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燥濕
- 外文名:eliminating dampness
- 發音:zao shi
- 分類:苦溫燥濕與苦寒燥濕兩類
1.苦溫燥濕“:因中焦為寒濕所阻,胸悶嘔吐、噁心、腹脹、大便清稀 、苔白膩,用厚朴、半夏、白蔻仁、茯苓等。2、“苦寒燥濕”:因中焦為 濕熱所阻,腹痛腹脹,...
燥濕藥是一種藥物,適用於濕邪蘊結於中下二焦者。多見不欲飲食,脘腹脹滿,噁心欲吐或大便泄瀉,小便黃赤,舌苔厚膩,脈滑等症。...
苦溫燥濕指用苦溫苦溫祛除寒濕病邪的方法。主治中焦寒濕所致胸悶嘔吐,噁心,腹脹,大便清稀,苔白膩等症。...
治療學術語。中醫祛痰法之一。指燥濕藥與化痰藥同用,以治療脾虛痰濕的方法。燥濕化痰法主治濕痰證。症見咳嗽痰多色白易咯、胸膈脹滿、噁心嘔吐、或頭眩心悸,...
健脾燥濕,有蒼朮、白朮等具有健脾氣、燥中焦之濕的作用。...... 健脾燥濕,有蒼朮、白朮等具有健脾氣、燥中焦之濕的作用。中文名 健脾燥濕 外文名 無 常用藥物...
祛風燥濕湯組成:烏梢蛇9克,獨活9克,藁本9克,黃柏9克,白鮮皮9克,金銀花9克,白芷6克,甘草6克。簡介:【辨證】風熱蘊表。【治法】驅風除濕,清熱止癢。...
昇陽燥濕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蘭室秘藏》卷中。具有昇陽燥濕,散寒止帶之功效。主治婦人帶下,陰中如冰,陰戶痛而控心,身黃皮緩,體重如山。...
定義 用具有祛風燥濕作用的方藥治療風濕侵襲所致病證的治法。 套用學科 中醫藥學(一級學科),治療學(二級學科),內治法(三級學科) 以上內容由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
祛風燥濕湯,中醫方劑名。出自《朱仁康臨床經驗集》。具有驅風,除濕,清熱之功效。主治腎囊風(陰囊濕疹,陰囊神經性皮炎),風重於濕,腎囊乾燥發癢,搔後略有出水者。....
燥濕固元養精湯組成 編輯 蒼朮1錢,赤茯苓1錢,萆薢2錢,山茱萸(去核)1錢半,澤瀉7分,白朮1錢,當歸8分,益智仁1錢,牡蠣(煅)1錢,黃柏(炒)8分,烏藥1錢,...
中文名稱 和胃燥濕劑 英文名稱 formula for harmonizing stomach and drying dampness 定義 以溫燥除濕藥為主組成,治療濕阻中焦,胃氣不和等證的祛濕劑。 套用...
2、清熱祛濕—清熱利濕,或清熱燥濕— 濕熱諸證。代表方:茵陳蒿湯、三仁湯、八正散、甘露消毒丹。3、利水滲濕—通利小便,滲濕消腫。—水腫、淋濁、癃閉等。...
祛濕法,祛除濕邪的方法。分化濕、燥濕、利濕等法。濕在上焦宜化,在中焦宜燥,在下焦宜利。脾主運化水濕,肺為水之上源,腎為水下之下源,治濕應注意調節此...
功用:清熱燥濕止癢。 運用: 1.本方清熱燥濕之力較強,非獨治療痿、痹,亦可用於濕熱下注之腳氣、帶下、濕瘡等。以小便短赤,舌苔黃膩為證治要點。 2.本方適用...
白芷(苻蘺)白芷祛風,通竅止痛,燥濕完帶,消痛排膿。[性味歸經]辛,溫。人肺、胃經。功效解表,祛風燥濕,消腫排膿,【臨床套用】(1)外感風寒,頭痛鼻塞:本品...
常吃山藥,茯苓,薏苡仁,可以幫助利水運濕,還可以服用一些燥濕的中藥,陳皮,半夏,蒼朮,厚朴等,都是可以化濕補脾。中醫學名 脾虛有濕 主要症狀 有飲食減少,胃脘...
“健脾祛濕”為醫療保健名詞。脾主運化,喜燥惡濕,若為濕所困,則運化失常,表現為大便稀溏,腹滿腹漲,不思飲食,噯腐吞酸等,其病機為濕邪困脾,故要健脾祛濕。...
椿根皮是苦木科植物臭椿 的根皮或乾枝,產於浙江、 河北、 湖北、 江蘇等地,具有清熱燥濕,澀腸止瀉,止帶,止血的作用。...
二陳湯,中醫方劑名。為祛痰劑,具有燥濕化痰,理氣和中之功效。主治濕痰證。咳嗽痰多,色白易咯,噁心嘔吐,胸膈痞悶,肢體困重,或頭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膩,脈滑...
《祛濕通絡》主要選取了具有化濕、燥濕、利濕、疏通脈絡功效的藥材和食材,詳細介紹了它們的營養成分、養生功效以及藥膳食方,還穿插了大量的中醫養生小常識。方便您...
如水腫兼有表證即風水水腫者,配發汗解表藥;水腫日久,脾腎陰虛者配補脾腎藥,以標本兼顧;濕熱合邪者配清熱燥濕藥;寒濕並重者配溫里散寒藥;痰飲眩悸者配化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