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林超倫
- 國籍:英國
- 出生地:福建莆田
- 畢業院校: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人物信息,所獲成就,人物經歷,和家鄉莆田,著作,
人物信息
林超倫, 福建莆田人,男,漢族。
所獲成就
1998、2003和2005年他曾三度陪同英國Tony Blair首相訪問中國。
林超倫經常擔任英國政府部門的口譯任務,其中包括外交部、憲章事務部、貿工部,內政部,國際發展部、國防部等。他還擔任英中貿易協會重大活動的首席翻譯,主要負責協會主席在歡迎中國省市一級大型商務考察團宴會上的講話。
此外,林超倫還應聘為許多英國最著名的跨國公司的董事級活動擔任過口譯(包括同聲傳譯)。其中包括英國航空公司、英國BP公司、英宇航公司、渣打銀行、殼牌石油公司、英美菸草公司、高偉紳律師行、高盛投資公司、金融時報、保誠保險集團、鷹星保險集團、TESCO、倫敦證券交易所等。
人物經歷
林超倫博士曾在英國BBC工作7年,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一直擔任英國外交部首席中文翻譯,負責英國女王、首相(包括梅傑、布萊爾、布朗、卡梅倫四任首相)及其主要內閣成員的口譯任務,參與接待的中國領導人包括習近平、胡錦濤、江澤民、李克強、溫家寶、朱鎔基等,並擔任英中貿易協會以及英國多家著名跨國企業董事級活動的口譯。在英國女王85歲生日慶典當天,林博士被授予官佐勳章,以表彰其對中英關係所作的傑出貢獻。除口譯實踐外,他還擔任英國密德薩斯大學口譯碩士教授、英國巴斯大學
英漢翻譯碩士課客座教授、英國倫敦威斯敏斯特大學翻譯碩士課講師,現今在英國薩里大學開設中英商業口譯課程。林博士在國內著有《實戰口譯》(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和《實戰筆譯》(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等經典圖書,其中《實戰口譯》一書是國內第一本系統介紹並培訓筆記的口譯教科書,被北京外國語大學等眾多名校選作教材。
和家鄉莆田
在家鄉的大學--莆田學院講座
林超倫博士是英國梭網有限公司董事長兼英國外交部首席中文翻譯。這次,他擔任參加“9·8”投資貿易洽談雲英中貿易代表團中文翻譯,所以有機會回到家鄉。
林超倫中學在莆田一中讀書,1977年他考上對外經濟貿易大學,1981年獲經濟學學士學位,畢業後留校教書。在教書期間獲得英語語言文學碩士學位。1986年他考入英國蘭卡斯特大學攻讀博士,獲語言學博士學位。
當記者問他怎么走上中文翻譯時,他笑著說,也有些偶然。讀完博士後,林超倫在英國一所學校當過中文教師,做過保險公司金融顧問。在英國廣播公司(BBC)工作了7年,他做過BBC電視台的國際新聞的同聲傳譯,開創了電視新聞同聲傳譯的世界先例。還做了大量的翻譯和編輯工作,采編製作了大量的廣播節目。在BBC工作時,1996年,有一天,英中貿易協會有人打電話來,問是否有人可以當中文翻譯。結果這一次翻譯,林超倫讓英中貿易協會的人很滿意。後來,英國貿工部、外交部了解、知道他的名聲,也陸續請他去做中文翻譯。
近幾年,他擔任英國現政府、前政府和朝野兩黨領導人幾乎所有與中國部長級以上訪問者的會談中文翻譯。1998年英國首相布萊爾訪問中國,他擔當全程中文翻譯。回到英國後,林超倫得到了布萊爾親筆簽名的首相辦公室公函,首相感謝林超倫陪同訪問中國以及在中國期間出色的翻譯。 1998年朱鎔基訪問英國,1999年江澤民訪問英國,2001年胡錦濤訪問英國,2002年李瑞環、唐家璇訪問英國,英國的有關部門都是請林超倫做中文翻譯。
多年的翻譯實踐,林超倫積累了很多很好的經驗,他總結出了高級口譯大規模培訓的整體解決方案,經過仔細的市場調查,他認為現在社會非常需要翻譯人才,特別是高級的口譯人才。於是林超倫把自己總結的一套口譯人才培訓方案結合最先進的網路技術手段和先進的管理方法,在英國註冊創辦了梭網有限公司,以培養更多的口譯人才。
現在出國的人越來越多,國際間的經濟、文化交流也越來越頻繁,這吸引更多的人學習英語這一國際通用語言。林超倫說,他在廈門大學外文學院講座後,一位學生對他說,有的人認為,福建是方言區,福建人學英語沒有優勢,特別是講英語口語,常常是口齒不清,聽了林超倫的講座,並且得知他是莆田人,自己又有了學習英語的信心。
談到對家鄉的變化時,他對記者說:“莆田發展很快,我有時回家都找不到家門。”
回國給高校學子作學術報告,是林超倫近年來工作的一部分,從2002年起,他每年都會走進10多所高校。
林超倫的學習方法、理念,都被賦予榜樣的力量。所以,當他於去年將自己多年翻譯的“心得”總結出一本《實戰口譯》時,即被全國各大院校爭相作為教材。
快樂的“精神分裂者”
那是1992年,BBC和李嘉誠手下的衛視合作做一家國際電視台,李嘉誠提出要用衛星同步在香港播出,新聞用中文配音同聲傳譯播出。當時的林超倫,在英國拿到博士學位後正做保險推銷,出國前在外經貿大學當老師時,曾客串過一回同聲傳譯譯員。
被“獵中”後,林超倫開始了其在電視螢屏背後“瞬間翻譯”的職業嘗試,也於“不經意間”,開創了電視新聞同聲傳譯的世界先例。
說起同傳,國內大多數老百姓對它的認識,源於近兩年前發生的伊拉克戰爭,在那次戰事報導中,央視首次採用了同聲傳譯。而參加過國際性會議的人都知道,演講者在台上說著外語,我們通過耳機則幾乎可以同時收聽到中文的翻譯,這便是同傳譯員之功。
漢、英的語序不同,怎么能邊聽邊講?“耳、眼、嘴同一時間運轉工作,要學會斷句,把名詞變動詞、動詞變名詞,但連續做20分鐘人就有些失常,所以做這行的也被稱為精神分裂者。”林超倫介紹他的“看家本領”時這樣說道。
但這種超常規的訓練也使得林超倫“功力大增”。1996年,一個偶然的機會將林超倫推到了“金字塔尖”。他開始為英國官方做翻譯,並很快成為英國外交部中英文事務的首選翻譯,為英國女王、首相布萊爾等英國政界知名人士做全程翻譯。
在挫折中成長的“絕頂高手”
傳說中的同傳譯員,既要有翻譯水平,又要有反應速度,還要有好的體力,故被稱為“九段翻譯”,也被視為翻譯中的絕頂高手。
對此,林超倫有些不以為然,“也沒有大家想像的那么玄”,他希望學語言者不要有畏難心理,因為“任何一個翻譯都是在挫折中成長的”。
據林超倫自曝,他的英語曾經學得萬分艱苦:辭彙是最難過的關,自己背一個單詞,要寫滿兩整頁紙;若感覺哪一個音發得不夠準,便將辭彙表里所有有該發音的詞全部“糾”出來校一遍;為了占據學院裡那唯一一間語音室寶貴的位置,每次進去前不喝水,要坐滿七八個小時……
他還笑著向記者講述了自己鬧出的幾樁“卡殼事件”。
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他為國家氣象局參加日內瓦的國際會議擔任同傳譯員,局長用中文主持會議,而林超倫因沒聽清楚局長說的某投票方式,尷尬地“頓”在了那裡。由於他要把漢語譯成英語,其他翻譯則要把英語譯成本國語言,他一卡殼,所有人都跟著卡殼停了下來,所有人都看著他。
還有一個“著名事件”。1998年布萊爾首相訪問中國,在上海參觀一個高新技術產品展,在現場作即興演講,布萊爾說到他很喜歡“Kissing Booth”,林超倫雖知道Booth是布萊爾夫人在出嫁前的姓氏,但這樣翻譯與展覽活動沒一點聯繫,林超倫一時呆在那裡。這時,布萊爾看到冷場了,就說“我做給你看”,然後吻了身旁的布萊爾夫人,全場大笑。
數天后,林超倫看到英國朋友寄來的報紙,上面頭版頭條的新聞標題寫著“Kissing Booth難倒翻譯官”,他才明白原來在那次展覽中,有一個展台就叫Kissing Booth,展台前有個攝像頭,參觀者可在攝像頭前做各種親吻狀,攝像頭攝下後,可在電腦特定的軟體上做出各種變形, 當天也引來了布萊爾的參觀。可因為林超倫當時沒有參觀,所以不知道這個展台。
“口譯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但只要不斷地總結和提高,就能走得更遠。”林超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