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巧稚逝世

林巧稚逝世,1983年4月22日,我國現代婦產科醫學的主要開拓者、著名的婦產科專家林巧稚大夫與世長辭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林巧稚逝世
  • 出生地:福建思明縣鼓浪嶼
  • 出生日期:1901年12月31日
  • 逝世日期:1983年4月22日
林巧稚逝世 林巧稚逝世
聞訊趕來哀悼的人絡繹不絕。她的摯友,她的同事,她的學生,她診治過的患者,她親手接生降臨人間的普通公民,日理萬機的中央領導同志,紛紛趕來向她告別。
她為婦女和兒童的保健事業,操勞了60多個春秋,親手迎接了50000多個小生命。如今,她離我們而去了。然而,她為人類所作的卓越貢獻,她的高尚品格,將永遠銘刻在人們心裡。 
林巧稚1901年12月31日出生在福建思明縣鼓浪嶼的一個教員家庭。她5歲時便失去母親,從小性格倔強。在父親的引導下,她信奉基督教,嚮往著人類“平等、自由、幸福”。林巧稚學習勤奮,在學校是出類拔萃的優秀學生。1921年,她以優異成績考入協和醫學堂。經8年學習,畢業時獲醫學博士學位,被聘為協和醫院婦產科大夫,成為這個醫學堂留下的第一位中國女醫生。在當時,一個28歲的女子,能取得這樣的成就,是很不容易的。她生長的年代,正是婦女們受著封建的政權、族權、神權、夫權重重壓迫的年代。她決意衝破幾千年重男輕女的舊禮教,用自己的努力去打破“女人不行”的傳統觀念,為女子爭一口氣。在那個年代,一個女醫生如果結婚生育,前途就要受到威脅。在事業和個人幸福不能兩全的情況下,她把事業放在了第一位,為此寧肯獨身。
青春是美好的,林巧稚的青春卻是在艱難中度過的。她雖然沒有享受到通常女性應得的愛,但卻享受了那博大的人民之愛的滋潤。在舊社會,當她看到無數孕婦到分娩前還得不到休息,仍在做著繁重的勞動,否則就有被解僱或無法生活的威脅時,她表示了莫大的義憤。作為一個婦產科醫生,她要求社會給予婦女生理上的照顧。並且她堅信,這一天總會來到的。
新中國誕生了。年近半百的林巧稚,到新華書店精心挑選了一幀開國大典群英圖,掛在家裡會客室的牆上。她是這樣表述自己當時的思想感情的:“在我眼前,雲霧散了,雨過天晴了,我受著陽光的沐浴,呼吸到了新鮮的空氣。”是的,林巧稚已經不是青年了,她不是用歌唱、歡呼,而是用把自己的感情、力量傾注到婦產科事業上的決心和行動來迎接新中國的到來。她專心致志地考慮新中國的婦幼保健工作。
林巧稚看門診,從不三言兩語便把病人打發走,總要盤根問底,甚至家務瑣事,她也不厭其煩地細心詢問。她把婦女的許多疾病與社會因素,心理因素,家庭生活及夫妻生活等聯繫起來,進行綜合分析,綜合治療和調理。對於個別醫生的冷嘲熱諷,她這樣反駁:“醫生不知道病人的冷暖,沒有與病人同呼吸,共命運的感情,怎么能治好病?”她要求下級大夫對病人要熱情,說話不能刺激病人,要幫助病人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讓病人從醫生護士的言行上看到生的希望。她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
林巧稚晚年,病魔纏身,但她很少休息,仍在家裡修改、審訂《婦科腫瘤》一書,這是她一生的實踐總結。就在1983年4月21日,她去世的前一天,她還在醫院的病房裡,一連線生了6個嬰兒。當秘書問她:“主任,你這雙手接了多少個孩子啊?”她不加思索地回答:“千千萬!”林巧稚把自己的一切都無私的奉獻給婦女和兒童,她獻身祖國醫療科學事業的崇高精神,將留芳百世。

1983年4月22日 林巧稚逝世  1983年4月22日,我國現代婦產科醫學的主要開拓者、著名的婦產科專家林巧稚大夫與世長辭了。聞訊趕來哀悼的人絡繹不絕。她的摯友,她的同事,她的學生,她診治過的患者,她親手接生降臨人間的普通公民,日理萬機的中央領導同志,紛紛趕來向她告別。 她為婦女和兒童的保健事業,操勞了60多個春秋,親手迎接了50000多個小生命。如今,她離我們而去了。然而,她為人類所作的卓越貢獻,她的高尚品格,將永遠銘刻在人們心裡。 林巧稚1901年12月31日出生在福建思明縣鼓浪嶼的一個教員家庭。她5歲時便失去母親,從小性格倔強。在父親的引導下,她信奉基督教,嚮往著人類“平等、自由、幸福”。林巧稚學習勤奮,在學校是出類拔萃的優秀學生。1921年,她以優異成績考入協和醫學堂。經8年學習,畢業時獲醫學博士學位,被聘為協和醫院婦產科大夫,成為這個醫學堂留下的第一位中國女醫生。在當時,一個28歲的女子,能取得這樣的成就,是很不容易的。她生長的年代,正是婦女們受著封建的政權、族權、神權、夫權重重壓迫的年代。她決意衝破幾千年重男輕女的舊禮教,用自己的努力去打破“女人不行”的傳統觀念,為女子爭一口氣。在那個年代,一個女醫生如果結婚生育,前途就要受到威脅。在事業和個人幸福不能兩全的情況下,她把事業放在了第一位,為此寧肯獨身。 青春是美好的,林巧稚的青春卻是在艱難中度過的。她雖然沒有享受到通常女性應得的愛,但卻享受了那博大的人民之愛的滋潤。在舊社會,當她看到無數孕婦到分娩前還得不到休息,仍在做著繁重的勞動,否則就有被解僱或無法生活的威脅時,她表示了莫大的義憤。作為一個婦產科醫生,她要求社會給予婦女生理上的照顧。並且她堅信,這一天總會來到的。 新中國誕生了。年近半百的林巧稚,到新華書店精心挑選了一幀開國大典群英圖,掛在家裡會客室的牆上。她是這樣表述自己當時的思想感情的:“在我眼前,雲霧散了,雨過天晴了,我受著陽光的沐浴,呼吸到了新鮮的空氣。”是的,林巧稚已經不是青年了,她不是用歌唱、歡呼,而是用把自己的感情、力量傾注到婦產科事業上的決心和行動來迎接新中國的到來。她專心致志地考慮新中國的婦幼保健工作。 林巧稚看門診,從不三言兩語便把病人打發走,總要盤根問底,甚至家務瑣事,她也不厭其煩地細心詢問。她把婦女的許多疾病與社會因素,心理因素,家庭生活及夫妻生活等聯繫起來,進行綜合分析,綜合治療和調理。對於個別醫生的冷嘲熱諷,她這樣反駁:“醫生不知道病人的冷暖,沒有與病人同呼吸,共命運的感情,怎么能治好病?”她要求下級大夫對病人要熱情,說話不能刺激病人,要幫助病人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讓病人從醫生護士的言行上看到生的希望。她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 林巧稚晚年,病魔纏身,但她很少休息,仍在家裡修改、審訂《婦科腫瘤》一書,這是她一生的實踐總結。就在1983年4月21日,她去世的前一天,她還在醫院的病房裡,一連線生了6個嬰兒。當秘書問她:“主任,你這雙手接了多少個孩子啊?”她不加思索地回答:“千千萬!”林巧稚把自己的一切都無私的奉獻給婦女和兒童,她獻身祖國醫療科學事業的崇高精神,將留芳百世。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