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末無明即從根本無明中,生起更為粗顯之種種煩惱。又作枝末不覺。乃‘根本無明’之對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枝末無明
- 外文名:無
- 術語:佛教術語
- 出處:起信論疏筆削記卷三
枝末無明概述,枝末無明釋義,
枝末無明概述
起信論疏筆削記卷三(大四四·三○九中):“於中有根本枝末之異,枝末復有三細六粗。”此謂依根本無明生起業相、能見相、境界相等三細,及依境界緣生起智相、相續相等六粗,總稱為枝末無明。[大乘起信論、勝鬘寶窟卷中末、起信論疏卷上(元曉)、大乘起信論講記(印順)](參閱‘根本無明’4135)
枝末無明釋義
此又稱一念無明,是眾生由一念起多念的原因,形成眾生的我執,我障,使眾生因有我而貪愛所見所思的各種境界。
見思二惑的體性共有十種稱為十使,分別稱為:身見(即我見)、邊見(即斷常二邊)、戒取見(即執外道及一些不正當的邪戒)、見取見(即自大、未證謂證等)、邪見(即不正念、無因果、無三寶等錯誤見解)以及貪、嗔、痴、慢、疑五種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