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祐樘(1470年7月30日―1505年6月8日),即明孝宗(1487年-1505年在位),年號弘治,明朝第九位皇帝,明憲宗朱見深第三子,生母為孝穆紀太后。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九月即位,朱祐樘為人寬厚仁慈,躬行節儉,不近聲色,勤於政事,重視司法,大開言路,努力扭轉朝政腐敗狀況,驅逐奸佞,勤於政事,勵精圖治,任用王恕、劉大夏等為人正直的大臣,史稱“弘治中興”。雖末年寵信宦官李廣,但是立刻改過自新,歷代史學家對他評價極高,明朝萬曆年間的內閣首輔朱國楨就說:“三代以下,稱賢主者,漢文帝、宋仁宗與我明之孝宗皇帝。
弘治十八年(1505年),朱祐樘駕崩於乾清宮,在位十八年,享年三十六歲,葬泰陵,廟號孝宗,諡號“建天明道誠純中正聖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
基本介紹
生平經歷,早年經歷,繼位為帝,理性治國,統治後期,英年早逝,為政舉措,政治,經濟,軍事,歷史評價,總評,史書評價,歷代評價,軼事典故,文化素養,三德才藝,善良寬容,厲行勤儉,一夫一妻,發明牙刷,親屬成員,家世,兄弟,姐妹,后妃,子女,陵寢墓地,史書記載,影視形象,
生平經歷
早年經歷
明孝宗朱祐樘的童年非常坎坷不幸。他的生母紀氏是廣西紀姓土司的女兒,紀姓叛亂平息後,少女紀氏被俘入宮中,管理皇帝私房錢。一次憲宗偶爾經過,見紀氏美貌聰敏,就留宿了一夜。事後,紀氏懷孕。寵冠後宮的萬貴妃知道後,命令一宮女為紀氏墮胎。紀氏的人緣很好,派來的宮人不忍下手,回報萬妃時就謊稱是肚內長了瘤子而不是懷孕,萬貴妃仍不放心,下令將紀氏貶居冷宮。紀氏是在萬貴妃的陰影下,於冷宮中偷偷生下了朱祐樘,萬貴妃得知後又派門監張敏去溺死新皇子,但張敏卻冒著性命危險,幫助紀氏將嬰兒秘密藏起來,每日用米粉哺養。被萬貴妃排擠廢掉的吳皇后也幫助哺養嬰兒。萬貴妃曾數次搜查,都未找到。就這樣朱祐樘一直吃百家飯長到六歲。
一天,張敏為憲宗梳頭時,憲宗嘆息說:“我眼看就要老了,還沒有兒子。”張敏連忙伏地說:“萬歲已經有兒子了。”憲宗大吃一驚,忙追問究竟,張敏才說出了真情。憲宗皇帝聽了大喜,立即命令去接皇子。當憲宗皇帝第一次見到自已那因為長期幽禁,胎髮尚未剪、拖至地面的瘦弱的兒子,不禁淚流滿面,感慨萬千。當天召集眾臣,說出真相。次日,頒詔天下,立朱祐樘為皇太子,並封紀氏為淑妃。但隨之紀氏卻在宮中暴亡,門監張敏也吞金自殺。顯然,紀妃與張敏之死皆與萬貴妃的迫害有直接關係。憲宗的母親周太后擔心萬貴妃會對太子下毒手,就親自將孫子抱養在自己的仁壽宮內,才使太子安全地生活在宮中。
繼位為帝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春,萬貴妃病死,憲宗也因悲傷過度於八月去世。皇太子朱祐樘於九月壬寅日繼位。第二年改年號為“弘治”,是為明孝宗。然而憲宗留給18歲太子朱祐樘的,是一個朝政紊亂,國力凋敝的江山。在這個上天有意安排的千瘡百孔的舞台上,孝宗皇帝用自己的寬容與勤奮力挽狂瀾,讓明朝得到了中興。
理性治國
由於幼年生活的坎坷,孝宗一直身弱多病。但孝宗卻勤於政事,不僅早朝每天必到,而且重開了午朝,使得大臣有更多的機會協助皇帝辦理政務。同時,他又重開了經筵侍講,向群臣諮詢治國之道。孝宗還開闢了文華殿議政,其作用是在早朝與午朝之餘的時間,與內閣共同切磋治國之道,商議政事。
朱祐樘提倡直言進諫,為人寬厚仁慈,躬行節儉,不近聲色,勤於政事,重視司法。孝宗皇帝的勤政終於得到了回報,弘治朝吏治清明,任賢使能,抑制官宦,勤於務政,倡導節約,與民休息,是明朝歷史上經濟繁榮、人民安居樂業的和平時期。被史家稱為“弘治中興”。
統治後期
由於孝宗多難的童年使得他的身體一直不好,他希望通過佛道之術能改變自己的身體狀況。因此一些奸佞之輩再次混入宮中,再次禍亂朝政。宦官李廣就是其中之一,深得孝宗的寵信。後來李廣畏罪自殺,孝宗以為李廣家中有天書,命人搜尋,卻搜出了李廣貪污、受賄的賬本,孝宗這才醒悟。李廣事件喚醒了那個沉睡多年的勵精圖治的孝宗皇帝,他開始了生命中第二個,也是最後一個勤政時期。朱祐樘開始不斷反思自己以前的所作所為,重新遠佞臣而重用劉大夏、戴珊等賢臣,大力整頓朝綱,可是過大的工作強度也徹底拖垮了他的身體。
英年早逝
大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朱祐樘駕崩於乾清宮,得年僅三十六歲。他在彌留之際召劉健、李東陽、謝遷等入乾清宮接受顧命,命傳位於皇太子朱厚照,並叮囑諸卿說:“太子人很聰明,但是年齡還小,又好逸樂,諸卿要好好輔佐他,使他擔當起大任,朕死也瞑目了。”最後給太子朱厚照的最後囑咐是“任用賢臣”。
為政舉措
參見詞條:弘治中興
政治
- 剷除奸佞
他的治國思路是很開放的,他不拘泥守舊,敢於否定前任的政策,即他的父親明憲宗的既定政策,大膽撥亂反正。由於明成化時期,憲宗皇帝寵信佛道,致使許多佞幸小人混入朝中,朱祐樘詔令朝中不可崇佛信道,將前朝的法王、國師、真人、國子等封號一律革除,處死曾經妖僧繼曉,使文武百官相慶。
在人事安排上,朱祐樘完全來了一次大換血,他對前朝的紙糊三閣老、泥塑六尚書及奸佞小人如侍郎李孜省、太監梁芳、萬貴妃的弟弟萬喜等人,毫不手軟地做了處理,將內閣首輔萬安罷官,將梁芳下獄,將李孜省流放,同時,罷免右通政任傑侍郎蒯鋼等千餘人。但他並沒有大開殺戒,史家對他的此舉多有稱頌文。
- 重用賢良
朱祐樘勤謹一生,處處以人為本。他將四品以上官員名單貼在宮內文華殿壁牆上,平時熟記,做到心中有數,意在掌握官員動態,不受蒙蔽。他每天上朝聽政,除早朝外,還恢復早已廢棄的晚朝制度,他常披閱奏章到很晚,從來不允許太監代批奏章。有一天,仁壽宮起火,人慌馬亂的救火,忙了一夜,朱祐樘沒合一會眼,因此他沒去上朝,就特地派人到朝堂向眾大臣說明原因,向眾臣請假。
在用人準則上,朱祐樘遵從唯賢唯德,大量重用賢才之士,這樣,形成“弘治朝中多君子”的太平盛世局面。他制定了嚴格的官吏考核制度,提拔選調官員主要以政績為主。
- 待臣寬厚
待臣下很寬厚,能推心置腹,從未鞭打過大臣,因此,君臣之間親密無間,形同一家人。對臣下寬厚平和,京官夜返家中時,必派鋪軍執燈傳送,這些事雖不算大,但作為一個封建皇帝能如此曲體臣下,確屬相當不易了。這樣,一大批以廉潔、勤奮、有事業心、以國為家的賢臣得以有機會施展才幹,出現了歷史上少有的良臣大集合。朱祐樘還廣開言路,虛心納諫。每天的早晚朝之外,還每天兩次在平台召見有關大臣議事,稱為“平台召見”的朝參新方式。
- 嚴管宦官
鑒於前朝宦官專權亂政的教訓,孝宗對宦官嚴加管束,東廠、錦衣衛再不敢任意行事,只能奉守本職,因而幾任錦衣指揮大致都能持法公允,用刑寬鬆。這是明中後期其他朝代所罕見的現象。
- 廢除苛法
- 任用官吏
主要官吏 | ||
---|---|---|
內閣 | ||
文臣 | 吏部尚書 | |
戶部尚書 | ||
禮部尚書 | ||
刑部尚書 | ||
兩都御史 | ||
宦官 |
經濟
- 輕徭薄賦
朱祐樘體恤民生,善待百姓,他常常減免地方的賦稅。地方官奏報因災情免賦的要求,他都無一例外地下旨同意。免稅糧之外,他還給貧民麥種、牛種。他還禁止宗室、勛戚奏請田土及受人投獻,禁止勢力人家侵奪民利。有一次,朱祐樘特地派遣手下人送羊送酒到黃河工地上,犒勞治理黃河的劉大夏及河工人員。
- 興修水利。
明孝宗在內政治道上最主要的措施是大力興修水利,發展農業,繁榮經濟。弘治二年(1489年)五月,開封黃河決口,孝宗命戶部左侍郎白昂領5萬人修治。弘治五年(1492年),蘇松河道淤塞,泛濫成災。孝宗命工部侍郎徐貫主持治理,歷時近三年方告完成。從此,蘇松消除了水患,再度成為魚米之鄉。
- 力求節儉
孝宗力求節儉,詔減皇宮的開支與供奉,不大興土木,主張節約費用,緩解人民負擔。他屢次下詔,禁止宗室、勛戚侵占民田,魚肉百姓;還多次下詔減免一些地方的夏稅、秋稅。這些都十分有利於緩和社會矛盾和社會危機。正統、成化年間,農民起義不斷,有幾次聲勢還相當大,而弘治一朝卻幾乎沒有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孝宗“恭儉有制,勤政愛民”,其中可能有溢美之詞,不過,與前後幾朝相比,弘治時期的朝政的確算是清明的。
- 經濟成就
明代歷朝國家賦稅收入,洪武、永樂、宣德三朝為高峰。正統年間,由於將江南重賦官田改依民田起科,賦稅收入銳減至二千六百餘萬石。從此以後,景泰、天順、成化始終徘徊於二千五百萬至二千六百萬石之間,而弘治朝卻增至二千七百萬石,成為明中葉賦入高峰。其實這不僅是賦稅的增加,人口也一直在比較穩定地增長,從弘治元年(1488年)至弘治八年(1495年),人戶由9113630戶增至10100279戶,至弘治十四年(1501年)更增至10408831戶,弘治十七年(1504年)達10508935戶,人口數則由弘治元年(1488年)的50207934口,增至弘治十七年(1504年)的60105835口。
- 弘治中興
弘治元年(1488年),他採納大臣的建議,開設大小經筵。這一制度是在正統初年制定的,大經筵,每月逢二、十二、廿二日舉行,主要是一種禮儀;小經筵又稱日講,君臣之間不拘禮節,從容問答,是重要的輔政方式。大小經筵制度,在憲宗朝時一度廢置。孝宗開始堅持日講,同時,又在早朝之外,另設午朝,每天兩次視朝,接受百官面陳國事。孝宗勤政圖治的做法,與他父親的怠於朝政形成鮮明的對照。
由於孝宗銳意求治,朝廷上下,文武百官紛紛上言,或痛陳時弊,或廣進方略。馬文升上時政十五事,包括選賢能、禁貪污、正刑獄、廣儲積、恤士人、節費用、撫四裔、整武備等諸多方面,孝宗無不大為讚賞,一一付諸實施,這對弘治朝興利除弊起了積極的作用。
軍事
- 維護統一
朱祐樘重視軍事,極力維護國家統一。他在位時期,明軍先後三次收復哈密,其中第三次也是規模最大的一次武力收復。羽奴思統治國吐魯番地區後,開始與明朝爭奪對哈密地區的控制權。1488年,朱祐樘令罕慎襲封哈密忠順王,“給金印,冠服”,對新疆的實際控制。同年,羽奴思之子阿黑麻躬至哈密城下,誘罕慎盟,執殺之,復據其城,而遣使到明朝入貢。明朝識破其詭計,只得獻還哈密金印。1493年,阿黑麻再次攻占哈密,令其尊長牙蘭守護哈密,並不時搶掠沙州等地威脅各衛歸順,為患不已。1497年,明馬文升前往平撫,匯同河西諸衛及諸部落族數千人,襲哈密城,牙蘭等人逃跑,哈密收復。當時朝廷中有人主張放棄哈密,但朱祐樘主張堅決出兵收復哈密,並立即委派馬文升為元帥,大敗吐魯番軍,收復了哈密。
- 愛護武將
他愛護武將,如馬文升在兵部尚書任上,一次就罷免了三十多名不合格的軍將,得罪了許多人,朱祐樘堅定地支持馬文升整軍,甚至還特地派一些大內侍衛保護馬文升。他下令命任何人不得役使團營軍士。對韃靼小王子、火篩的反覆多次入侵,均進行有效打擊,使其敗走。最著名的戰役有:1488年都指揮廖冰擊敗小王子於蘭州。1497年甘肅總兵官劉寧敗小王子於涼州、1500年甘肅參將楊翥敗小王子於黑山、1503年朱暉襲小王子於河套。
- 和平政策
朱祐樘奉行和平政策,採取積極防禦抗戰的戰略。特別是韃靼小王子,時戰時和,不時侵擾明境。朱祐樘統治期間,對韃靼小王子、火篩等的多次入侵只是採取抗戰驅趕之策,沒有勞師遠征,沒有深入沙漠主動出攻擊小王子、火篩老巢,更沒有主動對鄰國發動大規模征戰。對此,史家褒貶不一。但其他鄰邦或屬國如安南、暹羅、烏斯藏、琉球、占城、撒馬兒罕、火剌札、爪哇、日本等,則不定期來明朝入貢。
- 振興軍備
明代自正統以來,軍事武備逐漸走向衰落,京軍疲憊,邊防鬆弛。為振興軍備,明孝宗依靠以馬文升為主要代表的朝臣,在京軍整頓與邊備守御上做了種種努力,採取一系列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軍隊戰鬥力,多少改變了邊備空虛的弱態,為"弘治中興"贏得了相對安定的外部環境。但因積弊年深日久,弘治一朝的軍隊和邊防問題依舊百弊叢生,這些小修小補更加難以扭轉明朝軍事力量日益衰落的趨勢。
歷史評價
總評
朱祐樘此人人品極佳,提倡一夫一妻制。一生無大作為,但是很穩定,不胡來,比較勤政,尊敬大臣,做了很多為民的善政。這樣的皇帝雖然不能名聲遠揚,但是能夠讓自己的子民真正享受到安了。
他也是明代中葉勵精圖治的明君。朱祐樘的政績誠然卓越,但最讓人感動的,是他的寬厚仁慈,不管對誰,他都是寬厚對待,甚至包括他的仇人。
史書評價
歷代評價
李維楨:體貌大臣, 開廣言路, 節用愛人,休息乎無為。近者歌謳而樂之, 遠者竭蹶而趨之。德澤上昭天, 下漏泉。至於今父老稱弘治之盛, 雖漢文、 宋仁, 何以加焉 !
查繼佐:“帝業幾於光昌矣。群賢輻輳,任用得宜,暖閣商量,尤堪口法。斥妖淫,辟冗異,停采獻,罷傳升,革倉差,正抽分,種種明斷外,尤莫難於孝穆、 孝肅之別祀,萬貴妃之免議,於肅愍之旌功。所謂情而安之於義,又列辟之所不能忘也。升遐之日,萬姓哀號,豈偶然哉 ! 若夫待外戚過厚,賜予頗濫,冗員尚多,中貴太盛,囗或移心齋醮,紛費囗, 蓋積漸者久,未能遽革也。夫果深有得於《太極》、《 西銘 》諸圖書,即何難騎龍而上仙哉 !”。
朱國楨:“三代以下,稱賢主者,漢文帝、宋仁宗與我明之孝宗皇帝。”
谷應泰:“人主在襁褓,則有阿姆之臣;稍長,則有戲弄之臣;成人,則有嬖倖之臣;即位,則有面諛之臣。千金之子,性習驕佚,萬乘之尊,求適意快志,惡聞己過,宜也。”
談遷: “雖壽寧之戚,天下艷之,然寵如竇憲, 尚難泌水之園; 驕即武安,未請考工之宅。則帝心之端可知矣。 ”
鄧元錫:“聞諸父老言, 敬皇帝之世,太平有象也。君臣恭和、 海內雍安。兆氓益殷熾阜裕,學士爭游情於三代兩漢之文。洋洋巍巍,斯為盛。語曰:日中必礟,即欲為國家建治平無疆之統, 斯千載一時矣。”
曾國藩:“自古英哲非常之君,往往得人鼎盛。若漢之武帝,唐之文皇,宋之仁宗,元之世祖,明之孝宗。其時皆異材勃起,俊彥雲屯,焜耀簡編。”
白壽彝:在明中後期,如孝宗那樣始終“勤求治理,置亮弼之輔,召敢言之臣,求方正之士,絕嬖倖之門”的皇帝可說是絕無僅有的。無怪乎史家將其與漢文帝、宋仁宗並稱。而孝宗一朝,由於政治清明,相對而言,社會矛盾也相對得到緩和,其時農民起義也較前朝後代少得多。然而,弘治時期畢竟處於明中後期階段,前幾朝積累下來的問題已嚴重地顯現出來。
當年明月:“朱祐樘是一個好皇帝,也是一個好人。”
李夢之:評價歷史人物,必須將其放到當時的歷史環境中去考察,看其所作所為是否解放了社會生產力,是否推動了社會發展,是否起了進步作用。弘治當然不同於太祖、 太宗的創業,他是守成之君。作為封建皇帝,其政策出發點是維護封建統治,而其政權的基礎是地主階級,他還要依靠多數地主的支持,因此,他的改良,或者說是新政,只能是修修補補,而不可能是根本性的變革。再加上他個人性格的因素,使這些修修補補,也受一定程度的限制。但是,作為守成之君,他已經較好地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
朱子彥:有明一代,孝宗皇帝是一個頗有作為的君主。他在位期間,針對時弊,澄吏治、抑勛貴、慎刑法、固邊防、尚儉約、求直言、用賢能,取得了“弘治中興”的治績。
趙永翔:明孝宗寬厚仁和的政治品行、弘治朝君子眾多、君臣關係融洽等政治特色卻為這一朝帶來了美譽。
沈鵬:明孝宗針對明朝中葉以來的弊政,進行了必要的改革,實施了一些發展經濟、挽救危機的治國措施,緩和了社會矛盾,使明王朝出現了少有的經濟繁榮、人民安居樂業的和平時期,被史家稱為"弘治中興"。
劉隆有:明孝宗朱祐樘為政頗多靚麗和溫馨,史稱"弘治中興",是三百年明史罕見的最富暖意、最得人心的篇章。在漫長的華夏古史上,也屬深蘊人性光輝的卷帙,《明史紀事本末》將其比之於西漢文帝和北宋仁宗之時。以明孝宗、劉大夏為主角的弘治勤政,也成為我國古史上最為感人的年代之一。
盧忠帥:但受傳統思想及自身經歷的影響,明孝宗仍有一些弊政,如寵信權臣、宦官,偏袒外戚、宗親,沉迷佛道、宮廷娛樂等。而這些弊政,不僅對當朝產生了不利影響,也為後來明武宗的腐敗埋下了伏筆。
葉碩:明孝宗自幼受儒家文化薰陶,他挽救了江河日下的明王朝開創史稱“弘治中興”的太平時代。儒家的君子觀塑造了一代明君而又阻礙了他的進一步發展。
伍弱文:朱裕樘在位共18年,勵精圖治,驅除奸佞,整飭吏治,重用賢臣,革除前朝弊政,採取保泰持盈的政策,保持了明朝的強盛地位,出現了“弘治中興”的局面。朱析樘是中國歷史上最人 性化的皇帝之一。他的以人為本的治國思想,是留給後人的寶貴精神財富。
軼事典故
文化素養
孝宗的文化修養,首先得益於他較早的合法的取得了皇太子的地位。六歲時就被父親憲宗立為太子。9歲的時候就出閣講學了。皇太子出閣講學是接受正規教育的開始。擔任教育的官員一般都是學養深邃之人。所以,孝宗從九歲出閣講學到十八歲(虛歲)即位,整整接受了非常正規的九年教育。
三德才藝
他在太子時期,得到博學多才的程敏政、劉健等人的指點,熟讀經史,養成“仁孝恭儉”的品格。即位後仍然手不釋卷,經常閱讀《孝經》、《尚書》、《朱熹家禮》、《大明律》,稍有疑問立即請教儒臣法吏。無怪乎人們稱讚他是明朝最為遵循儒家倫理規範的皇帝。中國古代有“三不朽”的說法,指立德、立功、立言。在明代皇帝中,儘管孝宗在遵守儒家的倫理上做得算是最嚴謹的了,卻不願放棄他對於藝術的愛好。《明史·藝文志》,可以看到孝宗有《詩集》5卷,可惜已經失傳。
除了在詩歌方面的興趣,弘治皇帝對於繪畫、彈琴也很喜愛。清人姜紹書就提到弘治皇帝愛好繪畫與琴道的事情。在士大夫們看來,皇帝喜歡樂曲,恐怕將來會滑入貪圖享受的深淵中。因此,一些專門負責糾察朝政的言官們就紛紛上疏,勸說弘治皇帝不要耽於聲樂,而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修養身心之上。弘治皇帝總是表面上接受,私下裡卻對旁邊的太監們說:“彈琴何損於事?勞此輩言之。”意思是說,彈琴與政務又有什麼衝突呢,要你們多嘴。他本人對言官的勸諫雖不以為然,卻也不以為忤,這正表現了他寬容的一面。他還儘可能地避免來自士大夫們的批評。例如,他擅長繪畫,宮中也有許多畫師。有一次,他賜給畫師吳偉幾匹彩緞,害怕大臣們知道後沒完地議論,對吳偉說:“急持去,毋使酸子知道!”意思是說,趕緊拿去,別讓那些酸腐的書生們知道。弘治皇帝之所以受到儒家士大夫們的一致稱頌,主要在於他始終在表面上給士大夫們留下充足的情面。
善良寬容
幼年失母,對於孝宗影響深遠,也許孝宗後來的善良、溫和、寬容,除了儒家的教育之外,還源於幼年時弱者的心態。孝宗在處理萬貴妃一事上,最能體現他的寬容。儘管傳說母親紀氏是被萬貴妃害死的,但是,當他即位後一位官員上疏要求懲辦已死的萬貴妃及其族人的時候,孝宗認為這樣的做法是違背先帝的意願,不願接受。作為一個皇帝,他這一輩子沒有享過什麼福,卻遭了很多罪,受過無數惡毒的傷害,但最終卻又選擇了無私的寬恕,這就是明君的胸懷與氣度。
厲行勤儉
孝宗在生活上也能注意節儉,弘治元年(1488年),出使明朝的朝鮮使臣曾對朝鮮的國王說: “先皇帝(憲宗)或於用人,間以私意,今皇帝(孝宗)則銓注登庸一出於正。又性不喜寶玩之物,雖風雪不廢朝會,臨群臣皆以喪服,惟祀天祭用黃袍,臣等慰宴時不奏樂,不設雜戲,勸花置於床上而不簪。大抵先皇帝弊政一切更張矣。”
憲宗生前愛穿用松江府所造大紅細布裁製的衣,每年要向那裡加派上千匹。而這種織品,用工繁浩,名雖為布,實際卻用細絨織成。孝宗當時還是太子,內侍給他送來新裁製的衣服。他說:“用這種布縫製的衣服,抵得上幾件錦鍛衣服。穿它,太浪費了。”遂謝而不用。他當了皇帝後,下令停止為皇宮織造此布。
一夫一妻
在漫長的中國封建社會裡,男人三妻四妾是常事,也是舊倫理道德體制允許,並受國家法律保護。一般講,身為皇帝九五之尊之人,更是三宮六院女人成群,其中佼佼者像唐玄宗和晉武帝之流,其後宮佳麗數量足可組建一個整編師。即使差到像光緒一樣慘,也有一後二妃共三人,所謂一夫一妻似乎永遠跟皇帝們無關。
但事實往往就存在例外,朱祐樘就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用實際行動實踐男女平等的皇帝。他一生只娶了一個張皇后,從不納宮女,也不封貴妃、美人,每天只與皇后同起同居,過著平常百姓一樣的夫妻生活,實在不易。
孝宗和張皇后是患難之交,一對恩愛夫妻。從接受的教育看,他也很早就懂得若想當個好皇帝,就不能愛美人廢江山的道理。兩人每天必定是同起同臥,讀詩作畫,聽琴觀舞,談古論今,朝夕與共。這不經意間的舉動,創造了古往今來一個特殊的紀錄,也算是朱祐樘作為一代明君的佐證之一。
正是由於孝宗堅持只寵皇后一人,使得他成為歷代皇陵中只葬著夫妻兩人的絕無僅有的典型,給他明君賢主色彩頗濃的一生更加平添了許多亮色。
發明牙刷
中國在南宋已有牙刷了,在中國四川成都中藥博物館依然展出一把宋代竹柄牙刷,堪稱醫史文物珍品。美國牙科醫學會和美國牙科博物館等的資料顯示,世界上第一把牙刷是由中國皇帝明孝宗朱祐樘於1498年發明的,方法是把短硬的豬鬃插進一支骨制手把上。2004年,倫敦羅賓遜出版社出版的《發明大全》一書,列舉了人類300項偉大的發明,也把牙刷的發明權歸到朱祐樘名下。
親屬成員
根據《明史》、《明書》等官方資料記載,孝宗一生僅娶妻孝康敬皇后張氏一人,沒有其他妃嬪。在歷代皇陵中,都有妃嬪陪葬,而孝宗的泰陵只葬著夫妻兩人。成年健康的皇帝一生只有皇后一人,在歷史上幾乎就是絕無僅有,明代學者在敘述此事時有褒有貶。
毛奇齡所著《勝朝彤史拾遺記》、談遷所著《國榷》尚可知,孝宗宮中有五名夫人:敬順夫人邵氏,安和夫人周氏,安順夫人劉氏,榮順夫人孟氏,榮善夫人項氏。但夫人在明朝制度並非妃嬪稱號,而是外命婦(公侯伯及一二品官正室)或內夫人(資深宮人或乳母褓姆)─內廷女官封號(如明孝宗的保姆封為佐聖夫人,《明實錄》“弘治五年正月乙亥贈‘宮人’周氏為安和夫人,並賜祭葬。”天啟帝的乳母客氏封為奉聖夫人、仁宗褓姆楊氏為衛聖夫人等,皆是有夫有家的婦人),因此很明顯的這五名夫人實際上不是明孝宗的妃嬪。
家世
高祖父:仁宗昭皇帝朱高熾
高祖母:誠孝昭皇后張氏
曾祖父:宣宗章皇帝朱瞻基
祖父:英宗睿皇帝朱祁鎮
祖母:孝肅皇太后周氏
父親:憲宗純皇帝朱見深
母親:孝穆皇太后(追尊)紀氏
兄弟
姐妹
后妃
子女
次子:朱厚煒(早夭折,追封蔚悼王),母為孝康敬皇后張氏。
女兒:太康公主(弘治十一年薨,未滿2歲),母為孝康敬皇后張氏。
陵寢墓地
明孝宗死後埋在明泰陵,和皇后張氏的合葬陵墓。其最後一次修繕是在清乾隆五十至五十二年(1785年-1787年),此後基本處於自然狀態。
泰陵陵事的籌劃是在明孝宗去世之後。《明武宗實錄》記載,武宗即位後,即著手籌辦孝宗喪事。禮部左侍郎李傑、欽天監監副倪謙和司禮監太監戴義對武宗說: “茂陵西面有個叫施家台的地方,是個建陵的吉地,大行皇帝的陵寢可以在那建設。”工科右給事中許天錫也向武宗建議,派廷臣中精通風水術的人,前去復視一次。他還提議: “如有疑,亟移文江西等處。廣求術士,博訪名山,務得主勢之強,風氣之聚,水土之深、穴法之正、力量之全,如宋儒朱熹所云著,庶可安奉神靈,為國家祈天永命之助。”禮部亦贊成這個提議。於是,武宗命太監扶安、李興、覃觀及禮部右侍郎王華等人前往施家台看視,最後確定在那裡建設孝宗陵寢。
史書記載
張廷玉《明史·本紀第十五·孝宗》
《明實錄·孝宗敬皇帝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