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古剎,位於吉林省吉林市區,始建於乾隆十八年(一七五三年),一九三八年如蓮法師重修,一九八○年最後一次修整。現有天王殿、觀音殿、地藏殿、三聖殿、鐘鼓樓等建築。寺有《龍藏》一部。現任住持覺醒法師,八十歲,遼寧省蓋縣人,一九四七年出家,師從清德法師,兼任吉林省吉林市佛教協會理事。現任監院覺慧法師,五十餘歲,吉林省吉林市人,一九九六年出家,師從清德法師,兼任吉林省吉林市佛教協會理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觀音古剎
- 行政區類別:吉林省吉林市區
- 所屬地區:中國東北
- 地理位置:吉林市船營區向陽街道境內
- 著名景點:天王殿、觀音殿、地藏殿
- 修建時間:一七五三
簡介,寺院環境,歷史史記,海濤法師,
簡介
觀音古剎位於吉林省吉林市昆明街,始建於乾隆十八年(1753年),1938年如蓮法師重修,1980年最後一次修整。現有吉林省吉林市觀音古剎始建於清代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是吉林市佛教活動中心,在東北及香港等地佛教界中有一定影響。1983年,觀音古剎被國務院確定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地院,並進行了全面維修和重建、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等殿堂修復一新,殿內的四大天王、釋迦牟尼、觀世音菩薩像也塑貼金,金光燦爛。 1989年8月31日(農曆八月初一),觀音古剎隆重舉行佛像開光典禮,來自省內四眾弟子1000餘人參加了典禮儀式和誦經法會。 觀音古剎臨街而建,毗鄰百姓民居。
寺院環境
觀音古剎坐落在吉林市船營區向陽街道境內,是全國唯一的一坐南朝北的觀音寺廟,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觀音古剎始建於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中經道光三年(1823年)和同治八年兩次修補。1925年在釋加蓮方丈主持和居士們的資助下,擴建了藏經殿、法堂、十大金剛殿和十丈堂。1998年,在觀音古剎前修建了一正門使觀,音古剎顯得更加宏偉壯觀。觀音古剎庭院約有500平方米,南建有正殿三間,殿前有12根楹柱支撐的卷棚,映襯正殿。殿的正中供奉南無觀世音菩薩坐像,正殿東供有祖師牌位,西奉有(觀音古剎)伽藍菩薩的。東配殿5間為藏經殿,收藏“經藏”、“律經”、“論藏”等三大藏經;西配殿3間為法堂,供奉地藏望菩薩。 觀音古剎白馬寺,位於古都洛陽城東十二公里處,北依邙山,南望洛水,殿閣崢嶸,寶塔高聳,鐘聲常鳴,呈現出佛門靜土特有的清幽、肅穆和神聖氣象。觀音古剎是佛教傳入中國後由朝廷斥資興建的第一座寺院,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東漢永平七年(公元六十四年),明帝遣使赴西域拜求佛法。永平十年,天竺高僧攝摩騰、竺法蘭應漢使之請,以觀音古剎馱載佛經、佛像同返國都洛陽。翌年,明帝昭命於雍門外興建寺院,為銘記白馬馱經之功,命名為觀音古剎。觀音古剎建成後,攝摩騰、竺法蘭二高僧在其內,譯出我國第一部漢文佛經《四十二章經》。從此,法輪東轉,佛像生輝。
觀音古剎逐漸成成為中國佛教活動中心,並吸引日本、朝鮮、越南等地僧人來拜佛求法。北魏時,有三千多西域僧人來洛陽進行佛學交流。由於觀音古剎的興建,使佛教文化廣為傳播,對中國人民道德觀念、思想文化以及國際文化的交流產生了重大影響。因此,千百年來,白馬寺一直被東亞文化區域奉之為"釋源"、"祖庭"。觀音古剎座北面南,主體建築分布在由南向北中軸線。進入山門依次為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毗廬閣五層殿堂。山門東西兩側有攝摩騰、竺法蘭二高僧墓。從前到後依自然地勢,漸次升高。清涼台、毗廬閣及其左右兩側的法寶閣、藏經閣雄殿居其後。中軸線兩側左右對稱、整體建築結構嚴謹,具有典型的中國佛寺特色。寺院兩側有一泰式佛殿,內供一尊七米高的泰國鍍金佛像。寺之東南二百米處,有一釋舍利塔,初建於公元六十九年,現存塔重建於金大定十五年(公元一一七五年),風格與西安小雁塔相仿。觀音古剎自建寺以來,飽經風雨滄桑。近幾年來,在我國改革開放和黨的宗教政策推動下,白馬寺面貌一新,佛事重興。現山門外又擴展八十餘畝,新建有牌坊、石拱橋、放生池以及綠化帶。寺內還建立有佛教研究中心,重現"祖庭"氣象。十幾年來,觀音古剎已接待數百個海內外佛教團體和近千萬中外遊客,成為洛陽對外的重要視窗和旅遊業發展的精品景點之一。觀音古剎在文革期間遭到嚴重破壞,粉碎“四人幫”後落實了國家宗教政策,於1981年重修了鐘樓、鼓樓,並從浙江省“請”來了八尊佛像。1982年,該寺廟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恢復宗教活動,觀音古剎正式向社會開放。
歷史史記
觀音古剎是最富有中國特色、信仰習俗節日。時間為農曆元月二十六日。澳門民間信仰觀音古剎頗為流行。現有建於明中葉的望廈觀音古廟,建於明天啟七年(1627)或以前的望廈觀音堂(即普濟禪院),約建於清光緒二年(1876)氹仔的望海觀音廟,建於清光緒七年(1881)路環的九澳觀音廟,以及路環觀音古廟;氹仔還有觀音岩等。每逢此節,澳門的善男信女,不分老幼,成群結隊地去各觀音堂進香拜佛,求籤問卜,祈望觀音菩薩開庫,能帶來好運。民間對她的崇信遠在其他諸佛神之上。觀音作為民間信仰的核心,在《西遊記》中體現得最清楚。照理在民間信仰的神系中,玉皇大帝應排在第一位,但人們對觀音的信仰,遠遠超過玉皇大帝。《西遊記》第八回,對觀音有這樣的描寫:諸佛抬頭觀看,那菩薩:理圓四德、智滿金身、纓絡垂珠翠,香環結寶明。烏雲巧疊盤龍髻,繡帶輕飄彩鳳翎。南台寺始得全部恢復。1981年旅居泰國華僑黃彰任、歐陽愚夫婦捐贈鎏金銅佛像一尊,供於藏經樓為古剎增輝。
1984年,觀音古剎由政府正式發還僧人居住管理。1987年禮請寶曇法師住持南台寺後,名剎得主,法運重興。寶曇大和尚以重振南台禪風為己任,帶領全寺僧人搬磚運瓦,圍牆種菜,省內外與海外善信景慕德行,皈依門下者數以萬計,廣大四眾弟子及善信慷慨贊助,對寺院進行了全面恢復和改建。首先投資四百多萬元興建殿堂、僧寮,購置佛經、 《法器》,雕塑佛像等。此外,還改建了山門,新建了指乘佛塔、勞公亭,吉祥天女。1996年該寺又投資350萬元興建一座高達49米“金剛舍利寶塔”,以作拱奉佛陀舍利及珍藏貝葉佛像之所;以之鎮名山,威山門。新建的南台寺四周松杉楓梓,蔥蘢碧翠,綠蔭匝地,清風拂面。高達二十餘米的水杉,直插雲天,羽狀針葉,婆娑起舞,俯瞰峰下,簇簇碧峰如螺,群巒蜿蜒如蒼龍騰躍。碧玉紐,《素羅袍》,祥光籠罩;錦絨裙,金落索,瑞氣遮迎。眉如小月,眼似雙星。玉面天生喜,朱唇一點紅。淨瓶甘露年年盛,斜插垂楊歲歲青。解人難,渡群生,大悲憫;故鎮太山,居南海,救苦尋聲,萬稱萬應,千聖千靈。蘭心砍紫竹,蕙性愛香藤。她是落枷山上慈悲主,潮音洞裡活觀音。在我國,對觀音的信仰非常普遍,至遲在宋代己有"家家觀世音"的說法,元明清以至於近代,對觀音的信仰有增無減,實際上己經成了民間佛教乃至整個民間信仰的核心。觀音古剎並不產於中國,而起於印度的佛教,為大乘佛教所信奉的菩薩之一。
文化人類學的觀點認為,一種文化的傳布,像投石池中,激起水面微波,由內向外層層擴散,其力量會漸減弱。反之,一個國家或社會接受一種外來文化,則是由外區推入內區,是先微弱而後強盛的。佛教來中國,大致起於後漢,而觀音菩薩的形象到唐代已經基本定型並逐漸類型化。觀世音,焚文為AvalOKite’svara(阿婆盧吉低舍婆羅)的音譯,亦譯"光世音"、"觀自在"、"觀世自在",尊號為"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因避唐太宗世民 的諱,略去"世"字,簡稱"觀音、《大悲》",沿用至今。觀音來自何處,有數種說法。其一,觀音為阿彌陀佛之子。縣無仟《悲華經》雲:往昔過恆河沙等阿僧祗劫,此世界名剛提嵐,劫名善持,有轉輪聖王名無譯念主四天下,時空藏如來出現於世。
王有千子,長名不眗……時大子不眗自佛言:"世尊,我之所有一切善根盡回向無上菩提,願我行菩提亡時,若有眾生受諸苦惱恐怖等事,退失正法,墮大暗處,憂愁孤窮,無有救護,若能念我稱我名字,我天耳所聞,是眾生等若不得免斯苦惱者,我終不成正覺……"時寶藏尋為授記:"善男子,汝觀天人及三惡道一切眾生,生大悲心,欲斷眾生苦及煩惱故,欲令眾生住安樂故,今當字汝為觀世音……在這裡,觀音為"善男子",其父無諍念在此之前已被授記為西方安樂世界無量壽佛,按即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其二,觀音為蓮花所化生。據《鑄鼎余聞》卷4引稱曇謨竭譯《觀世音得大勢受記經》稱:昔金光獅子遊戲如來國,彼國中無有女人,王名威德,於園中入三昧,左右二蓮花生二子,左名寶意,即是觀世音,右名寶尚,即是得大勢。這裡說蓮花化生出觀音及大勢至。其三,觀音由人轉化而來。日本有這樣一個具民間色彩的傳說:早離和即離,是一對小兄弟,父母死後,被惡人扔到一個荒島上,行將餓死,弟弟即離口發怨言。
公元前7世紀,以《吠陀》為最古經典早離說:我們被人欺騙,是可悲的,對飢餓、疲累的痛苦,也深深領受了。有過這樣痛苦的體驗,我們就會懂得這樣的道理,如果能再次生活在世上,一定要援救同樣不幸的人們。兄弟二人心懷此念,平靜死去,終於成為觀世音,大勢至二菩薩。婆羅門教認為觀音是神馬駒古代印度信奉的婆羅門教約成教於,信仰多神。前6至前5世紀,因佛教和音那教的廣泛傳播,婆羅門教逐漸衰落。婆羅門教里的觀世音並不是人,而是孿生的馬駒――雙馬童神。印度古代婆羅門教視雙馬童神為善神,神力很大,可使盲人復明、公牛產乳、朽木開花、不育女子生子。釋迎牟尼創立了佛教,佛教把這位善神納人自己的體系,成為馬頭觀音或馬頭明王,以馬置於頭,故名為觀世音的自性身。《大日經疏》卷5雲:"作極吼怒之狀,此是蓮花部憤怒持明王也。"後把觀音人格化。
《華嚴經二十七參章》謂善財童子"見夫岸谷林中,金剛石上,有勇猛之丈夫,即慈悲之聖者,無盡智炬,作暗夜之光明,一切法雲,覆福芽之增長",此謂觀音。觀音菩薩應眾生的需求,化身人間示現的變身,據經典所記綠就有三十三種之多,未來還不知有多少新的應化身呢!三十三觀音的由來順應娑婆世界眾生的需求,在不同時代、地區、觀音菩薩往往會形成某些固定的形象。最有名的像是手拿楊枝淨瓶充甘露滋潤悲苦眾生的楊柳觀音能救病苦。身披白色長袍的白衣觀音能保平安。這樣的觀音形象不只一、二個而已,流傳的三十三觀音就是這類觀音身形的集結。民間〔三十三觀音〕所說的觀音化身,大部分沒有經典依據,卻因為各種靈驗、救苦救難的事績而深受人們喜愛。其他像《阿消退縛抄》有二十八觀音,《行光眼觀自在菩薩秘密經》有二十五化身或四十觀音,西藏經典有三十八化身等等,也都是這樣類觀音示現的記載。現代社會的需求千奇百怪,災難無奇不有,若是碰上飛機空難、摩天大樓失火等等現代災難,因著觀音菩薩的大願力,也許還會出現太空超人救火的變身示現,到時觀音的變身可就不只這三十三觀音了!觀世音化身的真正意義不在於到底有多少種變身,而是了解觀音願力、法力的無限。觀世間的目的是尋找眾生,向他們說法,讓他們了解如何解脫生死輪迴,而化現神力只不過是完成使命的工具罷了。
海濤法師
海濤法師,台北市人,民國四十七年出生於高雄市。七十一年文化大學觀光系畢業,七十四年結婚,七十六年生子。雖生活於傳統宗教家庭中,然中學時代卻接觸基督教,直到大學仍為虔誠教徒。成家立業之後,有感於事業、人際關係複雜而接觸道教。在經營旅行社事業十年中,深感人生忙忙碌碌、汲汲營營所為何事?於八十年有緣到慧日講堂,見到斂眉含首的佛像,出家法師自在的行儀而深入佛法,窺得佛法博大精深圓融的人生哲理,而皈依法振老和尚,更因崇仰印順導師人間佛教的思想而發心出家,八十一年於楠梓慈雲寺受在家菩薩戒(了中長老為得戒和尚),民國八十二年六月於新竹福嚴精舍由師公真華老和尚代為剃度,依止如虛老法師。
八十三年於六龜妙通寺戒德老和尚座下受具足戒。並先後常住於台北慧日講堂、恆春五公寺(二年)。為了讓監獄成為修行道場,法師擔任多所監獄及看守所的教誨師,並結合僧才,全力推廣監岳弘法,期使受刑者逞凶、鬥狠、黑暗的心靈在佛法慧日和風的薰習中,掃除塵埃,見到自性的 光明。教育為百年大計,修行學佛更是人生大事,佛法不離世間法,要將佛法教育落實於學校是法師的悲願,因此奔走於全省各中國小及大專院校,對全校師生演講。更推廣各類淺顯易懂的漫畫、書籍、錄音帶、錄影帶,送至各監獄、軍隊及學校。法師日以繼夜地透過佛法講座、電視、廣播、旅遊朝聖及傳授八關齋戒等活動,培養社會大眾對正信佛教的認知。為社會注入清流,淨化人類心靈,促進社會祥和。目前已於全省各地成立二十四個‘佛陀教育中心’,並積極推出一系列佛陀教育叢書,寄贈佛教機構、學術研究單位、社會大眾、寺院及海外地區。佛陀教育中心’秉持著對生命的關懷,不斷的覺醒,透過科技傳播媒體已成立(法音媒體中心),設立專業攝影棚,製作影片、VCD、錄音帶等,以電視道場弘法,讓佛法的呈現更多元化、更活潑、生動。覺醒法師觀音古剎現任住持覺醒法師,73歲,遼寧省蓋縣人,1947年出家,師從清德法師,兼任吉林省吉林市佛教協會理事。現任監院覺慧法師,48歲,吉林省吉林市人,1996年出家,師從清德法師,兼任吉林省吉林市佛教協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