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正

朱文正(1336-1365年)明太祖朱元璋的侄子,朱元璋集團的核心人物,曾任全軍最高衙門“大都督府”的大都督。他的父親是朱元璋大哥朱興隆(南昌王)。

朱文正在洪都保衛戰中坐鎮孤城抵禦住了陳友諒六十萬大軍的進攻,堪稱軍事史上的一個奇蹟,戰功卓越。因戰後對朱元璋的封賞不滿,後投靠張士誠,朱元璋得知,被軟禁,最後鬱鬱而終。

基本介紹

  • 本名:朱文正
  • 所處時代元朝末年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濠州鐘離(今安徽鳳陽)
  • 出生時間:1336年(丙子年)
  • 去世時間:1365年(乙巳年)
  • 主要成就洪都保衛戰抵禦陳友諒大軍的進攻
人物簡介,主要成就,歷史生平,洪都之戰,家庭成員,王位世襲,評價,爭議,

人物簡介

朱元璋起兵時,朱興隆早已死亡,朱興隆的妻子王氏帶著兒子朱文正依附朱元璋。朱元璋把朱文正當做自己的兒子撫養。朱文正勇猛善戰,隨軍渡江時,攻下集慶路。因屢立戰功被升為樞密院同斂,朱元璋問:“想當什麼官?”文正對曰:“叔父成了大業,何患不富貴。先給親戚封官賞賜,何以服眾!”朱元璋聽了很高興,更加喜愛這個侄子。
元朝至正二十一年,朱元璋改樞密院為大都督府,任命樞密院同僉朱文正為大都督,節制中外諸軍事。
及再定江西,鎮守洪都(今南昌),屏翰西南,非骨肉重臣不可以守。陳友諒帶六十萬大軍圍洪都。朱文正數度摧其鋒芒,堅守85日等到太祖親自率兵來援,陳友諒撤圍退入鄱陽湖,與朱元璋對峙。朱文正又斷陳友諒糧道,友諒遂敗。再派遣何文輝等討伐未附州縣。平定江西時,朱文正居功多。朱元璋還京後,大大地賞賜常遇春廖永忠及諸將士金帛。朱文正有功暫未封賞,發怒,遂失常度,任部將掠奪其下妻女。按察使李飲冰上奏朱文正驕侈觖望,朱元璋遣使責罵。朱文正懼怕,李飲冰又上奏朱文正有異心。朱元璋立即坐船到城下,召朱文正來。朱文正倉卒出迎,朱元璋說了好幾次:“你打算乾什麼?”遂押回京城馬皇后勸解說:“此兒只是個性剛強,無其他。”被免官軟禁於桐城,沒多久就去世了。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將其八歲的兒子朱守謙封為靖江王,就藩桂林;是朱元璋侄孫輩藩王。
朱元璋本來想處死朱文正,但由於馬皇后的勸阻,他沒有這樣做,而是將他關了起來。客觀的講,朱元璋對朱文正還是不錯的,他在之後的洪武三年(1370)封朱文正年僅八歲的兒子為王,並就藩桂林。
這個戰功卓著,頗具天才的將領就這么結束了他的光輝一生,最後在囚禁中死去。他的悲劇源自於他的性格,這個有著軍事天才的人,卻不懂得怎么為人,他性格乖張,心胸狹窄,品行不佳,即使不壞在這件事上,總有一天,也會因為其他事情惹禍。從這個角度看,他的悲劇是注定的。

主要成就

歷史生平

話說出身貧農家庭的朱元璋參加紅巾軍後,不久成為了其中一支紅巾軍的領袖。當然他也忘不了與他在家鄉鳳陽一起長大的兄弟們,徐達,周德興耿炳文等人都紛紛投奔朱元璋,成為後來與朱元璋南征北戰統一天下的開國功臣。朱文正是朱元璋哥哥的兒子,這個時候也來到了朱元璋身邊,成為一名將領。
然而,朱文正的表現卻讓人難以相信他會是一名優秀的將領,朱文正終日花天酒地,不務正業,下屬都對他很不滿,但礙於他是朱元璋的侄子,沒有人敢出聲。可後來的洪都保衛戰中證明了他——是一個略不世出的軍事天才。
洪都,也就是今天的江西省會南昌市,坐落在翻陽湖與贛江交匯處,自古稱“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具有極高的戰略意義,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朱元璋控制了江西地區以後,派了朱文正駐守洪都。
長江中游地區的陳友諒一直想吞掉朱元璋的勢力,但幾度東征都不勝而歸。公元1363年,陳友諒統率60萬水軍,巨艦數百艘,東征伐吳。漢軍鋪天蓋地而來。西吳舉朝震驚,此時朱元璋忙於與東吳的張士誠作戰,無暇西顧,就算揮師西援,以朱元璋的勢力,也很難與漢軍抗衡。因此,為了爭取更多的備戰時間,朱元璋給洪都方面下達了命令:誓死保衛洪都,等待大軍來援!
洪都守將朱文正接到這道命令後,平日裡花天酒地,不務正業的他此時似乎變成了另外一個人。他迅速召開緊急軍事會議,他以一個最高長官的身份用堅定的口吻對每一個將士說:“城亡與亡,我等誓死保衛洪都城!”他立即分配兵力防守各個城門,接下來朱文正和南昌守軍們將要面對的是60萬大軍——當時堪稱世界上規模最龐大,戰鬥力最強的軍隊之一!
洪都保衛戰打響了,六十萬漢軍在陳友諒統一指揮下,對洪都城發動了一波又一波的猛攻,城樓上的守軍與敵軍展開了殊死的戰鬥!
城外,數十萬敵軍展開一次又一次瘋狂的進攻;城內,英勇的守軍日日夜夜在做拚死的抵抗。成千上萬的箭離開戰士們的弓疾速地射向敵軍陣中,箭陣如黑雲般遮蓋了整個上空。
一個個將士倒下了,又一批將士從後面撲上來,踏上戰友的屍體,揮舞大刀砍向敵軍。一個接一個的頭盔從城樓上掉下,鮮血染紅了整座城牆,整條護城河是血紅色的,河面上漂浮著無數將士的屍體。
城樓上的將士們沒有一個後退一步,他們堅信援軍會到來,他們堅信自己可以守得下這座城市。
為了鼓舞將士,朱文正親自統率自己的親兵,登上城樓,與戰友們站在一起,用大刀,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抵擋60萬敵軍一番又一番地猛攻!與朱文正一起守洪都的,還有被當年明月稱為“天下第六名將”的鄧愈。鄧愈是個擅長使用火器的將領。敵軍一度攻破城牆,闖入城中,朱文正派遣鄧愈領兵前去禦敵,鄧愈帶兵持火槍輪番射擊攻入城中的敵軍,漢軍紛紛倒下,餘下的看到火器殺傷力這么大,十分畏懼。在洪都守軍強硬反擊之下,漢軍只能退出城外。朱文正忙派人修補城牆。
由於洪都將士奮戰死守,陳友諒60萬大軍圍攻85天,長達三個月,都未能攻破洪都城。陳友諒不禁嘆道:“朱元璋座下猛將如雲,竟還有朱文正此等軍事奇才,若能效力於我,勢必如虎添翼!”
最終朱元璋準備好了一切,統率20萬大軍,千帆競揚,向洪都浩浩蕩蕩地開來。吳軍與漢軍在鄱陽湖大戰,結果陳友諒戰亡,全軍覆沒.洪都保衛戰取得了最終的勝利。這場戰役,決定了朱元璋的霸王事業,改變了元末明初整個局勢。朱文正可謂居功其偉!
正是因為這場長達三個月的洪都保衛戰,朱文正充分發揮了不遜於同時代任何名將的軍事天賦和指揮才能。造就了朱文正人生的巔峰,將他推上了元末明初諸將星的神話舞台上。

洪都之戰

至正二十三年,被朱元璋派去鎮守洪都。他一到洪都就流連於煙花之所,整日飲酒作樂,還譜了曲,讓仕女們日夜排演,而軍事布防等重要工作則交給下屬去操辦,自己並不打理。
就在陳友諒向洪都進軍的當天,受到這一訊息的朱文正收起了他那套飲酒取樂的行頭,對陳友諒露出了猙獰的面目。朱文正在大敵當前之下,顯示了自己的能力,洪都是一個堅固的城池,但有一個缺點——門太多,共有撫州、宮步、土步、橋步、章江、新城、琉璃澹臺八個門,此外還有水道門。多門是大城市繁華的象徵,但當這座城市面對六十萬大軍的時候,這種繁華就變成了噩夢。由於人多,攻城的軍隊大可以同時攻打各門,防守方卻會顧此失彼。 但朱文正確實是一個不世出的軍事天才,城裡可用的兵用來防守實在是捉襟見肘,但他卻能調配得井井有條。
他應該感到幸運,在城中駐守的都是身經百戰的將領,他根據這些將領的特點作出了調配。
最重要的撫州門由鄧愈防守
趙德勝防守宮步、土步、橋步三門(這個比較累,任務最重)
薛顯(猛人)守章江、新城兩門
牛海龍趙國旺守琉璃、澹臺兩門
朱文正可能是學會計出身的,他在安排好防守兵力後,居然還能剩下兩千人(怎么擠出的),用來隨時支援各門。
至正二十三年(1363)四月二十三日,陳友諒的大軍到達了洪都。朱文正和他的將領們看到了最恐怖的景象,幾十萬人將城池圍得水瀉不同,江面上停滿了巨大的戰船,士兵的鎧甲和兵器閃耀出的光芒比陽光更刺眼,飄揚的旌旗幾十里連成一片,如同一件大大的斗篷籠罩著洪都。
朱文正在都督府召開了最後一次全體軍事會議,他一反以往那玩世不恭的態度,莊嚴肅穆的站立著,這讓以往背後議論他無武將之容的將領們非常吃驚,他那肅殺的表情和嚴厲的語氣令人喘不過氣,他們都低著頭聽他訓話。
“我知道你們不喜歡我,在背後議論我,沒有關係,我也並不喜歡你們,但此時陳友諒六十萬大軍已在城下,諸位如要投降,可即出行,我並不阻攔,但若不走,唯有同我一途,戰至城破人亡,一死方休!”
他看著眼前的這些將領們,突然心中湧起了一股巨大的悲涼感,在這場戰爭中,有多少人可以活下來呢,還能看見他們嗎,自己呢?
他用可能是一生中最溫和的口吻結束了這次訓話:
“諸位珍重,望來日以富貴相見。”
將領們聽到了這句話,都抬起頭來,他們驚奇的發現,朱文正的眼中竟似含著淚水。
什麼都不用說了,對於這些在刀口上度日的人來說,他們很明白當時的形勢,他們不喜歡朱文正,不喜歡他的放蕩不羈,但他們明白,此時他們是真正意義上的戰友。
他們分別向自己駐守的城門走去,對於他們中間的很多人來說,那裡就是生命的終點。
所謂戰友,就是同生共死的夥伴。
四月二十四日,陳友諒發動了進攻,洪都戰役開始。
陳友諒的軍隊首先選擇的進攻目標正是鄧愈守護的撫州門,此門四面開闊,十分適合進攻,陳友諒決定,就從這裡進城!
拂曉時分,漢軍向撫州門進攻,戰況十分激烈,城內的士兵不斷的把準備好的大石頭、大木頭向城樓下的士兵砸去,陳友諒的士兵使用的是竹盾,對於從天而降的大傢伙顯然沒有什麼抵抗力,死傷慘重。
這種情況持續了三天,漢軍的屍體在撫州門前堆成了山,卻沒有能夠前進一步。
陳友諒這才感覺到,問題不像他想的那么簡單。
他嚴令士兵,如果不能拿下撫州門,軍法從事!
二十七日,對撫州門最猛烈的進攻開始了
陳友諒的士兵們在後退必斬的威逼下,向撫州門發動了衝擊,由於城樓上的箭弩和木石太猛,攻城木無法使用,士兵像發瘋一樣,用手中兵器猛砍城牆,居然把城牆衝出一個十餘丈的大口子(豆腐渣工程),大凡到了這個時候,城門的指揮官會下令後撤,進行巷戰,但名將鄧愈用他自己的方法告訴了我們城牆是怎樣煉成的。
鄧愈得知城牆被突破後,並未驚慌,他早有預料,準備了後著。
當陳友諒的士兵們越過城牆破口準備進入城中時,發現城裡的士兵用一種奇怪的東西對準了他們。
槍?是的,鄧愈的後著就是火銃,元末的火槍經過宋代和元代的改造,已經非常先進,可以大規模投入使用,但由於這種東西操作麻煩,很多人(如陳友諒)不願意裝備,雖然他們也偶爾使用,但真正將火槍作為一個單獨兵種使用的只有朱元璋,後來的明軍三大營中的神機營就是火槍營。
這種火槍給陳友諒的士兵造成了極大的心理震懾,一時不敢進攻,鄧愈不愧為名將,他知道漢軍很快就會捲土重來,沒有呆板的去修理城牆,而是迅速的用樹木修建了臨時城牆——木欄
這種隨機應變的細節最能反應將領的水平
果然,不久後,漢軍重來,與鄧愈軍爭奪木欄,守軍用弓箭和火槍還擊,但由於敵軍太多,漸漸不支,此時,閒著沒事幹的琉璃、澹臺兩門守衛牛海龍、趙國旺帶領士兵前來助戰,朱文正此時正確分析了戰場形勢,帶領主力親自趕來增援,守軍士氣大振,與漢軍死戰,朱文正考慮到城牆如果不修好,遲早抵擋不住對方的進攻,便命令一邊作戰,一邊修城牆。
陳友諒也認識到撫州門的城牆是一個絕好的突破機會,他親自督戰,務求必克。
陳友諒和朱文正就在不遠的地方對望,當他看到守軍的勇猛,才感覺到自己可能錯誤的估計了朱文正的能力。
這場慘烈的戰役,從早上打倒晚上,雙方似乎都沒有回去休息的願望,為鼓舞士氣,雙方將領都親自上陣,洪都總管李繼先、跑來幫忙的牛海龍、趙國旺全部戰死,一直打到第二天早上,朱文正的施工隊修好了城牆,漢軍見攻城無望,終於退去。
此戰是開戰以來最為艱苦的一戰,雙方以命相博,最後的勝利屬於朱文正,但他的損失也極為慘重,自己也負了傷。
此戰的慘烈也讓陳友諒心有餘悸,在之後的幾天內沒有發動大規模的進攻,而是分兵占領了吉安,作為後盾。城內的士兵在經歷了殘酷的戰鬥考驗後,逐漸成長和適應了戰爭,事實證明,陳友諒此時的鬆懈是一個巨大的失誤,不久之後,他將面對更為頑強的防守。
在經歷了一個星期的小規模進攻後,陳友諒重新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
五月初七,陳友諒在實地勘查城防後,決定攻打新城門。
這不是一個好的抉擇,因為守衛新城門的是薛顯
薛顯此人,用今天的話說,應該算是個亡命之徒。一向以彪悍無理聞名,在洪都城內也是一霸,無人敢惹,陳友諒很快就會吃虧了。
五月初八,陳友諒命令大軍攻擊新城門,新一輪的攻擊開始
然而當陳友諒的士兵們穿著鎧甲,拿著竹盾小心翼翼的向城門接近時,卻意外的發現城上的箭石並不猛烈,不禁大喜,陳友諒隨即決定,使用呂公車
呂公車是一種巨型攻城車,但由於拆卸複雜,不易活動,所以在激烈的戰鬥中很少使用,此時不用,更待何時?
城內的薛顯等待的就是這個時刻。
此時,他打開了城門,漢軍士兵們頓時激動起來,他們死活進不去的城門居然打開了。
出來的是薛顯和他率領的騎兵。
正在準備攻城機器的士兵沒有想到,城內的人如此大膽,居然還敢衝出來,大亂,薛顯帶著騎兵耀武揚威般的衝殺了一陣後,退了回去。
之後,漢軍再也沒敢猛烈進攻新城門。
真可謂我是流氓我怕誰啊。
從五月打到六月,陳友諒一直在望城興嘆,難道洪都是攻不下的?
他決定攻擊水路。
六月十四日,他出其不意的從洪都的水關進攻,然而等待他的是早已守候在那裡的長矛隊。漢軍士兵剛接近水關,守軍就用特製的長矛穿過鐵柵攻擊他們,刺死刺傷不計其數,漢軍拚死用手抓住刺出的長矛,才算暫時穩定住了局勢,此時裡面的守軍的長矛刺擊停頓了下來,漢軍大喜,以為守軍已經逃跑,誰知過了一會,裡面又開始用長矛向外刺,漢軍習以為常,仍舊用手去抓,誰知一抓便慘叫起來,細看才發現,守軍將長矛和鐵鉤在火上烤紅後,再用來刺擊漢軍。
原來剛才是去加熱了。
陳友諒狼狽不堪,他用盡一切方法攻城,但洪都近在眼前,就是進不去。
無計可施之下,他又去攻擊趙德勝守衛的土步門,此戰倒不是沒有收穫,守城大將趙德勝被漢軍的冷箭射死,但立刻有人接替了他的指揮位置,仍然牢牢的控制著城門。
陳友諒陷入絕望。
這是個什麼樣的地方啊!什麼時候才能進去!
其實,城內的朱文正也有著同樣的痛苦。
什麼時候能出去啊!
圍城,真正的圍城。
朱文正已經有一個多月沒有睡好覺了,他在陳友諒大軍到來前做好了部署,八個門來迴轉,督促將領做好準備工作,作戰之時,他總是穿著盔甲睡覺,一有危險,他要立刻起身,帶領自己手下那點少得可憐的兵力去增援,是名副其實的救火隊員。
但他確實堅持下來了,他用他頑強的意志抵抗了六十萬大軍的進攻,把他們阻攔在城下,完全無法動彈。
然而,在打了這么長的時間裡,朱文正並沒有像朱元璋求援。
他似乎把陳友諒當成了到洪都露營的遊客。
洪都戰役打了一個多月,朱文正以豆腐渣工程的城牆和有限的士兵與陳友諒的無敵艦隊反覆較量,靠著他的軍事天才一直支撐了下來,他似乎認為自己還有力量去對抗陳友諒,更大的消耗對方的實力,為決戰做好準備。
但他也小看了陳友諒,一個能夠統管六十萬大軍的指揮者,怎么會被小小的洪都難住。
洪都,只不過是個時間問題。
六月,陳友諒發動了更大規模的進攻,朱文正敏銳的軍事嗅覺告訴了他自己,洪都的抵抗已經接近了極限。再也不能拖延了,他派了張子明一個人去找朱元璋。
至正二十三年六月,朱元璋的救援部隊到了。

家庭成員

王位世襲

世系 姓名 諡號 封王(襲位) 時間 備註
一世朱興隆未謚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長兄,追封南昌王
二世朱文正未謚南昌王獨生子,未封王
三世朱守謙未謚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文正嫡長子,誥授第一代靖江王,洪武十三年年(公元1380年)被削爵
四世朱贊儀悼僖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朱守謙嫡長子,襲封第二代靖江王
五世朱佐敬莊簡永樂九年(公元1412年)悼僖王庶長子,襲封第三代靖江王
六世朱相承懷順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莊簡王嫡長子,追封第四代靖江王
七世朱規裕昭和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懷順王嫡長子,襲封第五代靖江王
八世朱約麒端懿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昭和王嫡長子,襲封第六代靖江王
九世朱經扶安肅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端懿王嫡長子,襲封第七代靖江王
十世朱邦薴恭惠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安肅王庶長子,襲封第八代靖江王
十一世朱任昌康僖萬曆三年(公元1557年)恭惠王庶長子,襲封第九代靖江王
十二世朱履燾溫裕萬曆十三年(公元1585年)康僖王庶長子,襲封第十代靖江王
晉十一世朱任晟憲定萬曆二十年(公元1592年)恭惠王庶次子,襲封第十一代靖江王
晉十二世朱履佑榮穆 萬曆四十年(公元1612年)憲定王嫡次子,襲封第十二代靖江王
十三世朱亨嘉未謚崇禎十一年(公元1638年)榮穆王庶長子,襲封第十三代靖江王,隆武二年(公元1646年)被削爵
晉十三世朱亨歅未謚南明隆武元年(公元1645年)憲定王嫡長孫,襲封第十四代靖江王

評價

朱文正出身布衣,善於謀,勇於戰,為朱元璋立過奇功,然而一時之錯,鑄成一生悲劇——或許,這是歷史給這位軍事天才最公正的評價了!

爭議

洪都保衛戰後不久,朱文正在部屬慫恿下,欲投靠張士誠,背叛朱元璋。被朱元璋先發制人,朱元璋本來想處死朱文正,但由於馬皇后的極力勸阻,他沒有這樣做,而是將朱文正在桐城軟禁起來,終老囚中。
但朱文正所立下的赫赫戰功朱元璋也沒有忘記,洪武三年(1370年),封朱文正年僅八歲的兒子為靖江王,就藩桂林,並傳了14代,成為明史上唯一一脈非太祖血統的王族。朱文正於1365年與世長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