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沿革,行政區劃,人口民族,人口,民族,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水文,自然資源,礦產資源,林業資源,能源開發,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教育,衛生,社會保障,交通運輸,旅遊景點,著名人物,當地特產,
建制沿革
春秋、戰國時期,寬甸屬燕國遼東郡轄地。
秦始皇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秦滅燕,繼置遼東郡,寬甸仍屬遼東郡。
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封盧綰為燕王,寬甸地域屬燕國管轄。
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廢燕王,置遼東郡,設西安平縣(今九連城靉河上尖),寬甸屬遼東郡西安平縣地。
三國時期,魏景初二年(公元238年)魏取遼東郡,仍設遼東郡西安平縣,寬甸地域屬其轄地。
西晉,寬甸仍屬遼東郡西安平縣地。東晉十六國時期為前燕、前秦、後燕勢力範圍,寬甸一帶仍屬遼東郡西安平縣地。
東晉義熙五年(公元409年),寬甸地區被高句麗部族割據,以城為行政建置,西安平縣改稱安平城,在大蒲石河口置泊汋城,寬甸一帶屬泊汋城轄地。隋朝,寬甸地域仍屬泊汋城地。
唐總章元年(公元668年)收復遼東,設安東都護府,寬甸屬安東都護府積利州轄地。曆元年(公元698年)寬甸屬渤海西京鴨綠府桓州地。
遼滅渤海國後,於今鳳城設開州開遠縣,寬甸屬其轄地,金收國二年(1116年)置婆娑府路於大蒲石河口,寬甸屬婆娑府路所轄。至元初年仍設婆娑府路,至元十七年(1280年)降為府,二十五年廢府為巡檢司,寬甸屬婆娑府巡檢司轄地。
明朝,設遼東都指揮使司東寧衛,寬甸屬東寧衛轄地。成化五年(1469年),修築遼東邊牆至寬甸境內。嘉靖四十二年險山堡設參將,轄十三城堡。萬曆元年(1573年)議築寬奠(寬甸)、永奠(永甸)、大奠(坦甸)、長奠(長甸)、新奠(赫甸)“五堡”。萬曆四年,寬奠“五堡”相繼建成。寬奠參將加副總兵職銜,遷定遼右衛軍士及倉官於寬奠堡,創學廟,開設瓦市,屯軍墾田,由荒蕪之區,成為遼東重鎮。
清天啟元年(1621年)四月,後金軍占據寬甸,將收降軍民編入八旗,封漢人降官為備御,與牛錄額真(佐領)共同管理寬甸地域。清順治年間完成柳條邊修築,寬甸為柳條邊外巡防地。由靉陽邊門卡倫統巡。同治十三年清朝撤銷對柳條邊外封禁。光緒三年正月,清廷批准設立寬甸縣,隸屬鳳凰直隸廳。光緒三十二年屬奉天省東邊道轄縣。
民國元年(1912年),寬甸縣隸奉天省東邊道。民國十九年(1930年)奉天省改稱遼寧省,廢東邊道,寬甸縣屬遼寧省轄縣。民國二十年(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寬甸縣屬偽奉天省轄縣。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12月,屬偽安東省轄縣。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10月25日,遼東人民自衛軍第一支隊解放寬甸,成立寬甸縣民主政府,隸屬安東省。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4月屬安東省第四專署,11月國民黨政府軍占領寬甸,寬甸縣屬安東省轄縣。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6月,東北民主聯軍收復寬甸,寬甸縣隸安東省第四專署。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第四專署撤銷,屬安東省轄縣。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5月安東省、遼寧省合併成立遼東省,寬甸縣屬遼東省管轄。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寬甸縣仍屬遼東省。
1954年8月,遼東、遼西合併成立遼寧省,歸屬遼寧省。
1956年設安東專員公署,歸屬安東專員公署。
1958年11月撤銷安東專署,隸屬遼寧省。
1959年1月,屬遼寧省安東市(1965年安東市更名丹東市)轄縣至今。
行政區劃
寬甸鎮 | 城廂村、歡喜嶺村、東門外村、西門外村、昌德社區、新華社區、安居社區、府前社區、北環社區、中心社區、鐵長社區、城東社區、公園社區、鐵南社區、北營社區 |
灌水鎮 | 灌水社區、團結村、龍爪溝村、二道河村、土門嶺村、車軲輪泡村、三台子村、天華村、人石村、東岔村 |
硼海鎮 | 下甸子村、夾皮溝村、掛鐘嶺村、大湯石村、白石村、小湯石村、上甸子村 |
紅石鎮 | 石砬子村、官道溝村、杉松村、小久村、長江村、上蒿子溝村、大久村、小長甸村、腰嶺子村 |
毛甸子鎮 | 肖家堡村、毛山子村、寶石村、豐裕村、楊木溝村、毛甸子村、窪子溝村、興榮村,二道溝村、二道崗子村 |
長甸鎮 | 長甸城社區、樺樹甸村、小孤山村、拉古哨村、蘇甸村、東陽河村、四平村、長甸城村、河口村、台溝村 |
永甸鎮 | 永甸街社區、窯場村、碑溝村、灣溝村、紅旗村、坦甸村、太平村、永甸村、太平村、牛皮閘村、幸福村、軍民村、上趟子村 |
太平哨鎮 | 轎頂子村、石榴溝村、坦甸子村、太平哨村、繭場溝村、釣魚台村、南吊幌村、二龍渡村、泡子沿村、刊川溝村、保全村 |
青山溝鎮 | 青山溝村、姜家堡村、永安村、鐘安堡村、廟嶺村、榆樹村、銀礦子村、老營溝村、夾砬子村、石棉村、滴水砬子村、綠豆營村 |
牛毛塢鎮 | 牛毛塢村、張家卜村、泉山村、高坎子村、鐵路子村、五道嶺子村、小城子村 |
大川頭鎮 | 新豐村、頭道溝村、大川頭村、圈場子村、紅光村、龍頭村、長虹村 |
青椅山鎮 | 青椅山村、鹼場溝村、大水溝村、赫甸城村、太平村、八棵樹村、房身溝村、三道溝村、梨樹園子村 |
楊木川鎮 | 金安村、楊木川村、金坑村、大榆樹村、土城子村、大安平河村、邊溝村、白鷺村 |
虎山鎮 | 南嶺外村、紅石村、長崗村、虎山村、老邊牆村、太平川村、夾河口村、新合村、安平河村 |
振江鎮 | 渾江村、西江村、萬寶村、石柱子村、綠江村、大青村 |
步達遠鎮 | 新安村、四林村、步達遠村、新興村、復光村、新生村、乾溝子村、大牛溝村、長嶺子村、高嶺地村、勝利村 |
大西岔鎮 | 小荒溝村、北江村、臨江村、沿江村、楊林村、大西岔村、雙安村、和平村、明安村 |
八河川鎮 | 興隆峪村、樣冊子村、酒局子村、蜂蜜溝村、八河川村 |
雙山子鎮 | 東風村、四平村、抬頭子村、北青溝村、平坨村、井峪村、黎明村、雙山子村 |
石湖溝鄉 | 東興社區、西寧社區、石湖溝村、劉家村、甬子溝村、下長陰子村、老道排村、良種場村、雙嶺子村、望寶山村、曲呂川村、樓房村、上長陰子村、楊木村、亮子溝村 |
古樓子鄉 | 大蒲石河村、康家堡村、砬子溝村、老古嶺村、南荒溝村 |
下露河朝鮮族鄉 | 雙廣村、雙聯村、連江村、通江村、川溝村、馬架子村 |
人口民族
人口
截止2013年末,寬甸縣戶籍人口431590人,2013年內出生人口2882人,死亡人口3297人。
民族
截止2013年末,寬甸縣有滿族、漢族、朝鮮族、蒙古族、回族、壯族、
錫伯族、苗族、瑤族、
達斡爾族、彝族、土家族、侗族、藏族、
維吾爾族、
布依族、
黎族、
柯爾克孜族等18個民族。各族人民在長期聚居中,互相學習,和睦相處,為開發、建設和保衛寬甸這塊土地貢獻了各自的力量和才智。
(一)滿族
滿族在寬甸的歷史悠久。早在明永樂二十一年(1423年)建州女真首領李滿住得明朝政府允許率部遷入今渾江中下游一帶居住。明萬曆初年,“寬奠六堡”建成後,北有女真王杲完顏部,東有王兀堂董鄂部。各族人民住種混居,往來貿易,促進了寬甸地區的開發。天啟元年(1621年)努爾哈赤後金政權占據寬甸,境內居民被編入八旗。順治六年(1644年)清軍入關,寬甸八旗子弟“從龍入關”,寬甸為邊外封禁地,荒煙不治達二百年之久。清同治年間,邊外封禁鬆弛,居民漸集,光緒二年(1876年)左寶貴率兵到寬甸丈放土地,光緒三年寬甸縣設治後,滿族人口漸增。宣統二年,滿族居民20356人,占總人口9%。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部分滿族人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出旗入民”。
新中國成立後,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時,滿族人口為11199人,占人口總數3.8%。1983年國務院發出恢復和改正民族成分的通知,原改變族屬的滿族人開始向政府申報恢復民族成分。1985年末,滿族人口為173917人,占總人口39.88%。同年經省政府批准,建立了毛甸子、虎山、步達遠、灌水、楊木川、夾皮溝(硼海)、灌水鎮7個滿族鄉(鎮)和下露河朝鮮族滿族鎮,少數民族鄉(鎮)占全縣鄉(鎮)總數34.78%。2002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滿族人口232248人,占全縣總人口53.42%。
(二)漢族
漢族自古就是寬甸各族人民中居住最早、人口最多的民族。戰國時期,燕人進入遼東。由於時代演變,境內漢人時增時減。明嘉靖年間,在寬甸修築險山(今土城子村)、江沿台(今虎山)等鋮堡,實行“屯軍邊上,寓軍於農”政策。萬曆初年興築“寬奠六堡”後,實行屯田制,漢族人口漸增。清鹹豐至同治年間,山東、直隸等地的漢族人為尋求生計衝破清王朝封禁令,進入寬甸墾植求生。清光緒三十三年,全縣人口176018人,漢族人占十分之九。民國前期,軍閥混戰,災害頻繁,關內災民闖關東下邊外,加之滿族人出旗入民,漢族人口急劇增加。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時,漢族人口占總人口的94.2%。1983年落實黨的民族政策,原改變族屬的滿族人恢復滿族,1985年漢族人口253806人,占全縣總人口的58.19%。2002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時,漢族人口195346人,占總人口數的44.93%。
(三)朝鮮族
清宣統二年(1910年)日本吞併朝鮮半島,一些朝鮮愛國者和破產農民不堪日本帝國主義的殘酷統治,紛紛背井離鄉來寬甸。到民國4年全縣朝鮮族有2040戶、11307人。民國19年(1930年)中共滿洲省委在寬甸建立特別支部,大多數黨員是朝鮮人。民國20年“九一八”事變後,又有一些朝鮮人到寬甸定居,至民國29年全縣有朝鮮族1585戶、8927人。
新中國成立後,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時,全縣有朝鮮族11124人。1959年,為支持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和平建設,全縣有315人經政府批准遷居朝鮮。1961年後,縣內水田面積減少,為照顧朝鮮族人民的生產和生活習慣,一些朝鮮族人遷往瀋陽、盤錦、東港等水田地區。至1985年朝鮮族人口6464人,占全縣總人口1.48%。2002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時,全縣朝鮮族人口下降到4925人,占全縣人口總數的1.13%。
(四)回族
回族進入寬甸較晚。清光緒五年(1879年)回族人哈廣德從關內遷到寬甸,在縣衙當差。不久,馬國良、哈金髮、哈金才投奔哈廣德來寬居住。光緒年間,全縣回族居民不足10戶,宣統二年增加到38戶、246人。
新中國成立後,回族人民的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受到黨和政府的尊重。寬甸鎮新開路西設清真寺,是回族宗教活動中心。回族人民勤勞樸實,熱情好客,注重互助互愛,珍惜民族團結,講究衛生。回族人一般不與他族人通婚,人口發展較為緩慢。1985年466人,占全縣總人口的0.1%。2002年回族人口398人,占全縣總人口的0.09%,多居住在寬甸鎮內,主要從事商業和飲食服務業。
(五)蒙古族
寬甸的蒙古族多為清政府撥往瀋陽、鳳城、岫巖等地的八旗子弟後裔,於清同治、光緒年間遷入寬甸。宣統二年全縣蒙古族343戶、1241人。民國期間,少數民族受到歧視,人口減少。新中國成立後,1953年全縣有蒙古族528人,1985年全縣蒙古族人口1353人,占全縣總人口0.31%。2002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時,全縣蒙古族1562人,占全縣總人口0.35%。
寬甸境內壯族、錫伯族、土家族、侗族等少數民族共有203人,多系建國後因工作調動、婚姻等原因正常遷入。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寬甸位於遼寧省東部,
鴨綠江中下游右岸。東南與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隔江相望,東北與吉林省
集安接壤,西接鳳城,北鄰桓仁,西北與本溪毗鄰,西南與
丹東市區相連。總面積6193.7平方公里(2011年),邊境線長216.5公里。
地形地貌
寬甸地處長白山脈與千山山脈過渡地帶、遼東斷塊山地丘陵區。地勢自北向南、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呈西北高(海拔平均為500米,山地最高1336.1米),東南低(平均海拔為10米,山地一般為300~500米),依次中山、低山、丘陵的階梯狀。山體受地質構造影響,以東西向為主,東北向次之,間有大小不均的谷地和小平原。山地丘陵約占總面積的85%,山間谷地和河流約占總面積的15%。寬甸縣平均海拔400米。山、水、田構成大體為“九山半水半分田”。
氣候
寬甸地處中緯度歐亞大陸東岸濕潤氣候東亞季風區,南溫帶的北界橫穿縣境北部。北部為季風中溫帶大陸性氣候,中部和南部為季風南溫帶大陸性氣候。主要氣候特點是:雨雪豐沛,暴雨特多,四季分明,冬季漫長,冬有嚴寒,夏無酷暑,南北高低氣候差異大,立體氣候明顯。按氣候平均氣溫10℃、22℃的指標劃分,寬甸中部以縣城為代表的地帶,春季在4月26日到7月5日,長72天;夏季在7月6日至8月20日,長45天;秋季在8月21日到10月15日,長56天;冬季在10月16日到次年4月25日,長192天。寬甸的春季到7月上旬才過完。夏季短到只有一個半月,而冬季長達半年多。寬甸境內系東北暴雨中心區,日降水量最高達657.9毫米(1962年),2013年降水量在1000~1200毫米之間,最多年降雨量達1815毫米(1985年),最少年降雨量659.5毫米(1965年)。年降水日數113.6日,其中,日降水量達中雨以上46日。6~8月占2013年降水量2/3。寬甸縣平均初霜期9月24日,終霜期5月17日,無霜期129天。
水文
截至2011年,寬甸縣全境有大小河流549條,其中10公里以上46條,5公里以上的有133條,水系總長2798.7公里,河網密度0.45。主要過境江河有鴨綠江、渾江、靉河;主要境內江河有半拉江、蒲石河、北股河、南股河、小雅河、大安平河,俗稱“三江六河”,統屬鴨綠江水系。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寬甸縣地質構造複雜,成礦條件優越,礦產資源豐富。截止2005年底,已發現58個礦種,已開發利用27個礦種,有礦產地和礦化點735處,已探明儲量的礦產地202處,進行地質普查和勘探礦產地19處,寬甸縣5種礦產四級綜合儲量50億噸。境內礦產賦存地主要為遼河群地層,分布在北部、中部和東部,是境內主要成礦區帶,發現有硼、菱鎂、滑石、鉛鋅、石墨、石灰石、海泡石等。震旦地層零星分布在雙山子至八河川,萬寶至步達遠以及下露河北部,多發現矽石礦產。寒武系地層分布在雙山子、青山溝、步達遠、下露河、萬寶區帶,賦存豐富的水泥、電石、石灰石礦產。侏羅系地層分布在灌水、雙山子、古樓子等地,賦存有煤礦產。燕山晚期侵入岩地層在寬甸縣覆蓋範圍廣、規模大、形態複雜,主要分布在鴨綠江岸線,境內較大型金、鉬礦都在這一帶。
林業資源
截至2011年,寬甸縣林地面積741萬畝,
活立木蓄積量2445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78%,境內藥用植物122科、960多種約占東北地區藥用植物種類的70%。寬甸的
白石砬子國家自然保護區,有高等植物90餘科近千種。
能源開發
1976年,縣成立沼氣辦公室,主要負責全縣農村能源建設、沼氣生產技術研製、示範和推廣工作。1981年遼寧省在寬甸縣舉辦節能炕灶培訓班,推廣節能炕灶技術。1983年寬甸縣被列為全省五個炕灶改造縣之一。到1990年,全縣建沼氣池1284個,農戶基本普及新式炕灶。“八五”期間,寬甸縣被列為全國100個農村農源建設試點縣。五年間共營造薪炭林15萬畝,完成組裝吊炕1.5萬戶,發展北方生態模式2500戶,建設太陽能採暖房13.85萬平方米,獲得國家八部委的獎勵。“九五”期間,全縣共完成太陽能採暖房3196棟、2876萬平方米,太陽能校舍村部17棟、4010平方米,建高效節能回洞式炕連灶70294鋪,沼氣池118個。同年,縣政府被評為全省農村能源綜合建設先進單位。“十五”期間,全縣籌集資金27048.7萬元,建太陽能採暖戶7021棟、63.2萬平方米,推廣高效節能炕灶專用爐具4萬多套,建高效節能炕灶39208鋪,“四位一體”生態戶250戶,安裝太陽能熱水器1600台,建秸桿氣化供氣工程4處,2000多戶居民受益。全縣每年可節約薪材8萬噸,保護森林資源16萬畝,節省打柴工16萬個,增收節支1200萬元。
寬甸縣境內江河水能資源豐富,總蘊藏量為149.8萬千瓦時,內河可開發利用的水能總蘊藏量為34.9萬千瓦時,其中小水電為5.9萬千瓦時。1937年,日偽當局於鴨綠江拉古哨攔河築壩,修建水豐電站,為境內水電站建設之始。境內現有水豐、太平哨、太平灣3座大中型發電站,總裝機容量98萬千瓦,設計多年平均發電量39億千瓦時,是遼寧省主要供電電源。現正在修建蒲石河抽水蓄能電站,裝機容量為120萬千瓦,年發電量18億千瓦時;長甸電站二期工程,裝機容量20萬千瓦,設計年發電量6.6萬千瓦時。至2005年,全縣有小水電站25座,總裝機容量為19427千瓦,設計年發電量5808.1萬千瓦時,均併入國家電網。
寬甸擁有“三江六河”,可供開發的水電力資源豐富。民國26年(1937年),日偽當局在鴨綠江拉古哨攔江築壩,修建水豐發電站,為境內水電建設之始。新中國成立後,開始建設地方小水電站,至2007年,全縣興建小水電站27座,總裝機容量2.19萬千瓦,年發電量近6000萬千瓦時,均併入國家電網,成為遼寧省小水電建設重點縣。縣內擁有國家大中型發電廠3座(水豐發電廠、太平哨發電廠、太平灣發電廠)。太平哨發電廠1976年建設1980年竣工,裝機容量達到16萬千瓦;太平灣發電廠1982年建設1985年竣工,裝機容量達到16.4萬千瓦;拉古哨(長甸)發電廠經過幾次擴建改造,於1995年竣工,裝機容量達到8萬千瓦。3座電廠總裝機容量達到40.4萬千瓦時,年發電量10億千瓦時,另外,由國家投資40.6億元的蒲石河抽水蓄能電站主體已經開工建設。我縣已是遼寧省水電主要供應電源。1996年建設的寬甸一次變電所,極大地改善了寬甸地區的供電質量,給企業的發展和社會的各項事業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全縣有20座小型煤礦,已開採的煤層為侏羅紀煤層,煤種為無煙煤。礦井核定生產能力均為年產1萬噸,全年生產無煙煤在17萬噸左右,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部分工業企業的生產用煤和城鎮居民的生活用煤。
經濟
綜述
2013年,寬甸縣實現縣區生產總值211.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2年增長9.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8.9億元,比2012年增長5%;第二產業增加值110.4億元,比2012年增長10.5%;第三產業增加值72億元,比2012年增長8.8%。三次產業增加值占寬甸縣生產總值的比重由2012年的14:52.2:33.8調整為13.7:52.2:34.1。人均生產總值為48886元,比2012年增加3661元。
第一產業
2013年,寬甸縣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9.3億元,比2012年增長5.2%。其中農業產值16.1億元,比2012年增長6%;林業產值4.1億元,比2012年增長6.4%;牧業產值18.5億元,比2012年增長3.5%;漁業產值9.1億元,比2012年增長6.9%;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4億元,比2012年增長4%。
2013年,寬甸縣寬甸縣農作物播種面積達3.77萬公頃,比2012年下降1%。2013年糧食總產量達14.89萬噸,比2012年2013年,寬甸縣2013年共完成人工造林面積6733公頃,年末果樹總株數970.9萬株。增長6.4%。其中,玉米產量13.62萬噸,比2012年增長9.3%;大豆產量4373噸,比2012年下降23%。非糧食作物中,蔬菜產量12.45萬噸,比2012年增長3.6%;烤菸產量5300噸,比2012年增長18.4%。水果產量4.5萬噸,比2012年下降4.3%。
2013年,寬甸縣肉類總產量6.1萬噸,比2012年增長7.2%。其中豬肉產量23830噸,比2012年增長4.1%;牛肉產量5678噸;羊肉產量3238噸,比2012年下降11.3%;禽肉產量28014噸,比2012年增長14.5%。禽蛋產量24515噸,比2012年增長0.2%。2013年末大牲畜存欄5.29萬頭,比2012年增長0.2%,其中黃牛4.5萬頭,與2012年基本持平。生豬存欄20萬頭,比2012年增長1.2%。羊存欄17.82萬隻,比2012年增長0.4%;家禽存欄671.2萬隻,比2012年增長6.9%。柞蠶產量8167噸,比2012年增長0.7%。奶類總產量3626噸,比2012年增長1%。
第二產業
2013年,寬甸縣全部工業增加值97.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2年增長9.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55戶,完成工業總產值201.8億元,比2012年增長5.8%。其中私營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59.3億元,比2012年下降3.5%。出口交貨值完成19.3億元,比2012年增長32.6%。重點工業產品中,耐火材料製品產量20.3萬噸,比2012年增長68.7%;人造板8.3萬立方米,增長14%;鋅金屬含量1.68萬噸,比2012年增長54.4%;鉛金屬含量1.71萬噸,比2012年增長1.9倍;石墨及碳素製品2.98萬噸,比2012年下降6%;鐵礦石原礦382.6萬噸,石灰石544萬噸。
2013年,寬甸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03.8億元,比2012年增長7.1%;實現利稅16.9億元,比2012年下降14.2%;實現利潤8.7億元,比2012年下降18%;虧損企業虧損額0.33億元,比2012年增長22.2%。產品產銷率為97.42%,比2012年上升1.9個百分點。
2013年,寬甸縣2013年建築業實現增加值12.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2年增長21.7%。寬甸縣具有資質等級以上建築業企業21戶,2013年完成建築業總產值23.8億元,比2012年增長52.6%。建築房屋施工面積106.3萬平方米,比2012年增長27.8%;建築房屋竣工面積83.9萬平方米,比2012年增長2.8倍。
第三產業
2013年,寬甸縣2013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3.6億元,比2012年增長4.4%。2013年,寬甸縣接待國內外旅遊人數79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72億元。
2013年,寬甸縣2013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8.2億元,比2012年增長13.3%。其中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52.7億元,比2012年增長13.6%,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5.5億元,比2012年增長10.3%。
2013年,寬甸縣年末寬甸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25億元,比2013年初增加14.1億元;其中2013年末儲蓄存款餘額103.4億元,比2013年初增加10億元。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54.8億元,比2013年初增加9.6億元。
社會事業
教育
截至2013年,寬甸縣擁有各類學校167所,其中職業教育中心1所,普通中學27所,國小138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學生38158人,其中普通中學在校學生16334人;國小在校學生20920人。共有專任教師3393人,其中普通中學1862人;國小1384人。擁有幼稚園54所,幼稚園在園幼兒童6313人。
衛生
截至2013年末,寬甸縣衛生機構35個。其中,醫院5個,鄉鎮衛生院25個。醫院、衛生院實有病床床位2039張,寬甸縣有衛生技術人員1267人。其中,執業醫師388人,執業助理醫師69人,註冊護士458人。防疫保健機構3個,衛生防疫保健技術人員56人。
社會保障
截至2013年末,寬甸縣參加基本養老保險6005人,比2012年增長10.6%;2013全年收繳養老保險費45403萬元,比2012年增長40%,發放養老金的離退休人數為22333人,比2012年增長39.7%;發放養老金42450萬元,比2012年增長43.8%;基本養老保險金社會發放率達100%。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
交通運輸
寬甸縣境內鶴大公路、鐵長公路、
鳳上鐵路穿境而過,距丹東機場、
丹東港不足百公里。寬甸縣公路總里程已達1443公里。鴨綠江邊設有太平灣、河口2個國家
二類口岸。
2013年,寬甸縣年底公路通車裡程達304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11公里。2013年末民用汽車保有量8512輛,2013年末實有公共汽車營運車輛220輛。2013年各種運輸方式完成貨運周轉量32017萬噸公里,比2012年增長8.2%;完成貨運量438萬噸,比2012年增長8.4%;完成旅客周轉量74899萬人公里,比2012年增長3.7%;完成客運量865人,比2012年增長3.5%。
旅遊景點
虎山長城
虎山長城位於距
丹東市20公里處,南臨中朝界河鴨綠江,隔江與朝鮮的於赤島和古城義洲相望。虎山風景區作為鴨綠江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核心景區,經過先後兩期修復工程後,已建成長城主體1200多延長米,新建了棧道、索橋、人工瀑布、中朝邊境“一步跨”等諸多景點和配套基礎設施。
青山溝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青山溝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位於寬甸縣北部的青山溝鎮。青山溝風景名勝區距丹東市區170公里,位於寬甸的北部山區,由“
青山湖”、“飛瀑澗”、“虎塘溝”三大景區組成。飛瀑澗景區有:青山飛瀑(遼寧省第一大瀑布)、仙女潭,潭北面山峰有抗聯虎塘溝景區有:響溪、黑熊碧同石、
九曲天水、虎嘯瀑、仙姑瀑、
黑龍泉、老虎背、虎穴等。
天華山風景名勝區
天華山風景名勝區位於遼寧省東部山區的寬甸滿族自治縣灌水鎮北部,為長白山脈西南麓,海拔1100多米的高寒林帶區,景區總面積83平方公里。有“白龍澗”、“青龍澗”、“玉龍澗”、“天華峰”、“西谷頂”、“靈光頂”六大景區。
花脖山風景名勝區
花脖山位於遼寧省東部邊陲丹東寬甸縣牛毛塢鎮北部,坐落在國有泉山林場核心林區,花脖山主峰海拔1336.1米。
天橋溝國家森林公園
素有“天外小廬山”之美譽的
天橋溝國家森林公園,位於遼寧省寬甸滿族自治縣西北部,與
本溪縣桓仁縣毗連,距縣城約60公里,林區面積40平方公里,森林公園面積10平方公里。是以林海奇峰景觀為主體,以豐富的生物資源和獨特的自然景觀為依託,是以人文景觀為點綴的著名風景旅遊勝地。
河口景區
河口景區位於寬甸滿族自治縣長甸鎮境內,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距寬甸縣城56公里,丹東50公里,是鴨綠江邊香格里拉景色最優美的地方,素有“塞外江南”之美譽。現已開發長河島、河口斷橋和龍泉山莊三大景區。
著名人物
當地特產
中華蜜蜂
中華蜜蜂是遼寧省十大優良地方品種資源,已列入國家重點保種項目。寬甸縣是本省中華蜜蜂重要產區。
柱參
柱參,全稱石柱子參,產於寬甸滿族自治縣振江鎮石柱村,其上品可與山參媲美,為園參之冠。數百年來,有“國際參市盼珍品、柱參不到不開行”之美譽。
油栗子
油栗子也是一種沙漠灌木的名稱。這種沙漠灌木葉小而堅韌,雌雄異株,雄花黃色,雌花綠色;果實似橄欖大小,乾燥後裂開露出1~5粒褐色的種子。種子可食,也可產出相當於種子重量一半的安定性植物油和清澈無味的液體蠟,具有抗氧化、抗腐敗的作用,被廣泛用於化妝品和洗髮精中,也可用於防水劑、皮革軟化劑、機械潤滑劑,還原後還可製作蠟燭和汽車擦光劑。栽種油栗可以開拓沙漠並改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