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灝(原華中工學院力力學研究所所長)

李灝(原華中工學院力力學研究所所長)

李灝,1917年9月18日生於上海市。固體力學家、力學教育家。長期從事套用數學和固體力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推動了中國斷裂力學和損傷力學的研究,創辦了華中理工大學力學系,為培養力學人才作出了貢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灝
  • 出生地:上海市
  • 出生日期:1917年9月18日
  • 職業:固體力學家、力學教育家
  • 主要成就:創辦華中理工大學力學系
  • 職務:中國力學學會名譽理事
履歷,生平,成就及榮譽,著作,

履歷

1934年—1937年,上海交通大學學習。
華中工學院李灝作品華中工學院李灝作品
1938年—1942年,上海聖約翰大學學習,1942年獲理學碩士學位。
1946年—1949年,先後在之江大學上海工專任講師、教授。
1949年—1953年,先後任東北工學院教授、數學系主任,湖南大學教授。
1953年—1987年,任華中工學院教授、理論力學教研室主任。1979至1985年,任華中工學院力學系主任兼力學研究所所長。
1957年—1980年,任中國力學學會第一、第三屆理事,第二屆常務理事。
1990年—,任中國力學學會名譽理事。

生平

李灝在青少年時期就對數學物理學有濃厚的興趣。1934年畢業於江蘇省立揚州中學。同年考入上海市交通大學。1935年,他參加上海市各界救國聯合會,並是學生界救國會的負責人之一,積極從事抗日救亡活動。1938年初,他轉入聖約翰大學物理系學習,於1939年冬畢業。
1940年起,他在聖約翰大學物理系任教員並同時攻讀數學學位,於1942年獲理學碩士學位。他的碩士論文《對數勢論》得到了教授們的稱讚。從此,他開始了漫長的教學和學術研究生涯。最初,他在聖約翰大學任教至1945年,1946至1949年,在之江大學和上海工專任講師和副教授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應聘於東北工學院,擔任數學系系主任。1951年到湖南大學任力學教授。1953年因院系調整,李灝來到武漢華中工學院(今華中理工大學),自那以後,他一直在華中工學院任教。與此同時,他還在中山大學、中南工業大學和武漢工業大學等校兼任教授。
李灝在力學界擔任了眾多的社會工作。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他參加發起組織中國數學學會;60年代初,他積極籌建湖北省暨武漢市力學學會,並擔任秘書長。在他的組織下,湖北省力學學會很快成為全國最大的省級學會之一。後來,他在湖北省暨武漢市力學學會任理事長和名譽理事長。他還曾擔任中國力學學會第一屆理事、第二屆常務理事和第三屆理事,以及斷裂力學專業組副組長和疲勞力學專業組副組長,並是國家科委理論與套用力學組的成員,曾多次參加全國力學發展規劃工作。在此期間,他接受中國力學學會的聘請,籌辦中國力學學會《固體力學學報》並任副主編。此外,他還是《套用數學與力學》雜誌的常務編委、 《科學探索》雜誌的名譽編委,以及《複合材料學報》的編委。在國際上,他則是法國著名刊物《理論與套用力學》的國際編委和國際刊物《工程材料和結構的疲勞與斷裂》的編委。

成就及榮譽

培養人才
李灝在數學、力學和物理學上有較高的造詣,在華中工學院長期擔任理論力學教研室主任期間,他不僅承擔了大量數學與力學的教學任務,而且精心培養了一批青年力學教師,在幾十年的教學生涯中,他講過幾十門課。他既講理論力學材料力學分析力學彈性力學塑性力學熱彈性力學振動理論斷裂力學有限元法流體力學連續介質力學等力學課程,也講數學分析複變函數保角變換張量分析微分幾何變分法熱力學電動力學近代物理等數學和物理學課程。在教學中,李灝非常注意因材施教、深入淺出。他講課概念清楚,邏輯嚴謹,聯繫實際,並緊緊掌握住力學發展的趨勢,及時地將力學的新分支、新概念和新方法引進到教學中去,而且他講課非常注重科學與藝術的統一。因此大家都說:“聽李灝教授的課不僅使人學到知識,而且是一種藝術享受。” 為發展中國的力學教育事業,他和其他同志一道,於1979年創辦了華中工學院力學系和力學研究所,並任系主任兼所長。華中理工大學力學系不僅有本科專業,而且有固體力學、流體力學、實驗力學、計算力學和結構力學5個專業碩士點以及固體力學專業博士點,為國家輸送了大批高級科技人員。這些成績與李灝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華中工學院李灝著作華中工學院李灝著作
斷裂力學
在學術研究方面,他早期有興趣於廣義相對論和統一場論。他認為,力學工作者應具有較寬廣的知識面,不僅要有較高的數學水平,而且要懂得近代物理學知識。他曾把愛因斯坦的名著《相對論的意義》譯成中文,由科學出版社出版,還曾利用各種機會在大學生和研究生中宣傳愛因斯坦的成就和學術方法。他自己數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學習理論問題,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李灝也絲毫不放鬆對學術的探討,並且花了許多時間系統地閱讀《量子場論》 ,寫了不少心得筆記。 70年代初,他開始致力於斷裂力學的研究與套用,並為斷裂力學在中國的普及做了大量工作。首先,他編著了《斷裂理論》和《斷裂力學》教材,在教育部委託下多次辦研討班,在大學與研究所推廣斷裂力學理論與方法。80年代初期,他又積極向中國學者推薦損傷力學理論與方法,編著損傷力學教材,組織中國首屆損傷力學學術會議。
除了指導一些中青年教師研究斷裂力學在工程中的套用外,李灝還潛心研究Noether理論與J積分守恆性的關係,得到一些有理論意義的成果。後來,他把J積分理論用於分析金屬材料以及包括人骨在內的非金屬材料的斷裂問題。李灝不僅注意理論探討與分析,而且也強調做實驗工作。在他年事已高時,也不放棄參加實驗研究的機會。他常告誡年輕教師與研究生要全面鍛鍊自己的理論分析與實驗分析能力,要像京劇演員那樣,“唱、做、念、打”樣樣都精。
損傷力學
李灝學術思想敏銳,總是力圖使自己的學術研究工作既能直接為祖國的建設事業服務,又能緊緊跟上世界力學學科發展的趨勢。80年代初,他注意到一門新的固體力學分支——連續損傷力學在歐洲出現。他認為,這個分支學科的出現是順應解決工程中破壞問題的迫切需要而產生的。於是他除了用很快的速度向國內介紹這新分支學科以外,還身體力行地組織起了研究班子。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的支持下,他抓住一項工程實際課題“深沖的成形極限”進行系統而周密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損傷準則,用以預估塑性失穩。在研究中,他不滿足於理論上取得的成果,而注重並追求研究成果的實際效果。 他指導研究生首次測出了真實金屬材料的各向異性損傷及其演變;用實驗說明損傷變數可以十分近似地表示為一對稱的二階張量。他們的論文《形變失穩的各向異性損傷準則及其在金屬薄板成形極限中的套用》 ,在國際刊物《工程斷裂力學》上發表後,他並沒有止步,他認為:所提準則只是在比例載入下被證明成立了,但這對工程套用是不夠的。於是,他又指導青年教師和研究生對所提準則在非比例載入下的實用可能性進行研究,又取得了滿意的結果。後來,在研究金屬大變形塑性損傷時,他把馮·米澤斯的思路引入損傷力學,受到國內外同行的關注;接著,又把損傷力學的成果用以分析動態損傷的應力應變場,並取得了進展。
斷裂力學斷裂力學
學術交流
李灝還非常注重與外界進行學術交流與交往,他多次參加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和國際理論與套用力學聯合會的年會和專題討論會。1979年,他參加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的冬季年會,交流了《斷裂力學在中國的主要進展》,這是最早向國際上介紹中國學者在斷裂力學上的研究成果的論文。1986年,在IUTAM舉辦的斷裂的局部法研討會上,他介紹了論文《用損傷模型研究動態擴展時塑性區的應力應變分布》 。這篇論文得到的理論解把損傷區高速擴展的結果與準靜態擴展的結果一致起來,解決了這個經典斷裂力學問題,這一成果受到與會同行的重視。在學術研究中,李灝知人善任,善於和其他老教師以及中青年教師合作。作為學術帶頭人,他對同事既嚴格要求,又悉心指導。在一個新的研究課題面前,他能很快地組織一個較齊全的班子開展工作,並力爭儘快取得研究成果。對此,他將自己的經驗總結為一句話,即盡力發揮各人的長處。

著作

李灝.斷裂理論與實驗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1980
李灝.斷裂力學.濟南:山東科技出版社,1980
李灝.斷裂理論基礎.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
李灝.熱彈性力學.武漢:華中工學院出版科,1983.
李灝.損傷力學.武漢:華中工學院出版科,1984.
李灝.連續體力學.武漢:華中工學院出版社,1985.
李灝.斷裂力學與複合材料力學武漢:華中工學院出版社,198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