耶?
張居正:①自余登朝,則見故少師太宰楊公,心竊嚮慕之,公亦與余為忘年之契。公在本兵久,又遍歷諸鎮,躬履戎行,練習兵事。余每從公問今中國所以制御夷狄之策,及九塞險易,將士能否,公悉為余道所以,如指諸掌。故自余在政府,所措畫兵事,蓋得之公為多。②李郭無文,韓范無武,公也兼之。
王世貞:①楊文襄公一清,三總制三邊,長吏部,加少師、太子太師;楊襄毅公博,再總督薊遼,一總督宣大,長吏部,亦加少師、太子太師。二公俱弱冠登第,姓望名位俱略相當。有極同者,俱擅將帥之略,而所至少戰功。有極不同者,文襄至內閣首揆,壽高於襄毅一紀而無子,襄毅子多而且貴顯。②浦州楊公博,以少師居吏部;王公崇古,以少保居兵部;張公四維,以少傅居內閣。分秩三孤,皆密戚也。可謂盛而奇者。
何喬遠:楊博、
譚綸、
龐尚鵬,皆一時能臣,博、綸善治兵,尚鵬善治賦,而楊博在嘉靖朝,尤為主上所倚毗,可謂公家之利知無不為,鞠躬盡瘁,君子矣。
沈德符:嘉靖初,楊邃庵以先朝勛舊故相,起行邊而無戰功可錄。其後楊虞坡出鎮入樞,功名亦如之。
查繼佐:國家坏於不知兵而好言戰。楊維(應作惟,下同)約諸條畫,事事可行,事事行之,歷久遠可無弊。惜乎朝廷專務粉飾,意不甚屬。及其衰也,撫卷而思維約,亦何及哉?
張廷玉:明之中葉,邊防墮,經費乏。當時任事之臣,能留意於此者鮮矣。若楊博、
馬森、
劉體乾、葛守禮、
靳學顏之屬,庶幾負經濟之略者。就其設施與其所建白,究而行之,亦補苴一時而已,況言之不盡行,行之不能久乎!
蔡東藩:張居正稱救時良相,乃與內監相毗,傾害高拱,彼無不共戴天之仇,竟思戮高氏軀,赤高氏族,何其忮刻若此耶?設非楊、葛諸大臣,力謀平反,則大獄立興,慘害甚眾。
軼事典故
閣臣
高拱主政時,意圖構陷前
首輔徐階,楊博拜訪高拱,盡力替徐階開解,高拱為之感動,此事才算完結。此後
張居正排擠了高拱,準備周密地羅織他的罪狀,楊博毅然抗爭。等到興起
王大臣之獄,楊博與都御史
葛守禮到張居正處盡力替高拱解脫。張居正憤懣道:“二公說我對高公有成見嗎?”楊博回答:“不敢如此,但是除了您無人能有回天術。”遇上穆宗任命葛守禮和都督朱希孝聯合審訊,楊博暗中替他謀劃計策,唆使
校尉恐嚇王大臣翻供;又指使高拱的僕人混雜在人群中,指令王大臣識別,卻茫然不能分辨,事情才弄明白。人們因此稱讚楊博為長者。
親屬成員
家世
楊博家族出自弘農楊氏,自明初時楊博祖先楊善甫才定居蒲州。
祖父:楊選,因楊博顯貴而贈柱國。
祖母:趙氏,因楊博顯貴而贈一品夫人。
父親:楊瞻,官至四川
按察僉事,後因楊博顯貴而贈柱國。
母親:田氏,因楊博顯貴而贈一品夫人。
子輩
楊博有七子十四女,分別為正室(名不詳,封一品夫人)及側室賀氏、何氏所生:
楊俊民,楊博長子,字伯章,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進士,官至戶部尚書、太子太保,卒贈少保,後加贈少傅兼太子太傅。
楊俊士,楊博次子,萬曆三年(1575年)進士,陝西鳳翔
推官。
楊俊卿,楊博四子,隆慶二年(1568年)
武舉第一,管錦衣衛事指揮使。
楊俊臣,側室賀氏所生,官生。
史料記載
《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贈太傅謚襄毅楊公博神道碑》
《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贈太保謚襄毅楊公墓志銘》
影視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