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十四五”生態環境監測規劃

2022年10月,昆明市生態環境局印發《昆明市“十四五”生態環境監測規劃》(以下簡稱《規劃》)。這是昆明市首次制定出台生態環境監測領域的專項規劃,明確了構建監測體系新格局、加強基礎能力建設等七個重點任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昆明市“十四五”生態環境監測規劃
  • 發布日期:2022年10月
構建監測體系新格局
《規劃》明確,將持續深化生態環境監測體制改革,因地制宜制定市以下生態環境監測事權清單。
最佳化生態環境監測能力建設,全面提升省生態環境廳駐昆明市生態環境監測站監測能力和縣(區)級環境監測單位監測能力;打造綜合性區域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站,建設專項型生態環境監測站。加強輻射環境監測能力建設,努力建設省內一流的輻射環境監測機構。
全面提升生態環境監測預警能力,建立以人工智慧為主的環境質量預報預警評估系統。提升現場監測規範化自動化水平,形成污染物現場快速溯源追蹤能力。
加強基礎監測能力
空氣品質監測方面,完善空氣環境質量監測網路,加強空氣品質監測能力,強化各縣(市)區空氣自動監測能力建設;提升環境質量預報預警能力,實現縣區空氣品質未來5天預警預報能力建設,謀劃開展未來10—15天中長期趨勢預測。鼓勵建設以機動車排放為重點、涵蓋非道路移動機械污染狀況的移動源監測站建設。積極推進碳監測評估試點工作。
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方面,最佳化全市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網路;深化全市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評價體系,進一步提升重點區域流域水質監測預警與溯源能力。
土壤環境質量監測方面,完善全市土壤環境監測網,定期開展全市重點區域土壤環境質量摸底調查。
地下水環境質量監測方面,最佳化調整地下水環境監測網路,建立健全地下水環境質量監測體系。
聲環境質量監測方面,建立健全昆明市聲環境質量監測信息一張網,探索開展典型敏感建築周圍聲環境質量的調查監測,試點開展城市主要軌道交通、機場幹線、鐵路沿線等區域的振動污染調查。
生態質量監測方面,構建具有特色的生物監測體系,為滇池流域生態環境管理和相關科研提供有價值的監測數據。
農村環境質量監測方面,加強我市農村環境質量監測工作,灌溉規模在10萬畝及以上的農田灌區全部納入監測範圍;日處理能力20噸及以上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全部納入監測範圍。
污染源監測方面,建立覆蓋固定污染源、移動源、農業面源的污染源監測體系。
特色監測站點建設方面,建設安寧市綜合性區域監測站,建設嵩明、官渡、五華3個專項監測站,合理利用社會化檢測機構的監測資源。
核輻射監測能力方面,完善輻射環境監測網路建設,加快昆明市輻射環境監測站建設,強化核與輻射事故應急回響能力。
推進監測創新發展
空氣環境質量監測方面,開展格線化自動監測及預警技術套用,開展污染成因分析及追蹤溯源。
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方面,在典型工業園區開展地表水環境污染溯源監測實驗室能力建設試點研究。
以安寧分局生態環境監測站“智慧實驗室”建設為示範,逐步推廣水環境智慧監測能力建設。以長江流域為突破口,逐步建立昆明市所有入河排污口主要污染指標的監測網路,建設長江流域水環境及污染源“水指紋”資料庫。
增設新污染物因子監測指標,在高原湖泊、主要流域和重點飲用水源地試點開展水中持久性有機物、抗生素、內分泌干擾物、微塑膠等與人體健康密切相關的指標監測等。
土壤環境質量監測方面,在重金屬污染問題突出區域開展污染成因排查研究,探索耕地土壤污染成因排查、監測分析的方法與技術規範。
生態質量監測方面,開展生態質量監測評估,基於滇池藍藻水華遙感監測技術的套用成果,將衛星遙感監測擴展到其他重點流域、重點湖庫。對全市生態保護紅線區、自然保護地、滇池流域等重點保護區域的人類活動實現遙感監測全覆蓋。
推動市縣兩級監測站融合發展,建設研究型監測機構。發揮省廳駐昆監測站的技術優勢,將其打造為昆明市生態環境監測技術中心。建設市級生態環境監測培訓中心。探索建立站點定點幫扶機制,確保全市環境監測資源全覆蓋。
提升應急監測能力
《規劃》明確,將提升快速回響能力,“十四五”末期形成一套完善的應急監測快速回響體系,實現跨區域應急監測統一調度。
健全應急監測保障體系,建立應急監測物資儲備庫和應急監測專家庫,逐步建立現場支援社會化機制。以填平補齊監測設施設備、合理最佳化監測人員配置等方式,加快縣(市)區監測站應急隊伍的標準化建設。完善核與輻射應急體系,常態化開展應急演練。
強化質量監督管理
理順質量管理機制,探索創新垂直管理改革後昆明市生態環境監測質量管理機制。健全質量管理體系,指導各級生態環境監測機構持續完善和有效運行內部質量管理體系。
補齊現場監測質控短板,重點解決人員現場採樣、監測過程的質量控制及其有效性評價,保障現場原始記錄及時性和完整性。突破質量管理手段瓶頸,探索建立貫穿監測全過程的智慧型化質控管理模式,在全市生態環境監測系統推廣運用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
加強外部監督檢查力度,依法依規查處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行為,將懲治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行為納入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事項。建立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環境違法黑名單制度。
推進數據智慧運用
建立完善生態環境監測數據分中心,實現全市生態環境監測數據一站式管理。建設生態環境監測管理調度平台,對全市生態環境監測資源進行有效調配。
建立生態環境“監測一張圖”,形成全市大氣、水、土壤、地下水、聲、生態、農村、污染源、核輻射監測等各類環境監測專題數據可視化展示,建立生態環境監測矢量資料庫、影像資料庫。加強生態環境監測數據信息公開工作,為公眾提供生態環境質量信息。
強化人才隊伍建設
落實人才激勵措施,在職稱評定、評選評優等方面充分考慮基層一線監測人員。
創新人才培養機制,逐步建立“生態環境監測系統青年後備人才庫”。增強人才競爭意識,探索建立全市生態環境監測人才大比武、大練兵常態化模式。(昆明日報 記者董宇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