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書號:9787302156598
作者:郭書好等
定價:49元
出版日期:2007-7-1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20章,按官能團分類系統編寫,脂肪族與芳香族混合編章。周環反應、有機化學的波譜分析獨立編章,供不同專業選用。每章均有學習提要、本章小結、閱讀材料、習題,書後有索引等,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
本書可用作普通高校套用化學、藥學、理工類相關專業及醫學等本科專業教學用書,也可供相關人員參考。
目錄
[學習提要]
1.1有機化合物和有機化學
1.2有機化合物的特點
1.2.1有機化合物結構上的特點——同分異構現象
1.2.2有機化合物性質上的特點
1.3有機化合物中的共價鍵
1.4有機化合物中共價鍵的屬性
1.5共價鍵的斷裂——均裂與異裂
1.6有機化學中的酸鹼概念
1.6.1布朗斯特酸鹼概念
1.6.2路易斯酸鹼概念
1.7有機化合物的分類
1.7.1按碳骨架分類
1.7.2按官能團分類
1.8有機化學的重要性及其學習方法
[閱讀材料]——魔酸
習題
2烷烴
[學習提要]
2.1烷烴的通式、同系列和構造異構
2.2烷烴的命名
2.2.1習慣命名法
2.2.2衍生物命名法
2.2.3系統命名法
2.3烷烴的結構
2.3.1甲烷的結構和sp3雜化軌道
2.3.2其他烷烴的結構
2.4烷烴的構象
2.4.1乙烷的構象
2.4.2丁烷的構象
2.5烷烴的物理性質
2.6烷烴的化學性質
2.7甲烷氯代反應歷程
2.8甲烷氯代反應過程中的能量變化——反應熱、活化能和過渡態
2.9一般烷烴的鹵代反應歷程
2.10烷烴的來源
本章小結
[閱讀材料]——中國石油與李四光
習題
3烯烴
[學習提要]
3.1烯烴的結構
3.2烯烴的異構和命名
3.2.1烯烴的構造異構
3.2.2順反異構現象
3.2.3烯烴的命名
3.2.4E?Z標記法——次序規則
3.3烯烴的來源和製備
3.3.1烯烴的工業來源和製備
3.3.2烯烴的實驗室製備
3.4烯烴的物理性質
3.5烯烴的化學性質
3.5.1催化加氫
3.5.2親電加成反應
3.5.3自由基加成——過氧化物效應
3.5.4硼氫化反應
3.5.5氧化反應
3.5.6臭氧化反應
3.5.7聚合反應
3.5.8α?氫原子的反應
3.6重要的烯烴——乙烯、丙烯和丁烯
本章小結
[閱讀材料]——綠色化學簡介
習題
4炔烴和二烯烴
[學習提要]
4.1炔烴的異構和命名
4.2炔烴的結構
4.3炔烴的物理性質
4.4炔烴的化學性質
4.4.1末端炔烴的酸性
4.4.2加成反應
4.4.3氧化反應
4.4.4聚合反應
4.5重要的炔烴——乙炔
4.6二烯烴
4.6.1二烯烴的分類與命名
4.6.2共軛二烯烴的結構和特性
4.6.3共軛效應
4.6.4共軛二烯烴的性質
本章小結
[閱讀材料]——臭氧空洞成因、危害及“補天”措施
習題
5脂環烴
[學習提要]
5.1脂環烴的異構和命名
5.1.1脂環烴的異構現象
5.1.2脂環烴的命名
5.2脂環烴的性質
5.2.1環烷烴的反應
5.2.2環烯烴和環二烯烴的反應
5.3環烷烴的環張力和穩定性
5.4環烷烴的結構
5.4.1環丙烷的結構
5.4.2環丁烷的結構
5.4.3環戊烷的結構
5.4.4環己烷的結構
5.4.5十氫萘的結構
本章小結
[閱讀材料]——歐佩克與世界石油大會
習題
6芳香族烴類化合物
[學習提要]
6.1單環芳烴
6.1.1苯的結構
6.1.2苯分子結構的近代概念
6.2單環芳烴的異構現象和命名
6.3單環芳烴的物理性質
6.4單環芳烴的化學性質
6.4.1親電取代反應
6.4.2加成反應
6.4.3氧化反應
6.4.4芳烴的側鏈反應
6.5苯環上親電取代反應的定位規則
6.5.1定位效應和定位基
6.5.2定位規律的解釋
6.5.3苯的二元取代產物的定位規律
6.5.4定位規律的套用
6.6多環芳烴簡介
6.6.1聯苯及其衍生物
6.6.2稠環芳烴
6.7非苯芳烴
6.7.1休克爾規則
6.7.2非苯芳烴
6.7.3致癌芳烴
6.8單環芳烴的來源及製法
6.8.1煤的乾餾
6.8.2石油的芳構化
本章小結
[閱讀材料一]——凱庫勒與苯的結構
[閱讀材料二]——吸菸有害身體健康
習題
7立體化學
[學習提要]
7.1手性和對映體
7.1.1手性
7.1.2手性分子與對映體
7.1.3對稱性和分子手性
7.2旋光性和比旋光度
7.2.1旋光性
7.2.2比旋光度
7.3含有一個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的對映異構
7.4構型的表示法、確定和標記
7.4.1構型的表示法
7.4.2構型的確定
7.4.3D?L標記法
7.4.4R?S標記法
7.5含有多個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立體異構
7.5.1含有兩個不同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的對映異構
7.5.2含有兩個相同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的對映異構
7.6拆分與合成
7.6.1外消旋體的拆分
7.6.2手性合成(不對稱合成)
7.7環狀化合物的立體異構
7.8不含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對映異構
7.9含有其他手性原子化合物的對映異構
本章小結
[閱讀材料]——手性在生物中的重要性
習題
8鹵代烴
[學習提要]
8.1概論
8.2鹵代烷的命名
8.3鹵代烷的製備
8.3.1烷烴鹵代
8.3.2不飽和烴與鹵化氫或鹵素加成
8.3.3從醇製備鹵烷
8.3.4鹵素的置換
8.4鹵代烷的性質
8.4.1鹵烷的物理性質
8.4.2取代反應
8.4.3消除反應
8.4.4與金屬作用
8.5飽和碳原子上的親核取代反應歷程
8.5.1單分子親核取代反應(SN1)歷程
8.5.2雙分子親核取代反應(SN2)歷程
8.5.3影響親核取代反應歷程的因素
8.6消除反應歷程
8.6.1單分子消除反應
8.6.2雙分子消除反應
8.6.3影響消除和取代反應的因素
8.6.4消除反應的方向
8.7鹵代烯烴的分類和命名
8.8雙鍵位置對鹵原子活潑性的影響
8.8.1乙烯型和鹵苯型鹵代烴
8.8.2烯丙基型和苄基型鹵代烴
8.9多鹵代烴
本章小結
[閱讀材料]——氟利昂
習題
9醇、酚、醚
[學習提要]
9.1醇的結構、分類、異構和命名
9.1.1醇的結構
9.1.2醇的分類
9.1.3醇的異構和命名
9.2醇的製備
9.2.1烯烴水合
9.2.2硼氫化?氧化反應
9.2.3羰基化合物還原
9.2.4從格氏試劑製備
9.2.5鹵代烴水解
9.3醇的性質
9.3.1醇的物理性質
9.3.2醇的化學性質
9.4重要的醇
9.5酚的構造、分類和命名
9.5.1酚的構造
9.5.2酚的命名
9.6酚的製備
9.6.1從異丙苯製備
9.6.2從芳鹵衍生物製備
9.6.3從芳磺酸製備
9.7酚的性質
9.7.1酚的物理性質
9.7.2酚羥基的反應
9.7.3芳環上的親電取代反應
9.7.4與三氯化鐵的顯色反應
9.7.5氧化反應
9.8重要的酚
9.9醚的結構、分類和命名
9.9.1醚的結構
9.9.2醚的分類
9.9.3醚的命名
9.10醚的製備
9.10.1醇脫水
9.10.2鹵烷與醇金屬作用
9.11醚的性質
9.11.1醚的物理性質
9.11.2醚的化學性質
9.12重要醚類化合物
9.12.1乙醚
9.12.2環氧乙烷
9.12.31,4?二氧六環
9.12.4冠醚
9.13硫醇和硫醚
9.13.1硫醇的命名及製備
9.13.2硫醇的性質
9.13.3硫醚
本章小結
[閱讀材料]——諾貝爾與諾貝爾獎
習題
10醛、酮、醌
[學習提要]
10.1醛、酮的結構和命名
10.2醛、酮的製備
10.2.1烴類氧化及炔烴水合
10.2.2醇的氧化和脫氫
10.2.3同碳二鹵代物水解
10.2.4傅氏醯基化反應
10.2.5加特曼?亞當斯芳醛合成法
10.2.6羰基合成
10.2.7從羧酸及羧酸衍生物製備
10.3醛、酮的物理性質
10.4醛、酮的化學性質
10.4.1加成反應
10.4.2 α氫原子的活潑性
10.4.3氧化和還原
10.5α,β不飽和醛、酮
10.5.1物理性質
10.5.2化學反應——共軛加成
10.5.3插烯規律
10.5.4麥可反應
10.6重要的醛和酮
10.7醌
10.7.1苯醌
10.7.2萘醌
10.7.3蒽醌
本章小結
[閱讀材料]——黃鳴龍還原法
習題
11羧酸及其衍生物
[學習提要]
11.1羧酸的結構、分類和命名
11.1.1羧酸的結構
11.1.2羧酸的分類和命名
11.2羧酸的製備
11.2.1氧化法
11.2.2鹵仿反應製備
11.2.3水解製備
11.2.4由有機金屬化合物製備
11.3羧酸的物理性質
11.4羧酸的化學性質
11.4.1酸性和成鹽
11.4.2鹵代酸的酸性、誘導效應
11.4.3羧酸衍生物的生成
11.4.4還原為醇的反應
11.4.5脫羧反應
11.4.6α氫的反應
11.5重要羧酸
11.6羧酸衍生物的結構與命名
11.6.1羧酸衍生物的結構
11.6.2羧酸衍生物的命名
11.7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質
11.8羧酸衍生物的化學性質
11.8.1醯基碳上的親核取代反應
11.8.2羧酸衍生物還原
11.8.3羧酸衍生物與金屬有機化合物反應
11.8.4酯縮合反應
11.8.5醯胺的特徵化學性質
11.9油脂、蠟和磷脂
11.9.1油脂
11.9.2蠟
11.9.3磷脂
11.10碳酸衍生物
11.10.1碳醯氯
11.10.2碳醯胺
11.10.3硫脲
11.10.4胍
11.10.5丙二醯脲(巴比妥酸)
本章小結
[閱讀材料]——誰是阿司匹林的發明者?
習題
12取代羧酸
[學習提要]
12.1鹵代酸
12.2羥基酸
12.2.1羥基酸的分類和命名
12.2.2羥基酸的製備
12.2.3羥基酸的性質和反應
12.2.4重要的羥基酸
12.3羰基酸
12.3.1α羰基酸
12.3.2β酮酸
12.3.3γ酮酸
12.4β酮酸酯
12.4.1β酮酸酯的製備
12.4.2反應機理
12.4.3交叉酯縮合
12.4.4狄克曼縮合
12.5乙醯乙酸乙酯及其在合成中的套用
12.5.1酮式?烯醇式互變異構
12.5.2乙醯乙酸乙酯的分解反應
12.5.3乙醯乙酸乙酯合成法及其套用
12.6丙二酸酯在有機合成上的套用
12.7麥可反應
本章小結
[閱讀材料]——β二羰基化合物用於合成的實例
習題
13硝基化合物和胺
[學習提要]
13.1硝基化合物的結構和命名
13.2硝基化合物的製法
13.3硝基化合物的性質
13.3.1物理性質
13.3.2與鹼反應
13.3.3還原
13.3.4苯環上的取代反應
13.3.5硝基對鄰、對位上取代基的影響
13.4胺的結構和命名
13.4.1胺的分類
13.4.2胺的結構
13.4.3胺的命名
13.5胺的製法
13.5.1硝基化合物還原
13.5.2氨的烷基化
13.5.3腈和醯胺還原
13.5.4醛、酮的還原胺化
13.5.5霍夫曼醯胺降級反應
13.5.6蓋布瑞爾合成法
13.6胺的性質
13.6.1胺的物理性質
13.6.2胺的鹼性
13.6.3胺的烷基化
13.6.4胺的醯基化
13.6.5胺的磺醯化
13.6.6胺與亞硝酸的反應
13.6.7胺的氧化
13.6.8芳環上的取代反應
13.7季銨鹽和季銨鹼
13.8腈、異腈和異氰酸酯
13.8.1腈
13.8.2異腈
13.8.3異氰酸酯
本章小結
[閱讀材料]——磺胺藥物
習題
14重氮化合物和偶氮化合物
[學習提要]
14.1重氮化反應
14.2重氮鹽的性質及其套用
14.2.1放出氮的反應
14.2.2保留氮的反應
14.3偶氮化合物和偶氮染料
14.3.1結構
14.3.2芳香族偶氮化合物的製備
14.3.3芳香族偶氮化合物的性質和反應
*14.4重氮甲烷和碳烯
14.4.1重氮甲烷
14.4.2碳烯
14.5疊氮化合物和氮烯
14.5.1疊氮化合物
14.5.2氮烯
本章小結
[閱讀材料]——偶氮染料的禁用與替代
習題
15雜環化合物
[學習提要]
15.1概論
15.2分類和命名
15.2.1命名
15.2.2編號
15.2.3分類
15.3結構和芳香性
15.3.1五元雜環
15.3.2六元雜環
15.3.3芳雜環結構的表示方法
15.3.4芳雜環上電荷分布
15.4五元雜環化合物
15.4.1呋喃
*15.4.2糠醛
15.4.3噻吩
15.4.4吡咯
15.4.5吲哚
15.4.6靛藍
15.4.7噻唑、吡唑及其衍生物
15.5六元雜環化合物
15.5.1吡啶
15.5.2喹啉和異喹啉
15.6嘧啶、嘌呤及其衍生物
本章小結
[閱讀材料]——毒品——生物鹼類物質
習題
16碳水化合物
[學習提要]
16.1概論
16.2單糖的結構
16.2.1單糖的開鏈結構
16.2.2單糖的構型
16.2.3單糖的環狀結構
16.2.4單糖的構象
16.3單糖的性質
16.3.1單糖的變旋現象
16.3.2氧化反應
16.3.3還原反應
16.3.4糖脎的生成
16.3.5差向異構化
16.3.6羥基上的反應
16.3.7單糖的顯色反應
16.3.8醛糖的遞升和遞降
16.4單糖的衍生物
16.4.1脫氧糖
16.4.2氨基糖
16.4.3L?抗壞血酸(維生素C)
16.4.4糖苷
16.5低聚糖
16.5.1雙糖的概況
16.5.2重要的雙糖
16.5.3三糖——棉子糖
16.6多糖
16.6.1多糖的結構、分類
16.6.2重要的多糖
本章小結
[閱讀材料]——糖蛋白與血型物質
習題
17胺基酸、蛋白質、核酸
[學習提要]
17.1胺基酸的結構、分類和命名
17.2胺基酸的性質
17.2.1物理性質
17.2.2兩性與等電點
17.2.3氨基的反應
17.2.4羧基的反應
17.2.5受熱後的反應
17.2.6與水合茚三酮反應
17.3常見胺基酸
17.4多肽的結構和命名
17.5多肽結構的測定
17.6多肽的合成
17.7蛋白質的結構、分類
17.8蛋白質的性質
17.9核酸
17.9.1核酸的組成
17.9.2核酸的結構
17.9.3核酸的功能
本章小結
[閱讀材料之一]——醫用高分子材料
[閱讀材料之二]——牛胰島素的全合成
習題
18萜類和甾族化合物
[學習提要]
18.1萜類化合物的概念及結構特點
18.2萜類化合物的分類
18.2.1單萜
18.2.2倍半萜
18.2.3二萜
18.2.4三萜
18.2.5四萜
18.3萜類化合物的生物合成
18.4甾族化合物的概念及結構
18.5幾種常見甾體化合物
本章小結
[閱讀材料]——青蒿素
習題
19周環反應
[學習提要]
19.1周環反應的分類
19.2周環反應的特點和分子軌道對稱守恆原理
19.3電環化反應
19.3.1含4個π電子的體系
19.3.2含6個π電子的體系
19.3.3電環化反應的選擇規律
19.4環加成反應
19.4.1[4+2]環加成反應
19.4.2[2+2]環加成反應
19.5σ遷移反應
19.5.1[1,3]遷移和[1,5]遷移
19.5.2[3,3]遷移
本章小結
[閱讀材料]——富勒烯與C60
習題
20有機化學的波譜分析
[學習提要]
20.1概論
20.1.1波譜分析研究內容
20.1.2波(光)譜概述
20.1.3光譜圖
20.2紫外光譜
20.2.1紫外光譜與分子結構
20.2.2發色團、助色團等術語
20.2.3紫外光譜的吸收帶
20.2.4譜圖解釋
20.3紅外光譜
20.3.1基本原理
20.3.2紅外光譜與有機分子結構的關係
20.3.3譜圖解析
20.4核磁共振
20.4.1基本原理
20.4.2核磁共振譜與有機物分子結構
20.4.3譜圖解釋
20.5質譜
20.5.1基本原理
20.5.2質譜的表示方法
20.5.3質譜的解析和套用
本章小結
[閱讀材料]——諾貝爾獎與核磁共振的不解之緣
習題
索引
參考文獻
圖書信息2
書名:有機化學
書號:9787302023029
作者:王芹珠
定價:28元
出版日期:1997-1-1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內容簡介
本書按照1995年重新修訂的高等工科有機化學課程教學基本要求編寫,以較短的篇幅,簡明扼要地介紹有機化學的基本理論,以適應化工、環境、材料、生物等教學需要。為了適應本科生報考研究生的需要,補充了一些重要的反應機理。
本書共分17章,按官能團體系,脂肪族和芳香族混編,特殊的性質分別介紹,難點和重要理論問題分散在各章講述。每章末均有習題,書末附部分習題的參考答案或提示。
本書可做化工類各專業有機化學課程的教材。
目錄
前言Ⅷ
第1章緒論1
1.1有機化合物和有機化學1
1.2有機化合物的特性2
1.2.1有機化合物的結構特點2
1.2.2有機化合物的性質特點4
1.3共價鍵的極性、極化和誘導效應5
1.3.1共價鍵的極性5
1.3.2共價鍵的極化5
1.3.3誘導效應6
1.4有機反應中的酸鹼概念8
1.5共價鍵的斷裂方式和有機反應類型9
1.5.1共價鍵的均裂與游離基型反應9
1.5.2共價鍵的異裂與離子型反應10
1.6研究有機化合物的一般步驟10
1.6.1分離提純10
1.6.2實驗式和分子式的確定10
1.6.3結構式的確定11
1.7有機化合物的分類11
1.7.1根據碳的骨架分類11
1.7.2根據官能團分類12
1.8有機化合物構造式的寫法13
1.8.1電子式(Lewis式)13
1.8.2蛛網式(Keküle式)14
1.8.3鍵線式14
習題14第2章脂肪烴的同分異構、命名和結構17
2.1烴的分類17
2.2脂肪烴的結構17
2.2.1碳的軌道雜化和烷、烯、炔的結構17
2.2.2 1,3-丁二烯的結構和共軛體系23
2.2.3烷烴和環烷烴的構象26
2.3脂肪烴的同分異構現象31
2.3.1構造異構現象31
2.3.2順反異構現象33
2.4脂肪烴的命名34
2.4.1習慣命名法35
2.4.2衍生物命名法36
2.4.3系統命名法36
習題41第3章紅外光譜和核磁共振譜46
3.1電磁波譜的概念46
3.2紅外光譜47
3.2.1紅外光譜圖的表示方法47
3.2.2紅外光譜與有機化合物分子結構的關係48
3.3核磁共振譜51
3.3.1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51
3.3.2核磁共振圖譜中的信號數和化學位移53
3.3.3峰面積與氫原子數55
3.3.4峰的裂分與自旋耦合55
習題58第4章烷烴和環烷烴61
4.1烷烴的通式和同系列61
4.2烷烴和環烷烴的來源61
4.3烷烴的物理性質62
4.4烷烴的光譜性質63
4.5烷烴的化學性質65
4.5.1取代反應65
4.5.2烷烴的氧化、裂化和異構化72
4.6環烷烴的性質73
4.6.1取代反應73
4.6.2開環反應73
4.6.3氧化反應73
習題74第5章不飽和烴76
5.1不飽和烴的物理性質76
5.2不飽和烴的光譜性質77
5.3不飽和烴的化學性質80
5.3.1加成反應80
5.3.2氧化反應97
5.3.3聚合反應99
5.3.4烯烴的α.H的反應101
5.3.5炔氫的特性反應103
習題103第6章芳香烴111
6.1芳烴的來源112
6.2單環芳烴的同分異構體和命名113
6.3苯的結構114
6.3.1價鍵理論114
6.3.2分子軌道理論115
6.3.3共振論對苯分子結構的解釋116
6.4單環芳烴的物理性質117
6.5單環芳烴的光譜性質118
6.6單環芳烴的化學性質120
6.6.1取代反應及其反應機理120
6.6.2加成反應126
6.6.3氧化反應126
6.6.4芳烴側鏈的反應127
6.7苯環上親電取代反應的定位規律128
6.7.1兩類定位基128
6.7.2取代定位規律的理論解釋129
6.7.3二取代苯的定位規律134
6.7.4定位規律在有機合成上的套用135
6.8稠環芳烴136
6.8.1萘137
6.8.2蒽和菲140
6.8.3致癌烴141
6.9非苯芳烴141
習題143第7章烴的衍生物的分類和命名151
7.1單官能團化合物151
7.1.1單官能團化合物的分類151
7.1.2單官能團化合物的命名152
7.2多官能團化合物的系統命名法158
7.2.1多個同種官能團化合物的系統命名158
7.2.2混合官能團化合物的系統命名159
習題160第8章對映異構163
8.1物質的旋光性和比旋光度163
8.1.1平面偏振光和物質的旋光性163
8.1.2旋光儀和比旋光度164
8.2分子的對稱性166
8.3含有一個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對映異構現象167
8.3.1對映體和外消旋體167
8.3.2構型的表示方法168
8.8.3構型的命名法170
8.4含有兩個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對映異構現象172
8.4.1含有兩個不同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和非對映體172
8.4.2含有兩個相同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和內消旋體174
8.5環狀化合物的立體異構175
8.6不含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對映異構現象176
8.6.1丙二烯型化合物176
8.6.2單鍵旋轉受阻的聯苯型化合物177
8.7不對稱合成178
8.8立體專一反應180
8.9外消旋體的拆分和光學純度181
8.9.1外消旋體的拆分181
8.9.2光學純度182
習題183第9章鹵代烴187
9.1鹵代烴的物理性質187
9.2鹵代烴的光譜性質188
9.3鹵代烷的化學性質189
9.3.1親核取代反應189
9.3.2鹵代烷脫鹵化氫(消除反應)191
9.3.3鹵代烷與金屬反應191
9.3.4鹵代烷的還原反應192
9.4飽和碳原子上的親核取代反應機理193
9.4.1單分子親核取代反應SN1193
9.4.2雙分子親核取代反應SN2195
9.4.3離子對機理197
9.4.4鄰近基團參與197
9.5影響親核取代反應速度的因素199
9.5.1烴基的影響199
9.5.2離去基團的影響200
9.5.3親核試劑的影響201
9.5.4溶劑的影響203
9.6消除反應機理204
9.6.1單分子消除反應E1204
9.6.2雙分子消除反應E2205
9.6.3消除反應的方向和活性205
9.7影響取代反應與消除反應的因素206
9.8鹵代烯烴和鹵代芳烴207
9.8.1鹵代烯烴207
9.8.2鹵代芳烴209
習題212第10章醇、酚和醚217
10.1醇217
10.1.1醇的結構217
10.1.2醇的物理性質217
10.1.3醇的光譜性質219
10.1.4醇的化學性質219
10.2酚229
10.2.1酚的性質230
10.2.2離子交換樹脂240
10.3醚242
10.3.1醚的物理性質242
10.3.2醚的化學性質243
10.3.3環醚245
10.3.4冠醚246
習題247第11章醛和酮253
11.1醛和酮的結構253
11.2醛和酮的物理性質254
11.3醛和酮的光譜性質255
11.4醛和酮的化學性質256
11.4.1親核加成反應257
11.4.2α.氫的反應266
11.4.3氧化和還原反應270
11.5不飽和醛、酮274
11.5.1烯酮274
11.5.2α,β.不飽和醛、酮275
11.5.3醌278
習題280第12章羧酸及其衍生物287
12.1羧酸的結構287
12.2羧酸的物理性質288
12.3羧酸的光譜性質289
12.4羧酸的化學性質290
12.4.1酸性291
12.4.2羧酸衍生物的生成294
12.4.3羧基中羰基的還原反應296
12.4.4脫羧反應296
12.4.5α.氫的鹵代反應297
12.5羥基酸297
12.6羧酸衍生物300
12.6.1羧酸衍生物的命名300
12.6.2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質301
12.6.3羧酸衍生物的光譜性質302
12.6.4羧酸衍生物的化學性質304
12.7油脂、蠟和磷脂308
12.7.1油脂308
12.7.2蠟310
12.7.3磷脂310
12.8肥皂及合成表面活性劑311
12.8.1肥皂的組成和乳化作用311
12.8.2合成表面活性劑312
12.9碳酸衍生物313
12.9.1碳醯氯313
12.9.2碳醯胺313
12.10聚醯胺和聚對苯二甲酸二乙二醇酯的生成——縮聚反應316
12.10.1聚醯胺316
12.10.3聚對苯二甲酸二乙二醇酯317
習題317第13章β.二羰基化合物323
13.1β.二羰基化合物的互變異構和烯醇負離子的穩定性323
13.2乙醯乙酸乙酯325
13.2.1互變異構的證明325
13.2.2乙醯乙酸乙酯的製備326
13.2.3乙醯乙酸乙酯在有機合成上的套用327
13.3丙二酸二乙酯及其在有機合成上的套用330
13.4活潑亞甲基化合物333
習題334第14章含氮化合物337
14.1胺的結構338
14.2胺的物理性質339
14.3胺的光譜性質340
14.4胺的化學性質341
14.4.1鹼性341
14.4.2烷基化342
14.4.3醯基化343
14.4.4磺醯化343
14.4.5與亞硝酸反應344
14.4.6芳胺苯環上的取代反應346
14.4.7苯胺的氧化反應347
14.4.8伯胺的異腈反應347
14.5季銨鹽和季胺鹼348
14.6重氮和偶氮化合物350
14.6.1芳香族重氮鹽的性質及在合成上的套用351
14.6.2偶氮染料358
14.7其它重要的含氮化合物359
14.7.1硝基化合物359
14.7.2腈和異腈361
習題362第15章雜環化合物365
15.1雜環化合物的分類365
15.2雜環化合物的命名366
15.3五元雜環化合物369
15.3.1呋喃、吡咯和噻吩的結構369
15.3.2呋喃、吡咯和噻吩的性質370
15.3.3五元雜環的重要衍生物375
15.4六元雜環化合物377
15.4.1吡啶的結構377
15.4.2吡啶的性質378
15.4.3吡啶的重要衍生物382
習題383
第16章碳水化合物387
16.1單糖387
16.1.1單糖的命名和構型標記387
16.1.2葡萄糖的結構388
16.1.3果糖的結構392
16.1.4單糖的構象393
16.1.5單糖的化學性質393
16.1.6核糖398
16.2二糖398
16.3多糖399
16.3.1澱粉400
16.3.2纖維素401
習題401
第17章胺基酸、蛋白質和核酸403
17.1胺基酸403
17.1.1α.胺基酸的結構、命名和分類403
17.1.2胺基酸的性質405
17.2多肽409
17.2.1多肽409
17.2.2多肽結構分析和端基分析411
17.2.3多肽的合成412
17.3蛋白質416
17.3.1蛋白質的分類、功能和組成416
17.3.2蛋白質的結構417
17.3.3蛋白質的性質420
17.4核酸422
17.4.1核酸的結構425
17.4.2核酸的生物功能427
習題427
部分習題的參考答案或提示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