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有機化學第三版下冊

基礎有機化學第三版下冊

《基礎有機化學第三版下冊》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2月1日出版的圖書,作者是。

《基礎有機化學(第3版)(下)》是在1993年出版的《基礎有機化學》(第二版)的基礎上修訂而成的。全書共27章,分上下兩冊,上冊13章,下冊14章。與第二版相比,在書的框架結構和內容上有較大的變動。全書分為基礎知識和專章兩部分。在基礎知識部分,體系上將採用按官能團分章和按基本反應機理分章相結合的編排方式。在內容上,命名、四大光譜分別單獨設章,立體化學將包括構象和構型兩部分,脂肪族親核取代反應和β-消除反應合併為一章,羥醛縮合和酯縮合併為一章。其它按官能團和重點反應相結合的方法分章,以便更加強調知識的完整性和連貫性;更加合理處理個性和共性的關係及更加注意各知識點之間的關聯。專章部分將介紹有機化學和相關學科發展的新成就。基礎知識部分每章末附有習題、複習本章的指導提綱和英漢對照辭彙。點擊連結進入新版:基礎有機化學(第3版)(下冊)(附VCD光碟1張)

基本介紹

  • 書名:基礎有機化學第三版下冊
  • 作者:邢其毅
  • ISBN:9787040177558
  • 頁數:1207頁
  •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第3版 (2005年12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作者簡介,目錄,

作者簡介

邢其毅,有機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原籍貴州貴築(今貴州貴陽)。著有《基礎有機化學》、《有機化學》等。

目錄

第14章 羧酸衍生物醯基碳上的親核取代反應羧酸衍生物的結構
14.2 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質羧酸衍物的反應
14.3 醯基碳上的親核取代反應
14.3.1 醯基碳上親核取代反應的概述
14.3.2 羧酸衍生物的水解——形成羧酸
14.3.3 羧酸衍生物的醇解——形成酯
14.3.4 羧酸衍生物的氨(胺)解——形成醯胺
14.4 羧酸衍生物與有機金屬化合物的反應
14.5 羧酸衍生物的還原
14.5.1 用催化氫化法還原
14.5.2 用金屬氫化物還原
14.5.3 酯用金屬鈉還原
14.6 醯滷的α氫鹵代
14.7 醯亞胺的酸性
14.8 烯酮的反應
14.9 Reformatsky反應
14.10 酯的熱裂
14.10.1 酯的熱裂
14.10.2 黃原酸酯的熱裂羧酸衍生物的製備
14.11 醯滷的製備
14.12 酸酐和烯酮的製備
14.12.1 酸酐的製備
14.12.2 烯酮的製備
14.13 酯的製備
14.14 醯胺和腈的製備油脂蠟碳酸的衍生物
14.15 油脂
14.15.1 脂肪酸
14.15.2 脂肪酸和脂肪醇的來源
14.15.3 油脂硬化,幹性油
14.15.4 肥皂和合成洗滌劑
14.15.5 磷脂和生物膜(細胞膜)
14.16 蠟
14.17 碳酸的衍生物
14.17.1 光氣
14.17.2 尿素(脲)
複習本章的指導提綱
英漢對照辭彙
第15章碳負離子縮合反應
15.1 氫碳酸的概念和口氫的酸性
15.1.1 α氫的酸性
15.1.2 羰基化合物α氫的活性分析
15.2 酮式和烯醇式的互變異構
15.2.1 酮式和烯醇式的存在
15.2.2 烯醇化的反應機理
15.2.3 烯醇負離子的兩位反應性能
15.2.4 不對稱酮的烯醇化反應縮合反應
15.3 縮合反應簡述
15.4 羥醛縮合反應
15.4.1 羥醛縮合反應的機理
15.4.2 羥醛縮合反應的分類
15.5 胺甲基化反應
15.6 Robinson增環反應
15.7 酯縮合反應
15.7.1 酯縮合反應
15.7.2 混合酯縮合反應
15.7.3 分子內的酯縮合反應
15.7.4 酮與酯的縮合反應
15.8 碳負離子的烴基化、醯基化反應
15.8.1 酯的烴基化、醯基化反應
15.8.2 酮的烴基化、醯基化反應
15.8.3 醛的烴基化反應
15.8.4 β-二羰基化合物的烴基化醯基化反應
15.9 β-二羰基化合物在有機合成中的套用
15.10 Perkin反應
15.11 Knoevenagel反應
15.12 Darzen反應
15.13 安息香縮合反應
複習本章的指導提綱
英漢對照辭彙
第16章周環反應
16.1 周環反應和分子軌道對稱守恆原理
16.2 前線軌道理論
16.2.1 前線軌道理論的概念和中心甩相
16.2.2 電環化反應
16.2.3 環加成反應
16.2.4 遷移反應
16.3 能量相關理論
16.4 芳香過渡態理論
複習本章的指導提綱
英漢對照辭彙
第17章胺
17.1 胺的分類
17.2 胺的結構
17.3 胺的物理性質胺的反應
17.4 胺的成鹽反應四級銨鹽的套用
17.4.1 胺的鹼性
17.4.2 胺與酸的成鹽反應
17.4.3 四級銨鹽及其相轉移催化作用
17.5 四級銨鹼和Hofmann消除反應
17.6 胺的醯化Hinsberg反應
17.7 胺的氧化和Cope消除
17.8 胺與亞硝酸的反應
17.9 重氮甲烷胺的製備
17.10 氨或胺的烷基化
17.11 Gabriel合成法
17.12 用醇製備
17.13 舍氮化合物的還原
17.14 醛、酮的還原氨(胺)化
17.15 從羧酸及其衍生物制胺
複習本章的指導提綱
英漢時照辭彙
第18章含氮芳香化合物芳香親核取代反應
(一)芳香硝基化台物
18.1 芳香硝基化合物的結構
18.2 芳香硝基化合物的物理性質
18.3 芳香硝基化合物的重要化學性質
18.3.1 還原反應
18.3.2 芳香親核取代反應(I)sN2Ar機理
18.4 芳香硝基化合物的製備和用途
(二)芳香愛胺
18.5 芳香胺的氧化
18.6 芳香胺芳環上的親電取代反應
18.7 聯苯胺重排
18.8 重氮化反應
18.9 重氮鹽芳環上的取代反應
18.9.1 Sandmeyer反應和Gattermann反應芳香自由基取代反應(I)
18.9.2 重氮鹽的水解芳香親核取代反應(Ⅱ)SNlAr機理…
18.9.3 Schjemann反應SNlAr機理
18.9.4 芳香化合物的芳基化芳香自由基取代反應(Ⅱ)
18.10 重氮鹽的還原
18.11 重氮鹽的偶聯反應
(三)苯炔
18.12 苯炔的結構
18.13 苯炔的製備
18.14 苯炔的反應
18.15 芳香親核取代反應(Ⅲ)苯炔中間體機理
複習本章的指導提綱
英漢對照辭彙
第19章酚和醌
(一)酚
19.1 酚的結構
19.2 酚的物理性質酚及其衍生物的反應
19.3 酸性
19.4 成醚反應和C1aisen重排
19.5 成酯反應和Fries重排
19.6 酚芳環上的一般親電取代反應
19.6.1 鹵化
19.6.2 磺化
19.6.3 硝化
19.6.4 亞硝基化
19.6.5 Friedel-Crafts反應
19.7 Reimer-Tiemann反應
19.8 Kolbe-Schmitt反應
19.9 芳香醚的Birch還原
19.10 苯酚與甲醛的縮合——酚醛樹脂
19.11 三氯化鐵試驗
19.12 Bucherer反應
19.13 間苯二酚和間苯三酚的特殊反應酚的製備
19.14 一元酚的製備
19.15 多元酚的製備
(二)醌
19.16 醌的結構對醌及其衍生物的反應
19.17 加成反應
19.17.1 羰基的親核加成
19.17.2 與碳碳雙鍵的親電加成
19.17.3 對苯醌的1.4 一加成反應
19.17.4 與雙烯體的環加成反應
19.18 對苯醌的還原
19.19 醌的取代反應醌的製備
19.20 醌的製備
複習本章的指導提綱
英漢對照辭彙
第20章雜環化合物
20.1 雜環化合物的分類
20.2 雜環化合物的命名
20.2.1 雜環母核的命名
20.2.2 雜環母核的編號雜環化合物的結構和性質
20.3 呋喃、噻吩、吡咯的結構和物理性質
20.3.1 結構
20.3.2 物理性質
20.4 呋喃、噻吩、吡咯的反應
20.4.1 質子化反應
20.4.2 芳香親電取代反應
20.4.3 加成反應
20.5 吡啶的結構和物理性質
20.6 吡啶的反應
20.6.1 芳香親電取代反應
20.6.2 芳香親核取代反應
20.6.3 氧化反應
20.6.4 還原反應
20.6.5 側鏈α一H的反應
20.7 吡啶N一氧化物的反應
20.8 唑的結構和物理性質
20.9 唑的反應
20.9.1 鹼性
20.9.2 芳香親電取代反應
20.10 二嗪的反應
20.10.1 氮上的質子化和烷基化反應
20.10.2 芳香親電取代反應
20.10.3 芳香親核取代反應
20.10.4 氧化
20.10.5 側鏈α一H的反應
20.11 五元雜環苯並體系的芳香親電取代反應
20.12 六元雜環苯並體系的反應
20.12.1 鹼性
20.12.2 氧化反應
20.12.3 芳香親電取代反應
20.12.4 芳香親核取代反應
20.12.5 側鏈α一H反應
20.12.6 還原雜環化合物的製備
20.13 呋喃、噻吩、吡咯環系的製備
20.14 吡啶環系的合成
20.15 1,2一唑和1,3一唑環系的合成
20.16 二嗪環系的合成
20.17 吲哚環系的合成
20.18 喹啉和異喹啉環系的合成
20.19 嘌呤和嘌呤環系的合成
複習本章的指導提綱
英漢對照辭彙
第21章單糖、寡糖和多糖
(一)單糖
21.1 單糖的結構和命名
21.1.1 單糖的分類、鏈式結構和命名
21.1.2 葡萄糖的變旋現象、某些性質及環形結構單糖的反應
21.2 糖的遞增反應
21.3 糖的遞降反應
21.3.1 Wohl遞降法
21.3.2 Ruff遞降法
21.4 單糖的差向異構化
21.5 形成糖脎
21.6單糖的氧化
21.6.1 用Fehling試劑、Tollens試劑和Bene~iict試劑氧化
21.6.2 用溴水氧化——形成糖酸
21.6.3 電解氧化
21.6.4 用硝酸氧化
21.6.5 用高碘酸氧化
21.7 單糖的還原
21.8 形成糖苷葡萄糖結構的測定
21.9 葡萄糖碳架的測定
21.10 葡萄糖立體結構的測定
21.11 葡萄糖環形結構的測定
21.12 葡萄糖的構象分析
21.13 一些重要的單糖
(二)寡糖
21.14 雙糖
21.15 棉子糖
21.16 環狀糊精
(三)多糖
21.17 纖維素和半纖維素
21.18 澱粉和糖原
21.19 葡聚糖
21.20 糖類的代謝舉例
複習本章的指導提綱
英漢對照辭彙
第22章胺基酸多肽蛋白質酶和核酸
(一)胺基酸
22.1 胺基酸的結構、名稱及其物理
性質
胺基酸的反應
22.2 胺基酸的性質
22.2.1 酸鹼性和等電點
22.2.2 與茚三酮反應
22.2.3 形成胺基酸金屬鹽
胺基酸的的製備
22.3 胺基酸的合成
22.3.1 Strecker法
22.3.2 Hell-Volhard-Zelinskia
演化法
22.3.3 Gabriel法
22.3.4 丙二酸酯法
(二)多肽
22.4 多肽的命名和結構
22.5 多肽合成
22.5.1 氨基的保護
22.5.2 羧基的保護
22.5.3 側鏈的保護
22.5.4 接肽的方法
22.6 多肽結構的測定
(三)蛋白質
22.7 蛋白質的分子形狀
(四)酶
22.8 酶的命名、分類和組成
22.9 酶的催化功能
22.9.1 酶催化的專一性和酶的活性中心
22.9.2 在酶催化下的蛋白質分解及胺基酸代謝
(五)核酸
22.10 核酸的組成和結構
22.11 DNA的合成和遺傳的關係
22.12 RNA與蛋白質的生物合成
複習本章的指導提綱
英漢對照辭彙
第23章 萜類化合物、甾族化合物和
生物鹼(一)萜婁化合物
23.1 萜類化合物的生物合成
23.2 萜類化合物的結構組成和分類
23.3 萜類化合物的實例
23.3.1 單萜
23.3.2 倍半萜
23.3.3 雙萜、三萜和四萜
(二)甾族化台物
23.4 甾族化合物的基本骨架和構象式
23.5 甾族化合物的實例
23.5.1 膽固醇
23.5.2 麥角固醇及維生素D
23.5.3 甾族性激素
23.5.4 其它具有生理作用的甾族化合物
(三)生物鹼
23.6 生物鹼的涵義、來源及結構測定
23.7 生物鹼的命名、分類及簡介
23.7.1 苯乙胺體系生物鹼
23.7.2 四氫吡咯及六氫吡啶環系生物鹼
23.7.3 吲哚環系生物鹼
23.7.4 喹啉、異喹啉環系生物鹼
23.7.5 嘌呤環系生物鹼
複習本章的指導提綱
英漢對照辭彙
第24章 有機合成基礎
24.1 有機合成的要求和驅動力
24.1.1 有機合成的要求
24.1.2 有機合成的驅動力
24.2 有機合成設計的基本概念
24.3 逆合成分析的基本思路和實例分析
24.4 天然產物全合成實例簡介
複習本章的指導提綱
英漢對照辭彙
第25章 新型有機合成方法
25.1 Heck反應
25.2 Bergman環化反應
25.3 Mvers-Saito環化反應
25.4 McMurry反應
25.5 Sharpless環氧化反應、雙羥基化反應和不對稱氨羥基化反應
25.5.1 Sharpless環氧化反應
25.5.2 Sharpless烯烴不對稱雙羥基化反應
25.5.3 Sharpless烯烴不對稱氨羥基化反應
25.6 Suzuki-Miyaura反應
25.7 Sonogashira反應
25.8 Takai反應
25.9 Corev-Bakshi-Sh.bata反應或C0rev-Bakshi-Sh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