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目

椒目

椒目,草本植物多分枝;乾燥的種子呈卵圓形或類球形,直徑約3~5毫米,表面黑色有光澤,有時表皮巳脫落,露出黑色網狀紋理。種皮質堅硬,剝離後,可見乳白色的胚乳及子葉,氣香,味辛辣。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椒目
  • 別稱:川椒目
  • 來源:為芸香科植物花椒的種子。
  • 類型:藥材
  • 性味:苦辛,寒,有毒
  • 功能:利水消腫,祛痰平喘等
簡介,藥用,藥典標準,藥用植物栽培,

簡介

(《本草經集注》)
【異名】川椒目(《赤水玄珠》)。
【來源】為芸香科植物花椒的種子。
【藥材】氣香,味辛辣。除上述品種外,同屬植物香椒子的種子亦同等使用。
椒目
【炮製】篩去灰屑,揀去雜質,炒出汗(油)用。
【性味】苦辛,寒,有毒。①陶弘景:"冷。" ②《藥性論》:"味苦辛,有小毒。"③《唐本草》:"苦,寒,無毒。"
歸經】《要藥分劑》:"入脾、膀胱二經。"

藥用

【功用主治】治水腫脹滿,痰飲喘逆
陶弘景:"去水。"
②《唐本草》:"主水,腹脹滿,利小便。"
③《本草衍義》:"治盜汗。又治水蠱。"
④《本草蒙筌》:"定痰喘。"
⑤《本草備要》:"治脹,定喘,及腎虛耳鳴。"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5~8分;或入丸、散。
【宜忌】陰虛火旺者忌服。
【選方】①治久水,腹肚如大鼓者:椒目(水沉者),取熬之,搗如膏,酒服方寸匕。(《千金方》)
②治腹滿口舌乾燥,此腸間有水氣:防己,椒目、葶藶(熬)、大黃各一兩。上四味,末之,蜜丸如梧子大。先食飲服一丸,日三服,稍增,口中有津液,渴者,加芒硝半兩。(《金匱要略己椒藶黃丸)
③治水泛於肺,肺得水而浮,故喘不得臥川椒目(沉水者,略炒)為末,每一錢,薑湯調下。(《赤水玄珠椒目散)
④治暴宿食留飲不除,腹中為患:椒目二兩,巴豆一兩(去皮心,熬搗)。以棗膏丸如麻子。服二丸,下,痛止。(《補缺肘後方》)
⑤治腎氣虛,耳中如風水鳴,或如打鐘磬之聲,卒暴聾:椒目、巴豆、菖蒲松脂。以蠟溶為筒子,納耳中,一日一易。(《藥性論》)
⑥治久年眼生黑花不見者:椒目(炒)一兩,蒼朮(炒)二兩。上藥為末,醋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醋湯送下。(《續本事方》)
⑦治白帶:椒目末服之。(《金匱鉤玄》)
【臨床套用】用於平喘
將椒目研粉過篩,裝膠囊或製成片劑內服,每日2~3次,每次量相當於生藥1~1.5錢。觀察108例氣喘患者(絕大部分系慢性喘息性氣管炎),以3天(38例)或10天(65例)為一療程。結果平均有效率為94.2%,顯效以上占40.8%。對咳、痰、喘的有效率分別為82.8%、72.3%、93.2%,以平喘療效最高,平均顯效以上達64.1%。10天一療程者其療效比3天一療程明顯增高。藥效維持時間據21例觀察,最短3小時,最長24小時。副作用:少數有頭昏、噁心、痰血、熱感,但不影響服藥。
【名家論述】①《藥性論》:"椒氣下達,故椒目能治腎虛耳鳴。"
朱震亨:"椒目下達,止行滲道,不行谷道,能下水燥濕。世人服椒者,無不被其奉,以其久久則火自水中起,誰能御之?"
③《本草述》:"椒目治喘,似於水氣之喘更為得宜,他如相火上逆之喘,反為禁藥,蓋其補命門之陽,與椒諒無大異也。"
④《長沙藥解》:"椒目,泄水消滿,《金匱》己椒藶黃丸用之治腸間有水氣腹滿者,以其泄水而消脹也

藥典標準

椒目 Jiaomu SEMEN ZANTHOXYLI該品為芸香科植物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owicz 或青花椒Z.schinifolium Siebold ﹠ Zuccarini的乾燥種子。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曬乾,除去果皮及雜質。
【性狀】該品呈圓球形、橢圓形或半圓形,直徑約3~5mm。表面黑色,有光澤,有時表皮已脫落,露出網狀紋理。種臍橢圓形,種脊明顯。種皮質硬脆,易剝落,除去種皮後可見淡黃白色胚乳及肥厚的子葉胚根大,胚芽明顯。氣香,味辛辣。
【鑑別】⑴該品橫切面:表皮細胞1列,其下為1~數列柵欄細胞,細胞壁薄,長62~152μm,直徑20~92μm;內側為眾多石細胞排列成環帶,石細胞形狀各異,紋孔及孔溝明顯。內種皮細胞1~3列,細胞壁網狀增厚。胚乳及子葉薄壁細胞含脂肪油滴及糊粉粒。粉末黑棕色或深褐黃色。表皮細胞多角形,垂周壁連珠狀增厚。柵欄細胞多碎斷。石細胞類圓形或多角形,孔溝及紋孔明顯,直徑14~52μm。內種皮細胞壁網狀增厚,木化胚乳細胞多角形,子葉細胞類長方形,均含脂肪油滴及糊粉粒。⑵取該品粉末0.5g,加1%鹽酸溶液4ml,振搖,浸漬15分鐘,時時振搖,濾過,濾液分置4支試管中,分別加碘化鉍鉀試液、碘化鉀試液、碘化鉀碘試液及矽鎢酸試液各2滴,均產生沉澱。
【炮製】選除雜質,篩盡灰屑。
【性味與歸經】苦、辛,溫。小毒。歸脾、肺、膀胱經。
【功能與主治】利水消腫,祛痰平喘。用於水腫脹滿,哮喘。
【用法與用量】2~5g。
【貯藏】置乾燥處。

藥用植物栽培

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濕潤氣候。喜陽光,不耐嚴寒,在-18℃幼苗枝條即受凍,成年樹在-25℃低溫亦會凍死。耐旱,較耐蔭,不耐水濕,不抗風。對土壤適應性較強,以土層深厚、疏鬆肥沃的砂質壤土或壤土中生長良好,但在石灰岩發育的鹼性土壤中生長最好,故多用鈣質上山地造林。
栽培技術
用種子繁殖,育苗移栽法。選優良品種的母株採種,9月上旬果皮呈紫紅色,種皮呈藍黑色時,分批採摘,放室內陰乾,待自行開裂,取種子,揚淨,放陰涼處貯藏備用。南方秋季隨采隨播;北方春季3-4月播種。種子處理,因種皮堅硬,含油質,透水性較差,需脫脂處理,一般用鹼水溶液(2kg水加25g純鹼)浸泡2d,以蓋沒種子為度,搓洗,除去種皮油脂,撈出,備用。亦可在播種前先將種子催芽後再播種。可將種子用溫沙層積堆放,每隔15d翻動1次,保持一定的濕度,待播前15d將其放在溫暖處,覆草蓋塑膠薄膜,保濕,待種子萌動後播種。或者將種子浸2-3min,置40-50℃溫水中4-5d,當種皮部分開裂時,放在溫暖處,用濕布蓋沒,當種子露白後播種。育苗地,按行距25-30cm開條溝播種。每1hm2用種量60-75kg。出苗後苗高3-5cm時,按株距10-15cm定苗。幼苗生長期追肥1-2次,並結合鬆土除草。苗高lm時移栽。冬季、早春、雨季均可定植,按行株距2m×1.5m或3m×升m開穴栽種。
田間管理
造林1-4年內可間種花生、豆類、藥材、綠肥等。中耕除草2-3次。施肥1-2次,在6月施尿素或硫酸銨,采果後環施土雜肥、豬羊廄肥等。通過旱要灌水。雨季要開溝排水。整形修剪,幼樹整形以自然開心形為好,先剪去主幹離地面30-50cm以上的枝條,保留3-5個骨幹枝條,短截,選留第一輪測枝,第2-3年則留第二三輪側枝,使其形成一定的樹冠。亦可整形成叢狀形、三角形、圓頭形、雙層開心形等。成年樹修剪,以短截疏剪為主,剪去病蟲枝、重疊枝、橫生枝、徒長枝等,調節更新結果枝組。老年樹要養小去弱留強,更新復壯。花椒易生萌芽及萌?,應及時抹除。冬季要澆凍前水和熏煙防霜。
病蟲害防治
蟲害有木橑尺蠖、蚜蟲、黃鳳蝶、花椒風蝶、金花蟲、黑絨金龜子、花椒天牛等為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