椿芽

椿芽

椿芽,也叫椿巔、香椿頭,是香椿樹的嫩葉尖,含極豐富的營養。椿芽,是香椿樹的嫩芽。香椿樹,亦稱:“椿樹”,楝科,落葉喬木。樹桿有膠汁,早春生嫩芽,呈黃綠色。

各地均喜掐取嫩芽,炒肉,炒蛋或以香油拌食,尤其在湖南西部、湖北南部,多數人所鐘愛食。

椿芽被稱為“樹上蔬菜”。每年春季穀雨前後,香椿發的嫩芽可做成各種菜餚。香椿葉厚芽嫩,綠葉紅邊,猶如瑪瑙、翡翠,香味濃郁,營養之豐富遠高於其他蔬菜,為宴賓之名貴佳肴。

椿芽不僅營養豐富,且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主治瘡瘍,脫髮,外感風寒,肺熱咳嗽,風濕痹痛、胃痛、痢疾等。因剛發芽的椿芽採摘兩天后又會發芽,且“椿”字是木和春的合體,兩個字都有新生的意思,且木逢春又發芽,古人便認為食用椿芽後,能讓自身恢復活力,延年益壽;故民間有“常食椿巔(椿芽),百病不沾,萬壽無邊”。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椿芽
  • 拉丁學名:Toona sinensis (A. Juss.) Roem
  • 別稱:香椿鈴、香鈴子、香椿子、香椿芽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植物綱
  • 亞綱:薔薇亞綱
  • :無患子目
  • :楝科
  • 亞科:椿亞科
  • :香椿屬
  • :香椿
  • 分布區域:中國、朝鮮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主要價值,營養價值,藥用價值,相關人群,製作指導,製作食譜,其他相關,

形態特徵

椿芽,也叫椿巔、香椿頭,是香椿樹的嫩葉尖,含極豐富的營養。椿芽,是香椿樹的嫩芽。香椿樹,亦稱:“椿樹”,楝科,落葉喬木。樹桿有膠汁,早春生嫩芽,呈黃綠色。
各地均喜掐取嫩芽,炒肉,炒蛋或以香油拌食,尤其在湖南西部、湖北南部,多數人所鐘愛食。
椿芽被稱為“樹上蔬菜”。每年春季穀雨前後,香椿發的嫩芽可做成各種菜餚。香椿葉厚芽嫩,綠葉紅邊,猶如瑪瑙、翡翠,香味濃郁,營養之豐富遠高於其他蔬菜,為宴賓之名貴佳肴。

分布範圍

雲南的香椿芽,一般都是生長在野外,高大的灌木狀,高的香椿樹可以長到20米高,基本是屬於原生態,純天然 的綠色食品,比大棚栽種的香椿味道,營養要好很多。
香椿在雲南全省都有栽培,首先是西雙版納熱帶地區的香椿芽上市,就是2月底上市,隨著氣溫逐漸升高,全省其他地區的香椿芽會陸續上市,一直持續到4月中旬才會結束。

主要價值

椿芽不僅營養豐富,且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主治瘡瘍,脫髮,外感風寒,肺熱咳嗽,風濕痹痛、胃痛、痢疾等。因剛發芽的椿芽採摘兩天后又會發芽,且“椿”字是木和春的合體,兩個字都有新生的意思,且木逢春又發芽,古人便認為食用椿芽後,能讓自身恢復活力,延年益壽;故民間有“常食椿巔(椿芽),百病不沾,萬壽無邊”。

營養價值

據分析,每100克香椿頭中,含蛋白質9.8克、含鈣143毫克、含維生素C115毫克,都列蔬菜中的前茅。另外,還含磷135毫克、胡蘿蔔素1.36毫克,以及鐵和B族維生素等營養物質。

藥用價值

椿芽除了可供食用外,還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唐本草》稱:“主治症疥,風疸”。《生生草》稱:“嫩芽瀹食,消風去毒。”《本草綱目》稱:“白禿不生髮,取椿、桃、揪葉心揭汁頻塗之。”《陸川本草》亦稱:“健胃、止血、消炎、殺蟲。主治子宮炎、腸炎、痢疾、尿道炎。”
小小的椿芽能清熱解毒,健胃理氣,潤膚明目,殺蟲。主治瘡瘍,脫髮,目赤,肺熱咳嗽等病症。香椿是時令名品,可健脾開胃,增加食慾。抗衰老和補陽滋陰的美食。另外香椿還具有清熱利濕、利尿解毒之功效,是輔助治療腸炎、痢疾、泌尿系統感染的良藥。香椿的揮發氣味能透過蛔蟲的表皮,使蛔蟲不能附著在腸壁上而被排出體外,可用治蛔蟲病。此外,還能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潤澤肌膚香椿因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胡蘿蔔素等物質,有助於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並有很好的潤滑肌膚的作用,是保健美容的良好食品。另外香椿具有抗菌消炎,殺蟲的作用,可用治蛔蟲病、瘡癬、疥癩等病。
香椿煎劑能夠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傷寒桿菌、甲型副傷寒桿菌、費氏痢疾桿菌等。
現代醫學、藥理學研究表明,香椿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肺炎球菌、綠膿桿菌等,都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和殺滅作用。此外,因香椿中含有亞硝酸鹽量比較多,食用時最好先用沸水燙一下,再洗淨,儘量減少亞硝酸鹽的含量。同時還應儘量少吃醃製的香椿。

相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⒈輔助治療腸炎、痢疾、泌尿系統感染的良藥;
香椿發物,多食易誘使痼疾復發,故慢性疾病患者應少食或不食。

製作指導

⒈在做菜前,將洗淨的香椿用開水略焯一下,香椿就會濃香四溢,又脆又嫩,再用來拌豆腐、炒雞蛋就會更具特色。
香椿芽以穀雨前為佳,應吃早、吃鮮、穀雨後,其膳食纖維老化,口感乏味,營養價值也會大大降低。且亞硝酸含量增加,對身體無益。

製作食譜

主料:香椿(100克) 豆腐(南)(250克)
調料:大蔥(15克) 香油(10克) 鹽(2克) 味素(1克)
椿芽
製作工藝
⒈椿芽擇洗乾淨,放進開水鍋中焯一下,撈出,切末;
⒉蔥洗淨,切末;
⒊精鹽、味素加少量水調勻,同豆腐、香油、蔥末拌勻,放進盤中,撒上椿芽即可。
菜品口感:椿香濃郁,富含營養。
拌嫩香椿芽
主料:香椿(500克)
調料:姜(10克) 鹽(5克) 醋(10克) 味素(1克) 香油(50克) 醬油(10克)
椿芽
製作工藝
⒈椿芽摘去老蔸根,大個一切兩半洗淨,用盆裝上;
⒉姜切成米;
⒊食用時,將椿芽倒入開水內湯熟(燙的時間不宜太長,否則走掉香味),撈出後擠乾水分,放入上列調料和姜米拌勻,裝盤即成。
菜品口感:香嫩,味鮮,爽口。
主料:鱔魚(400克) 香椿(100克)
調料:姜(10克) 味素(5克) 澱粉(玉米)(5克) 料酒(8克) 鹽(5克) 醬油(8克) 香油(10克) 豬油(煉製)(15克) 胡椒粉(5克) 菜籽油(20克)
椿芽
製作工藝
⒈將鱔魚去骨,切成粗絲;
⒉香椿芽去尾老莖,切成細末;
⒊將鍋置於旺火上,放入菜油,燒至六成熱,泡沫散盡後,放進鱔魚絲、薑絲、料酒4克爆炒;
⒋倒入高湯(200克),加入豬油、胡椒粉、精鹽、醬油、料酒;
⒌用中火慢燉,燒至汁濃油亮時,改用旺火;
⒍放入香椿芽末翻炒半分鐘,用濕澱粉勾芡,淋上香油、味素即可。
主料:雞蛋(200克) 香椿(50克)
調料:澱粉(玉米)(10克) 豬油(煉製)(150克) 鹽(2克)
椿芽
製作工藝
⒈香椿芽入熱水鍋中焯一下,撈出控去水分,切碎末;
⒉將雞蛋打入碗內攪勻,倒入澱粉,再加入燙過的椿芽和適量精鹽繼續攪勻;
⒊將炒鍋入油,中火燒熱後改至小火;
⒋鍋內倒入蛋液,把豬油淋在蛋液中間,加蓋後以小火烤約6分鐘,翻面再供烤3分鐘,盛入盤內即成。
主料:粳米(100克) 香椿(100克)
椿芽
調料:鹽(2克)
製作工藝
⒈將香椿芽擇洗乾淨,放入開水中略燙後撈出;
⒉粳米淘洗乾淨,用冷水浸泡半小時,撈出,瀝乾水分;
⒊鍋中加入約1000毫升冷水,將粳米放入;
⒋先用旺火燒沸,再改用小火熬至八成熟;
⒌加入香椿芽,再續煮至粥成;
⒍下入鹽拌勻,再稍燜片刻,即可盛起食用。
香椿辣椒泥
將香椿芽兒洗淨,加食鹽、辣椒適量,然後搗爛如泥狀,吃時再放點香油調拌即成。
香椿蒜汁
將香椿芽兒洗淨,配適量大蒜瓣,一起搗爛成糊狀,放入香油、醬油和涼開水拌勻即成,用來澆拌撈麵,鮮香味美。
醃香椿
將香椿芽兒洗淨,晾乾水分。加適量食鹽用手揉搓,促使葉片軟化和鹽分滲入,然後將香椿裝進菜罐或盆中,加蓋醃3~5天,即可食用。
香椿豆
用黃豆和香椿做成,黃豆要用溫水浸泡,香椿芽兒要洗淨切成細末,加鹽後用開水煮熟。然後,將兩者拌在一起。具有北方菜餚的鄉土風味,作為下酒菜是很適合的。

其他相關

香椿原產中國。用椿芽作菜,大約始於唐代,確認於宋時。宋代蘇頌的《圖經本草》指明:“椿木實而葉香,可口取”。元好問有描寫采椿芽的詩句:“溪童相對采椿芽”。明朝《救荒本草》上說:“采嫩芽炸熟,水浸淘淨,油鹽調食”。《農政全書》亦說,“其葉自發芽及嫩時,皆香甜,生熟鹽醃皆可茹”。麻城劉侗在他的《帝京景物略》中證道;“元旦進椿芽、黃瓜,所費……一芽、一瓜,幾半千錢”
關於香椿,先秦文獻多有記載。《莊子》有“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之說,故至今仍稱長壽者為“椿壽”。
食用記載,始見於唐代的《唐本草》、《食療本草》。據《食療本草》載“椿芽多食動風,熏十二經脈、五臟六腑,令人神昏血氣微。若和豬肉、熱面頻食則中滿,蓋壅經絡也”,故不可過量食之。
清代記載更多。民間有“門前一株椿,春菜常不斷”之諺,和“雨前椿芽嫩無絲”之說。現在仍然是早春佳蔬,城市市場春日也應時有售
中醫一般認為,香椿味苦性寒,有清熱解毒、健胃理氣、澀腸止血、殺蟲固精和美容駐顏等功效,對腸炎、痢疾、痔瘡等有輔助治療作用。香椿的根皮、種子均可入藥。香椿根皮味苦、澀,性涼,有除熱、燥濕、澀腸、止血、殺蟲的功能,可用於治療久瀉久痢、崩漏帶下、遺精、白濁、瘡癬等。香椿子味辛、苦,性溫,有祛風、散寒、止痛的功能,用於治療感冒風寒、胃脘疼痛、風濕關節疼痛、疝氣等。應該提醒的是,香椿為一種“發物”,多食易誘使痼疾復發,故慢性疾病患者應少食或不食為妥。又因香椿性偏涼,有慢性腸炎、痢疾者不宜多食。
民間常用香椿芽兒搗爛取汁敷面,以滋潤肌膚,治療面疾,美容養顏。用香椿芽與大蒜、食鹽適量搗爛外敷,治療瘡癰腫毒效果良好;香椿皮可清熱燥濕、涼血止血、治療泄瀉、遺精、肛裂、痔瘡下血、腸蛔蟲等。還有許多驗方:取鮮香椿葉60~120克,水煎服,能治慢性腸炎、痢疾;取香椿皮18克,水煎服,可治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取香椿皮25克,石榴皮、紅糖各15克,水煎服,每日2次,能治療痔瘡便血、崩漏等症;用香椿芽兒12克,清水煮後食用,或用沸水沖泡飲用,每日一劑,連服7天,對控制血糖有較好療效;外用將香椿芽兒及葉心洗淨搗爛壓汁,塗擦,可以生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