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系列 intel 處理器 是
英特爾 公司開發的處理器,即為CPU英特爾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晶片製造商,它成立於1968年。
70年代 微處理器誕生 CPU 是Central Processing Unit,就是中央處理器的縮寫,
英特爾公司Logo
成立於1968年的英特爾公司,作為全球最大的晶片製造商,同時也是計算機、網路和通信產品的領先製造商,英特爾走過了風風雨雨的46年,具有技術產品創新和領導產業發展的38年。回首過去,英特爾的產品,影響了整個IT業的發展,成就了不知多少IT界的精英和經典事件。
1971年11月15日:世界上第一塊個人微型 處理器 4004誕生
intel圖示 1971年11月15日,
Intel 公司的工程師
霍夫 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商用
微處理器 —4004,從此這一天被當作具有全球IT界裡程碑意義的日子而被永遠的載入了史冊。這款4位微處理器雖然只有45條指令,每秒也只能執行5萬條指令,運行速度只有108KHz,甚至比不上1946年世界第一台計算機ENIAC。但它的集成度卻要高很多,集成電晶體2300隻,
一塊4004的重量還不到一盅司。這一突破性的發明最先套用於Busicom計算器,為無生命體和個人計算機的智慧型嵌入鋪平了道路。
4004微處理器
Busicom最初計畫是需要12個定製晶片。而英特爾工程師
霍夫 提出了通用邏輯設備的概念,它可能是一個更出色、更高效的解決方案。正是由於他的提議才使得微處理器得以開發。起初,Busicom向
英特爾 支付了60000美元,獲得了微處理器所有權。在認識到“大腦”晶片的無限潛力之後,英特爾提出用60000美元換回微處理器設計的所有權。Busicom同意了英特爾的請求。1971年11月15日,英特爾面向全球市場推出了4004微處理器,每個售價為200美元。
4004微處理器
編號為4004,第一個“4”代表此晶片是客戶訂購的產品編號,後一個“4”代表此晶片是
英特爾 公司製作的第四個訂製晶片。這種數字代號卻延用至今。
霍夫 終於如願以償,他在世界第一個微處理器上,集成了2000多個電晶體,發明了世界第一塊
大規模積體電路 4004,在電子計算機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4004晶片基本具備了微處理器的特點,用它來做計算器,改變了傳統計算器的形象。採用4004晶片後,再配用一塊
程式存儲器 ,數據存儲器,
移位暫存器 ,再加上鍵盤和數碼管,就構成了一台完整的
微型計算機 。
讓英特爾意外的是推出4004晶片後,業內的反應相當平淡。一些分析家稱這款晶片雖然有些意思,但4004的處理能力實在有限,還不足以引起人們的興趣。然而,當一年後英特爾推出其8008微處理器時,業內的目光都幾乎集中到了英特爾身上。8008頻率為200Khz,電晶體的總數已經達到了3500個,能處理8比特的數據。更為重要的是,英特爾還首次獲得了
處理器 的指令技術。
8008微處理器 8008微處理器 8008它的性能是4004的兩倍,擁有3500電晶體數量,速度為200KHz,並且於1974年被一款名為Mark-8的設備採用,Mark-8是第一批家用計算機之一,此時台式機基本上形成了一個最初雛形。
8008晶片原本是為
德克薩斯州 的Datapoint公司設計的,但是這家公司最終卻沒有足夠的財力支付這筆費用。於是雙方達成協定,英特爾擁有這款晶片所有的智慧財產權,而且還獲得了由Datapoint公司開發的
指令集 。這套指令集奠定了今天英特爾公司X86系列微處理器指令集的基礎。
1974年:8080微處理器
在
微處理器 發展初期,具有革新意義的晶片非Intel8080莫屬了。
英特爾 公司於1974年推出了這款劃時代的
處理器 ,立即引起了業界的轟動。由於採用了複雜的指令集以及40管腳封裝,8080的處理能力大為提高,其功能是8008的10倍,每秒能執行29萬條指令,集成電晶體數目6000,運行速度2MHz。與此同時,微處理器的優勢已經被業內人士所認同,於是更多的公司開始接入這一領域,競爭開始變得日益激烈。當時與英特爾同台競技的有RCA(
美國無線電公司 )、Honeywell、Fairchild、
美國國家半導體公司 、
AMD 、摩托羅拉以及Zilog公司。值得一提的是Zilog,世界上第一塊4004晶片的設計者Faggin就加盟了該公司。由該公司推出的Z80
微處理器 比Intel8080功能更為強大,而且直到今天這款處理器仍然被尊為經典。
8080微處理器 8080微處理器 8080有幸成為了第一款個人計算機Altair的大腦。據說Altair這個名稱是源自《
星際旅行 》電視節目中一個星際飛行計畫(Starship Enterprise)的目的地名稱。計算機愛好者花費395美元即可購得 Altair 套件。數月內,Altair的銷售量達到數萬台,造成了電腦銷售歷史上第一次缺貨現象。這足以看出來8080對於電腦發展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
編號時代 1978年,英特爾推出了首枚16位微處理器8086,同時生產出與之配合的
數學協處理器 8087,這兩種晶片使用相同的
指令集 ,以後英特爾生產的處理器,均對其兼容。趁著市場銷售正好的時機,以及市場需求的提升,
Intel 在同一年推出了性能更出色的8088處理器。三款處理器都擁有29000隻電晶體,速度可分為5MHz、8MHz、10MHz,內部
數據匯流排 (處理器內部傳輸數據的匯流排)、外部數據匯流排(處理器外部傳輸數據的匯流排)均為16位,
地址匯流排 為20位,可定址1MB記憶體。首次在商業市場給消費者提供了更自由選擇。
8086微處理器
8088微處理器 8088微處理器 同時Intel成功將 8088 銷售給 IBM全新的個人計算機部門,1981年,IBM推出的首批個人電腦機選用了
英特爾 8088晶片 ,使得8088成為了IBM全新熱銷產品IBM PC的大腦。本來IBM準備採用摩托羅拉的晶片,但是最終陰差陽錯,還是由8088晶片承擔了這項光榮的使命。隨著個人電腦的流行,英特爾也開始名揚四海。8088的大獲成功使英特爾順利躋身財富500強之列,
《財富》雜誌 將該公司評為“七十大商業奇蹟之一(Business Triumphs of the Seventies)”。事後,
英特爾 高度評價了與IBM這筆交易的重要性。的確,如果沒有這筆交易,很可能晶片市場是由摩托羅拉等一統天下。
1982年:80286微處理器 英特爾的最後一塊16位處理器
80286(也稱286)是
處理器 進入全新技術的標準產品,具備16位
字長 ,集成了14.3萬隻電晶體,具有6MHz、8MHz、10MHz、12.5 MHz四個主頻的產品。286是Intel第一款具有完全兼容性的處理器,即可以運行所有針對其前代處理器編寫的軟體,這一軟體兼容性也成為了Intel處理器家族一個恆久不變的特點。該產品發布後的6年內,全世界基於286
處理器 的個人計算機便達到了大約1500萬台。
80286微處理器
1985年:80386 英特爾的第一代 32位處理器 title=80386微處理器
此後,英特爾的微處理器開始進入到了32位時代。為適應企業的全球化發展,1985年秋,英特爾再度發力,並且以一種特殊的形式在倫敦、
慕尼黑 、巴黎、
舊金山 和東京同時推出了Intel 80386處理器。這是英特爾第一款32位處理器,集成了27萬5千隻電晶體,超過了4004晶片的一百倍,每秒可以處理500萬條指令。同時也是第一款具有“多任務”功能的處理器,所謂“多任務”就是說它可以同時處理多個程式程式的指令,這對微軟的作業系統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
80386微處理器
Intel RapidCAD 被遺忘的微處理器
還有一款微處理器被很多人忽視,這就是Intel RapidCAD。RapidCAD是
英特爾 有史以來第一款為舊款
個人計算機 所提供的升級套件(也就是OverDrive的始祖)。原386的使用者不需要更換主機板,只要把RapidCAD買回來將主機板上舊有的
中央處理器 晶片(
CPU )替換掉,就可以享受接近486的運算能力。RapidCAD其實就是把486 DX晶片去掉內部高速快取然後裝入386的封裝裡面,RapidCAD也不支持486增加的新指令。不過由於386封裝的頻寬限制,RapidCAD對整體的效能提升比不上直接升級到486 DX。相同頻率下,486 DX可以有比386/387快上兩倍的速度,而RapidCAD在整數運算方面最多只能提升35%,在
浮點運算 方面,則可以提升將近70%。
Intel RapidCAD
Intel RapidCAD特殊的地方在於,它是由兩顆晶片組成,缺一不可。這歸咎於486 DX內建
浮點運算器 (FPU),而386則是將浮點運算器分開(就是387)。由於RapidCAD-1本身就含有浮點運算器(因為它就是486 DX閹割版),根本不需要387,所以RapidCAD-2就是用來替代原來主機板上的387晶片。RapidCAD-1負責所有的運算,而RapidCAD-2則是負責假裝浮點運算器,以防止舊有主機板以為沒有安裝浮點運算功能(尤其在執行286/287的程式時)。市面上有時候把RapidCAD-1與RapidCAD-2分開賣,這是就是不了解RapidCAD運作方式的結果。
1989年:Intel 80486英特爾最後一款以數字為編號的 處理器 1989年,英特爾發布了Intel80486處理器。486處理器是英特爾非常成功的商業項目。很多廠商也看清了
英特爾 處理器的發展規律,因此很快就隨著英特爾的行銷戰而轉型成功。80486處理器集成了125萬個電晶體,
時鐘頻率 由25MHz逐步提升到33MHz、40MHz、50MHz及後來的100Mhz。
Intel80486處理器 80486微處理器 486
處理器 的套用意味著用戶從此擺脫了命令形式的計算機,進入“選中並點擊(point-and-click)”的計算時代。
史密森學會 美國歷史國家博物館的技術歷史學家 David K. Allison 回憶道:“當時我擁有了彩色計算機,並且以很快的速度進行
桌面排版 工作。”英特爾486處理器首次採用內建的
數學協處理器 ,將負載的數學運算功能從
中央處理器 中分離出來,從而顯著加快了計算速度。
奔騰時代 走進Pentium時代
386和486推向市場後,均大獲成功,英特爾在晶片領域的霸主地位日益凸現。此後,英特爾開始告別微
處理器 數字編號時代,進入到了Pentium時代。
1993年,
英特爾 發布了Pentium(俗稱586)中央處理器晶片(
CPU )。本來按照慣常的命名規律是80586,但是因為實際上「586」這樣的數字不能註冊成為商標使用,因為任何競爭對手都可以用586來擾亂消費市場。事實上在486發展末期,就已經有公司將486等級的產品標識成586來銷售了。因此英特爾決定使用自創的品牌來作為新產品的商標—Pentium。
世界上第一款Pentium處理器
英特爾奔騰處理器採用了0.60微米工藝技術製造,核心由320萬個電晶體組成。支持計算機更輕鬆的集成“現實世界”數據,如語音、聲音、
手寫體 和圖片等,“奔騰”二字頻繁出現在漫畫和電視談話節目中,使其在推出之後很快成為一個家喻戶曉的詞語。 奔騰是一個劃時代的產品,並且影響了PC領域十年之久,該“名字”依然在沿用。
Intel Pentium處理器 Intel Pentium處理器 Pentium是x86系列一大革新。其中電晶體數大幅提高、增強了
浮點運算 功能、並把十年未變的工作電壓降至3.3V。Pentium剛推出的時候擁有浮點數除法不正確的錯誤(FDIV Bug),導致
英特爾 大量回收第一代產品(1994年十二月之前的產品),所以有FDIV Bug的
微處理器 所剩不多。Pentium 50Mhz也有這個FDIV錯誤,不過 A80501-50 只是業界樣本,從來沒有在市場上出現過。上圖Intel Pentium 60Mhz就是整個Pentium系列第一款產品,也是含有 Bug FDIV的一款。這顆工程樣品為目前世界上有在英特爾官方紀錄里最早的Pentium CPU(Q0352),也是世界上已知僅存的一顆。
1995年3月27日,
英特爾 發布Pentium 120MHz
處理器 ,採用了0.60 微米/0.35兩種工藝技術,不過核心依舊由320萬個電晶體組成。
1995年6月,英特爾發布Pentium 133MHz處理器,採用0.35工藝技術製造,核心提升到由330萬個電晶體組成。
1995年11月1日,英特爾發布Pentium 150MHz、Pentium 166MHz、Pentium 180MHz、Pentium 200MHz四款處理器,並且採用了0.60 微米/0.35兩種工藝技術,核心提升到由550萬個電晶體組成。此時INTEL在以前設計基礎上增加了L2 cache為256K和512K兩種版本。
1996年1月4日,英特爾又發布Pentium 150MHz、Pentium 166MHz兩款
處理器 ,採用了0.35微米工藝技術,不過核心由330萬個電晶體組成。
1996年6月10日,
英特爾 發布Pentium 200MHz處理器,採用了0.35微米工藝技術,不過核心還是由330萬個電晶體組成。
1997年1月:Intel Pentium MMX 中央處理器 1997年1月,Intel公司推出了Pentium MMX晶片,它在X86
指令集 的基礎上加入了57條多媒體指令。這些指令專門用來處理視頻、音頻和圖象數據,使CPU在多媒體操作上具有更強大的處理能力,Pentium MMX還使用了許多新技術。單指令多數據流SIMD技術能夠用一個指令
並行處理 多個數據,縮短了CPU在處理視頻、音頻、圖形和動畫時用於運算的時間;流水線從5級增加到6級,一級高速快取擴充為16K,一個用於數據高速快取,另一個用於指令高速快取,因而速度大大加快;Pentium MMX還吸收了其他CPU的優秀處理技術,如
分支預測技術 和返回堆疊技術。
Pentium MMX中央處理器 Pentium MMX中央處理器 Pentium MMX等於是Pentium的加強版
中央處理器 晶片(CPU),除了增加67個MMX(Multi-Media eXtension)指令以及64位數據型態之外,也將內建指令及數據暫存(Cache)從之前的8KB增加到16KB,內部工作電壓降到2.8V。而英特爾之後的桌上型中央處理器皆包含了MMX指令。
1997年:Intel Pentium Overdrive
Intel Pentium Overdrive 處理器
Intel Pentium OverDrive 中央處理器晶片(CPU),又是一項英特爾造福舊計算機使用者的升級選擇。Pentium OverDrive 有兩種,一種(不含MMX,5V)是給80486升級用的,另一種(含MMX,3.3V)是給Pentium早期產品(Socket6, 50-66Mhz)升級的。他們都有含散熱器及風扇。
Intel Pentium MMX overdrive 200
時代 1997-1998年:PentiumII處理器
1997年5月7日,英特爾發布Pentium II 233MHz、Pentium II 266MHz、Pentium II 300MHz三款PII
處理器 ,採用了0.35微米工藝技術,核心提升到750萬個電晶體組成。採用SLOT1架構,通過單邊插接卡(SEC)與主機板相連,SEC卡盒將
CPU 核心和二級高速快取封裝在一起,二級高速快取的工作速度是處理器核心工作速度的一半;處理器採用了與Pentium PRO相同的
動態執行技術 ,可以加速軟體的執行;通過雙重獨立匯流排與
系統匯流排 相連,可進行多重數據交換,提高系統性能;PentiumII也包含
MMX指令集 。
Intel 此舉希望用SLOT1構架的專利將AMD等一棍打死,可沒想到Socket 7平台在以AMD的K6-2為首的
處理器 的支持下,走入了另一個春天。而從此開始,Intel也開始走上了一條前途不明的道路,開始頻繁的強行制定自己的標準,企圖藉此達到迅速擠垮競爭對手的目的,但市場與用戶的需要使得Intel開始不斷的陷入被動和不利的局面。
Pentium II處理器 Pentium II處理器
在這個時期100MHZ頻率的SDR記憶體已經出現在市場上,但是Intel卻驚人地宣布他們將放棄並行記憶體而主推一種名為Rambus的記憶體,而一時間眾多大公司如西門子、HP和DELL等都投入了Rambus的門下,不過後來
DDR記憶體 的流行也證明了Intel的失敗。
1997年6月2日,英特爾發布MMX 指令技術的Pentium II 233MHz
處理器 ,採用了0.35微米工藝技術,核心由450萬個電晶體組成。
1997年8月18日,英特爾發布L2 cache為1M的Pentium II 200MHz處理器,採用了0.35微米工藝技術,核心由550萬個電晶體組成。
1998年1月26日,
英特爾 發布Pentium II 333MHz處理器,採用了0.35微米工藝技術,核心由750萬個電晶體組成。
1998年4月15日,英特爾發布Pentium II 350MHz、Pentium II 400MHz和第一款Celeron 266MHz
處理器 ,此三款CPU都採用了最新0.25微米工藝技術,核心由750萬個電晶體組成。
1998年8月24日,英特爾發布Pentium II 450MHz處理器,採用了0.25微米工藝技術,核心由750萬個電晶體組成。
CPU發展到這個時期,就不能不說說Intel Pentium II Cerelon處理器。
英特爾 將Celeron處理器的L2 Cache設定為只有Pentium II的一半(也就是128KB),這樣既有合理的效能,又有相對低廉的售價(有A字尾的);這樣的策略一直延續到今天。不過很快有人發現,使用雙Celeron的系統與雙Pentium II的系統差距不大,而價格卻便宜很多,結果造成了Celeron衝擊高階市場的局面。後來英特爾決定取消Celeron
處理器 的SMP功能,才解決了這個問題。
Pentium II Celeron處理器
賽揚 300A,是一個讓多少人聞之動容的產品,又陪伴了多少曾經年少的讀者度過悠長的學生時代。賽揚300A,從某種意義上已經是Intel的第二代賽揚處理器。第一代的賽揚處理器僅僅擁有266MHz、300MHz兩種版本,第一代的Celeron處理器由於不擁有任何的二級快取,雖然有效的降低了成本,但是性能也無法讓人滿意。為了彌補性能上的不足,Intel終於首次推出帶有二級快取的賽揚
處理器 ——採用Mendocino核心的Celeron300A、333、366。經典,從此誕生。
處理器 1999年2月26日,英特爾發布Pentium III 450MHz、Pentium III 500MHz
處理器 ,同時採用了0.25微米工藝技術,核心由950萬個電晶體組成,從此INTEL開始踏上了PIII旅程。
Intel Pentium III處理器
Pentium III是給桌上型計算機的
中央處理器 晶片(
CPU ),等於是 Pentium II的加強版,新增七十條新指令(SIMD,SSE)。Pentium III與Pentium II一樣有 Mobile、Xeon以及Cerelon等不同的版本。Celeron系列與Pentium III最大的差距在於二級快取,100MHz
外頻 的Tualatin Celeron 1GHz可以輕鬆地躍上133MHz外頻。更為重要的是,Tualatin Celeron還有很好的向下兼容性,甚至440BX主機板在使用
轉接卡 之後也有望採用該CPU,因此也成為很多升級用戶的首選。
Intel Pentium III處理器
特別指出的是,Pentium III光是桌上型就擁有Katmai Slot 1 、Coppermine Slot 1以及Coppermine Socket 370等三種不同的系列。到後期,
英特爾 放棄插卡式界面而又回歸到插槽界面(Socket 370)。socket370封裝開始推出的時候,有一部分消費者捨棄了slot1平台而選擇了新的
處理器 。新的PGA封裝分為PPGA和FC-PGA兩種,前者較為廉價,因而被賽揚處理器所採用,而更為昂貴的後者則被奔騰III處理器所採用。例外的是:採用Mendocino核心的
賽揚 處理器同時有這兩種不同封裝的版本。採用
PPGA封裝 的賽揚處理器可以通過轉接卡在slot1主機板上使用,而採用
FC-PGA封裝 的奔三處理器則無能為力了。
P4新世紀 Pentium 4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這也是英特爾市場策略進入新紀元的開始。從P4開始,Intel已經不再每一兩年就推出全新命名的
中央處理器 晶片(
CPU ),反而一再使用 Pentium 4這個名字,這個作法,導致 Pentium 4這個家族有一堆
兄弟姊妹 ,而且這個P4家族延續了五年,這英特爾的市場策略是前所未見的。Penitum 4有分許多製程,Willamette 為P4最早的產品,其中還包括 Socket 423這個跟之後都不兼容的封裝(因為接腳數不同嘛),不過正是因為不能升級而且只能使用Rambus這個怪物記憶體規格,所以此款銷售並不怎么好。
Socket423 針腳 的P4
處理器 IntelPentium 4處理器 Socket423是與slot1接口同樣短命的一個產物,它從2000年10月推出到2001年8月僅僅使用了不到一年。多數用戶最後都升級到了更成熟的socket478平台,而很多購買了socket423處理器的用戶的投資都打了水漂。採用socket423接口的CPU只有一款,即Willamette核心的奔騰四處理器。最終這款處理器在市場上的銷售情況遠低於預期,但在同期Intel的市場份額還有所增長,奔騰四和Netburst的發布給了人們很大的鼓舞,直到今天Intel的3.8GHZ主頻的處理器採用的還是這種架構。在新的
處理器 中還套用了一系列的新技術例如支持快速
視頻流 編碼的
SSE2指令集 等。
隨著處理器主頻和內部集成電晶體數目的增加,處理器消耗的能量也開始大大增加。為了滿足處理器所需要的巨大電能,因為奔騰四處理器的功率達到了72W,因此它需要在主機板上附設額外的電源接口來滿足處理器的供電需要,而由於發熱量的增加,一個散熱風扇也成了一個必需品。Intel主推的與奔騰四搭配的平台是850平台,雙通道的Rambus記憶體達到了前所未有的2.5GB/S的記憶體數據頻寬,但是由於Rambus記憶體價格昂貴所以使得早期P4平台相當昂貴。而由於契約的限制Intel又無法使用當時已經出現在市場上的
DDR記憶體 。
儘管新的奔四
處理器 相當成熟,但是在市場上的銷量仍然不盡如人意,主要原因就是昂貴的
RDRAM記憶體 。雖然後來Intel推出了845解決方案使得用戶可以使用SDR記憶體,但是SDR記憶體的
數據傳輸速率 顯然不能夠讓人滿意。當時市場上已經出現了
DDR 記憶體,但由於協定問題Intel不能使用這種廉價的解決方案。
經過了消費者漫長的等待Intel終於和Rambus達成了協定,之後Intel馬上推出了845D和845GD兩種基於DDR記憶體平台的
晶片組 。雖然DDR相對SDR數據頻寬增加了一倍,但是相對於Rambus還是有所不足,直到雙通道DDR記憶體的出現才解決了這一問題。
HT技術 2002年11月14日,
英特爾 在全新英特爾
奔騰4處理器 3.06 GHz上推出其創新超執行緒(HT)技術。超執行緒(HT)技術支持全新級別的高性能台式機,同時快速運行多個計算套用,或為採用多執行緒的單獨軟體程式提供更多性能。超執行緒(HT)技術可將電腦性能提升達 25%。除了為台式機用戶引入超執行緒(HT)技術外,英特爾在推出英特爾奔騰4處理器3.06GHZ時達到了一個電腦里程碑。這是第一款商用
微處理器 ,運行速率為每秒30億周期,並且採用當時業界最先進的0.13 微米製程製作。
奔騰4
處理器 3.06GHz
奔騰4處理器3.06GHz 英特爾 發布前端匯流排為533MHz的Pentium 4 3.06 GHz處理器,採用了0.13微米工藝技術,提供L2 cache為512K的二級快取,核心由5500萬個電晶體組成。時隔一年,英特爾發布了支持
超執行緒 (HT)技術的P4處理器至尊版3.20 GHz。基於這一全新處理器的高性能電腦專為高端遊戲玩家和計算愛好者而設計,現已由全球的系統製造商全面推出。英特爾奔騰4處理器至尊版採用英特爾的0.13微米製程構建而成,具備512 KB二級高速快取、2MB三級高速快取和800MHz
系統匯流排 速度。
P4 處理器至尊版3.20GHz
該
處理器 可兼容現有的
英特爾 865和英特爾875晶片組家族產品以及標
準系統 記憶體。2MB三級高速快取可以預先載入圖形幀
緩衝區 或視頻幀,以滿足處理器隨後的要求,使在訪問記憶體和I/O設備時實現更高的吞吐率和更快的幀帶率。最終,這可帶來更逼真的遊戲效果和改進的
視頻編輯 性能。增強的
CPU 性能還可支持軟體廠商創建完善的軟體物理引擎,從而帶來栩栩如生的人物動作和人工智慧,使電腦控制的人物更加形象、逼真。
半年之後,2004年6月,英特爾發布了P4 3.4GHz處理器,該處理器支持
超執行緒 (HT)技術,採用0.13 微米製程,具備 512 KB二級高速快取、2 MB 三級高速快取和800MHz 系統前端匯流排速度。
Northwood是第二代產品,採用0.13微米製程,具有電壓低、體積小、溫度低的優點。接著就是Prescott(0.09微米),雖然這技術很新,不過由於效能提升並不明顯,而且有過熱的問題。後來
英特爾 又推出Hyper Threading技術,大大增加工作效率,讓P4又成為市場寵兒。英特爾之後又推出Extreme Edition、含有Prestonia(原本給
伺服器 用的Xeon核心)以及Gallatin(0.13微米Northwood
外頻 提升改良版)核心的CPU。市場上的高階Pentium 4則是 Socket LGA 775的 Prescott為主。
多核技術 2005年4月,
英特爾 的第一款
雙核處理器 平台包括採用英特爾955X高速
晶片組 、主頻為 3.2 GHz 的英特爾奔騰處理器至尊版840,此款產品的問世標誌著一個新時代來臨了。雙核和
多核處理器 設計用於在一枚處理器中集成兩個或多個完整執行核心,以支持同時管理多項活動。英特爾
超執行緒 (HT)技術能夠使一個執行核心發揮兩枚邏輯處理器的作用,因此與該技術結合使用時,英特爾奔騰處理器至尊版840能夠充分利用以前可能被閒置的資源,同時處理四個軟體執行緒。
5月,帶有兩個處理核心的
英特爾 奔騰D處理器隨英特爾945高速晶片組家族一同推出,可帶來某些
消費電子產品 的特性,例如:環繞立體聲音頻、高清晰度視頻和增強圖形功能。2006年1月,英特爾發布了Pentium D 9xx系列
處理器 ,包括了支持
VT虛擬化技術 的Pentium D 960(3.60GHz)、950(3.40GHz)和不支持VT的Pentium D 945(3.4 GHz)、925(3 GHz)(註:925不支持VT虛擬化技術)和915(2.80 GHz)。
英特爾 酷睿2雙核處理器
英特爾酷睿2雙核處理器 2006年7月,
英特爾 公司今天面向家用和商用個人電腦與筆記本電腦,發布了十款全新
英特爾酷睿 2(扣肉)
雙核處理器 和英特爾酷睿至尊處理器。英特爾酷睿2雙核
處理器 家族包括五款專門針對企業、家庭、
工作站 和玩家(如高端遊戲玩家)而定製的台式機處理器,以及五款專門針對移動生活而定製的處理器。首批電腦於今天上市,八月份還將有更多的台式機和筆記本電腦推出。這些英特爾酷睿2雙核處理器設計用於提供出色的能效表現,並更快速地運行多種複雜套用,支持用戶改進各種任務的處理,例如:更流暢地觀看和播放高清晰度視頻;在電子商務交易過程中更好地保護電腦及其資產;以及提供更耐久的電池使用時間和更加纖巧時尚的筆記本電腦外形。
全新處理器可實現高達40%的性能提升,其能效比最出色的
英特爾 奔騰處理器高出 40%。英特爾酷睿2雙核處理器包含2.91億個電晶體。不過,Pentium D談不上是一套完美的雙核架構,
Intel 只是將兩個完全獨立的
CPU 核心做在同一枚晶片上,通過同一條前端匯流排與
晶片組 相連。兩個核心缺乏必要的協同和資源共享能力,而且還必須頻繁地對
二級快取 作同步化刷新動作,以避免兩個核心的工作步調出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說,Pentium D帶來的進步並沒有人們預想得那么大!(
作者: 中關村線上 藺曉峰 2006年11月14日)
筆記型 移動式
酷睿i7 -雙核心(6xx)/四核心(7xx/8xx/9xx)
處理器 移動式
酷睿i5 -雙核心(4xx/5xx)處理器 移動式
酷睿i3 -雙核心(3xx)處理器 Pentium III Mobile Pentium 4 Mobile 區別於移動版Pentium 4 Mobile Pentium 4 最高至3.06GHz,區別與P4M 奔騰M(Pentium M)
賽揚 M(Celeron M) 酷睿 雙核 (Intel Core Duo) 酷睿2 雙核 (Intel Core 2 Duo) 酷睿 單核(Intel Core Solo) 酷睿2 單核(Intel Core 2 Solo) 奔騰雙核 (Intel pentium dual-core ) 凌動超低功耗處理器(Atom) 賽揚雙核 (Intel celeron dual-core)
台式機 賽揚 基於英特爾
賽揚 處理器 的台式機平台可為您提供超凡的計算體驗,以及源自英特爾的出色品質和可靠性。
賽揚D 英特爾
賽揚 D
處理器 使台式機實現了可靠技術與優異品質的平衡
型號列表 Intel 4004
伺服器 奔騰III至強(Pentium III Xeon) 奔騰III伺服器(Pentium III Sever) 至強(Xeon)
安騰 (Itanium) 安騰2(Itanium 2) 安騰3(Itanium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