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環境健康工作規劃

“十四五”環境健康工作規劃

《“十四五”環境健康工作規劃》是生態環境部制定的規劃,在2022年7月27日印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十四五”環境健康工作規劃
  • 頒布時間:2022年7月27日
  • 實施時間:2022年7月27日
  • 發布單位:生態環境部
發布信息,規劃目的,內容解讀,正文內容,

發布信息

2022年7月7日,生態環境部審議並原則通過《“十四五”環境健康工作規劃》。

規劃目的

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等有關要求,建設健康環境,保障公眾健康,強化環境健康管理,提高國家環境風險防控能力。

內容解讀

編制實施《環境健康規劃》,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健康中國、美麗中國重要論述的具體舉措,是進一步鞏固提升環境健康工作能力和水平的重要行動。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統籌推進健康中國和美麗中國建設,建立健全以維護公眾健康為核心的精細化生態環境管理目標、工作重點、監測體系、準入標準和績效評估體系,確保廣大人民民眾在健康、安全、舒適的環境中生產生活。《環境健康規劃》印發後,要有序推進環境健康管理試點,持續夯實環境健康工作基礎,大力加強宣傳解讀和對地方工作指導,積極推動各項目標任務落實落地。

正文內容

目 錄
一、現狀與形勢 ....................................... 5
(一)取得的進展 ................................. 5
(二)面臨的問題 ................................. 6
(三)機遇和挑戰 ................................. 7
二、總體要求 ......................................... 8
(一)指導思想 ................................... 8
(二)基本原則 ................................... 8
(三)主要目標 ................................... 9
三、主要任務 ......................................... 9
(一)加強環境健康風險監測評估 ................... 9
(二)大力提升居民環境健康素養 .................. 10
(三)持續探索環境健康管理對策 .................. 11
(四)增強環境健康技術支撐能力 .................. 12
(五)打造環境健康專業人才隊伍 .................. 13
四、保障措施 ........................................ 14
(一)加強組織領導 .............................. 14
(二)加大政策支持 .............................. 14
(三)鼓勵創新實踐 .............................. 15
業務培訓 3 萬餘人次,建成環境健康大數據綜合管理系統,廣泛開
展國內外交流與合作,以高水平的科技供給支持環境健康工作的高
質量發展。
全民共建開創新局面。“居民環境與健康素養水平”納入健康中
國行動監測評估指標體系,印發《中國公民生態環境與健康素養》
和《居民生態環境與健康素養提升行動方案(2020—2022 年)》,建
立素養監測工作網路,開發傳播產品,舉辦宣傳科普活動,持續激
發全民參與熱情。
(二)面臨的問題
在取得進步的同時,環境健康工作還面臨一些問題,突出表現
在以下幾個方面。
對提質發展和健康優先缺乏深層次認識。環境健康工作的規模、
布局、結構、質量還不能適應健康優先的發展需要,政府、社會和
個人協同推進機制仍需健全。相關制度體系未能與現行生態環境管
理政策措施有效銜接,頂層設計有待完善。
支撐生態環境管理的技術儲備依然不足。環境健康調查、監測
手段難以滿足精準化生態環境管理需求,研究成果有效轉化落地不
足。基礎研究、創新能力與已開發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對於新污
染物等新興環境問題的研究缺乏前瞻性布局。
環境健康風險防範意識和能力有待提升。我國居民環境健康素
養水平總體不高,科學知識素養水平低的問題尤為突出,城鄉差異
大。環境健康科普內容和資源供給不足,宣傳手段相對單一,影響
傳播覆蓋面和傳播效果。
人才隊伍不足的局面沒有得到根本改變。在國家環境健康項目
帶動下,地方人才隊伍在數量和質量上雖然有一定增長,但規模偏
小、總量不足問題依然突出,數量不多的優質人才資源主要集中在
省級及以上機構,基層力量普遍較弱。
(三)機遇和挑戰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
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
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環境健康工作機遇與挑戰並存。
從機遇看,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新發展階段全面加強生態環
境保護、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動指南。全
力建設健康中國和美麗中國,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把健
康融入所有政策”“強化生態環境與健康管理”的決策部署奠定了堅
實基礎,為更深層次探索健康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子提供了契機。
環境健康工作將在新的起點上追求更高的目標。
從挑戰看,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尚
未根本緩解,重點區域、重點行業污染問題仍然突出。我國已轉向
高質量發展階段,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環境質量
改善由量變到質變,將激發更多層次、多樣化的生態環境管理需求。
我國環境健康工作還處於探索階段,實踐經驗不足,在支撐精準治
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上還需要下更大的功夫。
“十四五”時期,要繼續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更寬闊的眼界和
更高的格局謀劃環境健康工作高質量發展,助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的健康中國和美麗中國建設。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
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完
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鞏固提升環境健康工作能力
和水平,推進體制機制創新,適應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時代要
求,協同推進健康中國和美麗中國建設。
(二)基本原則
政府主導,協同推進。緊密銜接健康中國、美麗中國需求,調
動全社會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完善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社會積極
參與的環境健康工作格局,加快推動“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落到
實處。
預防為主,風險管理。綜合運用法律、行政、經濟政策和科技
等手段,主動管理對健康具有高風險的環境污染因素,有效預防、
控制和降低環境健康風險,保障公眾健康。
夯實基礎,提高能力。圍繞環境健康管理亟需解決的關鍵問題,
加強基礎研究和技術研發,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在探索中實踐、在
實踐中創新,推動健康風險防控融入生態環境管理。
以點帶面,引領示範。充分調動地方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
性,多層次、多類型推進環境健康管理試點,突出示範引領,推動
環境健康工作長期深入開展。
(三)主要目標
緊密銜接健康中國和美麗中國建設,為助推生態環境管理科學
化、精準化發展培育新動能,提供新動力。到 2025 年,基本掌握全
國重點地區高環境健康風險源分布特徵,環境健康風險監測布局初
步形成;進一步完善環境健康標準體系,研製一批環境健康風險評
估技術規範和模型計算軟體;在 10~15 個地區開展環境健康管理試
點,環境健康管理實現多層次、多樣化和特色化發展;打造專業化
隊伍,累計開展業務培訓 5 萬人次;營造全社會支持參與環境健康
工作的良好氛圍,全國居民環境健康素養水平達到 20%及以上。
三、主要任務
(一)加強環境健康風險監測評估
1.識別風險分布狀況。充分利用污染源普查、生態環境監測、
排污許可、“三線一單”、敏感區分布、人口分布、土地利用、經濟
結構以及環境健康調查研究等數據資源,研究構建環境健康風險源
識別和區域風險評估技術方法、指標體系及數位化模型。篩選高風
險源清單,結合污染源、污染物、暴露途徑、暴露路徑及可能受到
潛在污染影響的敏感人群分析,繪製風險分布地圖,識別高風險區
域及其關鍵影響因素,提出環境健康風險分區分級管理對策,推動
地方生態環境部門加強監管。
2.監測風險發展趨勢。分析環境健康風險監測與評估業務需求,
結合現有生態環境監測網路,編制環境健康風險監測體系建設方案,
逐步納入國家生態環境監測體系。選取典型地區,試點探索國家、
地方、企業多元參與的業務體系與工作機制,關注與人群暴露直接
相關的環境要素中有毒有害污染物的監測,最佳化監測點位和監測項
目設定,加強學校、醫院、居民區等敏感區域監測點位布設,及時
掌握風險發展規律、研判發展趨勢。
3.豐富風險評估參數。修訂中國人群暴露參數,及時反映經濟
和社會發展對中國人群環境暴露行為模式的影響。根據生態環境管
理業務活動涉及的典型暴露場景,細化暴露參數分類,明確使用原
則,增強數據的實用性。跟蹤國內外農藥、高關注物質研究進展,
建立有毒有害物質毒性資料庫。向社會提供中國人群暴露參數和有
毒有害物質毒性數據查詢使用服務。
(二)大力提升居民環境健康素養
4.監測居民環境健康素養水平。修訂《公民環境與健康素養測評技術指南(試行)》,完善素養測評題庫。制定全國居民環境健康素養監測總體實施方案,建立素養監測工作網路,每個省份建立不少於 6 個縣(市、區)監測點。積極推進信息化建設,逐步建立素養監測數據收集、整理、共享平台和工作機制。監測居民素養水平,把握不同人群素養水平差異、發展趨勢和影響因素。按程式發布監測信息,促進監測結果的套用,為評價、完善素養提升行動措施提供科學依據。
5.倡導綠色健康理念和生活方式。加強宣傳動員,把提升居民環境健康素養作為建設健康中國和美麗中國的重要內容,引導縣(市、區)政府和相關部門結合日常宣傳科普工作制定推進計畫,廣泛動員單位、社區、社會組織、家庭、個人和媒體參與。重點加大對農村居民的宣傳科普力度,結合各地特色挖掘傳統生態文化內涵,促進環境和自然資源保護。倡導人們樹立“保護生態環境、維護健康人人有責”的基本理念,培養自主自律的綠色健康生活方式,爭做文明風尚的培育者、美好生活的創造者。倡導企業增強履行社會責任的榮譽感和使命感,在保護環境、維護公眾健康方面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倡導政府部門強化社會責任,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社會良好風尚中率先垂範。
6.搭建多元互動的宣傳科普平台。把握宣傳、策劃、包裝各個環節,充分挖掘現代媒體效能,圍繞環境健康相關知識,打造以“美麗中國,健康你我”為主題的科普宣傳品牌。創造更多科技界與公眾交流的機會,支持各類科學共同體、社會組織、學校、企業、社區和個人等社會力量參與,充分利用各類科普陣地,結合六五環境日、全國低碳日和世界地球日等紀念日,舉辦競賽、論壇、講座、沙龍、展覽等多種形式活動,普及傳播環境健康知識,展示優秀案例和良好實踐。圍繞公眾關切的熱點和焦點問題,積極開展科學家與公眾對話,引導公眾科學理性認識環境健康風險,提升風險防範意識和能力。
(三)持續探索環境健康管理對策
7.推動環境健康風險防控。從重點區域、重點流域、重點行業
和重點污染物入手,強化源頭預防,以對具有高環境健康風險的污
染因素主動管理為出發點,鼓勵開展將健康風險防控融入生態環境
管理制度的探索,在生態環境標準、環境風險分區分級、環境影響
評價、生態環境監測、監管執法等領域開展研究,為建立環境健康
監測、調查和風險評估制度提供依據。在生態環境管理各項政策制
定過程中,充分考慮保障公眾健康的需求,總結提煉經過實踐檢驗
且行之有效的創新經驗,及時推廣套用。
8.深入推進拓展試點工作。生態環境部制定國家環境健康管理
試點工作指南,指導各試點地區因地制宜制定試點工作方案。推動
更多有條件的地區參與試點工作,支持特色鮮明、轉型需求迫切、
基礎條件較好的地區打造環境健康管理城市,進一步深化上海市、
成都市、連雲港市、麗水市雲和縣、日照市五蓮縣和十堰市武當山
特區試點工作。鼓勵淮河流域、長江經濟帶、黃河流域、成渝地區
等地,以化工園區為重點探索開展環境健康風險管理工作。
9.參與兒童友好城市建設。重視環境對兒童的影響並強化兒童
參與生態環境保護。鼓勵人口超過 100 萬、經濟基礎實、建設條件
成熟的城市,積極參與兒童友好城市建設。探索城市兒童活動空間
環境健康風險識別與評估,研究構建城市兒童環境健康友好度評價
指標體系。依託各類科普陣地,對兒童進行人與自然、環境健康的
相關理念及基本知識的系統性普及,促進兒童自覺養成綠色健康的
良好生活習慣。
(四)增強環境健康技術支撐能力
10.健全完善標準規範。依據《生態環境健康風險評估技術指南總綱》,針對數據質量評價、不確定性分析等環境健康風險評估的通用技術和方法,制定基礎方法類標準規範;針對重點區域、重點行業、建設項目、化學物質、污染地塊等防控健康風險的特定生態環境管理需要,制定管理套用類標準規範;研發一套環境健康風險評估軟體工具。開展以健康風險防控為約束條件的環境基準研究,為篩選重點管理的有毒有害污染物、制修訂相關標準提供依據。探索構建新污染物環境健康風險評估技術標準體系,針對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內分泌干擾物、抗生素等新污染物,研究調查監測、危害評估、暴露評估、風險表征等技術方法。
11.推動科技創新發展。鼓勵面向環境健康基礎理論需求和關鍵
科學問題部署基礎研究任務,促進部門間協作,以及環境科學、環
境醫學、化學、生物信息等學科的深度融合。聚焦新污染物、噪聲、
大氣細顆粒物與臭氧協同防控,深化對人體健康影響的機理機制研
究。引導產學研用一體化發展,遴選一批環境健康領域的創新實用
成果,開展技術套用集成化、市場化研究,面向提升污染物溯源和
暴露評估的精準化、精細化、智慧型化需求,突破一批檢測、溯源等
關鍵共性技術。研究生態環境保護的健康效益評估方法,為環境決
策提供依據。
12.加強數據資源管理。依託生態環境綜合管理信息化平台和生態
環境信息資源中心,加強環境健康大數據綜合利用,系統整合相關調
查、監測資料庫,健全收集、錄入、傳輸、儲存、交流、查詢、反饋、
分析、利用和展示功能。加強環境健康信息標準化管理,編制數據資
源目錄,推進元數據註冊服務,研究信息資源開放共享機制。
(五)打造環境健康專業人才隊伍
13.加強科技人才培養。充分認識高層次人才在環境健康工作中
的引領作用,以精準化暴露溯源、測量和風險評估為重點,集聚選
拔科技領軍人才。推動學術交流與國際合作,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
國際競爭力的科研團隊。重視基層科技人才培養,定期舉辦業務培訓,形成持續的培訓制度。
14.強化科普人才培養。提高環境健康宣教、科普的能力和水平,
組建環境健康科學傳播專家團隊,開展宣教人員業務知識培訓。以
多元化投資和市場化運作的方式,加大對環境健康科普創作重要選
題的資助,培育一批高水平的科普創作人才,開發一批科普產品和
培訓課程。
15.組建專業高端智庫。成立國家環境健康風險評估專家委員
會。在國家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實驗室體系建設中,完善環境健康研
究方向布局,支持建設省部級重點實驗室。鼓勵生態環境系統科研
單位與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社會組織等建立合作關係,圍繞學
科領域、行業發展和區域創新聯合開展重大科學問題研究,研發新
方法、新技術、新裝備,促進協同創新。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本規劃是系統推進生態環境部門相關工作發展的指導性檔案,
由生態環境部組織實施,並對地方推進相關工作提供指導,各地生
態環境部門要結合實際推動,分階段、分步驟組織實施。要在健康
中國行動協調工作機制框架下,加強與衛生健康、科技等部門的協
作,形成全社會支持參與環境健康工作的合力。
(二)加大政策支持
積極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將環境健康工作納入生態環境保護的重
要議事日程。支持環境健康領域技術創新和產品開發,並在科研資源
上予以傾斜。持續加大人才培養力度,逐步增加環境健康素養監測點。
鼓勵社會投入與國際合作,拓寬資金來源渠道,創新支持方式。
(三)鼓勵創新實踐
強化環境健康管理試點帶動作用,鼓勵各地大膽探索創新,積
極實踐將健康融入生態環境管理的有效做法,為將成功做法上升為
制度和政策提供科學依據。對於取得突出成效的地區,生態環境部
將結合健康中國推進行動予以宣傳推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