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蘭縣

普蘭縣

普蘭縣(英語:Purang County),隸屬於中國西藏阿里地區。位於西藏自治區西南部、阿里地區南部、喜馬拉雅山南側的峽谷地帶及中國、印度尼泊爾三國交界處。位於東經80°27″-82°30″,北緯30°00″-31°13″之間。

普蘭縣總面積12539平方千米。總人口1萬人(2014年)。縣人民政府駐普蘭鎮吉讓社區。普蘭縣轄1個鎮、2個鄉:普蘭鎮巴嘎鄉霍爾鄉。共有10個行政村(社區)。截至2014年年底全縣國內生產總值實現7060萬元,連續三年增長速度超過18%;財政收入240萬元,比2013年增長22%。

2019年2月6日,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決定普蘭縣退出貧困縣。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地質,水文,人口民族,自然資源,水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社會,基建,醫療,教育,交通,旅遊,山水,遺蹟,寺廟,風俗,藏劇,舞蹈,習俗,獲得榮譽,

歷史沿革

普蘭,名稱的解釋眾多:一叫“不讓”,象雄文獻記載:“不”最初指頭,“讓”指馬;另一說“不”在象雄語中意為“雪”,“讓”意為“山”,是指被雪山所包圍的區域。藏語意為“一根毛成獨毛”。
普蘭縣—革吉縣地勢普蘭縣—革吉縣地勢
水文水文
普蘭,在公元初始,它就成為象雄國中心轄區之一,後來又成為吉德尼瑪袞的發跡之地。
1959年以前,稱為普蘭宗。
1960年將“普蘭宗”更名“普蘭縣”,建立了中國普蘭縣委員會和縣人民政府。歸屬阿里地區管轄至今。縣府駐普蘭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10年,普蘭縣全縣轄1個鎮、2個鄉:普蘭鎮巴嘎鄉霍爾鄉。共有1個社區、9個行政村。縣人民政府駐普蘭鎮吉讓社區
普蘭縣區劃普蘭縣區劃
普蘭鎮轄1個社區,5個村:吉讓社區多油村仁貢村細德村科加村赤德村
巴嘎鄉轄2個村:崗沙村、雄巴村。
霍爾鄉轄2個村:貢珠村、幫仁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普蘭縣地處西藏自治區西南部、阿里地區南部、喜馬拉雅山脈南側的峽谷地帶,岡底斯山和西喜馬拉雅山之間,及中國、印度、尼泊爾三國交界處,位於東經80°27″-82°30″,北緯30°00″-31°13″之間,是西藏自治區邊境縣之一。普蘭縣面積12539平方千米,耕地面積1.1萬畝。

地形地貌

普蘭縣海拔3900米。地處馬甲藏布流域,具有山地灌叢草原景觀。普蘭縣城地形特殊,納木阿比峰和那尼雪峰之間的孔雀河(馬甲藏布)谷地,是阿里地區中“雪山環繞的地方”。普蘭縣城位於納木那尼雪峰和阿比峰之間的孔雀河(馬甲藏布)谷地,與尼泊爾印度相鄰。

氣候

普蘭縣屬高原亞寒帶乾旱氣候區。日照充足,日溫差大,年溫差相對也較大,氣溫低,降水少。年均溫3℃,極端最高溫26.5℃,極端最低溫為-27.5℃,年日照時數約為3153.2小時,年霜期213天,年降水量172.8毫米,40%集中在8月份。

地質

普蘭縣以高寒草甸、山地草甸、山地草原等為主,灌叢、沼澤、荒漠草場分布少。土壤以高山草甸土山地草甸土黑鈣土等為主,有機質、氮、鉀含量高。

水文

馬甲藏布河,位於縣駐地西北部,藏語意為“孔雀河”。漢字曾譯馬甲咯布、麻楚河、孔雀河。源於境內西南部,東南流出國界入尼泊爾境,改名為呼那卡那裡河,匯入恆河,最後注入印度洋。在中國境內全長110千米;流域面積3020平方千米。

人口民族

根據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7919人,其中普蘭鎮5026人、巴嘎鄉1208人、霍爾鄉1685人。截至到2014年,總人口1萬人。主體民族為藏族

自然資源

水資源

瑪旁雍錯藏語意為“不敗、勝利”,有“神湖”之稱。位於岡底斯山主峰──岡仁波齊峰喜馬拉雅山納木那尼峰之間,西藏自治區普蘭縣內。平均水深46米,最大水深81.8米,面積412平方千米。湖水碧透清澈,透明度14米。湖水礦化度400毫克/升,屬淡水湖,含有硼、、氟等微量元素。以融水、雨水補給為主,也有部分泉水補給。湖岸線平直,周長83千米,岸線發展係數1.15。

生物資源

普蘭縣縣境內有眾多藥用植物和食用植物。植物有高山柳錦雞兒等。普蘭野生動物種類繁多,分布廣闊。普蘭的野生動物主要有野黃羊、野氂牛野驢黃羊羚羊岩羊、盤羊、狼、猞猁、山豹、旱獺、黑頸鶴、雪雞、黃鴨、野鴿野驢野牛岩羊雪豹金雕等20餘種。有約1萬餘頭(只)。集中活動的區域在公珠錯霍爾、巴嗄地帶。

礦產資源

普蘭縣礦藏資源分布較廣。探明的煤炭、銅、稀有金屬礦儲量大。西部門士有煤礦開採。其境內的石灰岩、矽岩、鉛、鋅、錳亦有開發價值。

經濟

綜述

截至2014年年底全縣國內生產總值實現7060萬元,連續三年增長速度超過18%;財政收入240萬元,比2013年增長22%,走出了多年在100萬元左右徘徊的困境;農牧民人均收入達到2327.5元,比2013年增長10%。

第一產業

普蘭縣屬於半農半牧縣,是一個以牧為主、農牧結合的牧業大縣,也是阿里地區的糧油生產大縣,全縣糧油產量占全地區總產量的60%以上,占阿里糧食總產量的1/3以上。全縣耕地面積為10238畝,可利用草場面積945萬畝。主要農作物有青稞春小麥油菜豌豆馬鈴薯蘿蔔等。主要飼養氂牛犏牛綿羊山羊黃牛等,以養羊業為主。特產品主要有酥油、牛羊皮、羊毛,瑪旁雍裸裂腹尻魚、長體裸鯉魚。

第二產業

普蘭縣工業主要以生產農具及生活用品為主。2014年,利用普蘭縣上級扶持項目資金50萬元,自籌項目資金25萬元,成立瑪旁雍措合作社,經營項目涉及賓館、特色藏餐、麵粉加工、鮮肉店。自2014年8月正式掛牌經營以來,參與聯營已達45戶、196人、6個聯保單元。

社會

基建

普蘭縣格桑路的改造、農貿市場廣場客運站疾病控制中心、老年活動中心、安居園等相繼建成;城市供水、供電、街道硬化、公廁建設等市政工程也有所進展,縣城建設骨架基本形成。

醫療

2009年起普蘭縣衛生事業健康發展,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進一步完善,參與率達到100%。建立健全了地方病和傳染病的預防和報告機制。

教育

2004年貸款用於教育資金350萬元,完成了普蘭中學、完小教師、學生住宿樓和教學樓主體工程建設。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5.2%,鞏固率97%,國小畢業生合格率達100%,基本掃除了青壯年文盲,通過掃盲驗收。

交通

普蘭與尼泊爾印度相鄰,是阿里從古至今通往尼泊爾印度進行經濟、文化、宗教交流的重鎮,對外貿易通道,也是中國12個3國交界的邊境縣之一,中國邊境貿易和陸上運輸口岸。又是西藏自治區2個邊境口岸之一,為國家二類口岸。臨近印度尼泊爾,有邊境通道21道,國道219線貫穿東西,連線著日喀則市,眾多的縣道、鄉道,交通便利。普蘭縣城南距中尼邊境約10千米,北距獅泉河鎮398千米,且鄉鄉公路相連。
斜爾瓦邊境口岸:中國、尼泊爾建交已有55年,該口岸離普蘭縣城約25千米,有中尼界樁10棵,界標1個,對面是尼泊爾的雨莎。雨莎是印度民間香客及三國團隊到神山聖湖朝聖朝拜的中轉站。尼方直升飛機時常在這裡接送遊客。

旅遊

山水

岡仁波齊峰是中國岡底斯山脈主峰,中國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山頂高度海拔6721米,是岡底斯山脈第二高峰。位於西藏自治區西南部普蘭縣北部。藏語意為神靈之山。南側斷層降落到象泉河谷地和瑪旁雍錯拉昂錯湖盆。海拔6000米以上冰雪覆蓋,分布著28條現代冰川,以冰斗冰川懸冰川為主。南坡冰川多於北坡。
  
從霍爾向南行駛15千米就是瑪旁雍錯。瑪旁雍錯湖面海拔4587米,湖水深77米,水域400多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在佛教經典中只將一處湖泊稱為“世界江河的母親”,所指的就是旁瑪雍錯。藏語的瑪旁雍錯就是“不可戰勝之湖”。
孔雀河谷
普蘭縣
來自孟加拉灣的海洋季風越過喜馬拉雅山吹到這裡,形成了青藏高原難見的濕潤氣候,孔雀河谷之中有大片的綠洲,綠洲之中有村莊。

遺蹟

古宮
賢柏林寺遺址所在山巔之下的山腰,蜂窩似地布滿著窯洞,有古舊的樓台懸空伸出,其上斜掛數條經幡迎風飛舞。
普蘭戰場遺址
縣城距離五千米的多油村裡有一座古老的白塔,這裡曾經發生過一場驚天動地的戰役。

寺廟

基烏寺
基烏寺位於瑪旁雍錯西邊,基烏寺是環瑪旁雍錯8個寺廟之一,是轉湖人的起點。寺廟坐落在山頂上,由兩處建築組成。
南邊主要是念經與燒香拜佛處,北邊主要是馬尼堆的地方,此處有排列整齊的各種顏色的馬尼堆和刻有經文的牛頭。寺廟位於瑪旁雍錯與拉昂錯中間,在從寺廟向東望是瑪旁雍錯,西望可看見拉昂錯(鬼湖)的一角。
位於阿里普蘭縣東南約100千米的科加。科加寺規模很小,年久失修的佛殿,外表看上去難免有點班駁。建於公元11世紀,仁欽桑布所建,開始屬噶當派,後改宗為薩迦派。寺內供奉有一尊經高僧仁欽桑布迦持過的文殊菩薩。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科迦寺保護標識科迦寺保護標識
遺犬洞:位於科迦寺。它是冰山組成的一個洞,洞內有很多動物塑像包括十二生肖,都是天然形成的。
岡仁波仁正對面山麓有一座依山而築的寺宇,由於此寺的主供是曲古佛像(天然生成修行所成之究竟果位法身),故稱之為曲古寺。曲古佛像至今仍供奉在這座歷史悠久的寺廟內,另外,寺廟內還供奉有釋迦牟尼佛像、甘珠爾經籍、沙布龍阿旺朗傑像等。
岡仁波仁北面正對面的仲隆(野氂牛出沒的境地)山南麓,有一座規模不大、坐北朝南的古剎,這就是直熱普寺,此寺是由竹巴噶舉派有名的大師古倉巴創建。
岡仁波仁東面,有一座高低錯落、主次分明、設色古雅、坐西朝東的廟宇,尊追普(神通幻術洞)寺。寺內主供是銀質的米拉日巴像,還有聶拉朗巴、至尊熱瓊巴、大成就者藏巴加熱、大師阿旺朗傑等的身像及眾多的經籍、佛塔和藏巴加熱大師親自加持過的青稞粒等。
江扎寺
岡仁波仁南面有一座寺廟,名為江扎寺,其周圍有為數眾多的聖跡,星羅棋布的奇形怪洞、泉眼等,諸如被信徒們分別成為:直貢派大師古雅崗巴修行過的城堡建築;釋迦牟尼在神山給龍王傳法時坐的發台即一座頂部平禿若台的小山;直貢堅阿大師、成就者布瓊、成就者森格益西、成就者熱巴那布以及眾多名僧的修行靜室、寢宮、護法殿和飲泉;直貢派祖師覺巴.傑丹貢布給僧眾授記處的傘狀孤峰;在腹腔中曾取出過打開轉神山轉經道鑰匙的蛤蟆狀磐石等。
賢柏林寺
在普蘭縣城之西,孔雀河西邊,有一座巍然矗立的山,山上有一座座形狀各異、大小不一的古老遺址,這就是普蘭達拉喀城堡和賢柏林寺的遺址。

風俗

藏劇

普蘭縣境內沒有藏戲表演隊,解放前一些宗本等達官貴族從拉薩、後藏等帶來的隨從中有些會唱藏戲,他們有的定居普蘭,於是在此流傳些藏戲,屬衛藏藏戲,表演形式以歌唱為主,以大鼓和燒、錢伴奏,對白較少。
普蘭縣

舞蹈

普蘭地區歌舞以“過卓”(圓圈舞)為主,還有羌姆、鮮等,其中“過卓”是一種載歌載舞的民族舞蹈,舞姿豐富多彩,活潑灑脫,情緒熱烈,氣勢粗擴,表現藏族人民豪放、剛強、堅毅的性格。喜慶佳節、婚嫁吉日,數人圍坐成圈,舞者入圈內手端精製木碗或瓷龍碗,臂搭潔白哈達。
歌舞“玄”
在普蘭也叫“玄”,後藏稱“諧欽”(大歌),“玄”舞須在重大節日和重大慶典時跳,重大慶典包括班禪坐床、活佛選靈童等。歌詞內容則固定得一字不許更易。那是有關世界形成、物種起源、風雨雷電等自然現象的一系列解釋:是由歌者傳達的這一人群的世界觀。歌舞由十三大段組成,男女二隊各十六人。
羌姆
是普蘭科加寺娛神舞蹈,又名跳神舞,是一種配樂舞蹈形式,藏傳佛教舉行佛事活動的儀式之一。其意是為消除內、外、密3方面的邪魔歪道。科加寺每年分別在農曆正月十四日、四月十四日、六月七日舉行法王舞(金價怖畏護法舞);四月十五日、六月八日、九月二十三日,舉行馬頭金剛護法舞。舞蹈內容大體分為文、武、忿怒3個方面,武有男武土、女武土、男怒神、女怒神舞,文有靜、教內、密咒、專一性舞,忿怒有微怒、甚怒神舞等。
普蘭果諧
即圓圈舞蹈,又名“普蘭果爾孜”,發源於普蘭縣,廣泛流傳在阿里農村,是一種拉手成圈,男女分班唱和,頓地為節,載歌載舞的自娛性舞蹈。舞蹈以2/4拍的重拍起步,節奏鮮明,歡快熱烈,勞動氣息濃郁。普蘭農牧區非常喜愛跳“果諧”,男女老少都會唱會舞。普蘭果諧的基本步伐有“三步一抬”、“前踢三步跺”,步伐要求大方有力。其手勢“前關開手”和“前後甩手”,活潑靈巧。2010年5月18日,普蘭果諧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普蘭果諧普蘭果諧
瑪結霞卓
漢譯孔雀舞。發源於普蘭縣,流傳在普蘭縣和獅泉河地區。舞蹈形式是圓圈和半圓形,無專門的伴奏樂器,但有伴唱。其步伐較單調,基本步伐有“兩步一跺”,“小顛步”,但身上的動作較多。上身動作有“左右搖頭”、“雙擺手”、“孔雀喝水”等。跳時都有唱詞,唱到什麼詞意舞者就做什麼動作。如孔雀如何搖頭,舞者叉腰做“左右搖頭”動作;唱到孔雀如何飛翔,舞者做飛翔的動作“雙擺手”。其中最有特色的動作是“孔雀喝水”,齊動作兩腳合攏,兩腳的外側著地,一雙膝向外打開向下蹲,上身向前倒,把地上的木碗用嘴叼起來,身體慢慢站起,雙手做飛翔的動作“雙擺手”。
弦舞
發源於阿里扎達縣,流傳扎達和普蘭縣,是一種古老的民間舞蹈。是結婚和接送貴賓時跳的一種舞蹈,也是表示喜慶的舞蹈。跳的形式是圓圈、斜仙、龍擺尾,由辦唱和鼓點,主要聽敲鼓之節奏,跳時舞者手拿彩綢,在彩綢纏在膀子上,兩頭用手抓住。其步伐有“前走兩步”、“後撤一步”、“雙腳蹲起步”等,要求步伐穩而輕。
噶爾舞
即宮廷樂舞,發源於拉達克地區,流傳全西藏。過去專為達賴喇嘛班禪及上層權貴服務的一種舞蹈。它有特定的器樂曲、歌曲和唱詞及規範的舞蹈,風格高雅、莊重、肅穆,服飾華麗,富有濃厚的宗教色彩。普蘭縣噶爾舞步法要求穩而輕鬆,一種步伐叫“三步一蹲轉”,手勢“單上招收”等。
仲孜霞卓
即野牛舞,發源和流傳於普蘭縣。野牛舞是結婚典禮、曬燒香拜佛和送鬼節時跳的一種舞蹈,表示驅邪迎祥。舞蹈形式由兩人或四人一祖,人多人燒不影響舞蹈的動作和隊形。樂器伴奏由喇叭一把、長鼓一個,領舞者腰上纏有小鼓,擊鼓者邊擊鼓邊領舞,舞者隨著鼓點變換動作。其基本步伐和手勢是“三步一顛”和“前推手”,昔日還有鬥牛的動作。

習俗

普蘭婦女服飾:普蘭婦女服飾由於貴重服飾只在節日盛典時才穿戴,很難一見,普蘭婦女服飾是套盛裝,從頭到腳,裝飾有黃金、白銀、松石瑪瑙、珊瑚、珍珠田黃等珠寶,重達十多斤,價值十幾乃至數百萬元:世代家產集於一身。
普蘭孔雀服普蘭孔雀服
普蘭婚禮歌則是藏地久負盛名的一大品種。這是一門綜合性藝術:歌、舞、誦、表演。正式歌詞十三大段,吉祥插曲十八小段。他們的一切儀式儀軌乃至日常生活都富有表演性質,婚禮中的許多歌詞、稱謂、儀式(例如驅邪氣、招福氣等),都保留了當地古老的本教色彩。
普蘭彩石:普蘭古今事物龐雜,看不盡,聽不全。在這裡可以撿三種小石頭:一種色彩形狀極像橢圓雀卵的,湊在耳邊搖一搖,可以聽見內中水響。這種石頭是一種名貴藏藥:破卵石取其水擦眼睛,可使眼睛明亮,但這種石頭很少見;第二種四方黑色小石子,是藏式數學演算時作為數學符號所用,同時在某一藏式遊戲中充當棋子兒;第三種為鮮艷紅石,但只可作為擺設觀賞,不可穿鑿成項鍊:想要在紅石上鑽個孔,石子兒便會崩碎。

獲得榮譽

2019年5月18日,普蘭縣入選“2019中國最美縣域榜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