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譚《新論》》是2014年6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漢]桓譚。
基本介紹
- 書名:桓譚《新論》
- 作者:[漢]桓譚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6月
- 頁數:208 頁
- 定價:69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09755112
《桓譚《新論》》是2014年6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漢]桓譚。
《桓譚《新論》》是2014年6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漢]桓譚。內容簡介 《新論》是東漢哲學家、思想家桓譚的主要論著,但早己亡佚。今存之輯本有《指海》內佚名氏輯本、清孫馮翼輯本、清嚴可均輯本、黃以周輯本,...
《新論》是2018年河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臧知非。內容簡介 《新論》又稱《桓子新論》,是由東漢桓譚所著,共二十九篇,早在宋已散佚,現有清人輯本。論及王霸、求宰輔、治國方略、形神之辯,經學史、歷史人物事件辨析、...
《新論--琴道》是琴論專著。漢代桓譚作。原書已佚,清代有幾種集佚本。《後漢書棗桓譚傳》說此篇未完 成,由班固續成。現存殘篇中包括琴的史論和琴曲解說。介紹琴曲有《堯暢》、《舜操》、《禹操》、《文王操》、《微子操》...
《桓子新論上》是出自《桓子新論》的一篇文言文。(謹案:《隋志·儒家》:「《桓子新論》十七卷,後漢六安丞桓譚撰。」舊、新《唐志》同。本傳:「譚字君山,沛國相人。成帝時為郎。哀、平間,位不過郎。莽時為掌樂大夫。...
《新輯本桓譚新論》是2009年09月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漢代)桓譚。內容簡介 《新輯本桓譚新論(繁體豎排版)》作於上世紀五十年代朱先生任教北京大學時,寫在北京大學25×20的直排稿紙的背面,線裝一冊。封面有“新輯本桓譚...
《桓譚及其新論》是現代宿縣、安徽大學中文系桓譚新論校注小組編著的一部哲學著作。內容簡介 該書研究了漢代思想家桓譚的思想。該書內有前言、新論選注、新論校點、桓譚其它作品、前人誤收桓譚作考品、桓譚本傳,附:有關《新論》的...
《桓譚傳》是2019年文匯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姚中華。內容簡介 桓譚學問廣博,通曉諸子,精於治國理政方略,長於音律,又兼通文學、天文、曆法、水利、軍事、政治等,也是古文經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代表作《新論》(又稱《桓子...
桓譚於《新論形神》篇,專論形神關係,對戰國以來社會上流行的神仙方術迷信思想嚴肅地進行了批判。當時統治者幻想長生不死得以永久統治人民而盡享榮華富貴。方士投其所好,宣稱只要“寡慾養性”、“服不死之藥”,就可以“長生不老”。...
《桓子新論研究》是現代董俊彥編著的一部哲學著作。內容簡介 全文分上、下篇。上篇概述了桓譚的生平,下篇是對《新論》的研究,從《新論》的輯本、篇目、撰作之因,命名之由以及所涉及的有關思想及其相關問題加以說明,旨在顯現《新論》...
《桓譚王充評傳》是1993年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鐘肇鵬,周桂鈿。內容簡介 恆譚是漢代著名的唯物主義哲學家。他的主要著作《新論》,自宋以後亡佚,現在只存佚文三萬字左右。他批判當時流行的讖緯神學及占卜、祭祀、禱祝等世俗...
冰清玉潔,是漢語的一則成語,語出東漢·桓譚《新論·妄瑕》。這則成語意思是指像冰那樣清澈透明,像玉那樣潔白無瑕,比喻人的操行清白(多用於女子)。其結構為聯合式,在句子中可作謂語、狀語。成語出處 “伯夷叔齊,冰清玉潔,以義...
《郭氏之墟》,別名《善善惡惡而亡》是漢代劉向編撰的一篇文言文,又出自於桓譚《新論》。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認識和處理問題不要過於極端。原文:昔齊桓公出,見一故墟而問之。或對曰:“郭氏之墟也。”復問:“郭氏曷為墟?”曰:“善...
畫水鏤冰,漢語成語,拼音是huà shuǐ lòu bīng,意思是在水上作畫,在冰上雕刻。比喻勞而無功。出自《新論》。成語辨析 【近義詞】:畫脂鏤冰 成語出處 漢·桓譚《新論》:“畫水鏤冰,與時消釋。”成語用法 作賓語、定語;...
《琴當序》中記載:“伏羲之琴,一弦,長七尺二寸。”桓譚《新論》中記載:“神農之琴以純絲為弦,刻桐木為琴。”《尚書》載:“舜彈五弦之琴,歌南國之詩,而天下治”,可知琴最初為五弦,東漢應劭《風俗通》:“七弦者,法...
口是心非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kǒu shì xīn fēi,意思是指口所言說的與心中所想的不一致,日常生活中多用作貶義。出自漢·桓譚《新論·辨惑》。成語出處 漢·桓譚《新論·辨惑》:“如非其人,口是而心非者,雖寸斷支解,...
屠門大嚼,漢語成語,拼音是tú mén dà jiáo,意思是比喻心裡想而得不到手,只好用不切實際的辦法來安慰自己。出自《新論》。成語出處 漢·桓譚《新論》:“人聞長安樂,則出門而向西笑;知肉味美,則對屠門而大嚼。”三國魏...
一顧千金(拼音:yī gù qiān jīn)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漢·桓譚《新論·因顯》。一顧千金(顧:回頭看)原指春秋時有人牽一匹良馬到集市去賣,過了三天仍無人問津。相馬名家伯樂看了匹馬一眼,馬的身價便值千金。現代漢語...
心無二用,漢語成語,拼音是xīn wú èr yòng,意思是指做事要專心,注意力必須集中,出處漢·桓譚《新論·專學》。成語出處 漢·桓譚《新論·專學》:“使左手畫方,右手畫圓,令一時俱成,雖執規矩之心,回剟劂之手,而不能...
才藝卓絕,漢語成語,拼音cái yì zhuó jué,意思是才能技藝高超,無與倫比。出自《新論·思慎》。【釋義】才:才能;藝:技藝;卓絕:高超無緣。【出處】漢·桓譚《新論·思慎》:“人雖才藝卓絕,不能悖理成行,逆人道也。”【...
冰潔玉清,是漢語的一則成語,語出東漢·桓譚《新論·妄瑕》。這則成語意思是指像冰那樣清澈透明,像玉那樣潔白無瑕,比喻德行高潔。其結構為聯合式,在句子中可作謂語、狀語。成語出處 “伯夷叔齊,冰清玉潔,以義不為孤竹之嗣,不...
桓譚則提出了“精神居形體,猶火之然(燃)燭矣,……燭無,火亦不能獨行於虛空”(《新論·形神》)的觀點,指明精神寄居在形體之中,就如同蠟燭上燃燒的火苗一樣,一旦蠟燭燒盡,火苗不可能憑空生成和延續。蠟燭在燃燒之後變為灰燼...
屠門嚼,讀音tú mén jiáo,漢語詞語,意思是比喻欣羨而不能得,聊為已得之狀以自慰。出自《新論》。解釋 比喻欣羨而不能得,聊為已得之狀以自慰。出處 漢·桓譚《新論》:“人聞長安樂,則出門西向而笑,肉味美,對屠門而嚼...
假借不廉是中國古代罪名。指官吏濫用職權侵占、索取公私財物的犯罪行為。《晉書·刑法志及七國考》引桓譚《新論》述李悝《法經》,皆有“借假不廉”的記載。《晉書·刑法志》載:“其輕狡、越城、博戲、借假不廉、淫侈、逾制,以為《...
侏儒一節,漢語成語,拼音是zhū rǔ yī jié,意思是比喻能體現事物全貌的局部。出自《新論·道賦》。成語出處 漢·桓譚《新論·道賦》引諺語:“侏儒見一節,而長短可知。”成語用法 作賓語、定語;指局部。示例 觀侏儒一節,而...
雙珠填耳,漢語成語,拼音是shuāng zhū tián ěr,意思是兩顆珠子填塞了耳朵。形容被蒙蔽。出自漢·桓譚《新論·專學》。成語解釋 填:填塞。兩顆珠子填塞了耳朵。形容被蒙蔽。成語出處 漢·桓譚《新論·專學》:“兩葉掩目,則冥...
丹青妙處不可傳,輪扁斫輪如此用。 宋·黃庭堅《戲題小雀捕飛蟲畫扇》詩 成語出處 1、聖賢之材不世,而妙善之技不傳。 漢·桓譚《新論·離事》2、故當是其妙處不傳。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成語故事 晉朝時期...
鑄凝,拼音zhù níng,漢語詞語,意思是古代所謂神人中的一種;擅煉丹點金之術。解釋 古代所謂神人中的一種。擅煉丹點金之術。出處 《文選·郭璞<江賦>》“納隱淪之列真,挺異人乎精魄”李善注引漢桓譚《新論》:“天下神人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