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譚及其新論

桓譚及其新論

《桓譚及其新論》是現代宿縣、安徽大學中文系桓譚新論校注小組編著的一部哲學著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桓譚及其新論
  • 作者:宿縣、安徽大學中文系桓譚新論校注小組
  • 出版時間:1976年
  • 出版社安徽大學出版社
  • 類別:哲學
  • 創作年代:現代
內容簡介,出版信息,

內容簡介

該書研究了漢代思想家桓譚的思想。該書內有前言、新論選注、新論校點、桓譚其它作品、前人誤收桓譚作考品、桓譚本傳,附:有關《新論》的考證和評論、後記。書的前言部分簡要地介紹了桓譚的時代,生平及思想。新論選注部分較為集中地體現了校注小組的觀點。新論選注共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舉網以綱的治國路線,。舉網以綱,杜塞未萌”,體現了桓譚興治國家的指導思想。桓譚強調治理國家必須抓住根本,抓住。綱領。,他還強調治理國家要察微見征。這種“治國抓綱領,防患於未然”的思想,在今天對於我們革命人民仍然是值得借鑑的。第二部分是霸王雜之的興治主張。桓譚堅持了漢宣帝所總結的“霸王道雜之”的漢家制度和政治主張。他把霸道和王道相提並論,明確地指出:霸道的最大功業在於建立一個強大的地主階級中央集權的國家,同時,他熱情地讚揚了漢高祖、漢文帝、漢武帝以及張良、陳平、賈誼。晁錯等一大批推行漢家路線的傑出人物,比較鮮明地表現了他的興治主張。第三部分是非讖緯的哲學思想。桓譚同當時封建統治集團崇信讖諱神學、盛行煉丹燒奉、求仙訪道等迷信行為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他認為,“無仙道,好奇者為之。”讖諱一類也是“後人妄復加增依託”,憑空捏造出來的。對於董仲舒的“天人感應說”,他認為,天是無目的、無意志的,既不能作某種有意的安排,也不能厚此薄彼、賞善罰惡。災異不過是自然現象,根本不是什麼“上天譴告”。在形神關係上,他提出“以燭火喻形神。的著名命題,對後世唯物主義者和無神論者有著重大的影響。第四部分是任明輔的用人主張。針對當時封建統治集團中的豪強保守勢力推行“任人唯親”的用人路線,桓譚提出了“量大才,任明輔”。他總結了前世帝王治國的經驗教訓,強調指出:“大才”明輔”是君王的羽翼,國家的棟樑,是最可寶貴的財富,任用大才,賢輔是防止患害、鞏固地主階級國家政權的最好的措施。第五部分是尊今卑古的文藝思想。他在文藝方面力主創新,反對因襲。他強調文章內容要切實深刻,簡明扼要,反對那種“華而不實”和“美而無采。的艷麗文風。對於前人的著作,他認為要堅持分析態度,不應全盤否定,而應採納其中合理的部分。總之,該書儘管對代特色極濃,但仍有一定的學術價值,這在當時是很難做到的。該書可供思想史的研究人員參考。

出版信息

安徽大學出版社1976年出版,191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