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石刻保護條例

為了加強本市石刻保護和管理,繼承和發揚本市石刻的歷史、文化、藝術、科學價值,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保護條例》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桂林市石刻保護條例
  • 頒布日期:2017年01月01日
  • 施行日期:2017年01月01日
條例全文,起草說明,貫徹實施情況,

條例全文

桂林市石刻保護條例
(2016年8月31日桂林市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九次會議通過 2016年11月30日廣西壯族自治區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六次會議批准)
目錄
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 保護管理
第三章 合理利用
第四章 法律責任
第五章 附則
《桂林市石刻保護條例》已由桂林市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九次會議於2016年8月31日通過,經廣西壯族自治區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六次會議於2016年11月30日批准,現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桂林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2017年1月1日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本市石刻保護和管理,繼承和發揚本市石刻的歷史、文化、藝術、科學價值,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保護條例》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市行政區域內石刻的保護、管理、研究和合理利用,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石刻是指本市行政區域內各歷史時期遺存的鐫刻有文字元號、圖形圖像、造型造像的摩崖、碑刻、石雕等石刻類文物。具體包括:
(一)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和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的石刻類文物;
(二)由市、縣級人民政府文物行政主管部門予以登記公布的未核定為文物保護單位的石刻類文物。
第三條 石刻的保護和管理,應當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方針,遵循科學規劃、嚴格保護的原則,正確處理石刻保護與經濟建設、社會發展的關係,確保石刻的真實、完整和安全。
第四條 市、縣級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石刻保護工作。
市、縣級人民政府文物行政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的石刻保護實施監督管理。
規劃、建設、園林、國土、工商、公安、旅遊、城管、環保、林業、水利、宗教等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各自的職責範圍內做好石刻保護工作。
第五條 市、縣級文物保護管理機構具體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石刻的修繕保養、科學研究、安全保護、陳列展示、推廣宣傳及石刻資料的收集整理等日常工作。
第六條 石刻所在地的鄉、鎮人民政府應當指定工作人員負責本轄區石刻的保護工作。
石刻所在地的村民委員會可以建立民眾性保護組織對石刻進行保護。
縣級人民政府文物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鄉、鎮人民政府石刻保護工作進行指導,對負責石刻保護的工作人員及民眾性保護組織的相關人員進行培訓。
第七條 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將石刻保護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以及城鄉建設規劃,所需經費列入本級預算;國有不可移動石刻,其保護、保養、維修所需經費應當列入城市維護費開支項目。
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創造條件,培養、引進石刻保護專業技術人才。
第八條 市、縣級人民政府及其相關部門應當開展石刻保護的宣傳教育,提高公民的石刻保護意識。
第九條 單位、組織和個人可以通過捐贈、資助等方式參與石刻保護工作,有條件的可以與相應文物行政主管部門簽訂協定,負責一處或者多處石刻的保護。
任何單位、組織和個人都有保護石刻的義務,並有權對違反本條例的行為進行舉報和制止。
第二章 保護管理
第十條 市、縣級人民政府文物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石刻保護的需要編制保護規劃,應當制定相應的石刻保養、修繕、研究、利用計畫以及具體保護措施,並公告施行。
第十一條 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石刻應當依法劃定保護範圍,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有關部門可以在文物保護單位石刻的周圍劃出一定的建設控制地帶,並予以公布。
石刻應當設定保護標誌。根據保護的需要,市、縣級人民政府文物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經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石刻外圍設定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的界碑或者界樁。
任何單位、組織和個人不得擅自移動、拆除、損毀石刻保護標誌和界碑界樁。
第十二條 在經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石刻的保護範圍內,不得進行與石刻保護無關的建設工程或者爆破、鑽探、挖掘等作業。因特殊情況需要在保護範圍內進行其他建設工程或者爆破、鑽探、挖掘等作業的,應當依法獲得批准,並保證石刻安全。
第十三條 在經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石刻的建設控制地帶內進行建設工程,工程設計方案應當經相應的文物行政主管部門同意後報城鄉建設規劃主管部門批准。
在經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石刻的建設控制地帶內進行的建設工程,應當符合石刻保護規劃的要求,不得危及石刻安全,不得破壞石刻的歷史風貌。建築物、構築物的選址、布局、規模、高度、體量、造型、色調等應當與石刻歷史風貌及周邊環境相協調。
第十四條 石刻所在地的景點、景區、公園、人防設施的管理機構,對自身管轄範圍內的石刻負有保護職責,應當建立健全安全事故報告、安全保衛和消防管理等責任制度,制定防雷電、防火、防盜、防損毀、防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並配備相應設備設施,確保石刻的安全。
公安、消防、文物等相關主管部門應當對前款工作進行監督、指導。
第十五條 市、縣級人民政府文物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國土、環保、氣象、林業、水利、地震等部門對經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石刻的保護範圍內和建設控制地帶內的大氣、林木、植被、水系等生態系統信息進行收集,並採取危岩治理、植被保護等有效措施保持適宜石刻保護的良好生態環境。
第十六條 在經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石刻的保護範圍內和建設控制地帶內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不得違法排放大氣污染物和污水。
第十七條 市、縣級人民政府文物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城鄉建設規劃主管部門,對經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石刻的保護範圍內和建設控制地帶內不符合保護規劃、危害石刻安全、破壞石刻歷史文化風貌的建築物、構築物及其他設施予以限期治理;破壞嚴重或者在規定期限內未完成治理的,應當依法拆除或者逐步搬遷。
第十八條 石刻修復、修繕、搶險加固等文物保護工程,應當遵循不改變石刻原狀的原則,由具備相應文物保護工程資質的單位制定保護工程方案,經依法批准後按程式實施。
第十九條 因自然因素造成石刻所在山體開裂、剝落以及出現危及石刻安全的危岩體等情況,石刻所在地的文物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採取緊急措施,進行搶救性保護。
自然風化嚴重、瀕臨損毀的石刻,市、縣級文物保護管理機構應當進行搶救性保護。
無法實施原址保護的石刻,應當遷移至文物行政主管部門指定的國有收藏單位收藏。
第二十條 石刻的複製、拓印,應當遵守不對石刻造成損害的原則,由具備相應資質的單位,經依法批准後,在文物行政主管部門的監督下進行。
第二十一條 市、縣級人民政府文物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建立石刻保護執法巡查制度。市級文物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縣級文物行政主管部門的石刻保護執法巡查工作進行督察。
市、縣級人民政府文物行政主管部門可以聘請文物保護員對石刻進行日常巡查看護,並給予相應的補助。
市、縣級人民政府文物行政主管部門應當逐步建立石刻保護監測制度,配備監測專業人員和設施設備,對影響石刻保護的各種因素進行監測,建立監測日誌。文物保護管理機構在巡查和監測中發現安全隱患,應當採取控制措施,並及時向同級文物行政主管部門報告。
第二十二條 市、縣級人民政府文物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本行政區域內的石刻進行普查登記並予以公布,建立健全石刻記錄檔案和資料庫。
市、縣級人民政府文物行政主管部門可以將石刻檔案資料交送公共圖書館保存。
第二十三條 市、縣級文物保護管理機構應當同有關科研單位和組織交流、合作,開展石刻風化防治、病害防治、裂隙治理、摩崖石刻展示效果等方面的科學研究。
第二十四條 因石刻病害、自然災害或者其他原因造成單件石刻的文字元號、圖形圖像、造型造像全部消失或者單件石刻完全損毀的,文物行政主管部門可以核減石刻登記數量。
第二十五條 新發現的石刻,市、縣級人民政府文物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組織專業機構或者專業人員進行調查認定。經認定為文物的,應當予以登記公布,並根據石刻的價值申報相應級別的文物保護單位。
第二十六條 根據石刻保護的需要,可以依法將經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石刻的保護範圍內集體所有的土地徵收為國有土地。
第二十七條 市、縣級人民政府的石刻保護工作應當接受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監督。
第二十八條 對石刻保護和管理工作中有下列事跡的單位、組織和個人,依法給予獎勵:
(一)長期從事石刻保護管理工作成績突出的;
(二)在石刻及其科學保護技術的研究、套用中成績突出的;
(三)與損毀、破壞、盜竊石刻等違法犯罪行為作鬥爭表現突出的;
(四)在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中搶救、保護石刻有突出貢獻的;
(五)在石刻發掘發現工作中表現突出的;
(六)將個人收藏的具有重要價值的石刻捐獻給國家的;
(七)對石刻保護和管理作出其他突出貢獻的。
第二十九條 在查處走私、盜竊和違法買賣石刻等違法犯罪案件過程中,辦案機關有查扣、追繳石刻的,應當向石刻所在地的市、縣級人民政府文物行政主管部門通報情況,在拍照、製作清單後,無償將石刻移交合法持有人或者當地文物保護管理機構。
市、縣級人民政府文物行政主管部門接到通報後,發現屬於尚未登記公布的石刻,應當按照本條例第二十五條的規定處理。
第三十條 禁止對石刻本體實施下列行為:
(一)刻劃、塗污、損毀石刻;
(二)新刻造像、符號及文字;
(三)擅自拓印石刻;
(四)其他損壞石刻本體的行為。
第三十一條 在經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石刻的保護範圍內禁止實施下列行為:
(一)毀壞林木;
(二)葬墳、建窯、開礦、取土、取水、開山、採石、采砂;
(三)修建破壞石刻歷史文化風貌的建築物、構築物以及其他設施;
(四)擅自新刻造像、符號及文字;
(五)塗污、移動、損毀石刻保護設施;
(六)傾倒、堆放垃圾或者存放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蝕性等危害石刻安全的物品;
(七)燃放煙花爆竹;
(八)焚燒香燭紙錢;
(九)開展餐飲、燒烤、商品銷售等經營活動;
(十)設定廣告、燈箱,亂拉亂搭電線電纜;
(十一)其他危害石刻安全或者環境的行為。
第三章 合理利用
第三十二條 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發掘、展示石刻的歷史、文化、藝術、科學價值,發揮石刻在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和廉政教育方面的作用,支持石刻傳拓技藝的傳承發展。
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支持石刻博物館、石刻資料庫共享平台及石刻數位化展示系統建設,採取多種形式促進石刻文化走進大眾文化生活。
鼓勵學校結合自身教學計畫,組織學生到石刻文物保護單位開展學習實踐活動。市、縣級文物保護管理機構、石刻所在地的景點、景區、公園的管理機構應當對學校組織的學習實踐活動提供支持和幫助。
公共圖書館應當充分利用館藏資源,宣傳、普及石刻文化,履行社會教育職能。
第三十三條 鼓勵旅遊企業、景點、景區、公園推出具有石刻歷史文化特色的旅遊項目。
國有石刻所在景點、景區、公園的經營者,應當在其經營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資金上繳市或者縣財政部門用於石刻保護,具體辦法由市、縣人民政府根據實際情況制定。
第三十四條 市、縣級文物保護管理機構對石刻及其科學保護技術的研究成果,以及由其提供資料製作的有關出版物、音像製品等,依法享有智慧財產權。
第三十五條 製作出版物、電影、電視劇以及開展實景演出等活動需要拍攝、使用石刻的,應當制定石刻安全保護方案,經依法批准後,在文物行政主管部門的監督下進行。
第三十六條 石刻的講解應當體現石刻的歷史、文化、藝術、科學價值,宣傳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歷史文化。
旅遊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規範有關石刻的導遊活動。景點、景區、公園對石刻的講解應當真實、準確。文物行政主管部門及其他相關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有關石刻的導遊和講解活動實施監督。
第四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七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的行為,法律法規已有處罰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十八條 違反本條例第十一條第三款規定,擅自移動、拆除、損毀石刻保護標誌和界碑界樁的,由石刻所在地的市、縣級人民政府文物行政主管部門予以警告,可以並處二百元以下罰款,造成損失的,責令賠償。
第三十九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石刻所在地的市、縣級人民政府文物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改正,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款:
(一)違反本條例第十二條規定,擅自在保護範圍內進行建設工程或者爆破、鑽探、挖掘等作業的;
(二)違反本條例第十三條規定,在建設控制地帶內進行建設工程,其工程設計方案未經文物行政主管部門同意及城鄉建設規劃主管部門批准,對石刻及周邊環境的歷史風貌造成破壞的。
第四十條 石刻所在地的景點、景區、公園、人防設施的管理機構,違反本條例第十四條第一款規定,未履行保護職責致使石刻被塗污、破壞、毀損的,由石刻所在地的市、縣級人民政府文物行政主管部門予以處罰,情節輕微的,給予警告,可以並處五千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二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
第四十一條 對石刻本體實施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石刻所在地的市、縣級人民政府文物行政主管部門按照下列規定給予處罰,對石刻造成損壞的,責令賠償損失:
(一)違反本條例第三十條第一、二、四項規定,對石刻本體刻劃、塗污、損毀、新刻或者進行其他損壞行為的,情節輕微的,給予警告,並處二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二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罰款;
(二)違反本條例第三十條第三項規定,擅自進行石刻拓印的,給予警告,並處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沒收拓片及拓印工具。
第四十二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石刻所在地的市、縣級人民政府文物行政主管部門按照下列規定給予處罰:
(一)違反本條例第三十一條第一、二、三項規定,在保護範圍內毀壞林木、葬墳、建窯、開礦、取土、取水、開山、採石、采砂或者修建破壞石刻歷史文化風貌的建築物、構築物以及其他設施的,責令改正,可以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
(二)違反本條例第三十一條第四項規定,在保護範圍內擅自新刻造像、符號及文字的,責令改正,可以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
(三)違反本條例第三十一條第六、七、八、九、十、十一項規定,在保護範圍內實施傾倒、堆放垃圾等危害石刻安全或者環境行為的,責令改正,可以處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罰款。
第四十三條 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一)違反本條例第十二條規定,擅自批准在保護範圍內進行建設工程或者進行爆破、鑽探、挖掘等作業的;
(二)違反本條例第十三條規定,同意、批准在建設控制地帶內進行危及石刻安全、破壞石刻歷史風貌的建設工程的;
(三)違反本條例第十九條規定,未及時採取搶救措施的;
(四)違反本條例第二十條規定,擅自批准對石刻進行複製、拓印的;
(五)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一條規定,不履行或者不正確履行巡查、監測職責,對石刻安全隱患未及時採取控制措施的;
(六)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二條第一款、第二十五條、第二十九條第二款規定,不履行或者不正確履行石刻登記公布職責的;
(七)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九條第一款規定,不移交依法查扣、追繳的石刻的;
(八)發現本條例規定的違法行為不予查處的;
(九)其他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等,造成嚴重後果的。
第五章 附則
第四十四條 本市行政區域內各歷史時期在岩壁上遺存的壁書的保護,適用本條例。
第四十五條 本條例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

起草說明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
我就《桂林市石刻保護條例(草案)》(以下簡稱《條例(草案)》)作如下說明:
一、制定石刻保護條例的必要性
桂林,位於廣西東北部,地處湘桂走廊的西南端,它既是風景優美的山水生態名城,又是令人嚮往的國際旅遊勝地,還是國家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古往今來人們驚嘆于山水的奇妙,紛紛將美好的歷程和內心的表白鐫刻在各處石崖上,希望能與青山綠水長存不滅,形成了“看山如觀畫,游山如讀史”的罕見山水人文景觀。這些石刻,起始於隋唐、興盛於宋、低落於元、復興於明清,有資料記載的摩崖石刻和摩崖造像就達2000餘件,形成了“摩崖殆遍 ”、“諸山無一無摩崖”的奇觀,在國內石刻中首屈一指,獨樹一幟,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此外,還有眾多石刻散落在各縣區和鄉村,它們見證著歷史的變遷,為地方史和民俗文化研究提供了十分寶貴的資料。然而,斗轉星移,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些石刻也歷經劫難,遭遇了自然毀損和人為破壞,尤其是近十多年來,我市城市建設和旅遊發展突飛猛進,桂林石刻保護面臨的問題越來越突出,主要表現在:一是石刻保護的管理機制有待加強和完善。桂林石刻分布較廣,管理主體責任不明晰,有的是景區景點,有的是文化部門,有的屬於國有,有的屬於私人,在管理機構設定、經費保障、設施建設、監管措施等方面缺乏針對性,特別是對散落在鄉野間的石刻更是缺乏保護辦法。二是受自然和人為破壞情況日益嚴重。因我市石刻大多在露天石崖上,長期受裂隙、溶蝕、風化等自然因素破壞,此外,石刻周邊一些企業和其他生產經營者違法排放污染物和廢水也對石刻造成了嚴重破壞,不少重要石刻在近10年時間裡已變得面目全非。三是部分景區景點的違規行為也在危及著石刻的安全。如石刻周邊開辦餐館、燒烤、娛樂和燒香拜佛地等。四是石刻保護和文化旅遊宣傳教育結合不夠。桂林石刻是體現桂林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重要載體,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藝術、科學價值,但目前對桂林石刻開展的文旅項目、愛國主義教育、廉政教育及民眾性宣傳活動較少,廣大市民及遊客對桂林石刻這一歷史文化瑰寶知之不多。五是石刻保護專門隊伍人才奇缺,對石刻保護的研究開展少。
綜上所述,在認真分析總結我市石刻保護現狀的情況下,研究制定符合桂林實際和特色的石刻保護條例,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緊迫的。
二、《條例(草案)》起草的過程
根據《2016年桂林市人大常委會立法工作計畫》安排,市人大常委會組織市人大教科文衛委、法制委、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以及市文新廣局、法制辦等相關部門負責《條例(草案)》起草工作,成立了條例起草組、審核組、專家論證組,明確工作目標和責任。
我委作為提案人,一是進行了石刻的檔案調研。除利用去年文物保護法執法檢查成果外,還認真蒐集了全國各省區制定的有關石刻保護方面的法規,反覆研究,充分借鑑好的經驗,並認真學習領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和《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保護條例》,掌握其法律精髓。二是廣泛開展實地調研。與市人大法制委、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市文新廣局組成2個調研組,由石春蓮、趙德明兩位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帶隊,分赴洛陽龍門石窟和重慶大足石刻調研。併到市內石刻較為集中的景區和縣區進行實地調研。三是召開座談會。採取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多次就《條例(草案)》徵求意見,廣泛聽取專家論證,聽取市人大各專委和工作機構意見,聽取有關職能部門和有關縣區基層文保機構的建議。四是積極向自治區人大尋求支持和幫助。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躍飛親自擔任桂林石刻保護立法起草工作組的“總顧問”,對石刻立法工作進行全程指導。《條例(草案)》形成後,及時報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徵求意見並認真進行修改。最後,潘永建副主任又兩次主持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研究討論,形成了今天提請審議的《條例(草案)》。
三、《條例(草案)》規範的主要內容
《條例(草案)》共五章四十五條,分為總則、保護管理、合理利用、法律責任、附則,需要說明的問題主要有五個方面。
(一)條例名稱
為更好的突出地方立法特色,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和《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保護條例》,結合我市石刻保護工作實際,將《條例》名稱確定為《桂林市石刻保護條例》。
(二)明確政府職責,引導社會參與
石刻保護工作需要社會各方力量共同參與,其中“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是石刻保護的一項基本原則。
1、《條例(草案)》明確了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石刻保護工作的領導。建立健全石刻保護工作協調機制,將石刻保護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並將所需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同時,鼓勵單位、組織和個人通過捐贈、資助等方式參與石刻保護工作。
2、《條例(草案)》明確了職能部門。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門負責本級區域內的石刻保護工作,同時對保護職責做了具體規定。
3、突出了石刻保護地方特色。針對我市石刻分布零散的實際情況,規定了石刻所在地的鄉鎮人民政府應當指定專職或兼職文物保護員負責石刻保護工作。
(三)關於石刻保護管理的具體要求
1、《條例(草案)》明確了市縣級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門應當制定石刻的具體保護措施,並制定相應的保養、修繕、研究、利用計畫。
2、對石刻本體的保護及其周邊的建設管制、生態保護、環境治理等進行了規定,設定了石刻的保護範圍及建設控制地帶的最低參數。
3、對在石刻保護範圍內墾荒種植、開山採石、餐飲燒烤等十一類破壞石刻的行為作出了禁止性規定,並規定了已在石刻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內的企業事業單位及其他生產經營者,不得違法排放大氣污染物和污水。
4、明確了對自然風化嚴重,瀕臨毀損的石刻本體的搶救性保護規定。
5、規定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就石刻保護工作定期向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匯報。並對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組織和個人予以表彰獎勵。
(四)關於石刻合理利用的具體要求
桂林石刻作為文化載體,蘊含了大量歷史、文化、宗教、藝術、民俗等內容,《條例(草案)》充分體現了石刻保護與創建國際旅遊勝地緊密結合的特色,在確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鼓勱發展文化旅遊,挖掘石刻文化內涵。
1、鼓勵旅遊企業、景區景點推出具有桂林石刻歷史文化特色的旅遊項目。
2、規定文物保護管理機構應當發掘、展示石刻的歷史、文化、藝術和科學價值,發掘石刻在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廉政教育和弘揚民族精神等方面的作用,支持桂林石刻傳拓技藝的傳承發展。
3、規定了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支持石刻博物館、石刻資料庫共享平台及石刻數位化展示系統建設,加強石刻文化的宣傳普及,採取多種形式促進石刻文化走進大眾文化生活。
(五)細化了法律責任,強化對違法行為的追究,增強了法規的可操作性
經我委和市人大法制委、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多次調研,借鑑外省好的經驗和做法,廣泛徵求自治區人大以及社會各界意見並多次論證反覆修改,法規草案各項規定與上位法一致,且符合我市實際,具有較強的現實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已經基本成熟,建議提請本次常委會審議。
以上報告,請連同法規草案一併審議。

貫徹實施情況

9月4日,市人大常委會組織開展《桂林市石刻保護條例》貫徹實施情況專題視察,對當前桂林石刻的保護現狀、執法情況、存在問題等進行視察,並就如何更好地保護向市政府提出意見建議。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潘永建、徐鋒、石春蓮、趙德明、何運保,秘書長周理勝等常委會組成人員參加視察。
桂林石刻以摩崖石刻為主,至今留存有唐代至清朝的石刻2000餘件,是全國摩崖石刻,尤其是唐宋以來摩崖石刻留存最多、最集中的地方,有“唐宋題名之淵藪,以桂林為甲”之說。桂林石刻主要分布於市區的普陀山、龍隱岩龍隱洞、虞山、象鼻山、南溪山等30餘處風景名山洞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1月1日,《桂林市石刻保護條例》作為我市獲得地方立法權後制定的首部實體法正式實施,為桂林石刻保護提供了法律依據。
當天,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和石刻保護專家集中視察了南溪山白龍洞和觀音岩石刻、七星公園桂海碑林石刻和彈子岩、留春岩、省春岩石刻,西山公園隱山北牖洞和老君洞石刻。在視察中,大家對桂海碑林博物館的石刻+旅遊相結合的保護利用模式充分肯定。同時,也發現部分石刻岩洞附近仍存在違章建築、違規經營、燒香拜佛、市民進入停放電動車,甚至將石刻掩埋等破壞亂象,造成了石碑受損、字跡磨損等,讓大家感到痛心不已。
“《條例》實施一年多,市政府和各有關職能做了大量工作,使石刻得到有效的保護。”當天下午的座談會上,參加視察的常委會組成人員對桂林市石刻保護工作表示肯定。同時,大家也提出目前宣傳不到位、協作不到位、巡查不到位、保護不到位、執法不到位等問題。組成人員們建議,市政府及市文新廣局、園林局、人防辦等職能部門,在全面調研和評估基礎上,制定全市石刻保護方案,全面規劃、分類施策,並加強宣傳、巡查和嚴格執法。要進一步挖掘、整理桂林石刻的文化內涵,形成可以供導遊解說的“桂林故事”,將石刻融入到旅遊中。同時,積極探索由政府職能部門與石刻所在相關單位簽訂保護協定,明確保護內容、保護責任及處罰措施,使石刻保護真正落到實處。
副市長雷聲及市直有關部門負責人陪同視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