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
在明朝長城南沿附近的孤山川有一聞名遐邇的孤山堡城。傳說孤山堡城建於唐代,有千餘年的悠久歷史,宋代時孤山又稱為十塘關,是折家戍邊的一個軍事關隘。現在的孤山堡能看到的除了城門洞及瓮城和城內幾處員外宅院外,其餘昔日古風采已面貌皆非,唯有北門嫣的“七星廟”還吸引著遊人。七星廟建於何時?史無記載,傳說“七星廟”是楊業(楊老令公)與折賽花(
佘太君)聯姻之處,所以今天憑弔“七星廟”古蹟的遊人日益增多。孤山堡隨著神朔鐵路的修通,它正在舊貌換新顏,成為煤炭東運的集散地之一。
孤山堡遺址
孤山堡遺址,位於本溪滿族自治縣蘭河峪鄉新城子村。孤山堡遺址系一座古城遺址,城為方形,周長約1200米,城牆用大青磚和雜石泥土築成,至今尚有部分城牆存留。殘存城牆高者約3米,低者1米多。
孤山新堡故址修建於明朝萬曆二年五月,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所謂孤山新堡是對舊堡而言的,舊堡在新堡西南5公里處,為明代遼東的一個重要城堡,遺址現依稀可辨。
明代萬曆元年,兵部侍郎汪道昆閱邊,遼東總兵李成梁建議將孤山堡移至張其哈喇甸子,不但可防禦“東湖”入侵,而且可以“收耕牧之利”。此事告準後,委清河城守備王惟屏負責“築堡移兵”,但王惟屏“畏虜逸勞,偽呈便”,未將孤山堡移新張其哈喇甸子,僅在舊堡東北十里處建立了新堡,即今新城子村址。
孤山堡建成於萬曆三年八月十五日(公元1575年),用銀七百七十兩,用糧六百一十石,建“城高連垛口三丈五尺,底厚二丈,門角敵台九座,俱用磚石包砌,守堡官住宅並軍士營房一百七十三間。”堡成之日,名為孤山新堡。新堡雖然築成,但因王惟屏“有違原議”坐罪,“各官俱不與賞”。萬曆四年,刻有“創築孤山新堡記”碑,記述其事。此碑至今仍存留在新城子古堡內,為後人研究本溪地方史的重要文物古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