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建制沿革,地名由來,行政區劃,位置境域,自然地理,地形地貌,氣候特點,水文狀況,人口民族,自然資源,動植物資源,水力資源,礦產資源,林業資源,經濟概況,工業,農業,社會事業,教育,衛生,體育,交通,風景名勝,特產,中草藥,美食,
歷史沿革
建制沿革
約40萬年前,本溪滿族自治縣境內已發現有古人類居住,活動中心以本溪縣小市鎮山城子村廟後山為中心。戰國燕昭王時期之前,本溪縣為氏族政權,未納入中原勢力轄區。
戰國燕昭王時期,本溪縣隸屬於遼東郡襄平縣,開始納入中原勢力轄區。
公元前221年,秦朝統一中國後,將全國劃分36郡,本溪縣屬遼東郡襄平縣。
西晉時期,本溪縣屬平州遼東郡(國)襄平縣。
東晉十六國時期,本溪縣屬平州遼東郡襄平縣。南北朝北魏時期,本溪縣逐漸被高句麗控制。
隋朝時期,本溪縣屬高句麗部族政權所轄。
公元668年(
唐高宗總章元年),唐滅高句麗,收復遼東故地,置
安東都護府,本溪縣屬
河北道安東都護府遼城州都督府。
公元909年(
遼太祖三年),契丹占據遼東,本溪縣屬契丹部族轄地;公元919年(遼大祖神冊四年),契丹修遼陽
故城,改名為東平郡,本溪縣屬東平郡。
1125年(金大帝天會三年),金滅遼,繼而廢道置路,本溪縣屬東京路遼陽府。
1371年2月(明洪武四年〕,置遼東衛指揮使司,同年7月改置定遼都衛,1375年10月(明洪武八年)又改置遼東
都指揮使司;1377年(明洪武十年)改所椿州縣為衛、所:1403年(明永樂元年)設定
建州衛;1409年(明永樂六年)設定
奴兒乾都指揮使司,本溪縣屬遼東都指揮使司東寧衛。
1644年(清順治元年),本溪縣屬於遼陽府; 1657年(清順治十四年)移府
盛京(後改為
奉天府),降遼陽府為
遼陽縣;1664年(清康熙三年),升遼陽縣為遼陽州;至1906年本溪縣設治前,本溪縣分屬於奉天府遼陽州、興京撫民廳、
鳳凰廳三地。
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設本溪縣建置。
1928年(民國17年)
張學良在
東北易幟後,改奉天省為遼寧省,本溪仍屬之。
1945年“八·一五”日本帝國主義宣告無條件投降,本溪縣光復,復歸中華民國。
1948年本溪全境解放,本溪縣隸屬於安東省。1949年4月,本溪縣隸屬遼東省。
1952年9月,
中央人民政府決定撤銷本溪縣,其原轄區亦併入本溪市。1953年4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院決定,本溪市改由中央人民政府直轄。1954年6月,國務院決定遼東省、遼西省合併成立遼寧省,本溪市改由遼寧省管轄。1956年5月國務院決定,重新設立本溪縣,由本溪市代管。1959年,本溪縣劃為本溪市管轄。
地名由來
本溪縣名源於清代。據《重修觀音寺碑記》載:“盛京(今瀋陽)城南百里之外,有
本溪湖,湖側有
觀音古剎。”另據《
八旗通志》載:“雍正五年 (1727年)此湖(本溪湖)稱為杯犀湖。”很久以前傳說,湖水尚小,宛如一杯清水,湖底下窄上寬,形如犀牛之角,故以形態命名“杯犀湖”。這是本溪湖較早的名。後因杯犀湖較為難寫難認,遂改稱為本溪湖。清光緒三十二年始設本溪縣,因縣衙在本溪湖附近,故名
行政區劃
觀音閣街道:街道辦事處駐小市社區,人口9.67萬人,面積433平方千米,轄11個社區居委會:溫泉、站前、西山、中心、文化、向陽、棉織、煤炭崗、小市、水庫、新社;21個村委會:小市、賽梨寨、觀音閣、香磨、張家堡、謝家崴子、青石嶺、同江峪、城溝、上堡、下堡、達官寨、右寨子、陳英、朴家堡、東街、鹼廠堡子、山城子、磨石峪、柜子石、財峪。
草河口鎮:鎮政府駐草河口,人口2.61萬人,面積198平方千米,轄4個社區居委會:祁家堡、新市、勝利、化工;8個村委會:草河口、茳草、雲盤、北溝、祁家堡、西溝、正溝、東溝。
連山關鎮:鎮政府駐黃嶺,人口1.55萬人,面積203平方千米,轄1個社區居委會:中心;8個村委會:黃嶺、棒槌嶺、摩天嶺、石嶺、劉家、中河、蘇家、新開。
草河城鎮:鎮政府駐草河城,人口1.45萬人,面積205平方千米,轄9個村委會:草河城、黑峪、峪西、四棵樹、王坊、徐堡、沙河溝、白水、關口。
田師付鎮:鎮政府駐大堡,人口3.85萬人,面積90平方千米,轄8個社區居委會:東山、東風、大東、建設、河北、榮橋、鐵路、西山;6個村委會:魏家堡子、孔家堡子、全堡、大堡、太平、鐵剎山。
南甸子鎮:鎮政府駐溝口,人口1.65萬人,面積127平方千米,轄2個社區居委會:南甸子、東明;9個村委會:南陽、小峪、溝口、南甸子、二道河子、才窯、馬城子、滴塔、北甸子。
清河城鎮:鎮政府駐清河城,人口1.27萬人,面積319平方千米,轄10個村委會:前央、東陽、清河城、陳賈、台後、望城、城西、孟家、萬利、馬家溝。
鹼廠鎮:鎮政府駐鹼廠,人口2.05萬人,面積135平方千米,轄2個社區居委會:鎮東、鎮西;10個村委會:鹼廠、民主、長咀、樺皮峪、台山、黃家堡、胡家堡、九龍、趙家堡、王家崴子。鹼廠逢30有鹼廠大集,非常熱鬧,歷史悠久。
草河掌鎮:鎮政府駐草河掌,人口1.18萬人,面積375平方千米,轄10個村委會:郭堡、套峪、崔家坊、瓦坊、姜堡、草河掌、馬驥、佟家堡、胡家堡子、榆村。
高官鎮:鎮政府駐偏嶺村,人口0.75萬人,面積157平方千米,轄8個村委會:偏嶺、法台、紅光、西麻戶、松樹台、肖家河、高官、花嶺、安家、紅石、磙子溝、田家堡、五日地等村。
東營坊鄉:鄉政府東營坊,人口1.16萬人,面積210平方千米,轄8個村委會:東營坊、荒地、宮家堡、南營坊、紅土甸子、大陽、新城子、洋湖溝。
位置境域
自然地理
地形地貌
境內為
長白山脈東南延續部分。地勢東南高,西北低。有大小山嶺達240
多座。主要山峰有韭菜頂子山、西大頂子、大凹嶺、長砬子等,海拔均在1032米以上。
本溪滿族自治縣轄區內,長白山系
千山山脈從東向西橫貫全境,形成東起東營坊、
蘭河峪,經草河掌到南部連山關的東南屋脊地帶。全縣千米以上的山峰大都分布在這裡,平均高度海拔600米左右。位於千山山脈南麓的草河城、草河口一帶,為南部丘陵地帶,平均海拔高度400米左右。縣境中部為太子河大斷裂帶。兩岸形成許多羽毛狀的小斷裂,構成以太子河谷為中線的沉積小平原,平均海拔不足300米。縣境北部為低山丘陵地帶,山勢較緩,平均海拔450米上下。俯視全縣地勢呈東南高,西北低之勢。縣內最高山峰是
東營坊鄉小東溝村的出不來溝頂,海拔1310米;最低絕對高為120米,是
偏嶺鎮北三家子村太子河出境處。
本溪滿族自治縣山地面積占82.7%。境內大小山峰近萬座,長短溝壑2.8萬多條,僅海拔800至1000米的山峰就有289座,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17座。
縣內著名山峰有:草帽頂子山,高126.1米,坐落在東營坊鄉
洋湖溝村的西老營溝東北7公里處,是本溪滿族自治縣、
新賓縣、桓仁縣之界山。大凹嶺山,位於東營坊鄉洋湖溝村小
四平東南4公里處,高1125.9米,山勢平緩,土肥石少,森林茂密。和尚
帽子山,位於蘭河峪鄉黃柏峪西南10公里處,高1244.4米,是本溪、
鳳城之界山,距本溪滿族自治
草河掌鎮胡堡村宋家街4公里。西大頂子山(又叫
白石砬子),坐落在山
城子鎮東街村民組東南5公里處,高1146米。歪嘴砬子,坐落在小市鎮
上堡村後,高1032.7米,距縣城小市鎮約6公里,山勢陡險,是太子河北岸最高峰。
氣候特點
本溪滿族自治縣地處中緯度,屬於中溫帶濕潤氣候區,季風和大陸性氣候特徵明顯。主要氣候特點是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日照充足,溫度適中,
雨熱同期,是人類生存和發展農林牧業的有利條件。
本溪滿族自治縣年平均溫度為6℃~8℃(為全本溪市數據,其中草河口鎮6.1℃)。日平均氣溫穩定10℃的初日為4月20日至30日,終日為10月2日至9日,其間隔日數為156—172天。
本溪滿族自治縣在季風環境控制下,又因受地形影響,降水量比較充沛。全年降水量在800—1000毫米。除冬、夏期間季風一年一度交替,季節雨如期而至外,各地還時常有
地形雨、對流雨滋潤田園,雖然乾、濕季節分明,卻無久旱無雨之年。初春積雪融化,解除了春旱,保證了春播墒情。冬季降水量最少,僅占全年降水總量的4%;春秋次之,各占15%、20%;夏季最多,達500毫米左右,占全年降水量的61%,集中在七八月份。
本溪滿族自治縣境內季風特點比較明顯,冬季盛行乾冷的偏北風,夏季盛行濕熱的偏南風。由於本溪縣地處山區,峰巒重疊,森林茂密,構成天然防風屏障,因此風速較平原地區偏小。全年平均風速僅為2.5米/秒,3—5月份風速最大,可達3.6米/秒。
水文狀況
本溪滿族自治縣的深山叢林具有極好的水源涵養能力,泉水溪流匯成大河,蘊藏著豐富的水利資源。境內水系主要分為黃海水系和渤海水系。以本溪藍河峪與鳳城分界的分水嶺為界,嶺南為
黃海水系,嶺北為渤海水系。草河匯入
鴨綠江入黃海,
太子河匯入
渾河、
大遼河入渤海。境內有長度在5公里以下的小河1297條,5公里以上的河流有88條。其中較大的河流有5條。這些河流夏季水量充沛,冬季水量減少,約有5個月的結冰期。大部分河水流經地方岩石堅硬,加之深山密林,植被覆蓋,故河水含沙量較少。山區
河床比降較大,年平均地表徑流總量為13.54億立方米,水能總蘊藏量達10萬千瓦,7條較大河流水利電力開發潛力很大。
境內主要河流有:
太子河,古稱衍水、大梁水、梁河、太資河等。太子河是
遼河水系的一條主要河流,源頭幹流分南北兩支,南太子河發源於東營坊鄉;北太子河發源於新賓縣
平頂山鎮鴻雁溝,在南甸鎮馬
城子村與南太子河匯合。太子河流域面積2547平方公里,境內河流全長173.2公里,河道比降5.6%。河水清澈,含沙量少(197.2克/立方米),年平均徑流量10.2億立方米,水產資源豐富,歷史上曾有航運之利。
湯河,長50公里,是太子河最長的一條支流,流域面積408平方公里,河道比降6%,年平均徑流量1.7億立方米。湯河源出草河掌馬驥村碑家嶺南坡,在胡堡村西北與湯池子水匯合。湯河北入
關門山水庫,下游流經小市鎮的香磨、
張家堡等村,最後注入太子河。
細河,發源於鳳城白雲山麓,流經本溪滿族自治縣
連山關鎮,向北流經本溪市
南芬區,於橋頭鎮西入太子河。草河,境內流程52.5公里,發源於草河掌大廟分水嶺南坡,流經草河掌、草河城,流入鳳城的靉河。
清河,源出
清河城鎮陳賈村北大嶺南坡,往南流轉東折入
觀音閣水庫。1995年9月15日,在小市隆重舉行遼寧省大型水利建設工程——觀音閣水庫建成典禮。坐落在本溪滿族自治縣小市鎮太子河上的觀音閣水庫大壩,經過6年緊張施工,全面建成蓄水。觀音閣水庫是遼寧省“七五”期間重點水利工程它採用了世界先進的碾壓混凝土(RCD)築壩技術;是使用日本政府貸款的中日合作項目。水庫大壩長104米、高82米,總庫容21.68億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積2 795平方公里。水庫樞紐的主要任務是以城市工業供水和防洪為主,兼有發電、灌溉、養魚、旅遊等綜合效益。建成後,本溪市防洪能力從50年一遇提高到500年一遇;位於太子河下游的遼陽市的防洪能力從100年一遇提高到500年一遇。全國政協副主席
錢正英、水利部原部長
楊振懷、水利部副部長周文智、
省委書記顧金池、省長
聞世震等和市、縣黨政主要領導以及前來參加慶典的
日本國國會眾議院議員、前建設省大臣木部加昭為水庫建成剪彩。
人口民族
截止到2014年9月,本溪滿族自治縣人口自然變動情況內容如下:全縣總人口289304人。全年出生2098人,其中男1078人,女1020人;死亡1772人;出生率為7.25‰,死亡率:6.12‰,自增率1.13‰,計畫生育率99.38%。
本溪滿族自治縣有滿、漢、蒙、回、朝鮮等24個民族,其中滿族人口19.4萬人,占總人口的65%。
自然資源
動植物資源
本溪滿族自治縣動物資源種類繁多,有哺乳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魚類等野生動物共493種。其中,列入國家二類保護動物的有:鴛鴦(匹鳥官鴨)、鳶(老鷹、鷂鷹)、蒼鷹(
黃鷹)、金雕(紅頭鷹)、
水獺(水狗、獺)、狐(狐狸)、黑熊(狗熊、黑瞎子)等37種;列入地方
野生動物保護名錄的有大杜鵑(布穀)、
鵪鶉、環頸雉(野雞)、太平鳥(十二黃、連雀)、狗獾等66種。
常見的食用菌有:木耳、棒蘑、棕灰口蘑(小灰蘑、灰蘑)、側耳(元蘑、凍蘑、黃蘑、粗皮側耳)、猴頭蘑、紅蘑、苕帚蘑等。野生山野菜是本溪滿族自治縣的一大特色產業,主要品種有蕨菜、大葉芹、刺嫩芽等三十餘種,年產量1000噸。加工的保鮮品遠銷日本、韓國及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本溪滿族自治縣盛產中藥材300多種,年產量750噸。主要品種有人參、遼細莘、遼五味、黃芪、桔梗、刺五加等。其中,遼細莘、刺五加在國內外享譽盛名。
本溪滿族自治縣野生果品種類繁多,年生長量約500噸。主要品種有:
獼猴桃(軟棗子) 屬獼猴桃科,高枝
藤本,縣內各地均有分布,果實含豐富的維生素C等多種維生素,可做罐頭和飲料。
山葡萄 屬葡萄科,
木質藤本,常以卷鬚攀附於其它植物上,長達15米以上。果實味美可口,營養豐富,可鮮食,並可加工成果酒、果汁、果糕、果乾等。
山梨 (秋子梨) 薔薇科,落葉喬木,果熟後果肉變軟。味酸甜適口,除鮮食外,可造酒和加工成梨乾果脯等。野生山梨苗木抗逆性強,可作為其它梨種的嫁接砧木。
山里紅屬薔薇科,落葉喬木。每100毫升果肉含糖分3.55克,酸量1.91克,澱粉27.15克。果味酸甜,可鮮食,也可釀酒,制果醬、果汁、果脯、果糕、果乾等。幼苗可作為山楂的嫁接砧木。
此外,常見的野果還有杏、
櫻桃、山丁子、懸鉤子、胡桃(山核桃)等。
水力資源
境內水利資源極為豐富,大小河流近百條。其中,七條主要河流的水能蘊藏量為10.3萬千瓦。多年平均地表水流量為143120萬立方米。現已建成水庫四座,小水電站13座,裝機容量為33500千瓦。年發電量為11515萬千瓦時。觀音閣水庫為遼寧省十大水庫之一,蓄水量為22億立方米。依託豐富的水資源,可以進一步引進技術和設備,大力發展電力和水產養殖業。根據水利部門的勘察設計,在太子河、湯河水系還可以建5座水電站。裝機容量可達16220千瓦時。
礦產資源
本溪滿族自治縣素有“東北地質搖籃”之稱。尤其是太子河凹陷地帶,由於歷經頻繁的造山運動,地質層面齊全,礦床種類繁多。許多礦種儲量可觀,埋藏較淺,非常適合地方開採。現已探明的地下礦藏有132種。主要有煤、鐵、
硫化鐵、石灰石、滑石、大理石、矽石、粘土、金、銀、銅、鋅、鉬等。雲石、原煤、
鐵精粉、方解石、大理石等,
無煙煤可采貯量3000萬噸,年產量100萬噸,鐵礦石可采貯量3000萬噸,年產鐵精粉60萬噸,產品銷售國內外市場。
林業資源
本溪滿族自治縣有林地面積20.8萬公頃。茂密的森林和豐富的林木產品,是山區特有的物產。全縣林木蓄積量達1323萬立方米,年新增長林木蓄積量約47.5萬立方米。其中,天然林木蓄積量為951.7萬立方米,人工林木蓄積量為351.6萬立方米。樹木種類包括喬木、灌木和木質藤木。主要樹種有柞樹、水曲柳、胡桃楸、黃撥欏、樺、榆、花、柳、椴和落葉松、
油松、紅松等240餘種。
經濟概況
2013年是本溪縣“十二五”進軍全國百強縣的攻堅克難之年。全縣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預期指標是:國內生產總值要實現245億元,同比增長25.6%;財政一般預算收入要實現22億元,同比增長15.8%;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要完成160億元,同比增長33.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要實現50億元,同比增長25%;農民人均純收入要實現13600元,同比增長15.3%。
工業
本溪滿族自治縣工業基礎雄厚,全縣有大中型工業企業38家,擁有固定資產22億元,形成了以採礦、冶金、化工、機電、建材、輕工等為主導的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本溪北方曲軸有限公司是全國最大的曲軸專業生產廠之一,生產的鍛鋼和球鐵曲軸遠銷國內外;本溪氯鹼總廠生產的聚氯乙烯廣泛套用於化工、建材、輕工等行業;本溪冶煉廠生產的煉鋼脫氧劑銷往全國各大鋼鐵企業;本溪電纜集團生產的系列高強度
鋁合金導線遠銷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鐵剎山酒廠生產的系列白酒,榮獲遼寧省 名優產品稱號,系遼寧省十大名酒之一。
農業
農業方面主要農作物有玉米、高粱、水稻、大豆、花生等。養蠶、養參、養鹿業很發達。山區盛產大葉芹、蕨菜等,暢銷日本等國。森林面積307.2萬畝,立木蓄積量達949萬立方米,主要樹種有紅松、落葉松、油松、雲杉、水曲柳等270多種。每年為國家輸送大量木材。2004年本溪市進行林業體制改革,農民承包分配林業用地,林下經濟蓬勃發展,已成為本溪縣農業產業的重要支柱。
社會事業
教育
本溪滿族自治縣是遼寧省教育工作先進縣。全縣大、中、國小校已發展到174所。其中國小146所,在校學生31170人;國中20所,完中2所,高中2所,職高2所,鄉(鎮)農技校16所,在校中學生達17340人;教師進修學校1所,農民中專1所,技工學校1所,電大1所,在校大中專學生939人。此外,還有606個幼稚園(所),入園兒童10557人,入托率達60%以上,初步形成了大中小(幼)教育相配套,以九年制義務教育為主,以成人教育和職業教育為補充的比較完整的教學體系。
衛生
全縣有全民、集體醫療防疫單位24個,其中,
縣級醫院3個,縣級防疫保健部門7個,鄉鎮級醫院14個,共有醫務人員1392人。有專業技術人員868人,全縣各級醫院病床總數為1525張。此外,全縣還有村級衛生所130個,鄉村醫師、醫士212人;個體診所28家,個體醫務人員55人。全縣平均每200人就有一名醫護人員。
體育
全縣體育事業以青少年為重點,以全民健身為主要內容,以訓練和競賽為主要手段的體育運動蓬勃發展,學校體育、
職工體育等十分活躍,有力地促進了學生、農民、職工的身心健康。全縣
體育人口已占全縣總人口的60%以上。縣業餘體校先後培養出各類體育人才400多人,向國家隊輸送1人,向省隊輸送30人,向市隊輸送299人。其中潘廣春、
馬野在腳踏車,
張成君在柔道,白少武在
皮划艇等項目中,分別在國家級大賽中取得好成績。1983年以來,本溪滿族自治縣先後被評為省體育先進縣、全國少數
民族體育先進縣。1993年被評為全國體育先進縣。
滿族體育項目
珍珠球是滿族喜聞樂見的民族體育項目。這項民族體育活動已在全國普遍開展起來。1990年,在全國第三屆珍珠球比賽中,縣男子珍珠球隊獲得了第一名。
交通
本溪滿族自治縣交通是鐵路縱橫、公路交錯、四通八達。縱向鐵路有
瀋丹線(瀋陽——丹東)從本溪西南部由北向南穿過;橫向鐵路有
溪田線(本溪——田師傅)從本溪中部由西向東到達
田師傅鎮。主要公路有:
瀋丹高速公路從本溪西南部由北向南穿過;
304國道(丹東——霍林河)從本溪西南部由南向北穿過;本桓線(本溪——桓仁)從本溪西部由西向東穿過;鐵長線(鐵嶺——長甸)從本溪東部由北向南穿過;沈環線(瀋陽環線)從本溪西北部由北向南穿過;
張莊線(張家堡——莊河)從本溪西南部由東向西穿過;小小線(小市——小塔子)從本溪中部小市鎮由東向西北穿過;小草線(小市——草河口)從本溪中部小市鎮向南穿過;聞名全國的八盤嶺隧道,就在本溪境內的本桓線上。瀋丹鐵路、溪田鐵路在縣內站點12處。縣城小市距本溪市區40公里,距省會瀋陽100公里,距
瀋陽桃仙國際機場85公里,距丹東大
東港200公里,距大連340公里,距
營口港230公里。通訊發達,實現光纜程控,直通海內外。
風景名勝
綜述
本溪滿族自治縣旅遊資源豐富,有國家4A級景區三處:本溪水洞,關門山,關門山水庫。
關門山水庫風景區位於遼寧東南部本溪滿族自治縣境內,距本溪水洞25公里,是自然景觀與現代建築於一體的綜合性風景區。
其他著名景點還有:鐵剎山,溫泉,湯溝,大石湖泊,觀音閣水庫等。
本溪滿族自治縣是國家聞名旅遊勝地,也稱“燕東勝境”。這裡有本溪水洞等六處景點組成的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有三處國家級森林公園,有山、水、洞、泉、湖及名貴樹種,奇花異草和珍奇鳥獸。本溪水洞、中外馳名,世界罕見;關門山峰疊嶂,溪流清澈,素有“東北小黃山”之美稱;鐵剎古松蒼勁,傳說神奇;湯溝、溫泉等地熱泉療身治體,醫治百病;大石湖深不可測, 幽靜秀美;觀音閣水庫
高峽平湖,盪人心魄。此外,還有雲台卷
舒山,大地公園、
生態園等。
關門山國家森林公園
關門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本溪市東南七十公里處,森林公園占地3517公頃,森林覆蓋率95%,園內植被保存完好,古樹名木眾多,風景秀麗,是一處集旅遊、觀光、避暑、度假、休閒於一體的森林旅遊景區,也是遼寧50佳景之一,2001年被評為國家AAAA級風景旅遊區。
大石湖
大石湖,位於本溪滿族自治縣蘭河峪鄉東南山麓的鷹嘴山下,距縣城區約50公里處,它是太子河水系的發源地之一。
清河城古城遺址
清河城,亦稱之為清河堡。清河城明代兵城遺址位於本溪滿族自治縣縣城以北35公里處,它是明代遼東軍事重壓鎮,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了。1961年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廟後山古遺址
廟後山古遺址位於小市鎮山城子村東的廟後山是一處古人類文化遺址。距縣城小市4公里,距關門山15公里。
廟後山古遺址是一個天然洞穴,屬於奧陶紀石岩地層洞穴堆積。其厚度為13.5米,自下而上分8層。
孤山堡遺址
孤山堡遺址,位於本溪滿族自治縣蘭河峪鄉新城子村。孤山堡遺址系一座古城遺址,城為方形,周長約1200米,城牆用大青磚和雜石泥土築成,至今尚有部分城牆存留。殘存城牆高者約3米,低者1米多。
孤山新堡故址修建於明朝萬曆二年五月,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所謂孤山新堡是對舊堡而言的,舊堡在新堡西南5公里處,為明代遼東的一個重要城堡,遺址現依稀可辨。此碑至今仍存留在新城子古堡內,為後人研究本溪地方史的重要文物古蹟。
特產
中草藥
本溪滿族自治縣野生中草藥114科、970種,名貴、常用的有120種,是東北重要的中草藥寶庫,主要名貴品種有:
人參(棒槌、山參、長白參),五加科,多年生草本,
東北三寶之一。主根粗大、肉質、長圓柱形,下部有較長的根須分枝。人參根入藥,屬於滋補強壯藥物,有治療神經衰弱、幫助消化和血液循環、增強生殖機能、恢復身體健康等效能。
細辛(細參、遼細辛),馬兜鈴科細辛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狀莖斜生,節較密,具有特異辛香氣味。細辛全草入藥,有解毒、驅風、發汗、祛痰、鎮痛等療效。
五味子(北五味子、
遼五味子),木蘭科,多年生木質藤本植物。全株有香氣,莖纏繞其它樹上。漿國球形,穗狀,成熟時紅色。五味子果實入藥,有連結肺、滋腎、生津、收汗、澀精等功效,降低轉氨酶效果較好,臨床用以治療慢性肝炎。
此外,黃芪、貝母、
桔梗、
柴胡、
龍膽草、木通、豬苓等多種中草藥,都有大量出產。
美食
小市羊湯:遼寧省各地都有羊湯,但在省內提本溪小市羊湯。
烤虹鱒:本溪地處太子河流域,本溪縣附近盛產虹鱒、金鱒魚,這種魚肉質細嫩,少刺多肉,經烤制後極為鮮美。
鐵剎山酒:以東北優質高粱為主要原料,結合傳統工藝和現代科學技術精釀而成,具有傳統的民族特色和獨特的地方品味,生產工藝已被列為“遼寧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產品達50餘種。鐵剎山系列酒被評為“遼寧地方精品”、“遼寧名優食品”、“遼寧人民最喜歡的十大地產白酒”、“遼寧名牌產品”、“遼寧人民喜愛的健康酒”等數十項殊榮。2006年,鐵剎山酒又於人民大會堂被授予“中華文化名酒”光榮稱號;2007年起,被省、市“人大”、“政協”選為兩會指定用酒;2011年1月26日,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評為“中華老字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