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的花》收錄了馬來西亞作家朵拉的54篇微型小說,包括《第三個同學會》、《不落的太陽》、《切下的手指》、《吃番茄和喝花茶的女人》等。 朵拉的微型小說如萬花筒,旋轉之間,既有璀璨光華,也有迷離暗影,映照出世事人情的種種面相,在記事與抒情之間營造出情感絢爛的人性世界。 這本《早上的花》是“世界華文微型小說經典”系列之一。
基本介紹
- 書名:早上的花/世界華文微型小說經典
- 出版社:四川文藝出版社
- 頁數:193頁
- 開本:16
- 品牌:四川文藝出版社
- 作者:朵拉 凌鼎年
- 出版日期:2013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41136476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朵拉的小說中總是那些欲說還休的情感,如涓涓溪水,流淌過岩礁小石,一點一滴上心頭。這樣的情感端的不是驚心動魄、激情洋溢的澎湃熱烈,而是沉鬱細膩、糾纏反覆的百轉千回,是將“情”字滲透了的深沉內斂。此情無計可消除,眉頭微展,心頭緊鎖,俗世男男女女的愛恨情愁,凡塵老老少少的恩怨煩惱,都在那些微言之間漸漸飄散。朵拉始終站在熱鬧的邊緣,用一片玉潔冰心,執著地把持著心中的情感燈火,守望著心中那一片純淨的文學天宇。
作者簡介
朵拉,原名林月絲,出生於馬來西亞檳城。專業作家、畫家。祖籍福建惠安。在新加坡、馬來西亞以及中國大陸和中國台灣地區出版個人作品集共39本。曾受邀為大馬多家報紙雜誌及美國紐約《世界日報》、中國台灣《人間福報》、昆明《春城晚報》撰寫副刊專欄。現為報紙及雜誌副刊專欄作者、世界華文作家交流協會副秘書長、世界華文微型小說研究會理事、環球作家編委、大馬華文作家協會會員、馬來西亞華人文化協會檳州副會長、浮羅山背藝術協會主席、檳城水墨畫協會主席,馬來西亞TOCCATA藝術空間總監,拿督林慶金JP出版基金秘書長。曾任大馬棕櫚出版社社長、《蕉風》文學雙月刊執行編輯、《清流》文學雙月刊執行編輯。小說《行人道上的鏡子和鳥》被譯成日文,並在英國拍成電影短片,於日本首映。
圖書目錄
老地方
不落的太陽
亮亮的眼睛
遺失的青春
尋路啟事
切下的手指
半空中的手
歲月的眼睛
吃番茄和喝花茶的女人
話匣子
同情弱者
命定
左腳右腳
克萊蒂亞
過去的影片
沒臉的人
杯碎的聲音
盤根的大樹
可笑的失眠
實力
寵愛的包子
無理的離婚
開會的結果
溫柔的陽光
心中的教堂
感謝
素色的母親
大減價
節日晚餐
時代的暗戀
是非男人
電話響起
找一雙鞋
開門一生
早上的花
有關孫子的早晨
未來
分手演習
雨還在下
妙計
愛鳥的人
相處之道
狗伴
溝
生魚的眼淚
過氣情詩
留下的習慣
紅豆的相思
美女女友
老實男人
別人的夢
考驗
碎碗
附錄
文摘
候車亭已經很舊了,張香月開始的時候還認不出來。
本來油漆得發亮、光滑的天藍色亭子,已經破損不堪,脫落的地方像禿了的頭,非常難看。
沒有任何東西可以經得起風吹日曬,歲月終究要摧殘所有當初美好的一切。
當張香月在四周徘徊良久,終於認出來眼前這個殘舊的候車亭時,她忍不住要嘆息。
她看了一下正在等車的人,一個穿著短裙子的青春少女正在嚼著口香糖,一個是背著背包、戴著耳機在聽歌陶醉得閉上眼睛的中學男生,另一個是像她一樣的中年女人,大家像約好似的,排排坐在候車亭的長椅子上。
張香月也坐在一起。看起來和她約好的人還沒有來。
說來會讓人覺得可笑。
今天早上,她一早就起床,然後梳洗打扮,發現頭髮變得不聽話,明明梳理好了,額前短短的那一綹,總是一個低頭就掉下來,她花了很長的時間,也梳不上去,後來還是小孫女去把她媽媽梳妝檯上的髮油拿來:“婆婆,媽媽每天梳頭都抹上這個。”
然後,她連早餐也吃不下,媳婦交代印度尼西亞女傭每天特地給她煮粥。她一直都喜歡比較清淡的早餐,今天桌上的也和每天的沒有分別,但她就是沒有胃口。
“婆婆,你好緊張唷!”6歲的小孫女星期六沒有去幼稚園,看見她一會兒走到客廳,一會兒又爬到樓上,突然說出成人才會講的話來。
張香月聽著,有點靦腆地笑了出來。
她這才發現自己居然那么今天的這個約會。
三十年前,兩個人為了各自的家庭,終於選擇分手。劉萬成帶著孩子和太太,回到太太的故鄉台灣,張香月流淚接受了這一切,她也不能為劉萬成犧牲她幸福的家。劉萬成和她訂了這個約:“三十年後,今天,我們仍然在老地方見。”
老地方,就是這裡了。這還是他們首次約會時見面的地方,他們在這兒上車,然後一起到一家不知名的咖啡廳去,主要不是喝咖啡,而是傾訴彼此的情意。往後每次見面,都是這兒,都是那家咖啡廳。
其實到今天,見不見都不能再有什麼新的發展,兩個年過半百的老人,還說什麼愛情呢?不過是了一了心愿罷了。
雖然剛分手時,在心上是時常都掛著他的,但是,漸漸地明白這樣對生活沒有幫助,對劉萬成的思念就縮得小小的,像一方郵票,寄不出去的思念被擱在心的一個角落。張香月靜靜地等待著。劉萬成一向都很守時的。
劉萬成沒有想到,這家不知名的咖啡廳還在做生意。為了要赴張香月的這個約會,他千里迢迢地自台灣趕了來。
兩個守諾言的老人,在彼此心裡的老地方,從中午等到黃昏,才失望地各自回去。
“沒有什麼是永恆的。”張香月和劉萬成一起苦笑。
說這話時,張香月已經回到兒子媳婦的家,對著視窗眺望;劉萬成則獨自在他下榻的酒店房間裡,看著門外的天空。
有一個月亮在天上,冷冷地,照著世間的悲歡離合。
P4-6
序言
海外的華文微型小說創作,主要分為東南亞和美澳日歐兩大板塊。兩大板塊中,又以東南亞的創作最為積極活躍,成果也更為突出。東南亞華文微型小說創作興起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各國在時間上又略有先後。最早開始有意識地從事微型小說的創作,並且有意識地對這一新文體進行探索、總結和研究,而且創作數量喜人、作品質量達到了一定藝術高度的,是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稍後於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是泰國,再後是菲律賓和汶萊,再後是印度尼西亞。在發展過程中,各國的創作曾一度因具體的歷史原因而存在較大的差距,但這一狀況在近十年來正日益得到改善。
美澳日歐板塊則因創作者相對分散,在力量的聚集上略遜於東南亞板塊。不過網路的發展正在彌補這一缺憾,例如新移民作家利用網路平台對散居各地的創作進行整合,就已顯現出聚合的成效。
新移民的創作是海外華文微型小說創作中近十多年來湧現出的一股新力量。尤其是近年來隨著作家對當地文化和生活的日漸融入,其創作已日漸呈現出新視野,題材表現也開始漸漸與大陸生活經驗拉開了距離,具有了海外寫作的特質。
以上是對海外華文微型小說發展的一個簡單梳理,而“華文微經典”叢書的出版,正是對這一梳理的具體呈現(為避免有遺珠之憾,叢書也將有別於中國內地寫作的港澳地區的華文微型小說寫作歸入其中)。通過系統、全面、集中的出版,讀者不僅可以得見世界範圍內華文微型小說創作風姿多樣的全貌,更可從中了解世界各地華人的文化與生活狀況,感受他們濃郁的文化鄉愁,體察他們堅實的社會良知,深入他們博大的人文關懷,觸摸他們孜孜不懈的藝術追求。書籍的出版是為了文化和文明的傳播與傳承,我們希望這一套叢書能實現一些文化擔當。我們有太長的時間忽略了對他們的關注,現在是校正這種偏差的時候了。這也正是叢書出版的意義和價值之所在吧。