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崗村

易崗村

易崗村,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黃集鎮下轄村,地處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黃集鎮西南,距離黃集鎮16公里,距馬集村(原馬集鄉)2公里。易崗村地處兩省交界.南陽盆地南緣.襄宜平原北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易崗
  • 外文名稱:Easy to post
  • 別名:張崗
  • 行政區類別行政村
  • 所屬地區:襄陽市襄州區黃集鎮
  • 下轄地區:11個村民小組
  • 政府駐地:張崗
  • 電話區號:(+86)0710
  • 郵政區碼:441119
  • 地理位置黃集鎮西南
  • 面積:3.926平方公里
  • 人口:2190人
  • 方言襄陽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朱崗水壩、王馬窪水壩...
  • 車牌代碼:鄂F
  • 國道:207國道 
  • 高速:福銀高速公路
行政區劃,建制沿革,歷史的痕跡,經濟概況,文化,衛生,貼吧,地圖信息,

行政區劃

易崗村現為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黃集鎮下轄村。

建制沿革

易崗,現為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黃集鎮下轄村,地處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黃集鎮西南,距離黃集鎮16公里,距馬集村2公里。毗連寨子村、劉坡村李沖村、人勤物豐、人傑地靈、空氣清新。耕地面積5890畝,全村510戶,共2190人,轄11個村民小組
村裡有黨支部村委會、衛生室。
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黃集鎮,又稱黃家集,相傳北宋時,黃姓在此設集,故名。因戰亂頻仍,曾幾度興衰。明末清初以來,是河南省鄧縣(現鄧州市)至樊城的交通要道。該鎮位於交界處。南距襄樊33公里,與伙牌鎮接壤,東與古驛鎮相鄰,北和鄧州魏集鎮相連,西北與石橋鎮相接,西分別與龍王鎮牛首鎮隔河相望。東經111º59ˊ至112º12ˊ,北緯32 º12ˊ至32 º24ˊ。東西寬23KM,南北長16KM。全鎮總人口8萬人,鎮區人口2.3萬人(含駐軍、襄北監獄等駐鎮單位)。版土面積247平方公里,共轄35個村,3個街道居委會,257個村民小組
明朝-
洪武24年,襄陽縣下設坊、廂、里21個,襄北設梅林里(駐黃家集附近東側),在縣北70公里處,清河裡,在縣北90里處。
清朝-
康熙10年,以五屯田地歸併更名編為里、方。縣櫃徵收72方。設淨土寺,距縣100里,北路井90里,下香積70里,鐘樓寺50里,北泰山廟90里。
光緒20年,縣分為4鄉,轄方70。北鄉轄方28。鄉公所駐薛家集。即:樊鎮、團山鋪、程莊鋪、鄧城、李家湖、鄧桃湖、李食店、長興寺、青琢、龍潭寺、紅綾鋪、破碑鋪、黃渠河、烏魚寺、喬家岡、呂堰鋪、涼水泉、北路井、鐘樓寺、清河觀、上黃龍、下黃龍、上香枳、下香枳、馬家集、薛家集、泰山廟、黑龍集。
宣統年間,全縣分為8區,設薛家集為第三區,區設自治局,置議長、副議長等職,辦理地方事務。
中華民國-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成立。
中華民國1至9年,區下設保、甲、牌。
中華民國9年,全縣由8個區改為20個區。薛家集為第九區,馬家集為第十區,區設團防局,區下設保、甲、牌。區置團董、副團董、教練等職,以管理地方事務。使行政機構變為地方武力機構。保(500戶)置保董,甲(100戶)置甲長,牌(10戶)置牌長。
中華民國17年(1928年4月),中共黃龍區委遵照縣委指示,決定舉行黃龍暴動,在區委趙英、朱佑文等同志的領導下,一舉攻克團防局。起義成功後,成立了襄東農民運動指揮部,同時成立襄東農民赤衛隊,後編入中國工農紅軍鄂北總隊。
中華民國19年,全縣20個區並為6個區,薛家集為第三區距縣城70里。區下設聯保、保、甲。區設區公所,置區長、助理員、辦事員等,專辦自治。另設保衛團,與區平行,專掌地方武力。民國19年(1930年6月25日),中國工農紅軍鄂北總隊在襄東陶山廟整編,成立紅九軍第二十六師。民國19年(1930年7月),襄陽縣蘇維埃政權在黃龍壋建立(縣內其它地方為國民黨統治區)建立襄陽縣蘇維埃政權,屬鄂豫邊蘇區領導。趙英任蘇維埃政府主席,朱佑文任黨代表。
中華民國21年,合併保衛團於區公所,改稱區署,置區長、區員、書記等職。掌地方軍政大權。區轄17聯保,設聯保辦事處,置聯保主任等職,下轄保長、甲長。民國21年(1932年6月),襄東蘇區在國民黨第四次圍剿中淪陷,因被叛徒出賣,趙英慘遭殺害,縣蘇維埃政權遭破壞。
中華民國25年,區下設鄉(鎮)、聯保,第三區仍駐薛家集。轄鄉8(泰山、安全、鐘樓、復德、鄧桃湖、昇平、敦信、仁義),轄鎮10(薛家集、姚家店、馬家集、李食店、臨清、龍王集、白家集、西趙集、石橋子、黑龍集)。區設區公所,區、鎮設保全隊,鄉公所轄聯保10。
中華民國30年,正式實行“新縣制”,撤銷聯保及第一、二兩區,保留薛集等四個區,改聯保為鄉。轄泰山鄉(駐泰山廟)、北屏鄉(駐黑龍集)、西趙鄉(駐西趙集)、白龍鄉(駐白龍鎮)、中興鄉(駐馬家集)、鄧桃鄉(鄧桃湖)。
中華民國33年,撤銷薛集區,原轄的泰山、北屏、西趙、白龍、中興、鄧桃六個鄉改為縣轄鄉。
中華民國36年(1947年12月)至民國37年(1948年7月),隸屬穀城縣蘇維埃政府,泰山廟、薛家集劃歸第二區,馬家集、黃山窪、姚家店劃歸第二區。)
中華民國37年7月1日,因剿匪需要,襄陽縣暫設薛集區第三個區署,薛集區轄黃渠、古驛、泰山、鄧湖、北屏、中興、西趙、白龍等8鄉。署址設薛家集。(1948年7月改屬襄陽縣蘇維埃政府,黃集第一次解放。)
中華民國38年1月10日,因本縣地域遼闊,戡亂期間實有增設區署之需要,茲增設呂堰區署,駐呂堰驛。管轄古驛、黃渠、金華、新龍等鄉,薛集區轄中興、白龍、西趙、北屏、泰山、鄧湖6鄉。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1959
1949年1月,黃集第二次解放。
1950年3月,設襄陽縣薛集區。
1951年縣委為了迎接秋後複查,加強組織,改為19區2鎮,設薛集區為第七區。區公所駐馬張河東岸楊家祠堂。轄鄉23(白馬王、楊大房、秦家、薛集、薛劉、三王、耿坡、陶集、凹李家、張官橋、長王集、楊家、老陶家、李百戶、吳樓、雷家、加崗、傅王、姚店、溫家崗、太山廟、胡家崗、後薛),自然村120個。二甲、彭梁、中郭、馬集、羅灣、老范(轄劉坡)等鄉為姜溝區所轄。
1952年9月11日,薛集區改轄20鄉,1個街,計21個。
1953年10月30日,薛集區改稱第六區,區公所駐白馬王。轄14鄉(張官橋、和平、傅王、白馬王、秦家、耿坡、姚店、吳樓、三王、薛劉、溫崗、長王集、李百戶、加崗),二甲鄉改為寨子鄉,仍為姜溝區所轄。
1956年3月5日,小鄉並大鄉,和平、白馬王、耿坡、薛劉4小鄉並成和平鄉;三王、吳樓、姚店3小鄉並為三王鄉;秦家、溫崗、張官橋、長王集並為秦家鄉;李百戶、加崗二小鄉並為李百戶鄉。此四鄉隸屬薛集區。中郭、彭梁、寨子、羅灣4小鄉和老范鄉的劉坡大隊並成馬集鄉,隸屬姜溝區(區址駐鄧湖)。
1958年9月,撤區並鄉,同時建立人民公社。耿坡、秦家、馬集、三王、李百戶五個鄉從姜溝區劃出,成立耿坡鄉。即:火箭人民公社一社,鄉公所駐楊家,距縣城32公里。
1959年1月,政社合一,火箭一社和宇宙公社合併為薛集公社,駐黃集,離縣城32公里。下轄10個管理區。即:耿坡、秦家、馬集、姚店、李百戶、薛集、羅崗、西尹、宋灣、呂鎮。秦家管理區下轄太山、溫崗、大王、長王、王莊、彭王、張官橋、胡崗8個大隊;耿坡管理區下轄陶家、耿寨、陶莊、耿坡、黃集5個大隊;馬集管理區下轄馬集、羅灣、李沖、寨子、張崗、彭梁、中郭、劉坡、董王、劉崗十個大隊;姚店下轄姚店、吳樓(轄姜崗)、施吳、黃營四個大隊;薛集管理區下轄薛集、姚劉(轄三王)、薛劉、後薛(轄程營、毛崗)四個大隊。
1959年1月,襄陽縣薛集公社馬集管理區張崗大隊)
1960-1969
1961年6月,薛集公社改稱黃集區公所,下轄呂鎮、馬集鎮、薛集鎮人民委員會和薛集、宋灣、秦家、姚店、馬集、耿坡、羅崗、西尹、呂鎮、李百戶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
(1961年6月,襄陽縣黃集區馬集公社張崗大隊)
1964年2月13日,縣將黃集、石橋2個區劃為三個區,新設龍王。黃集區的馬集公社劃歸龍王區管轄。姚店公社、李百戶公社劃歸石橋區管理。
(1961年6月,襄陽縣龍王區馬集公社張崗大隊)
1965年6月20日,將原黃集區分為薛集區古驛區。薛集區駐薛集,下轄薛集、秦家、耿坡、姚店、馬集5個公社。
1965年 6月,襄陽縣薛集區馬集公社張崗大隊)
1970-1979
1971年,因襄北農場多次要求,區公所及區直單位由薛集遷至黃集。
1975年11月,撤區改稱薛集人民公社,原公社改稱管理區,下轄5個管理區,35個大隊,236個生產隊。
薛集管理區轄薛集、毛崗、後薛、程營、薛劉、三王、姚劉7個大隊;
耿坡管理區轄耿坡、黃集、三星、五星、陶莊5個大隊;
秦家管理區轄太山、李樓、彭王、大王、長王、王莊、溫崗、胡崗8個大隊;
姚店管理區轄姚店、吳樓、姜崗、施吳、黃營5個大隊;
馬集管理區馬集、羅灣、李沖、寨子、張崗、彭梁、中郭、劉坡、董王、劉崗10個大隊。
1975年11月襄陽縣薛集人民公社馬集管理區張崗大隊)
1980-1989
19813月23日,“薛集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改為“薛集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五星、三星、李沖、張崗、劉崗5個生產大隊分別更名為陶家、耿寨、上李沖、易崗、田灣生產大隊
是年7月1日,薛集公社改稱黃集公社。下轄5個管理區,35個生產大隊,250個生產小隊。
1981年3月23日襄陽縣薛集公社馬集管理區易崗生產大隊
1981年7月1日襄陽縣黃集公社馬集管理區易崗生產大隊
易崗村
19843月設區(鎮)建鄉。黃集公社改為黃集區和黃集鎮。管理區改稱生產大隊改稱村民委員會,生產小隊改稱村民小組。黃集區轄鄉5,村民委員會35。即:秦家鄉轄王莊、溫崗、大王、長王、李樓、彭王、太山7村;薛集鄉轄毛崗、後薛、程營、薛劉、薛集、三王、姚劉7村;耿坡鄉轄陶家、陶莊、耿坡、耿寨4村;姚店鄉轄姚店、吳樓、姜崗、施吳、黃營5村;馬集鄉馬集、羅灣、田灣、董王、劉坡、中郭、彭梁、易崗、寨子、上李沖10村;黃集鎮為縣轄鎮,與黃集區平行。鎮轄黃集村,胡崗村和黃集街道居委會
是年8月,黃集鎮與黃集區合併為黃集鎮,在原黃集鎮駐地設街道辦事處。辦事處轄胡崗村、黃集村和黃集街。黃集鎮,下轄5(耿坡、秦家、薛集、姚店、馬集)一處(街道辦事處)35個村,黃集街道居委會,250個村民小組
1987年9月22日,撤)建),原黃集鎮分為黃集鎮和馬集鄉。將原薛集、耿坡、秦家三個街道辦事處劃歸黃集鎮,將原馬集、姚店二鄉劃歸馬集鄉。其它隸屬不變。
198845月下設黨總支。黃集鎮設秦家、薛集、耿坡三個黨總支馬集鄉馬集,姚店兩個黨總支。設正、副書記、委員等職,負責行政黨務行政事務。
19894月,黃集鎮、馬集鄉分別在原黨總支增設管委會、管理區,管理行政事物。黨政領導機構和管理形式與原小鄉(管理區)基本相同。
1990-1999
19904月馬集鄉下設馬集管理區易崗管理區。同時,增設易崗黨總支馬集管理區轄馬集、董王、田灣、劉坡、中郭5村;易崗管理區易崗、羅灣、上李沖、寨子、彭梁5村。
2000-2009
20014月,撤鄉(鎮)建鎮,將原馬集鄉、黃集鎮合併為黃集鎮。下轄35個村,三個居委會。其它隸屬不變。
(2001年4月襄陽縣黃集鎮易崗村
2001年底,經國務院批准,撤銷襄陽縣,成立襄樊市襄陽區
(2001年底,襄樊市襄陽區黃集鎮易崗村
2010-

歷史的痕跡

易崗村
全黨動員大辦農業為普及大寨縣而奮鬥!

經濟概況

經濟以農業農作物種植為主。

文化

村有圖書室1個,藏書1000多冊。電視普及率100%,電話普及率98%。

衛生

建國前後,村少醫缺藥,後衛生事業逐步發展。2003年實行了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村民看病難得到改善。村有衛生室1所,從醫人員1人。

貼吧

易崗村吧

地圖信息

地址:襄陽市襄州區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