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甫川堡

黃甫川堡

黃甫川堡,位於陝西省府谷縣,為明長城榆林鎮關堡。這一段長城是萬曆年間修建的,隸屬於陝西榆林鎮,東起黃甫川堡,西至花馬池,全長一千餘里,俗稱“大邊”,分別由東、中、西、孤山堡、清平堡、榆林保寧堡六路參將分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甫川堡
  • 地理位置:陝西省府谷縣
  • 全長:1000里
  • 隸屬於:陝西榆林鎮
基本信息,歷史由來,地理位置,現今風貌,

基本信息

歷史由來

萬里長城入延綏鎮第一營堡,原本長城是用夯土壘成,外包磚牆,可是朝廷退守長城以內已經多年,很多長城被積沙掩埋,還有些牆磚已經不見了,僅存夯土的墩台,但是一種雄渾的氣勢猶在,古老的城牆在暮色中無言的矗立,風嗚咽著,似乎在應和著這群後來者的歡呼。
黃甫川堡

地理位置

居黃甫河下游,西北據山,東南臨川,距長城10公里。
據《榆林府志》載:此堡為明“天順中置,弘治中添設關城,周三里二百七十四步,高一丈八尺,樓鋪十六座。萬曆三十五年(1607)巡撫塗宗浚以。”今堡城已毀,僅有一座較好磚券拱門。明時黃甫川堡轄長城“三十里二百十一步,墩台二十八座。”黃甫川長城黃土夯築,保存多較好。磚砌空心敵樓多被拆毀。

現今風貌

今堡城已毀,僅有一較好的磚券拱城門洞,城門上新建有一排房子。黃甫川堡西山頂上有一座較大的夯土墩台,此台里側有一不大的夯土小圍城,有東便門一個。夯土圍城和門皆存。
黃甫川堡
過黃甫河後,城牆到麻鎮村北,存有墩台及很少的牆址。出麻鎮向西蜿蜒至楊家峁村段,自然保存多較好。除幾處溝壑處被雨水沖毀外,城牆高約三至四米,較好的地方高六米。牆間的夯土墩台亦較好,城牆裡側還有三座墩台各居制高點上。
過楊家峁至舊巴州村段,夯土城牆雖連貫,但圮坍嚴重,有的僅高一至二米,有的高三至四米,在靠近舊巴州段較好,高約六米。由舊巴州城牆南轉,僅百餘米有牆跡。再往南無夯土牆,只有五座墩台。其中有一座墩台尚殘存下半部分條石包築的牆體。過了這五座墩台便又有夯土牆直至轉角樓,牆體圮坍嚴重。存高一至三米不等。轉角樓有磚砌空心敵樓一座,此樓較好,樓東側牆有門,南、北、西各有箭窗。
由轉角樓長城過清水河向西上山。清水營堡在清水河下游距轉角樓約二十華里。據《榆林府志》載:“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邊備尚書王復奏從府谷堡移出芭州舊城。三年,巡撫盧祥言芭州水泉枯涸。別有地名清水川,止當衝要,頗有水泉,可立城堡。”又載:“嘉靖間,賦犯清水營,巡撫王越使游擊劉寧敗之於塔兒山。”又引《延安府志》載:“城在山坡,周三里有八步,高一丈八尺,東、南門二,樓鋪十九座。萬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巡撫塗宗浚增修關城,砌以磚,邊垣長三十里,墩台三十二座。”2明時在此設把總一員防守。清水營堡城今基本坍毀,略存殘跡可辨。
由轉角樓過清水川向西偏南,經甘溝子西山墩,到姬家峁段長城夯土牆遺蹟很少,僅存一線夯土墩台由姬家峁經後梁、西焉、古城至磚昌梁村段。夯土城牆較為連資,較好地段高約五米,一般多在二至四米,一些地段塌成高高隆起的土脊狀。夯土墩台多較好,磚昌梁東有一座磚砌敵樓尚存。
磚昌梁經王家梁、引正通至孤山川段有較為連貫的夯土城牆。較好的城段夯土牆體遺存高在六米以上,牆西側因風雨剝蝕縱向逐層圮坍,牆體極薄。城牆內側有不少早已廢棄的小寨堡,其夯土牆多較好。
農民在裡面種了地。引正通村,原有兩座磚砌敵樓,東邊的一座已被毀掉,僅存夯土基座。西邊殘存的一座敵樓,樓南、北、西三面各有三箭窗,東面有門,居兩箭窗中,東牆門下砌磚已被拆走。
孤山堡在引正通村東南約十三華里,居孤山川北側山坡上。據史載:此堡“明正統二年(公元1437年)置在西山,成化中移置城在山畔,周三里三十四步,高二丈,南、北門二。背山俯川,城中無水泉,萬曆三十五年,巡撫塗宗浚砌以磚,邊垣長三十七里,樓鋪十四座,墩台五十座”。3今城堡外側包磚及條石基均已被拆光,只內部夯土牆殘存。城東、西、南、北各開有一門,南、北門外還圈有小瓮城。除東門已毀外,其餘三門磚券拱洞尚存。據老鄉介紹,原北門上有匾刻“天壘雄守”四字,今匾已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