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巧稚

林巧稚

林巧稚(1901年12月23日-1983年4月22日),醫學家。她在胎兒宮內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婦科腫瘤新生兒溶血症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貢獻,是中國婦產科學的主要開拓者、奠基人之一。

她是北京協和醫院第一位中國籍婦產科主任及首屆中國科學院唯一的女學部委員(院士),雖然一生沒有結婚,卻親自接生了5萬多嬰兒,被尊稱為“萬嬰之母”、“生命天使”、“中國醫學聖母”,又與梁毅文被合稱為“南梁北林”。

基本介紹

人物生平,成長,工作,患病,主要作品,論文,著作,研究成果,女性盆腔病症,新生兒溶血症,婦科腫瘤,慈善事業,所獲榮譽,社會活動,人物軼事,破格錄取,獨立手術,愛喝咖啡,終生未嫁,社會評價,後世紀念,

人物生平

成長

1901年12月23日(光緒二十七年),林巧稚出生在福建省思明縣鼓浪嶼的一個教員家庭。
1908年,林巧稚上蒙學堂(女子國小校),之後,就讀於鼓浪嶼懷仁學校(鼓浪嶼女子高中)。1913年升入鼓浪嶼高等女子師範學校。1919年畢業於廈門女子師範學院並留校任教。
1921年,北京協和醫科大學(今協和醫學院)落成,林巧稚考入該校。
1929年,從協和醫科大學畢業並獲醫學博士學位,被聘為協和醫院婦產科大夫,為該院第一位畢業留院的中國女醫生,也是首屆“文海”獎學金唯一獲得者。

工作

由於在協和醫院工作成績突出,她提前晉升為住院醫師,並在1932年,被學校派往英國倫敦婦產科醫院和曼徹斯特醫學院進修深造。1933年,到奧地利的維也納進行醫學考察。1939年,到美國芝加哥大學醫學院當研究生。
林巧稚在為孕婦做產前檢查林巧稚在為孕婦做產前檢查
在出國學習期間,參觀了劍橋大學、紐漢姆大學,又在馬里蘭醫學院的婦產科里進修實習了兩個月。她幾乎用盡了實驗室工作之外的所有時間,到有豐富資料的圖書館學習,中午拿出一份夾心麵包充飢。除此之外,還廣泛地參觀了倫敦各家醫院和科研機構,如蔡爾斯婦科醫院、倫敦婦幼醫院、倫敦婦嬰醫院等。參觀了鐳放射治療中心站將先進科學技術套用於醫學領域的設備,這啟發提供了她的研究思路,奠定了她研究治療絨毛膜上皮癌的基礎。最後她又到英國皇家醫學院婦產科學系,在自己的老師科主任的實驗室內進行小兒宮內呼吸課題的研究,她的研究成果被推薦到伯明罕市舉行的英國婦產科醫學會議上交流,受到好評。
1940年,林巧稚被美國方面聘請為“自然科學榮譽委員會”委員。同年回國,不久升任婦產科主任,成為該院第一位中國籍女主任。
1941年底,北京協和醫院因太平洋戰爭被日本人占領,她同所有醫務人員一起被趕出了醫院。因為戰爭,她的醫學科學研究終止了將近10年。
林巧稚和醫務人員討論工作林巧稚和醫務人員討論工作
1942年,在北京東堂子胡同開辦私人診所,為了減輕病人的負擔,她主動採取降低掛號費、對貧窮患者醫療費減免等措施。不久,又擔任了中和醫院(前身為中央醫院,今為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婦產科主任。
1946年,受聘兼任北大醫學院婦產科系主任。同年,醫學教育家李宗恩受命恢復協和醫院,多次邀請她重返協和,她再三考慮,辭去了兩院主任職位,停止了診所開業,於1948年返回協和醫院,同時又把她的學生一起調回了協和醫院婦產科,並在此工作直至去世。
1956年6月,中國第一個婦產專科醫院北京婦產醫院建成,林巧稚擔任第一任院長。
1959年,林巧稚當選首屆中國科學院唯一的女學部委員(院士),並被任命為中國醫學科學院副院長。
文革開始,隨著協和“收歸國有”,一場轟轟烈烈的“改造”運動展開。林巧稚被劃為“重點改造對象”、“反動學術權威”,被發配到病房做護工,清洗便盆、倒痰盂……這些工作她都做得一絲不苟,畢竟,她還沒有離開協和,她說這已經是再幸運不過。“文革”結束後,林巧稚已近80歲,體質逐漸衰弱。
1972年至1974年,先後出訪美國、加拿大、瑞士、法國等國家進行學術交流。
1973年,受聘為世界衛生組織醫學研究顧問委員會顧問,任期5年,至1977年。

患病

1978年12月,林巧稚和楚圖南率中國人民友好代表團赴西歐四國訪問,在英國因患缺血性腦血管病返回中國。在首都醫院,經檢查,她被確診為高血壓動脈硬化、腦血栓、心臟病。患病期間,她開始在輪椅上、病床上寫關於婦科腫瘤的書籍,直至4年後,50萬字的專著《婦科腫瘤學》完成。
林巧稚和首都醫院託兒所的兒童合影(1979)林巧稚和首都醫院託兒所的兒童合影(1979)
1980年12月2日,病情加重被送進醫院。雖遭親友勸阻,但她還堅持工作。此時,她早已不是住院醫師,但她要求值班醫生和護士,只要病人出現問題,即使是半夜也要馬上通知她。甚至在去世前一天還接生了6個嬰兒。
1983年春,林巧稚病情惡化,陷入昏迷,她總是斷斷續續地喊:“快!快!拿產鉗來!產鉗……”這時護士就隨手抓一個東西塞在她手裡安撫她。同年4月22日,林巧稚在協和醫院逝世。遺囑中,她將個人畢生積蓄3萬元人民幣捐給醫院託兒所,骨灰撒在故鄉鼓浪嶼的大海中。

主要作品

林巧稚曾帶領醫務人員深入城鄉,考察婦女和兒童的疾病,主編了《家庭衛生顧問》、《家庭育兒大全》等書。率先對婦產科學許多方面進行了研究,許多研究結果發表於《用造袋術治療後腹壁囊腫一例》等文章中。這些都是中國以往婦產科醫學史所未涉及到的領域。(註:外文文獻中林巧稚署名為Lim KT)

論文

  1. 林巧稚.用造袋術治療腹壁囊腫一例.中華醫學雜誌,1930,16.
  2. Lim KT.Spontaneous pneumothorax In new born.Chin Med J.1932,46:986.
  3. Lim KT.On foetuses with cephalic malformations delivered in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from July 1st 1922-Jan 1st 1934.Chin Med J,1956,49:624.
  4. Chin TL,Lim KT.The yeast-like fungi found in the bagina of pregnant and non-pregnant women.Chin Med J,1936,50:1211.
  5. Leach CN,Zia SH,Lim KT.Attempt to immunize newborn infantants to tetanus neonatorum through administration of tetanous toxoid to Pregnant mother.Am J Hyg,1946,24:439.
  6. 林巧稚.乙醯膽鹼在正常分娩機制中的作用.中華生理學雜誌,1949,17.
  7. 林巧稚,連利娟,唐敏一.從病理檢查和尿絨毛性腺激素定量試驗討論子宮絨毛膜.上皮癌的預後.中華婦產科雜誌,1957,2:128.
  8. 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教研組,北京婦產醫院.北京市88988居民地區子宮頸癌普查結果初步報告.中華婦產科雜誌,1960,8:99.
  9. 林巧稚,連利娟.24例良性葡萄胎及惡性葡萄胎轉移的研究.中華婦產科雜誌,1963,9:271.
  10. 林巧稚,連利娟.惡性葡萄胎85例診斷及預後的探討.中華婦產科雜誌,1964,10:370.
  11. 林巧稚.避孕、人工流產和輸卵管結紮術的幾個問題.人民軍醫,1964,5:32-27.

著作

  1. 林巧稚,主編.農村婦幼衛生常識問答.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57.
  2. 林巧稚,主編.家庭衛生顧問.北京:北京出版社,1981.
  3. 林巧稚,主編.家庭育兒百科大全.北京:北京出版社,1981.
  4. 林巧稚,主編.婦科腫瘤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2.

研究成果

女性盆腔病症

20世紀30年代初,她對胎兒宮內呼吸、子宮出血致病的生理原因和不同職業婦女出血狀況進行研究。研究較為多見的盆腔臟器的炎症,如盆腔炎、盆腔結核等對生殖系統的影響,研究細菌學和尿道細菌學。
從臨床統計學中,她發現,婦科病是占婦女發病率的2/3。當時,國家貧困落後,醫療衛生條件極差,婦女尤其難躲產前產後關,難產嬰兒死亡率極高,子宮出血宮頸糜爛等病成了常見病,她實感自己責任重大,同時,她還在尋找妊娠生理原因,研究月經和排卵的科學原理,這一現象同身體狀況的內在聯繫。1939年,醫院要她研究婦產科基礎理論,因她獲得了去芝加哥大學婦產科學系學習的機遇,在生理學、婦科腫瘤、內分泌和畸形胎兒等方面進行了研究。

新生兒溶血症

1950年代,某女工因新生兒溶血症連續夭折了三胎後寫信向林巧稚求助。新生兒溶血病當時在國內還沒有成活的先例。為了圓這位女工的母親夢,林巧稚查遍國外最新的醫學信息,提出和進行了大規模的婦科病普查普治,約有關專家座談,創造出用臍靜脈換血的方法治療新生兒溶血症,填補了中國婦產科醫學的空白。

婦科腫瘤

1940年代末,她就開始對滋養細胞腫瘤和其他婦科腫瘤的研究。
據她掌握的不完全統計,每年大約有100多萬婦女死於癌症,她深感癌症是婦科疾病的最大難點。重返協和醫院後,就組織在染色質、染色體的遺傳學方面進行探討,提出病毒可能是腫瘤的病因之一。她帶領學生對葡萄胎、子宮絨毛膜上皮癌進行長期了解和跟蹤檢查。總結1948年7月到1958年12月底接收住院的158人滋養細胞腫瘤患者,其中良性葡萄胎86人,惡性葡萄胎27人,絨毛膜上皮癌42人,合體細胞子宮內膜炎3人。惡性葡萄胎病例中24例發生遠處轉移,86例良性葡萄胎竟有9例發生遠處轉移,這一事實推翻了國外專家自1947年以後根據200例葡萄胎病例分析,認為良性葡萄胎不轉移的結論。
在她分析癌症發展變化的同時,北京市政府接受了她對婦科的普查建議,於1958年9月經她組織抽樣83個機關單位、27所學校、22處居民地段的7萬多29歲以上婦女進行檢查,結果發現患有子宮頸糜爛、子宮頸瘤、子宮頸癌、葡萄胎和絨毛膜上皮癌者都各占一定比例。60歲之後,她知道自己在有生之年未必能徹底征服癌症,便找來學生連利娟宋鴻釗,把自己自1948年以來所積累下來的癌症追蹤資料全部交給了他們。

慈善事業

林巧稚不但給有錢有勢的婦女看病,對窮苦百姓都一視同仁,交不起錢的病人,她就免費治療。她有一個出診包,包里總放著錢,以便隨時接濟貧困百姓。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她在協和醫院門診看病,同樣鼓勵平民百姓不要掛她的專家號,告訴他們“掛我的普通號,同樣是我給你看病”。她教育婦產科所有的人,救活一個產婦、孕婦,就是救活了兩個人。百姓為了感謝她的救命之情,把在林巧稚手裡接產出生的孩子起名“念林”、“愛林”、“敬林”、“仰林”等名字,以示對林巧稚的永久紀念。
林巧稚對待病人極為溫柔耐心,因此很多婦女千里迢迢趕到協和找林大夫。原協和醫院副院長黃人健回憶說,她曾看到林大夫掏出幾十塊錢給一個流產的貧窮婦女,讓她買營養品。“那時林大夫的工資是300塊,像這樣資助病人的情況太常見了。”
早在“文革”前的1965年,她還捐出去過兩筆存款。一筆是她在美國學習期間節省下來的生活費,折合成人民幣約9700元;另一筆是她任中科院學部委員後積存下來的車馬費,共7000元。在當時,這筆錢還算是不小的數目。她把這些錢捐給了醫院,希望院領導用於改善醫院幼稚園的條件。

所獲榮譽

1929年畢業,獲得北京協和醫學院醫科學士及美國紐約州立大學醫學博士學位,是當屆“文海”獎學金唯一獲得者。
1960年,被評為全國教育和文化衛生方面的社會主義建設先進工作者,全國“三八紅旗手”。
2009年9月14日,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

社會活動

  • 擔任社會職務
1954、1959、1964、1975、1978,分別擔任第一至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955,受聘為中國科學院第一屆學部委員,是中國科學院首屆當選的唯一女學部委員。
1956,當選為中華醫學會副會長,擔任中華醫學會《中華醫學》雜誌外文版編輯委員會常委,中華醫學會婦產學會主任委員。
1957,受聘任國務院科學規劃委員會醫學組成員,當選中華醫學會節育技術指導委員會委員。
1959,由國務院任命為中國醫學科學院副院長,擔任北京市政協副主席。
1973年至1977年,受聘擔任世界衛生組織醫學研究顧問委員會顧問,任期5年。
除此之外,還曾擔任中央技術管理局發明審查委員會委員;衛生部教材編審委員、考試委員會委員、醫療事故鑑定委員會委員以及中國人民保衛兒童全國委員會委員等。
  • 學術交流
1953年出席在奧地利召開的世界32個國家參加的世界醫學會議,會後訪問了蘇聯、捷克斯洛伐克考察醫學教育工作。
1965年,籌備並主持了中華醫學會第一屆婦產科學術會議。
1972年任副團長,率中華醫學會代表團出訪美國、加拿大。
1974年任中國友好參觀團團長,率團出訪伊朗;同年出席日內瓦世界衛生組織專家顧問委員會會議,會後,考察瑞士、法國。
1978年任中國人民友好代表團副團長出訪西歐四國。

人物軼事

破格錄取

1921年7月下旬,林巧稚和女伴余瓊英到上海參加北京協和醫學院的考試。在考英語時,由於天氣酷熱難耐,余瓊英中暑暈倒在考場,林立即中斷考試,與另一女生將余瓊英迅速抬到陰涼處,僅用十來分鐘,便迅速敏捷地處理完了這起突發事件。然而,回到考場,考試時間已過。
所幸,在考場之外,她被考官發現了難得的素質:第一,會一口流利的英語,這對在協和學習至關重要;第二,處理突發事件沉著果斷有序,這是當醫生不可缺少的;第三,她的各科總成績並不低。主考官被她捨己為人的精神以及卷面的才華所感動,破格錄取她入學。

獨立手術

林巧稚還在當助理醫師的時候,就是一位出色的醫生,獨立地完成了第一例大手術。
一個深夜,協和醫院遇到了一位子宮破裂流血不止的年輕婦女,林巧稚還是助理醫生,無權處置這種病人向科主任報告危急情況後,科主任讓她自己做手術。她果敢地通知手術室,站上手術台,完成了她當醫生的第一例大手術。手術的成功,也引起了醫院更多人的注目。她被提前3個月由助理醫生晉升為住院醫生,比同班同學提前兩個月接到繼續任用聘書。

愛喝咖啡

喝咖啡是林巧稚最大的愛好,起床後、重大手術之前,她都要喝上一杯熱咖啡提神,周恩來曾多次從國外帶回咖啡豆送給她。1965年,林巧稚參加醫療隊下鄉,打包行李時,她把咖啡裝進去又拿出來,猶豫再三。帶咖啡和白糖下鄉,這在當時是件大事,算是典型的“資產階級作風”。林巧稚專門向醫院領導請示匯報,院領導考慮她多年來已養成習慣,批准她“破例”。

終生未嫁

林巧稚考上協和時已近20歲,除了她其他女同學基本都結婚了。家人擔心她的婚嫁問題曾進行勸阻,但她堅決去參加考試,據說她還摞下一句氣話:“那我就一輩子也不嫁!”
畢業後因學業優異留校任職,然而聘書中規定:“……聘任期間凡因結婚、懷孕、生育者,作自動解除聘約論。”林巧稚接下此聘書,若結婚生子,則會被解聘。據說她曾有過一段朦朧的戀愛,但由於在醫院表現出色,被派赴歐美考察深造,戀情也不了了之。
其實這條違背人倫的規定很快就被廢除了,但是林巧稚已經徹底投身到婦產科的工作中。每天來看醫院看婦產科的婦女更加喜歡這個黑黑皮膚、大大眼睛的中國女醫生。絡繹不絕的病人和各色各樣的病症成為了林巧稚生活的全部。每年的生日,她依然會堅守在產房一線,“我到產房過生日更有意義。我為難產的孕婦接生,當小寶寶在我生日的時候降臨人世,那哇哇啼哭聲是最動聽的生命讚歌,對我來說,那是最好不過的生日禮物了”,一年又一年,林巧稚此生再也離不開產房,再也離不開她心心念念的病人們。
因此直到晚年,林都未曾婚嫁,一直在做婦產方面的工作。家裡的電話放在床頭,醫院有嚴重的病例,就整夜地守著電話等訊息。她曾說過,“我的惟一伴侶就是床頭那部電話。”

社會評價

林巧稚不僅醫術高明,她的醫德醫風、奉獻精神更是有口皆碑。她獻身醫學事業,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深刻敏銳的觀察力,對婦產科疾病的診斷和處理有高超的本領和獨到的見解。她全面深入地研究了婦產科各種疑難病,確認了癌瘤為戕害婦女健康的主要疾病,堅持數十年如一日地跟蹤追查、積累了豐厚的供後人借鑑的資料。
自她走上工作崗位到臨終前夕,心中裝著的只有婦女、兒童的安危。在生活和事業兩者不可兼得的條件下,她選擇了事業,為事業終身未婚。追悼會遺像兩旁垂下4.5米高的幛聯,上面寫著:“創婦產事業,拓道、奠基、宏圖、奮鬥、奉獻九竅丹心,春蠶絲吐盡,靜悄悄長眠去;謀母兒健康,救死、扶傷、黨業、民生,笑染千萬白髮,蠟炬淚成灰,光熠熠照人間”。60個字反映了她60餘年的工作和她的業績。(光明網)
她是一團火焰、一塊磁石。她的“為人民服務”的一生,是極其豐滿充實地度過的。她從來不想到自己,她把自己所有的技術和感情,都貢獻傾注給了她周圍一切的人。關於她的醫術、醫德、她的嘉言懿行,受過她的醫治、她的愛護、她的培養的人都會寫出一篇很全面很動人的文章。……她不平凡的形象永遠在我的心中閃光!(作家冰心《悼念林巧稚大夫》一文)
回顧林巧稚的一生,她曾為自己的醫學理想而堅定求學,曾堅守在婦產科的崗位數十年如一日勤勉工作,曾用她的雙手迎接過千千萬萬個新生命的到來。“她終身未婚,卻擁有最豐盛的愛;她沒有子女,卻是最富有的母親;她是母親和嬰兒的守護神”,林巧稚將自己的全部都奉獻在孕婦和嬰兒身上,笑著說:“我是個醫生。”

後世紀念

  • 紀念館
林巧稚逝世後,廈門鼓浪嶼於1984年5月建造了名為“毓園”的林巧稚紀念館。其中的“毓”為培育養育之意,是對其一生培養和造就了大批醫學人才、親自接生了5萬多名嬰兒的紀念。
毓園中的林巧稚雕像毓園中的林巧稚雕像
2009年12月23日上午,廈門首個醫德教育基地在林巧稚紀念館揭牌成立。
  • 蠟像
2004年天津美術學院副教授艾得勝為國家博物館創作林巧稚蠟像,2005年林巧稚蠟像獲國家博物館“一等獎”。該蠟像曾在中國蠟像館、廈門世界名人蠟像館展出。
  • 紀念郵票
1990年10月10日,在林巧稚辭世7周年之際,郵電部曾經發行過以她為題材的紀念郵票,衛生部還為此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隆重的紀念大會。這在中國郵政史上是不多見的。該郵票為《中國現代科學家(第二組)》紀念郵票4枚中的第1枚。(其餘3位現代科學家為張鈺哲侯德榜丁穎。)
林巧稚 紀念郵票(1990)林巧稚 紀念郵票(1990)
  • 書籍
出版時間名稱作者出版社參考資料
1985-06
林巧稚
吳崇其,鄧加榮
中國青年出版社
1989
林巧稚
吳崇其,鄧加榮
1992
林巧稚
吳崇其,鄧加榮
福建科技出版社
2007
2012-03
林巧稚
百合文藝出版社
  • 婦產科醫師獎
中國婦產科醫師獎(簡稱COGA Award),又稱“林巧稚婦產科醫師獎”,經中國醫師協會批准COGA於2012年設立。2014年經評選委員會會議,修改名稱“中國婦產科醫師獎”為“婦產科好醫生-林巧稚杯”。該獎項旨在表彰獎勵在婦女健康事業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優秀婦產科醫生,對中國優秀的婦產科醫師給予獎勵。
《林巧稚》封面《林巧稚》封面
  • 電影
描寫林巧稚一生感人事跡的電影《大愛如天》作為中央電視台十七大獻禮片,在“十一”前播出。同時該片也是“中國科學家系列電視電影”的開篇之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