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造酒傳統釀造技藝(梅縣客家娘酒釀造技藝)(梅縣客家娘酒釀造技藝)

釀造酒傳統釀造技藝(梅縣客家娘酒釀造技藝)

梅縣客家娘酒釀造技藝一般指本詞條

釀造酒傳統釀造技藝(梅縣客家娘酒釀造技藝),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傳統技藝,廣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客家人用糯米放入蒸籠蒸成飯加入酒餅和紅菊發泡來釀酒,稱這種酒為“扒酒”,因這種釀酒呈暗黃色,被稱為“客家黃酒”或“客家娘酒”。梅縣客家娘酒製作工藝沿襲著千年的傳統,主要有選料、浸米、蒸飯、冷卻、加入酒麴、發酵、取酒、炙烤、封壇9個製作程式。

2013年11月12日,釀造酒傳統釀造技藝(梅縣客家娘酒釀造技藝)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廣東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編號:Ⅷ-21。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釀造酒傳統釀造技藝 (梅縣客家娘酒釀造技藝)
  • 批准時間:2013年11月12日
  • 遺產級別:省級
  • 遺產類別:傳統技藝
  • 申報地區: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
  • 遺產編號:Ⅷ-21 
歷史淵源,工藝特徵,工藝流程,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狀況,傳承人物,社會影響,文化軼事,

歷史淵源

梅縣客家娘酒釀造技藝的歷史悠久,據《嘉應州志》記載,早在宋代以前就有“老酒仍為頻開瓮”的詩句。因客家娘酒“酒氣清香,其價又廉,不時需之”,成為客家人生產、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客家娘酒,亦稱客家黃酒、子酒、“老酒”,作為梅縣客家地區傳統特色食品和客家地區飲食文化的代表,傳承了客家人2000多年的文化底蘊,是中國最古老的酒種之一。
客家人用糯米放入蒸籠蒸成飯加入酒餅和紅菊發泡來釀酒,稱這種酒為“扒酒”,因這種釀酒呈暗黃色,被稱為“客家黃酒”或“客家娘酒”。客家娘酒在粵東客家地區廣泛分布,梅縣是其代表性地域之一。

工藝特徵

梅縣地區的客家娘酒是中國黃酒的一個重要分支,以紅曲、糯米和水為原料,不添加其他物質,以人工自然發酵釀製而成,呈紅褐色,香氣濃郁,風味淳厚。

工藝流程

梅縣客家娘酒製作工藝沿襲著千年的傳統,主要有選料、浸米、蒸飯、冷卻、加入酒麴、發酵、取酒、炙烤、封壇9個製作程式。
選料:選取糯米為原料(用礱剛剛去掉穀殼的糯米),晚季稻更好,顆粒飽滿,這樣蒸出來的米飯較軟。
浸米:目的是使米粒中的澱粉吸收膨脹,並使澱粉顆粒間得以軟化,糯米浸泡一天左右,夏天半天即可。
蒸飯:先用大火加熱,沸後再用文火,將米蒸熟蒸透,而又不糊不焦,外硬內軟有彈性,內無白心,蒸出來的米飯以松、軟、透而不結團為佳。
冷卻:出鍋後的糯米,要鋪撒在米篩或地面上放涼。
加入酒麴:將蒸煮後的糯米拌入5%酒麴(酒餅),也就是攪拌、配料、堆積和前期發酵的過程,在糯米內拌入酒麴,此種酒麴演變自畲族,由十多種藥材配製而成,相當於天然酵母。
發酵:將拌好酒麴的糯米放入陶器壇中,用手將其拍實,在酒缸中間挖個小酒洞,撒點伴有酒麴(酒餅)的涼開水,密封,蓋上被子,一般情況下,人穿多少衣裳就要蓋多少被子,大約24小時後,壇內溫度自然上升,澱粉開始轉化為糖份。自然發酵七日左右後轉入大缸中,封好口放置兩三個月。
取酒:壓榨酒糟,分離汁和酒糟,把酒汁盛入壇中,用碗蓋住,再用另一個碗反扣,以防雜物落入。
炙烤:在罈子四周圍上谷糠或者稻草,陰火炙烤一天,把酒煮沸,既滅菌又讓酒的口感更醇香。
封壇:自然冷卻,放置一周后,淘汰沉澱物,封好酒罈放置,待隨時飲用。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梅縣地區的客家娘酒含有豐富的胺基酸、糖、肽類、有機酸和維生素等營養成分,具有客家獨有風味和保健作用。梅縣客家釀造技藝具有區域優勢、優質酒餅、清甜的山泉水或井水等特點,具有一定的歷史、文化、經濟等研究價值。

傳承狀況

客家娘酒釀造技藝流傳到現在,由於受生活方式、經濟狀況的改變和酒類新產品的激烈競爭等諸多原因,致使客家娘酒釀造技藝有流失的危機。

傳承人物

溫鳳珠,女,1961年生。1979年起跟隨家翁郭華生學習梅縣客家娘酒釀造,熟練掌握客家娘酒的傳統製作方法和流程。其精於釀製用糯米發酵而成的客家娘酒,並堅持用傳統手工製作,其釀造的客家娘酒口感醇香,保留了傳統客家娘酒的“山味”和“土味”。自從事釀酒行業以來,其對每道工序均嚴格把控,對做酒原料和工具認真考究從無懈怠。在堅持沿用傳統釀造技藝的同時,其也注重對梅縣客家娘酒釀造技藝的宣傳推廣,其積極帶徒授藝,為梅縣客家娘酒釀造技藝的傳承和傳播作出貢獻。

社會影響

客家人幾乎家家戶戶都精於釀製“客家娘酒”,人人喝娘酒,娘酒的普遍性可以說是客家農村中極為獨特的一種社會現象。喝娘酒是客家人的普遍習俗,到了喜慶節日,客家人則更喜歡拿娘酒來款宴賓朋。這種“酒文化”的現象,在客家人的現實生活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位置,也是展示客家禮儀和聯絡感情的禮品。

文化軼事

客家娘酒的出現,一開始並不是為了招待客人,而是為了抵禦惡劣的環境。最初南遷的客家人,因為還不適應南方炎熱、潮濕的氣候,身體出現了各種狀況。為了適應濕冷的環境,客家人便以糯米為原料,用酒餅做輔料,經過發酵、火焙、窖藏,釀造出娘酒來溫補身體。“嫩寒鎖夢因春冷,芳氣襲人是酒香”,在冷雨侵襲的季節,喝上幾口溫熱的娘酒,渾身暖和,醇香清雅,能驅走疲勞。每一滴娘酒,都蘊含著客家人千年的智慧。
娘酒又稱“老酒”“黃酒”,之所以普遍叫做娘酒,皆因它的釀造和食效都與客家婦女緊密聯繫。在客家地區,娘酒主要是由家中婦女親自釀造。逢年過節,婦女們在自家的灶頭和院子裡做娘酒。在客家地區,得知女兒或兒媳懷孕之後,客家婦女都會開始著手準備做娘酒,這是母親表達對子女愛意的一種方式。因此,娘酒也成為有名的“月子酒”,是客家婦女生產的主要滋補食品之一。“坐月子,喝雞酒”的習俗也就這樣傳了下來。在梅州,用娘酒做的一道客家特色美食——客家娘酒雞,是女人坐月子、招待遠方客人、婚嫁等都少不了的一道佳肴。對於離家在外的客家遊子來說,這道菜更是縈繞在他們心頭的家鄉味道,代表著忘不了的客家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